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1-10-15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希望你们喜欢。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篇一

  浅谈教师角色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一轮的大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角色;素质;创新型人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江亚军(2002)指出:“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科学家能读懂英文,全世界80%的电子信息用英语存储,全世界网站的78%为英语网站”。英语已经成为各国交流的主要语言。胡文仲(2001)提出:“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总是与其外交政策、经贸往来、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教育部(2004)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吴启迪(2004)指出:“推动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改革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广大外语教师的参与程度,再好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改革才可以最终取得成功。”

  二、理论依据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由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文秋芳、王立非(2004)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框架(见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外部因素中的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校教师的教学直接创造的。教师这一角色决定了能否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虽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由内部因素决定,但是外部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作用于学习者,从而达到改变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学习的动机、策略等)的目的,影响其学习效果。换而言之,教师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指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环境下,教育无疑是以应试为目标,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手段,以通过考试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最终培养少数英才为目的的(周远清,2000)。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外语教学形成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教书匠”的形象出现,教学中“满堂灌”,完全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创新的个性得不到激发,英语学科中多种知识的扩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延伸受到极大限制,从而“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现象随处可见。

  四、新世纪教师的素质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如何改变中国长久以来的“填鸭式”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们的一门必修课。早在1940年,哈佛大学商学院charles l.gragg就在校友名册上写道“聪明才智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gragg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将其所学付诸行动”(hallinger,1998)。21世纪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人才的质量标准有4个“learn to”:learn to know,to do,to live together,to be(hughes,1998),即知识、能力、做人。

  knowing,知识,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知识和外语人才标准方面的知识等;doing,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谈判、说服、解释、说明、描述或叙述等语言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寻找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处理关系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等;being,做人,即有思考能力的人、会调控情感的人、有创造性的人、社会人和跨文化人等。这四个人才标准实际上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领域提倡把重视语言学系目标转换成重视语言学习过程”(夏纪梅,2000)。

  为改变中国外语学习的现状,外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新的人才标准要求外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而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外语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良好的课堂驾御能力和好的教学方法;较高的科研水平。

  知识是吸引学生的最直接、最实在的东西。对于处在学习欲念旺盛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急切地想从老师那里学到各式各样的知识,了解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教师广博的知识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优美的语音语调、标准流利的口语能够把学生牢牢吸引在教师身边,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以教学专家的形象出现,传授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学生对待偶像的方式是深入了解,进而积极模仿。这样,有良好外语基本功的教师才能真正轻松地将外语知识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给“fans”们,将他们培养成跨文化人。而缺乏这项基本功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出这样高水平的人才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成为一条江。”

  现代的教育技术包括新兴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外语教育、应用语言、二语习得或tefl等方面的知识融入课堂后,学生接触的就是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借助多媒体、网络、电子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这样既扩展了授课内容,增强了授课的生动性,同时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真正成为融入到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的社会人,不再是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的少年了。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环境。

  用好的方法组织得井井有条的课总是能够吸引众多的学生,从而培养出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创造性的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一堂用现代科技包装起来的杂乱无章的课永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可见,良好的课堂驾御能力和好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好的、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研究型人才是指那些在教学上有特色、在科研上有建树的人才。吴启迪(2004)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科研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代表着教师的水平”。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成为研究型人才是时代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科研水平既反映了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其对新的理论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是教师创新意识的体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必然带来理论修养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充实,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将教书当事业(career)而不是职业(job),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将教学长时间进行下去,实现质的转变。

  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真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管理者,才能成为给学生“一桶水”的那“一条江”。

  五、结论

  外语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的角色,如何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来影响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gragg,c.harvard alumni bulletin,oct. 1940, cited in bridges, e&hallinger. p.“because wisdom cannot be told”:a project for introduc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5.

  2、hughes.p.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lecture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5、陈玉民.2000年8月在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全国高校骨干教师教育评估理论学习班”上的学术报告“发展性教育评价”.

  6、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7、文秋芳,王立非.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2004(4).

  8、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04.

  9、夏纪梅.大学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4(4).

  10、夏纪梅.synchronize tefl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以共时眼光审视我国英语教学形式)[c].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外国语言文学论文集(5).1997(6).

  1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

  12、郑新民.英语教师新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篇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

  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自二零一一年九月份入学就开始接受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学习。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语言学习机制(how language are learned)、行动研究及反思型教师、案例学习与研究、英语教学设计与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以培养未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目的,并且这些课程的作业都是安排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这些作业也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供了多种桥梁。

  2012年5月5日,教育硕士的见习活动已经基本结束了。英语教育硕士的见习工作被安排到了阜新实验中学。在见习之后我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现实当中的课堂与理想当中的课堂相差甚远;我见到最多的表情就是困惑;我体会到最深的感受就是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巨大差距。我想为何不把这次见习活动作为一个案例来研究呢?于是我就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实习编写成案例。在案例中我试图把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对于我来说可能会有相当的困难,但我想还是尽力做到最好。在这个案例描述里,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了解职前英语教师在教育见习中的心理变化

  2、教育见习对职前教师发展的影响

  3、理论知识对教育见习实践的指导意义

  案例介绍

  英语职前教师由教学培养部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亲自带队下,到阜新实验中学进行见习活动。实验中学是阜新市最好的中学,包括了初中部和高中部。学生共5000人,教师291名。阜新实验中学是辽宁省跨市招生的八大城市学校之一;是新加坡招考公费留学生的全省五大校之一。2006年、2008年、2010年的辽宁省理科状元都出自阜新实验中学。

  年轻的实践者

  高二·15班。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是一位40岁的女教师,初见是身形瘦小,但脸上泛着温暖的笑容。在与学生们简单问好后便直接进入课堂主题。这是一节试题讲解课,这位老师上课时经常会用“我可爱的孩子”,“我聪明的孩子”来提问,“谁是我们的单词王?”、“我们的词汇大王在哪儿呢?”这是老师在扩展知识时常用的提问话语,老师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的答案。另外,鼓掌是这个班级最常见的表扬方式。

  高三·9班。进入课堂时最醒目的便是高考倒计时的彩板,还有45天。再看学生们,他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我们,脸上全然没有了高考备战压力。有个孩子还顽皮的说着“来人了,鼓掌啊”。在高考临近时英语课堂依旧还是习题课。任课的也是个女老师,很瘦,很小,三十岁左右。老师在课上刚开始时表示欢迎我们,连同学生一起鼓掌。接着正课开始了。老师讲解速度很快,先讲的是完型填空,而后是阅读理解,再来是单选,都是翻译了一遍。学生们呢?有的在听课,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发呆。

  课堂观察

  职前英语教师带着期待与兴奋深入课堂见习。他们发现任课教师的授课多是以知识传授型为主,并且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以及习题的讲解都没有启发性,也不是举一反三,形式也不是灵活多样的。但是也看到很多优点,比如教师教学目标很明确,授课教师对于所授知识难度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了解很清楚,同时对所教授的量与度拿捏很准确。另外,有亲和力、活泼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发现

  走出课堂之后,在评价课堂时,这些职前教师都认为英语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这是其中一名职前教师的见习体会:“1、职前教师与在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2、现阶段课堂教学与以往课堂教学的形式差异不大。感觉理论学习与现实状况有些脱轨。3、国外的教学法急需本土化。”职前教师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课堂的差距,职前教师的理想课堂大致上描述成:“是一个互动的课堂,以小组谈论,学生学习为中心,要激发学而生潜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反思

  职前英语教师现在所学习的课程是专业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虽然指导实践,但不能与实践结合,毕竟理论不是现实。“这次教育见习很仓促,认识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学习和观察的机会,现实课堂与理想课堂有差距,现实中升学是主要学习目标。”也就是说“目前学习到的教学理论在现实中能够实际操作的较少,职前教师们所提倡的学生为中心、互动式课堂,在见习之后被认为在现实中较难实现。”同时,“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对于组织课堂和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讨论

  这次教育见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在一名真正的教师成长准备过程中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职前英语教师在教育见习中不仅仅是走马观灯似的听课上课,而是一次面对真实情景下的教育的初次全面的体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首次全面认识和体验。也是对如何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一次尝试和体验,更是对自己教师身份的一次检验和实践。在一个具体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准教师们实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变化和理论重新构建。在经历了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反思与调整,收获与重新认识这几方面,对于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准教师们要面对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突如其来的课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矛盾。怎么样去把握和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课堂当中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能解决的,这便要求准教师在实践当中过滤和筛选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且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案例中的问题

  我们的师资培养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教学法技能的培养,短暂的教育实习无法提供和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只能指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自觉地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实践越来越远离理论的指导,造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freeman指出,师资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培养计划只注重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师资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对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如何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始终是存在于教育领域和师资培养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可行方法

  近年来,行动研究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与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结果。正如marsh所指出的,行动研究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教师合作与增强动力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使教师能够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揭示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中专业能力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对于英语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1)现行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的课程,比如教育教学方法论,教育测量与评析,语言教学等,多少都与实际当中的教学环境和现状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在这些准教师们进入实际教学前,应尽量提供教育实习机会,使我们了解实际课堂是状况,使我们对于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所准备,以减轻职前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压力和困惑。2)职前教师的自主反思是其教育观念形成和执教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指导职前教师学会在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是促进教师知识的渐进性成长、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3)英语职前教师的教育课程除了教学理念、技巧之外,还应提供的机会是职前教师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强调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结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和课时进行教学,缺乏对教学的本质、教与学过程的认识,缺乏自我意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往往造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学行动研究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引导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反思和研讨,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获得对教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成果,形成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顾曰教学相长也。”这里的自反和自强在教和学这种实践活动中含有反思的意思。

  kemmis和mctaggart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凡事来提高他们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的评价;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的评价;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的评价。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点就是“行动”和“研究”二者的结合,即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创新,提高和改进工作,提高对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行动研究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颖.王蔷.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国外外语教学,2000.

  [4] foshay·a.关于合作性行动研究的几点思考.1953.

  [5] elliot·j.three perspectives on coherence and continuing in teacher education.1993.

  
看了“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人还看:

1.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教师发表职称论文

3.高级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4.北京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5.教师评高级职称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