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1-09-11
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的改造建设、资源的开采、能源的开发、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已是日益严重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进行研究评价。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质;城市;规划建设

  自然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界为人类所利用的全范围,同时也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成份的细微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地讲是地球表层的岩土、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相互关联系统。环境工程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关系科学,环境工程地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是指区域地质条件下发生、发展的,具区域性;二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相互关联的环境。

  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范畴

  工程地质是为适应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需要,为合理地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而兴起的。它是以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环境科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用以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具体地讲,一是通过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评价场地稳定性,预测不良环境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经济的影响程度与不良后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技术处理方案,配合工程地质学对场地进行综合评价,为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及依据。二是在上述前提下研究评价、预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着重阐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所引起的地质一起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灶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危害问题。例如,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边坡变形失稳、无计划砍伐引起的水土流失、侵蚀等。总之开展环境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同时防治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为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环境工程地质的工作方法

  环境工程地质也可以讲是传统工程地质的丰富与发展。这时就吉林市编制工程地质图中重要的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1.1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制图

  每个工程环境都意味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了解和描述的地质作用和现象。工程地质图及环境地质图均能很好地反映地质环境与工程环境的关系,是一些真实情况的简化模型。具体地讲,一是按其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等到;二是按其目的,例如,泰山核电站、三峡水库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资料。吉林市编制工程地质图及抗小区是从两个方面出发的,一个是对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对场地稳定性做出正确的评价,预测闰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二是从地质灾害角度出发,研究、评价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地质灾害,也就是说区域自然地质作用的规律性,评价地质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预测防治措施,本次编制工程地质图是按吉林市行政分区逐个完成。目前已完成丰满区工程地质图的编者按制。其成图比例尺为1:1万,面积为37km,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率分析图等11幅及两幅等大的综合分析图件。上述工作是为适应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提出环境控制和有系统地开发自然资源,提出适应于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场地。吉林市抗震小区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区域地质角度出发,研究评价自然地质作用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危害,并对其危害进行预测,指出防治措施。

  1.2环境工程地质的评价

  1.2.1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适应性及稳定性评价

  主要是为旧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开发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2.2地震工程地质的研究评价

  通过震灾实例研究震区竖向力及纽转力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防害措施及具体方案。

  1.2.3隐蔽工程的探测评价

  对旧城区的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电缆、古穴等进行探查、评价制图,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1.2.4河流环境工程的评价

  首先是研究水库蓄水引起的岸边再造及诱发地震,评价预测其发展后果,制定防治措施。研究河流边的整治(如大量砂厂的开采等)所引起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规律的改变,城区污水大量排入江河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从而改造了地质环境、评价了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提出保护生态平衡的长远计划。

  1.2.5边坡稳定性研究评价

  研究自然边坡及人工斜坡的稳定性,预测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命线工程的危害,制定防治措施。

  1.3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已是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评价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具有成图技术快、质量高、成本低的优点。通过遥感技术对区域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地质构造、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土地利用及河流水质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专题图件。

  上述环境工程地质制图,研究评价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仅是环境工程地质工作方法的一部分,电子计算机及地球物理综合方法的应用已日益广泛。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综合方法所提供的数据,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解释,提高了识别率,故在环境工程地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结束语

  环境工程地质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它不仅仅研究建筑区的地质条件,研究环境及自然地质作用,而且也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引发自然动力作用对人类工程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就是防灾除害。虽然环境工程地质学在国内外尚未统一认识,本文就吉林市工程地质图编制及吉林市抗震小区化编写中浅谈一点点体会,争取各位同行的共识,起到一个投石问路的作用。中国幅源广阔,历史的前进发展将证明环境工程地质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

  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作者简介:刘迎云(1964-),女,湖南岳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泽华(1966-),男,湖南攸县人,南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09]321号-17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027-02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毕业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方法”、“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措施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看了“环境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的人还看:

1.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3.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及写作指导

4.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发表

5.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