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6
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我国近十几年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已远远超过了其可使用范围,也严重违背了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篇一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初探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治污与保护水环境,两手都要抓,实施分质供水、用回灌与增加降雨入渗补给,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紧缺压力,很有必要。

  [关键词]管理;水资源;分质供水;回灌补给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83-01

  一、供水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

  水利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统,使流域的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地利用。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并引导流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好水利施工的特点及规律,把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调动所有有利因素,把人、财、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高效,高质,低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过去衡量水利建设的成就,往往是用在流域内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达到多少亩之类的指标来衡量。而这些指标只是反映了一种绝对数量,它无法说明水利工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障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供水的现状

  工农业生产要水,人民生活要水,但水源有限,供水紧张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近年来,城镇人口也在较快地增长,城市新兴以水系开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模式,过渡到以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对流域进行全面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城市在不断发展,需水量在不断增加,如果盲目地、超量地开采地下水,势必导致水资源愈来愈紧缺,水资源的危机愈来愈严重。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工业化的必经阶段,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将提高流域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作为水利建设的基本目标。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的关系,创造能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流域规划、流域国土综合整治、流域管理的新理论应是新世纪大水利建设的基石。有些城市,面临大江大河,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水体的严重污染,于是,人们竞相开采地下水,对于地表水缺乏的城市,只能开采地下水资源,盲目开采、过重抽水的现象,造成了地下水位日益下降、漏斗不断扩大、环境加速恶化。为了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资源,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做好供水规划满足供水需要。

  三、水资源开发应当实现三个目标

  1.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注意安全建设。

  2.流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应当是治水的首要目标,过度的开采可能是不经济的,对洪水的过度调蓄也可能造成流域内水循环的不利变化。从抗旱及除涝的角度来讲,应增加流域自身对雨洪的调蓄能力,而不是将雨洪全部汇入河道排出。

  3.在流域内应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注意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流域的舒适度主要表现在生态指标及环境指标,能达到适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活的基本标准而且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就生态质量而言,保持物种多样性、使各类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于濒危生物要有具体保护措施。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1.减轻水压力、分质供水。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分质供水是一种好的措施,分质供水就是把好水与不甚好的水分别输送,以供用户择需使用。不少城市,临近江河,地表水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难以直接应用,如进行高标准的处理,成本太高,而城市中的地下水水质较好,故可采取分质供水的办法,以减轻对抽取地下水资源的压力。分质供水有两种输水的方式;一为分管式,即按两套管道系统分别输送;另一为混合式,即用同一管道,按规定时间放水。

  2.保护水环境、治理污染。城市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生活废水的随意倾倒,都给城市的环境造成威胁。使地表水体爱到污染,臭气熏天,不仅鱼虾绝迹,同时还会影响近河区域的地下水受到补给而变坏,不仅在城区,就是在郊区,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都会祸及地下水的水质。治理污染,保护水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污水处理,当务之急,可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

  目前,有些大城市,其重复利用率已达60%以上,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轻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局面,十分有利。对于地下水资源来说,一旦遭到污染,其处理技术更为复杂,要消除其影响,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这还牵联到土壤的污染和农作物的污染,后果相当严重,有些城市建造了污水处理场,对污水作集中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污水下泻问题。但是,集中处理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污水进行分散处理,使水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供不同目的用水者的需要,将能大大节省用水。

  3.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开源节流,节流比任何措施都为重要。人们的大手大脚地用水司空见惯。据观测,一只家用的自来水龙头,如果形状失灵滴水,一昼夜可损失水约20~30m3,可供有卫生设备的住房200~300人一日用水之需。水资源紧缺,城市供水的水源也是有限的。

  当一个城市感到供水水源不足量。一方面,总想求助于城市以外的水源地,不仅成本高、土建任务大,而且关系很复杂,还有争水的可能性。到城郊和远郊去打井,必须会同农业用水发生矛盾。城市供水是昼夜连续抽水的,一旦地下水位降落后,补给是不容易的,恢复更难。靠降雨入渗补给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愈大,补给愈小,到一定浓度后,则几乎难以有补给。这样,地下水位愈降愈深,漏斗愈来愈大,势必把邻近农用井中的水也抽干了,农民不会愿意的。另一方面,各地用水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习惯,到了枯水期,用水紧张常常是同步性的,如果引发水纠纷,不但取不到水,还会影响团结与生产,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真是十分重要。

  4.增雨水入渗、回灌补给。城市供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回灌,有不少技术方面的问题,水的处理工艺、沉淀池的占地与清淤、过滤设施的冲洗等,均有待解决,城市中因不透水地面所占比例较大,降雨后,大部分径流经下水管理排水,而入渗至地面下的水量很小。如果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对降雨就很少能补给地下水,由于变回灌场地、回灌井点以回灌水量的限制,回灌后地下水位的提升是缓慢的,回灌的费用也较高,故须多方面配合才能取得效果,把屋顶上的雨水引入屋外落下的小过滤坑内以及将地面上的径流引入路旁的过滤设施的边沟中,使水渗入地下,以补给地下水,有些国家,在设计房屋建筑时,颇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在规划设计时,似被忽略了,丰水期的地表水,虽有污染,但因水量大,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故可将其作适当处理,然后再回灌补给地下水。我国有的城市实行过,取得了一些经验。雨水的集中利用,也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的一个方面,如把降落在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流入储水箱,作为冲刷厕所和拖地板之用。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方法很多,应以“节水、治污、开源”的途径最为见效,效果最佳。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篇二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分析

  摘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人口数量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行。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尽管我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存储,但其大部分分布于偏远山区,这种状况的存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开采量。随着人口增长引起的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日益频繁及用水需求范围的急剧扩展,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动态平稳过程的顺利进行。

  2.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在保护与管理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需求,追赶不断前进的工业化进程,我国近十几年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已远远超过了其可使用范围,也严重违背了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同时地下水污染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此外,人们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大肆浪费宝贵水资源的同时也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因此,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正在经受着双重考验。

  2.1缺乏科学的保护与管理意识

  首先,我国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因此人们往往对其使用没有有效的节制。但事实上,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现象,南方的水资源含量要大大高出北方几十倍。因此,北方城市更易于出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这也就是南水北调的根本意图。其次,由于地下水资源主要蕴藏于地表的下方,其在地壳中的动态流动过程必然与其所在地壳中的生态圈及地表水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对于其保护与管理往往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对于地下水资源污染的潜在危害也未能得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理。此外,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违背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当水资源的开采不堪重负时,大自然必然会给予我们有力的还击,这样一来反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

  2.2地下水资源开采不合理

  面对地下水资源供应与人们实际需求出现的尖锐矛盾,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现象,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后续问题。首先,地层水位急剧降低,水资源枯竭,不仅会导致浅河区域原有水生生物的死亡,干旱土地的部分沙漠化,同时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引起的地面下降甚至塌陷等状况发生,造成的居民住房及农作物的大面积淹没及地下铺设线路的毁灭性伤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及信息的高速畅通。其次,虽然我国海洋所在区域分布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但这些地区的水不属于淡水资源的范畴,但其地面深层区域却蕴含着流量非常可观的淡水资源。因此,为了将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进行水资源的深度开采。然而,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开采后的海洋水位已严重脱离正常的水位高度,完全达不到整个海平面高度的实际要求。因此海洋中的盐水很自然流入地下水资源中,反而大大影响了浅水资源的可使用范围。

  2.3地下水污染与浪费情况的存在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厂生产出更多化工产品的同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化学元素。因此,这些化学制品的不当生产与使用不仅会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定向循环系统,而且水资源的污染是一个逐步加深且不可逆的发展过程,因此必然导致其污染程度的进一步恶化。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那么这些水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对其本身而言也就成为了一种伤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生产用水往往没有加以限制,比如:农田的基本灌溉及公用事业用水等,这样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额度,而且在某个层面上缩减了其可使用范围。

  2.4地下水保护管理机制不合理

  第一,虽然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已逐步开展,但因缺乏法律法规条文的有效支持,使得面对一些严重的水资源污染行为往往不能做到合理的惩罚,不仅放纵了其恶劣行径的产生,同时也失去了水资源保护的实质性意义。同时人们在地下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浪费与污染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约束,那么水资源未来的发展形势必然令人堪忧。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扩大法律的可执行范围,并将一些条款进行具体的说明与阐述,尽量做到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的实现。第二,由于水资源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及其分布位置的局限性,在地下水资源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做到科学准确的监测,从而这些监测单位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主要意义。一旦,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处理不到位,那么其管理工作的执行也就无法正常运营。第三,地下水资源是一个动态的、隐形的存储过程,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其循环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弊端,相关水资源保护单位未设置良好的防范预警系统从而在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没有做到有效的应对。

  3.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几点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理念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说法教育及文字宣传等形式进行地下水资源常识的重点普及,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开采特点,从而引导并促进人们正确用水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人们应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并将其贯穿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以实际行动充分践行节水理念。此外,还应着重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尽量减少水污染行为的产生。

  3.2制定科学规范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规划

  首先,相关开采实施部门要做到统筹地下水资源分布全局,掌握其开采状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水资源开采规划,对于一些沼泽及干旱地区坚决不予开采,尽量维持其动植物的原有风貌,严格防止地面坍塌及下沉等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于海洋地带等重要区域的开采,一定要做好项目实施前的考察与评估工作,密切注意海平面的实际高度要求,坚决杜绝海洋水资源向淡水资源的不断过渡。

  3.3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首先,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明确约束开采行为的进行,同时利用这些具体的惩罚措施来正确引导人们日常生活用水行为及企业生产的污水处理措施,既要做到发挥每一滴水的使用价值,也要避免水资源过度浪费行为的产生。其次,扩大地下水资源监测的实施范围,设立范围更广的水资源监测站,保证水资源监测的顺利实现,从而为其开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建立相关的水资源监控与预警机制,密切监控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循环过程及其污染状况,完善应急安全防范策略,严格做到科学应对突发状况,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人口数量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到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理念,制定科学规范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坚决实行监测、预警提示与防范一体化的管理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潘志伟.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j].发展,2008,1(16):28-29.

  [2]郑丽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0,3(13):22-23.

  [3]黄辉.浅析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2):167-169.

  [4]陈立东.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活力,2009,2(18):35-36.

  
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黄河水资源管理转变思路论文

2.关于水利建设论文范文

3.水文地质资源勘察探析论文

4.浅谈给排水相关论文范文

5.资源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