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3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

  个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伦理基础和法律基础构成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坚实基础;数据环境制度、法律环境制度、人文环境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构成了个人信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范文一:对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个人信用具体的数据记录和统一的、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这就提高了消费信贷经营成本,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及其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单调,造成消费贷款用途异化。这需要政府或中央银行牵头组织,建立完善的个人基本账户系统,个人信用信息登记系统、信用评级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等个人信用管理体系。需要采取的配套措施是:加大社会公众个人信用意识的理念教育;完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信用制度推广的环境体系。

  关键词 个人信用 管理体系 消费 信贷

  近年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步改变,个人信用活动成为信用关系中最具潜力的一部分。它在刺激消费需求、引导资金流向以及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指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规范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一、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

  1.缺乏个人信用具体的数据记录。个人信用是通过具体数据的记录来描述的,没有信用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我国以前一直把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上,而缺乏专门机构来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只有自身的资产凭证,不足以充当资信证明。各类金融机构、商家及有关企业缺少对个人信用记录的记载,即使是发生信用关系较多的商业银行,虽然能够提供消费者个人信贷的数额、期限、还款记录等方面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缺少规范、连续的记载,而且各家商业银行记载的数据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为此造成个人信用记录的持续的缺失。

  2.缺乏个人信用体系。有效的体制和制度支持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个人的资产还不能真实透明。消费者个人的信息分散在居委会、派出所、就职单位、银行等部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信贷担保法规没有针对个人信用的相关规定,都可能使个人信用行为隐藏着法律和道德风险,影响个人信用活动的发展。

  3缺乏统一的、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各商业银行提供消费信贷,进行信用评估时所采取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很不统一,难以形成整个社会对个人信用的完整判断。另外,一些中介机构虽然数量扩张快,但由于共享不到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建有信息数据库的规模也普遍偏小,没有自己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作用与功效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对消费信贷的影响

  1.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提高了消费信贷经营成本。对银行来讲,银行间为贷款各自为战,分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调查,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对借款人来讲,由于银行无法高效准确地获得个人信用信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为保证其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繁琐的贷款手续、苛刻的贷款条件和评估、保险、公证等高昂的收费,以及为完成繁琐手续而投入的精力、财力和时间,使借款人的负担大大增加。

  2.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由于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借款人向银行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个人身份证和户籍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所在单位的收入证明、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不能提供以往信用记录,因此银行无法获得准确的借款人个人资信信息。另外,个人收入的不透明性也隐含着消费贷款的道德风险,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在相应范围内尚未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甚至有部分借款人蓄意欺诈,骗取贷款,或到期拒不履约,使银行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3.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导致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单调。目前,我国银行消费贷款的品种仅限于住房、汽车、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方面,其他如个人债务重组贷款和个人信用额度等信贷产品发展力度不够,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消费信贷的多样化需求。

  4.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造成消费贷款用途异化。银行办理的相当比例消费贷款,实际投向了生产或经营,尤为突出的是汽车消费贷款,部分贷款户用消费贷款购买了运输货车和运营客车。还有住房贷款户,有的是假借住房贷款之名行生产经营流动性资金短缺之所需,相当高比例的消费贷款已异化为生产经营贷款。这一现象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为突出。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已逐渐成为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障碍。在我国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策略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调控能力和动用资源的能力较大,而且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人们对信用经济和信用消费的认知度、依赖度相差很大,所以,需要政府或中央银行牵头组织,才能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1.建立个人基本账户系统。首先应建立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完善的存款实名制应做到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存款时存款人必须使用自己身份证的姓名;二是存款人在各银行的所有存款能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实时汇总反映。除了个人存款账户外,还要把有价证券及其他各种派生金融工具也纳入实名制,并规定凡是未进行实名确认的金融资产均不能提取。其次,逐步扩张个人存款账户的范围,在涵盖个人工资账户的基础上,将养老金账户、社会福利基金账户、个人所得税账户等其他银行账户纳入个人存款账户。再次,以现有的较为完善的个人身份证制度为基础,对个人存款账户进行编码,建立起个人基本账户编码制度。

  2.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登记系统。个人基本账户建立以后,应由中央银行牵头,联合各银行和民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将个人基本人身信息、个人社会活动特别记录和个人基本账户信息归并整理,建成网上个人信用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全社会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具体应包括四大类个人信息:一是个人身份情况,包括姓名、婚姻及家庭成员状况、职业、学历等;二是商业信用纪录,包括在各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及偿还记录,个人信用卡使用等有关记录;三是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包括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变动等记录;四是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特别记录。   3.建立个人信用评级系统。信用评级具体应由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依据科学的信用评级标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个人信用进行全面了解、征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信用度进行评价,并以专用符号或文字形式来表达。个人信用评级在我国是一项尚不成熟的工作,评价指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关系到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与否。而作为个人信用评级结果的“个人信用等级”是自然人的价值和声誉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契约能力,所以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科学按照统计指标的构建原则来确定。

  4.建立个人信用网上查询系统。建立个人评级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应用个人信用评级结果,为放贷等信用活动提供便利。因此要在个人信用联合征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造个人信用等级的网上查询系统。查询系统的建立,既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获取个人信用等级的成本,又可以提高放贷效率,扩大信贷规模。

  四、构建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配套措施

  1.加大社会公众个人信用意识的理念教育。诚信教育要从基础抓起,从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抓起。同时要增强社会公众对自己信用等级的关注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完善个人的信用历史记录,在相同的成本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信用评级的效用。一方面可促使公众重视自己的社会行为,自觉地保持良好的信用,有助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公众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既可以方便征信机构对信用历史记录的查询,又有利于征信系统质量的提高,及早发现评级失误,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

  2.完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信用立法建设、规范个人信用市场,拥有信用数据的相关部门如何开放相关信用信息,如何保障当事人的隐私,维护企业商业秘密,都需要法律界定。应该通过法律形式对哪些个人和企业信息可以进入全国征信系统、哪些信息不能进入以及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使用作好明确界定。特别是对政务公开信息和国家秘密的界定,对企业公开信息和商业秘密的界定,对消费者公开信息和个人隐私的界定。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约束现有的信用中介、评级公司等征信企业的经营行为,以促进其发展。

  3.建立有利于信用制度推广的环境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信公司是公认的高盈利企业,然而在我国却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是我国的资信业不完善的发展环境导致了个人征信的困难。一是在个人征信中遇到了许多需要规范的问题,缺乏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二是政府规定资信公司的产品不允许充分销售,也不允许经营者拿征信数据库作为资本运作,从而限制了资信公司的许可经营范围,也限制了其客户范围,使得服务对象过于单一。三是由于征信数据不完整,资信公司的产品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导致需求量减少。因此,建立一个有利于信用制度推广的环境体系是发展我国个人征信的关键所在。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范文二:项目管理视角下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项目风险管理与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提出了未来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在扩大内需和应对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从1999年起,我国启动个人消费信贷政策。自此信用消费逐步浮出水面,住房按揭、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信用卡等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不断迅速扩大。在消费信贷热不断升温的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均把发展消费贷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回报相对应的客观规律,使商业银行等授信机构在追逐巨额利润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潜在不良贷款风险,从而信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的一个核心领域。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个人信用评估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估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识别信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风险管理与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随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这就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此全过程可以划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关键。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信用资料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个人信用评估的自动化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信用评估可以较精确地估计消费信贷的风险,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拖欠和清偿。个人信用评估可以使贷款人更加精确地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扩大消费信贷的发放。

  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长期没有评估,良好的信誉没有得到合理的优惠,欠债不还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较为脆弱,个人资信程度降低。

  缺乏完善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导致存在如下问题:

  1.贷款审批时间延长、手续复杂。由于个人信用等级的核定不科学,经办人员为了保证信贷质量,控制信贷风险,必然会采取许多非常规手续来再核定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如延长与消费者的面谈时间、仔细鉴别消费者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消费者有无恶意借贷行为前科或恶意借贷意图等等。这些措施的执行,固然减少了风险的发生,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申请消费贷款的手续,延长了审批时间。

  2.导致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消费信贷的特点是单笔业务数量小,但整体业务数量大,这样有限的银行消费信贷人员必须面对大量的消费信贷客户,形成了一个客户经理必须同时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客户打交道的局面。面对个体差异很大的消费信贷客户群体,单凭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很难避免判断失误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

  3.影响消费者申办消费信贷的积极性。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金融资金和附加价值即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缺乏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止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但鉴于消费信贷一般有金额小的特点,繁杂的手续、漫长的审批时间弱化了其优质服务的附加价值,足以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种种事实表明,制约消费信贷的,除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支出预算、消费观念外,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还是对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推广消费信贷,必须尽快发展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三、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

  针对目前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提出如下研究思路。

  风险分析就是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什么时候,哪些地方可能潜藏着风险。查明之后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各风险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顺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减少风险而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下文从风险分析的三个组成部分加以阐述:

  1.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识别首先要弄清项目的组成、各变量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有章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诸多事项。

  通过设计好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可以研究归纳出消费贷款的好客户所具有的特征,依此特征判断该客户是否是银行在消费贷款业务中应该争取的对象,同时识别该客户可能发生非正常还款的特征变量。非正常还款包括提前还款和逾期还款。

  2.风险估计就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的风险估计无历史数据和资料可参照,靠的是人的经验和判断。客观的风险估计以历史和资料为依据。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使用是一个涵盖从接收申请到做出信贷决策全过程的自动识别系统。通常情况下,根据贷款申请人的相关特征变量计算信用风险,得出信用分数,从而获得申请人总的风险的评估值评估模型可以让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申请者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在决策与确认的过程中,信用得分、管理政策和信贷人员的专业经验是决定信贷与否的三大关键因素。

  3.风险评价就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评价时还要确定对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价方法有定量和定性的两种。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提出防止、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损失的初步办法,并将其列入风险管理阶段要进一步考虑的各种方法之中。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进行监控是达到经营目的、实现盈利的重要保障。同时,评估模型的监控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识别新申请者的特征变化,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寻找和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

  从总体上看,评估模型的建立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风险评价的标准,但是模型需要得到正确充分的使用,模型的监控则可以随时作出修改决策,从而使模型更加准确。在实践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绝非互补相关,常常互相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未来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概括地说,先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可测和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拓展。同时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目标,要制定风险合理的实现措施,包括全面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描述风险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并对银行客户分类;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审批专家模型;建立商业银行关于数据建立和挖掘的案例等。

  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对象本身就是风险,其风险管理的特性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过程。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是商业银行始终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银行才能真正把握住国内日益壮大的消费信贷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kathy schwalbe邓世忠等译:it项目管理(第2版本)[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2]邓乃扬: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