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6
护理学职称论文

  在当今的医学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日趋交叉渗透,护理学也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护理学职称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护理学职称论文篇一

  儿科护理学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善于 总结 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1.6.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1.6.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1.6.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注意按压方法。

  2.4.1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3.1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护理学职称论文

  护理学职称论文篇二

  护理学教育改革方向探讨

  摘要: 创新是21世纪新时期的主旋律。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模式需要引入创新理念,结合时代特点,跟上时代脚步。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将创新的理念引入传统的护理学教学中。

  关键词: 护理学 教育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及方法

  1.背景

  创新,作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得到越来越多行业认同和重视。创新是行业发展,变革的原动力,以及主旋律,是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改革,使其得以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

  在当今的医学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日趋交叉渗透,护理学科也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1]。社会对“护士”或“护理工作者”这个词语,提出了重新定义的诉求:一个合格护理工作者应该具什么样的素质,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积极地将创新引入到护理学教育中,对已有的护理学教育中存在的和诉求不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2]。

  2.积极引入创新,主动寻求变革

  2.1教学理念:引入有效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教书育人”,就是当前教育理念最简洁、最概括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进一步将有效教学的理念细化到以下四个方面。

  2.1.1在护理学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1.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2.1.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2.1.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2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教学。

  就目前护理学教育的实际而言,在教学模式方面,主要采用传统的传递式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理论基础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包含: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其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点在于,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较长。我们需要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灵活使用,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3教学手段及方法:结合时代科技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2.3.1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借助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这些媒体优势,以形成一种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典型病例录像等为主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在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通过对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3.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述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老师巧妙设问,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知识[4]。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或是现场模拟等方法生动的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教师可以模拟病案中患者向学生提出护理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之后针对此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讲授;或是让学生模拟病患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其他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教师结合学生论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讲评,进一步加深印象。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达到巩固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而且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总结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中,着重强调了我们高等教育之所以实现跨越性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和创新。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依然要靠改革、靠创新,所以鼓励各个高校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结合当前国内外护理学专业的实际,在创新及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事物总是向前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护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改革,而我们同样需要将创新、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郑雪梅,蒋文慧.21世纪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3.05(3).

  [2]何婷,杨彩云,严春华.创新引领护理专业发展[j].中外医疗,2010.no.18.

  [3]卓儒红,胡成俊.多媒体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杂志,2003,16(5):475.

  [4]宋梅,周晓丽,荆亚茹,刘海石.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6.14.

  
看了“护理学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护理副高职称论文范文

2.护理类评职称论文

3.护理高级职称论文

4.护理副高职称论文

5.医学护理职称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