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衔接问题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1
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衔接问题探析论文

  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学校中既开设政治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衔接问题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衔接问题探析全文如下: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与高中生所接受的政治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沟通机制等诸多方面相互关联。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考试制度的变革等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大学的思政课也应在研究高中政治教学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革,使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与高中能够良好衔接,才能取得双赢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但政治课程教学往往仅局限于各自教学阶段“小圈子”,对加强双方教学衔接的认识不足。对学生而言,高中生出现一部分“高分低能”群体,相当多数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并不能完全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专业素养不高、自学本领差、灵活运用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不利于教师熟悉课程改革状态和学科发展动态,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发展;而对于社会而言,正如陶行知曾指出“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效果不高则会进一步制约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教学目标缺乏灵活性、层次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以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容易过度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片面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而在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教师偏重关注知识内容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问题,且大学多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一堂课学生数量甚至多达整个学院学生之数,因此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设定个性化目标和相对于高中的提升性目标。而处于高中和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认识水平、爱好特长等方面又不尽相同,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易忽视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和层次性。

  2、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高中政治课程与大学思政课程专业课均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大学思政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一脉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政治学原理》与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文化概论》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相承;大学思政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相承,此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专业课程以及高校政治理论公共课也与高中政治课程密切相关。而在大学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中学政治老师已经教授过的内容仍反复咀嚼、重点不突出,致使众多大学生丧失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食之无味又不可弃之一旁,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一些中学为追求高升学率,教师在课堂中常以考纲为依据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封闭缺乏创造性,将课程内容一口一口嚼碎了喂给学生,而学生也习惯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到了大学阶段,教师更强调专业语言的准确性,重视对概念的讨论、原理内容的严格论证,要求学生向专业素养上转化,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暂不能与大学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相适应。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与大学均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致使双方的思政课程教育又共同存在着忽视实践课程教育方法,片面强调理论教学方式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对策探析

  1、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均中应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与衔接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中涵盖“知道、识记、理解”等知识性目标、“培养、运用”等能力性目标、“感悟、热爱、熏陶”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学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更是在高中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双方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明确三维目标,教学中更应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高中教学中除了要达到相应知识目标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能力目标如“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落实[2],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播放带有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音频资料和图像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学生展示如传统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作品等,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感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大学阶段《文化概论》的教学中同样也应在课程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感悟和思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基础上落实和提升三维目标,如设计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尝试写作小论文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与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达到有效衔接。

  2、充分了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大学思政课程教学是在中学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迈向专业教育的重要一步,教学内容涉及面更广、难度也逐步加深,但二者又存在众多教学内容重复的地方,双方在具体教学中都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时事政策教育和德育。同时,在教学中都应考虑与对方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特别是大学阶段,高校教师应了解高中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尽量避免不该重复的重复、应该深化的没有深化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脱轨的问题,争取构建一个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服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过程。

  3、逐步采用多元化考核标准

  如今,考试制度较单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高中阶段的政治理论课也难挣脱教学为升学服务的怪圈,而到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学习中,学生平时学习压力不大,期末考试多以“临时突击”应付,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放松了自我警惕,也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双方均应注重推进考核标准多元化,高中除了高考的评价标准外,教育部应积极探索如特殊专业人才、诚信测评、模范先进个体、同学家长老师多方面测评、档案记录表等考评机制的建构,教师平时也应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学生;大学更应以课堂出勤、课堂参与活跃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多角度判定学生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