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5
班级学术论文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级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班级学术论文篇一

  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年来,随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班级,文化,高校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近年来,随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高校班级文化定义

  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指导,吸收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弘扬当代青年文化的闪光面,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所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为根基,而又不乏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既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引导下,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硬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软文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是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因此,班级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在班级成员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高校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对高等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班级成员生活的宿舍环境。班级行为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行为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观念部分,包括班级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等。就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来说,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等。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高校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先认识班级文化自身的特点, 它是是一种特殊文化,有其特殊内容和内涵。

  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学校, 尤其是高等学校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场所, 这就决定班级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同时新世纪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渴求知识, 要求进步的思想主流也使得班级文化有着特殊的内涵。高校中的学生对于知识有着更加自我的认识,在对各种知识的选择上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使高校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思想性。

  2. 多元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 同时还有各个学校自身校园文化的整体导向的不同, 班级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道德水准、知趣追求的差异, 使得班级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但我们还必须看到, 在这种多元性存在同时, 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都决定班级文化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围绕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这种多元是在目标统一基础上的多元, 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合。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主旨,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3. 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 必然带有班级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沉淀, 是班级管理者的治学思想和经验总结的集中体现。这些是有相对稳定性的, 因而使得班级文化也具备相对稳定性。而思想活跃的学生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都具有可变性, 同时还受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 而使得班级文化又具有可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4. 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结合。

  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及发展途径, 形成其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独立的体系。同时校园作为教育的场所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因而属于它的文化必须是符合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是开放的。

  5.差异性和趋同性相结合。

  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然而高校班级作为一个有很多个人为单位组成的集体,个体之间在思想和认知上必然存在其差异性,但是正确方向的趋同性可以引导集体中的差异个体,使之认同于集体的文化。

  四、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及个体的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凝聚与规范功能,教育与引导功能,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

  首先,健康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发挥凝聚与规范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班级环境、班级规范、师生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促进学生顺利而有效地接受社会经验、确立社会生活目标、掌握社会规范,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为一个社会成员。具体体现为:(1)接受社会价值观,确立生活目标。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个人目标,并处理好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2)掌握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在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中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学生守则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班级文化还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等。

  其次,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教育与引导功能。。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为班级团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发挥范例的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相互熏陶。概括起来,班级文化对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项:(1)促进知识及认识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以优良的学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深化、自我理解的提高等。(2)促进情感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能产生一种聚合力,有效地协调班集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友情、正义感、成就感等积极的个体情感不断产生和深化。

  再次,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具有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满足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需要,能够照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弱点,能够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行为。这些功能具体表现为:(1)满足需求的功能。。人处于一个团体中,会对团体产生各种需求,如安全与安心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独立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既能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有用性需求等高级需求的途径。(2)诊断功能。当学生置身于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如社会技能的欠缺、情绪不稳定、过度利己主义及其他人格偏颇。特别是在班级组织有团体要求时,学生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这些问题的暴露,为班级负责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3))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矫正。例如,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学生能够在有序的班级氛围陶冶和集体的监督约束下逐步形成自律意识。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班级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万不可忽视班级文化的作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优良的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3]裴春燕、刘东风.浅谈班级文化的意义、特点及其建设[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曾武高.谈班级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1999年05期

  [4]吴玮.浸润在丰盈的班级文化中[j].现代教学,2008(11)

  [5]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11)

  [6]杨汉章.简论班级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班级学术论文篇二

  班级氛围与班级成败

  又站在上届毕业班的教室上课,那些熟悉而又亲切的笑脸不时浮现在眼前,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朗朗书声常常在耳边响起!一起风雨兼程的三年岁月, 是那么让人感动,也是那么让人深思!虽然最后我班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回报了三年的辛苦付出。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还记得高一的时候,我们班进校的成绩在全年级的平行班中,只能排在中等 ,也许是年轻气盛,不服输的劲头让我这个才从教不到五年的年轻老师,带着我们班一路狂追,从高一下期的期末 考试开始,在年级历次举行的月考、期中、期末测试中,我班从来没有走出过前三名,经常听到科任老师在班上宣布:“这次考试我们班班平年级的第一。”这让很多老师刮目相看。然而,也许是幸福来得太快了,真正的考验才慢慢降临,高二下期的期末考试上,我们班出乎意料的考到了年级第五,当时我在班上很冒火,狠狠的说了一下他们,可是心底里并没有太在意,我想也许是一时失手了!但就从这次考试开始,一进入高三,我们班的成绩就逐步下滑,每一次月考年级排名都在下降,能想的招我都想了:鼓励、加压、定目标、请家长、听励志演讲……最后恨不得我自己去参加考试,可是成绩还是一直往下滑,一进入教室就感觉死气沉沉,同学们都像打蔫了的茄子。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时居然考到了倒数第二,离高考已经迫在眉睫,居然会考得如此之糟,实难想像!在宣布成绩的时候,全班的气氛跌至了冰点。我多次向老老师请教,多次和同学促膝长谈,均毫无收获。到了四月份月考前,很多以前很优秀的同学都顶不住了,我也理解,在没有希望只有失望的环境里,高强度,高难度的学习谁也坚持不了多久。这个时候,我经常让他们多休息,周末让大家出去打打球,看看电影,甚至白天上课的时候,也有意的多上自习,或者给他们讲讲人生,讲讲社会,少谈成绩!奇迹总在不经意中爆发, 四月月考我班居然在年级的排名上升了三位,五月月考、六月考前模拟,我班连续进步,终于在高考中我班在年级的排名中回到了前三名!

  高考完后,在多次同学会,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上,我们都在讨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慢慢的,是懂非懂。但始终不得其要领!

  高一新生的叽叽喳喳叩开了新一个学年,在新的学年里卸下了班主任的包袱,我担任六、七两个理科班的科任老师,又经过了一年的茫茫碌碌,两个班级在我的眼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开始时,六班,基础不好,第一次月考就是年级倒数第二,而且作为理科的班级居然有三分之二还多的女生,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班级很团结,成绩虽然差,风气很好;七班整体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还很有几个尖子生,典型的理科班,但是风气不太好,班风很散。

  一年后的结果是,六班成绩稳步上升,七班成绩滑到了倒数第二,七班班主任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班怎么会比六班还差呢? 你会看见勤奋的学生还是在那么认真的学习,只是多了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已,该学习的时候都在读书,成绩怎么也不至于这样吧?

  到这个时候,我却恍然大悟,无形中的风气,决定着一个班级的成败!七班的尖子生基本没有带头作用,反而对某些科任老师评头论足,在班级造成负面影响;中等同学,自制力差,在没有带动力的作用下,随波逐流;差一点的同学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兴风作浪,影响了班级风气, 走进班级虽不是乌烟瘴气,却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六班虽然没有尖子生,但是大家很团结,考差了不要紧,大家继续努力,你跟我比,我跟他比,你争我赶,形成了良性循环,一心一意抓成绩,全心全意搞成绩,这样一来两个班的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回想当时我所带的班级,与现在的七班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一、优生缺失。高二的时候,我班的一位同学启军突起,成绩直线上升,我和各位科任老师精心培养,该同学一直考到全年级第三名,并站住脚跟,这在平行班中是不多见的。他成了我班的精神支柱,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生之间互相竞争,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根据年级的统一安排,高三开学的时候他被安排到重点班学习,我班很多同学突然少了学习目标,慌了神!在老师看来,大家还跟以前一样,该读书的时候都在读书,没什么呀!其实在学生心理,少了很多,很多同学一年才养成的学习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二、管理力度不足。高二一年的优异成绩,让我也有些飘飘然。特别是高二下期时,我又被学校抽到高三去担任一个特长班的教学任务,于是在班级管理上,力度不够,洞察力下降 。早恋,打游戏等问题悄然滋生。对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关心不够;对成绩差中等的同学没有能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任其随波逐流;成绩差一点的同学,没有起到有效的疏导和管理,规范其行为,使歪风邪气有了生存空间。在不经意间,埋下了阻碍学习进步的巨大祸根。但是表面上看来,努力的同学依旧努力,调皮的还是那几个,没有什么区别!

  三、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得以蔓延。在现实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甚至是抵触情绪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可能每个老师都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喜欢。但是把这种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则是班主任的分内之事。当时,我班上很多同学对一位科任老师,十分抵触,虽然大家都知道那位老师是想让大家好,但是方法确实值得商榷。虽然,我也经常在班会上讲这个问题,告诉大家书是给自己读的,不能因为不喜欢而放弃一个学科,也许是因为我对这个事情的处理力度不够,态度不够鲜明。这种抵触情绪逐渐蔓延,可是奇怪的是那位老师的学科的成绩一直不错,原来大家不这种对老师的抵触,变成了对整个学习的抵触,成绩好是因为高一高二付出太多,一直到高三下期时这种危害终于显现,那位老师的学科成了最差的学科!

  在诸多原因的作用下, 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生着悄悄的变化,班上以前的那种你追我赶,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平静、 自然。以前我也以为这是学生成熟的表现,殊不知,这是学生内力消失的表现!我每次进教室,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只是感觉着一股无形的压抑笼罩在班上。你可以看见很多同学还是在不停的讨论,还是那么努力,当成绩考差了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同学在你面前痛哭流涕,发誓下次一定考好,只是在大的风气消沉的情况下,个别的改变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当四月月考来临前,我就开始主张忘掉学习,忘记过去,我们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经历,要像高一新生一样学习。也许是到了最后关头,不得不博。很多同学又拿出了高一、高二的拼劲,班级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那阴霾的气氛烟消云散,内心对成功的可望,战胜了自己放任的欲望,挥洒青春热血,剑指硝烟六月,也许是高一高二的扎实根基,很多同学在最后的放手一搏,使我们三年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三年的风风雨雨转眼成过去,三年的 教育教学经验却让我辗转反侧,特别是高二高三的大起大落,让我深刻的明白,班级无形的氛围,对学生内心的深远影响,而学生内心世界的微小变化,会带来整个班级的天翻地覆。

  现在,看见七班的学生让我如此的亲切,如此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