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3
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

  建筑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篇一

  从中国建筑的现状浅谈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摘要]文章分析我国建筑的现状,探讨建筑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

  一、引言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多种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建筑,而建筑也成为了我们国家多彩文化中重要的一笔。遥望古人悠远的脚步,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迹;回首过去的几十年,新中国的一代建筑师作出了他们自己的贡献;可看看中国建筑的现状,我们不禁感慨:新世纪的中国建筑人应该建出什么样的建筑,才能传承中国建筑的文明,再创中国建筑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建筑设计蓝图很快便在大地得以实现,这种建设速度快得惊人。在这场建筑的变革浪潮中,建筑设计行业在飞速成长、壮大;当然,国外的各种设计思潮也汹涌而来。结果,中国的建筑市场成了某些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许多造型新奇、怪异的建筑在大城市中出现。表面看起来它们光鲜亮丽,其实这些怪异的庞然大物在大量地消耗着国家的资金和能源,而且这股风潮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笔者在彷徨中追问:中国建筑的现状怎么会这样?

  看看当今中国新建的城市大型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建筑师的“创意灵感”。他们把在自己国家不能实现的建筑在中国大地建造出来,但他们并未考虑到中国人民的承受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只是一味地追求建筑高度、体量和建筑造型的新奇,最终建造出来了一个个建筑怪兽。然后逐渐发展下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建筑界: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赢得项目,击败竞争对手,不得不把方案设计得新、奇、怪,最后整个建筑市场都是千篇一律的怪异建筑;更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严重地误导了还在学校里求知的学生,使他们误认为这就是现行的流行趋势,是正确的、可持续推行的。这种影响会导致在今后很长的某个时期内整个建筑行业将陷入一个误区,设计师会找不到自我,设计出的建筑也不再有灵魂。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是毁灭性的、非常可怕的。所以,中国的问题还是要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建筑和创作同样要靠生活在中国的本土建筑师来创造。这样才能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

  在对现今的建筑热议的同时,要认识并明确未来的中国建筑创作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师身负重任,任务就是把现代建筑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创作中国现代建筑,让中国现代建筑以其自己独有的魅力展现于世界。因此,建筑设计创作不能再天马行空,必须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回到创作最初的出发点:建筑是为了人类的活动而设计建造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建筑创作设计应该是理性的,中国建筑的发展也应该是理性的。

  二、建筑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

  我国建筑设计的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尽管几十年过去了,这条基本设计方针还是没变,说明了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指导性都是不可动摇的。方针首先要求建筑要“适用”,就是要满足人的基本活动,因为建筑是为人而设计的,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建筑设计要从平面功能开始入手,只有平面满足了人的使用要求,而后才展开外观设计;如果设计只是一味地迁就于立面造型,做出来的平面很多是不规则的,是不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室内陈设的布置的,后果是许多不规整的空间得不到完全的使用,造成了平面空间的过度浪费。这便是为了功能而设计,而不能只考虑外观造型,为了造型设计而设计——这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

  三、建筑的人文基础

  建筑是大地的音符。也就是说,建筑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但这必须由建筑师赋予建筑生命力,它才会有灵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在这过程当中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无数的建筑奇迹和艺术精品,这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一座座不朽的建筑丰碑都是凝结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设计师无限的智慧,是当时人们生活和文化艺术的体现;可以说是历史给了它们灵魂,直到今天这些建筑依然展现出无限的魅力。甘肃的敦煌石窟在沙漠戈壁中静静地沉睡了几百年,直到有一天它被人发现,人们看到了它的真正面目,人们都不禁感叹:这些美轮美奂的画面简直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这些壁画在过了几百年后还能如此感动我们现代人,是因为这成千上万幅壁画代表了古人的精神寄托,是他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所以我们在凝视这些画面,依然充满了无穷的遐想。还有其他各个地方的建筑,无不体现出当地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这些建筑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它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光彩,相反它们在今天却更加绚丽多彩。可看看当今的许多奇特“现代建筑”,只是外观亮丽花哨,刚开始还觉得比较新奇,久而久之便感觉空洞无力,再过若干年就觉得陈旧、落后了,随后变成了一座座建筑垃圾,又继续建更新奇的建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建筑不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悲剧,故我们应反思:我们设计的建筑缺少了什么?就是少了文化底蕴和历史的传承。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建筑都要蕴涵有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使之更加发扬光大,而不至于慢慢消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我们的建筑代表了我们的民族,就可以在世界建筑之林永存。

  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古人一直在倡导天、地、人的和谐,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古人亦能如此,我们又当何为之?建筑作为人造空间,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建筑满足了人类各种活动的需要,人、建筑与自然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强取豪夺和无休止的破坏,大自然已经开始报复人类: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地震、海啸、山洪、冰冻雪灾和“非典”、甲型h1n1流行病传染等灾害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我们应该醒悟了:不断过度的开发、改造只会不断地损坏自然,最后也就破坏了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建筑造型和色彩都要融入周围的环境,那才是和谐的,是美的。古人在作建筑设计前,都要先勘察风水。风水无非就是建筑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内部环境空间的合理设计,从而科学地利用光、热、气、风、水等自然条件,满足人类达到生活舒适的目的。比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等,都是结合并利用现有的地形、选用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材料,与环境相融合,才达到了与自然如此统一、协调的效果。而今天的建筑活动成了破坏自然环境、消耗能源的大户:5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业;近50%的资源使用于建筑业;50%的垃圾来源于建筑业。在今天的城市规划进程中,城市建设过快、过大,有些规划设计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甚至还有占用耕地、森林的现象。这些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盲目开发建设、破坏自然的建设是极不负责任的,是对人类和大自然的犯罪。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以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顺应气候条件,顺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使新建筑尽可能多地取之自然,而又归于自然。

  五、结论

  面对中国 建筑的现状,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我们都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不能再用人民的血汗钱来建造那些极度浪费的建筑实验品了。请认真负责地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好好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该留给他们什么东西?那就应 该更理性地设计我们的建筑,让我们设计的现代建筑在它们的有限之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其能够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

  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篇二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

  摘要: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我国古代“天、地、人、和”的大环境观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还包括:建筑的体型控制。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城市建筑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建筑科技界反思发现:先前的节能建筑、太阳房以及节能节地建筑,其含义及原理均未明确建筑应促进含其自身在内的各领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我国古代“天、地、人、和”的大环境观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及其环境若能做到有利于:综合用能;多能转换;三向发展;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生态平衡;智能运行;弘扬文脉;素质培养;持续发展;美感、卫生、安全。那么。在永久的将来就可能做到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这种建筑可称为生态建筑。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及生活质量显著成倍增长,目前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众多的居住小区的涌现,房价及房地产策划被炒做的炙手可热。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花样翻新的各种广告、楼书令人目不暇接,无从选择。而且一些虚的理念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水文化、、生态文化一时之间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惯用的标语,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被到处滥用,一座荒山甚至一潭死水、一片树林都被描绘成“山水人家”、“私家森林”、“亲水住宅”等佳境。这种种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成功的开发商一方面要在开发理念上凸现自己的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等等软硬件设施,如纯净水入户、宽带网、智能化管理等现代科技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居家生活。环境的优化又随后成为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人性化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成为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但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不仅仅提高绿化面积、绿地率,而设计真正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真正关怀和满足各阶层、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片绿荫、可以让孩子尽情游戏的乐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场地,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图案,环境建设要达到的是优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的长期效果,不是一时的华美。

  所谓生态建筑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个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还包括:(1)建筑的体型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明显,体型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外维护结构表面积,从而降低室内外热交换。。(2)自然通风与采光。。(3)遮阳。在设计中可利用墙面绿化和树木遮阳,充分发挥绿化的遮阳作用,既经济又有效,同时还可以改善微气候,美化环境。同时可使用百叶窗调控板,控制太阳光的进入量,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天采暖。(4)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5)水系统的设计。包括对给水、热水、雨水、灰水、黑水的合理设计。(6)建筑采暖。建筑能耗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23%,在建筑中推广适合国情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技术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建筑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建筑并不是指以昂贵费用为代价来得到优美环境的建筑;生态建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或模式,这种建筑的一大特性就是与生态环境和功能的相协调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实现生态能源建筑商品化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加强以治理污染“源头”为主的建筑能量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2)可以先在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新建的城镇小区、人居环境已较恶化的区域、常规能源缺乏的特殊区域建设生态能源建筑,进而推广到其他城镇。(3)一些体现绿色、环保、高效能的部件可在我国目前康居工程和其他楼宇工程中广泛推广使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电墙面、屋面系统、废水再生装置、燃料电池、生态建筑材料等。

  植物配置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充分利用芳香植物,例如玉兰、丁香等;充分利用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构树、金银木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飞禽,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鸢尾、地被菊等,丰富的植物层次、季相变化,从视觉上是美丽的,从植物生态学方面考虑也是合理的;但有时南窗前的高大常绿植物往往阻挡了室内的光线,使居者有压抑感,而充足的采光对于居民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植物配置时也要兼顾视觉、生态、大众行为,适当移动植物种植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一个绿色链。

  一个规划合理,环境优雅的居住环境—流水、绿树、阳光、处处充满家园的温馨,徜徉漫步在花间、水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缓解社会、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培养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这才是“家”的概念,一个让人放松休憩的理想家园。总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仅现代建筑发展的趋势,把这种生态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看了“建筑类初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建筑工程初级职称论文范文

2.建筑初级职称论文范文

3.建筑工程初级职称论文

4.工程类初级职称论文

5.初级工程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