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1
长征精神政治论文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征精神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长征精神政治论文篇一

  长征精神的时代启示

  【摘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气概;要有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更要有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只有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兴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关键词】长征;精神;时代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为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

  所谓长征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过去是红军长征胜利坚强的精神支柱。今天,更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在现代仍旧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的。红军指战员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凭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上述困难和险境,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在鼓舞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当前,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我们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给我们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也侵入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面对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环境下“西化”“分化”思想不断侵袭的新形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广大党员有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经常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和继承老一代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也要有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气概。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世人皆知。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也无论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红军战士那种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表现的非常充分。正如谢觉哉在写给子女的信中说:“人们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苦事,我是参加长征的,现在记忆中感到的倒不是苦而是甜。和苦斗争,本身就是件甜事。”

  今天,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要实现这一光明的目标,还要经历许多艰难曲折的阶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因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依然需要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尤其是青年人,如果没有一点吃苦的勇气,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要成“大器”恐怕是不可能的。

  三、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任何时候都要顾全大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最大利益。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制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但是,张国焘不顾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主张南下川康一带,实行逃跑主义,中共中央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这个中华民族当时最紧迫的根本利益出发,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时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且,为了团结张国焘及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了张国焘,对于推动张国焘执行中央北上抗日战略方针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10月,终于在陕甘地区实现了大会师。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得到了贯彻。

  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宏伟蓝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应强调顾全大局,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在个人利益与民族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顾全大局,放弃小利、不谋私利。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进步。

  四、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还要弘扬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

  红军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条件下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人民军队,它不仅纪律严明、富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具有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正是构成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基础。长征中,没有这种精神,红军不可能生存下来,更谈不上长征的胜利。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的强大武器。在新形势下,应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团结协作的高尚品德,因为团结合作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长征精神启示我们,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更需要学习和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长征中,红军指战员长途跋涉历时两年,纵横十余个省份,行程几万华里。先后渡过了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等24条号称“天堑”的江河;翻越大山1000余座;跨过了纵横数百里的茫茫水草地;进行大小战斗360余次,其中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夺取天险腊子口等战斗成为传世称颂的典型战例。特别是22名红军勇士,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冒着对岸飞的弹雨,脚踏着凌空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的壮观场面被传为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的佳话。就是靠着这种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军指战员终于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和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或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巨性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因而更需要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顽强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较量,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少有艰苦生活的磨砺,却更多的遇到灯红酒绿、金钱权位及享乐生活的诱惑,因此,更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因为,艰苦奋斗精神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强大法宝,是抵御和克服腐败现象的有利武器,是培养新一代民族栋梁的宝贵财富。

  长征精神是人类英勇无畏和艰韧不拔精神的楷模,是中国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它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不但没有脱离民族精神的主流,而是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民族精神之魂。我们应该全面继承和弘扬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将其融入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长征精神政治论文

  长征精神政治论文篇二

  浅谈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摘 要】伟大的长征,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 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征程中更凸显出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实质;时代意义

  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

  一、长征精神的由来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行到1934年7月,时间已近一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元气大伤,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敌人已向基本苏区前进。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已无可能,只好进行战略大转移。[2]1935年10月19日,已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余部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936年10月9日,北上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全部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长征整整历时2年,跨越12个省,总行程2.5万里以上。其中“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3]在长征途中,行军非常艰苦,一路都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没有村庄,没有一户人家,部队没有饭吃,饥饿、寒冷、疲劳考验着每一个英勇的红军战士;红军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既然条件如此艰苦,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凭借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的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红军指战员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和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

  红军将士在万里征途中,用生命和热血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二、长征精神的实质

  (一)长征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红军长征初期,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 使红军遭到了惨重损失。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特征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出发而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这就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清算王明“左”倾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突围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党的路线转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以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长征途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取得了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翻越夹金山的胜利。又根据实际情况克服过雪山、穿草地、吃树皮、啃草根的艰难困苦,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地区完成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晶。

  (二)长征精神是团结民众,民族平等精神

  红军进入贵州以后,不断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搞好同少数民族的团结的问题,引起了红军领导机关的重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统治的方式、思想习惯和宗教仪式,表示尊重,并且不求过早地去发动他们内部的阶级斗争,而是向他们解释,汉族中的劳苦群众同他们一样受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的压迫,他们民族的敌人,也就是中国劳动民众的共同敌人。

  红军总政治部还制定了对苗民、瑶民的口号,如:“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反对苗汉民族的对立,只有苗族与汉族的工农一体,同心打倒共同的敌人,苗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2】在苗民、瑶民中,一般地禁止打土豪,没收在苗、瑶民族居住区的汉人地主、土豪的财务,除发动汉族工农群众参加外,还要注意发动苗、瑶民参加,并且把没收的物品分发苗、瑶民族群众等。

  红军长征,一路上爱护群众,纪律严明,深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因而所到之处,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如同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

  (三)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

  广大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自愿地离别亲人和家乡?他们当时想的肯定不是自己的利益,也绝非是“跑苏联去吃面包”,他们追求的是为广大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革命理想,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危。他们深知“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5]他们自觉的把个人的一切, 无条件的献给革命斗争的需要,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精神。   在世界观日益模糊的今天,学习和发扬长征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会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长征精神是创新精神

  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以后,克服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 红军避实就虚,声东击西,迂回穿插,出其不意地四渡赤水,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还有接下来的“巧”渡金沙江,若红军按常理“出牌”,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恐怕红军在一渡赤水河的时候,就被蒋介石消灭了,所以,这期间无不体现了红军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弘扬创新精神,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征业绩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万古长存。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6] (下转第251页)

  (上接第249页) “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7]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1000年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中国有3件事入选,其中就有长征。[8]今天谈长征,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

  (一)长征精神是强国富民的法宝

  发扬长征精神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富裕条件下也应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当年的工农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爱民亲民等优良作风,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残酷的考验。[9]今天,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无私奉献、爱民亲民的优良作风,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树立这种精神,无疑会更进一步推进实现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二)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首创精神,需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需要上下一致、共渡难关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发扬长征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需要这种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

  (三)弘扬长征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充分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然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问题,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战略问题,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科技需求的问题等等。

  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就退缩,我们要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辨证关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尤其是要发挥创新精神。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道路上的种种不良的观念和思想障碍,中国共产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艰苦,发挥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长征历史随着时光飞逝已渐行渐远,长征精神却始终燃烧着不灭的火焰。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所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念,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杨先才等.中国革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刘统,郭汾阳,秦利.十颂红军[n].北京日报,2006-7-24(19).

  [4]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1995.

  [5]左群,于鸿超.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j].蚌埠党校学报,2007(2).

  [6](美)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作家出版社,2012.

  [7](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解放军出版社,1988.

  [8]发扬长征精神 创造辉煌业绩[n].中国青年报,2006-10-22.

  [9]谭颖辉.长征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升华[j].社会科学研究,2011(12).

  
看了“长征精神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长征精神论文1500字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范文

2.长征精神政治论文600字

3.中国长征精神政治论文800字

4.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

5.弘扬长征精神的论文 关于长征精神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