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2
生产线管理论文

  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小编整理了生产线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生产线管理论文篇一

  电镀锡生产线设备管理

  摘要:本文以弗洛斯坦电镀锡工艺180m/min电镀锡生产线为例,从生产线设备组成,设备点巡检管理,设备检修管理,备件管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运用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等理念详细介绍了电镀锡生产线设备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

  关键词:电镀锡;设备;精细化管理;技改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镀锡薄钢板俗称马口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喷雾剂、化工和油漆等的包装以及各种器具的制造。弗洛斯坦工艺180m/min电镀锡生产线整线设备长度110米,由开卷段、收卷段、工艺段等三部分组成,并有天车、过跨车、循环水、脱盐水、污水处理、蒸汽管路等公辅设备。开卷段包括开卷机、上卷小车、夹送剪切机、缝焊机、张紧机、拉矫机、前活套、开卷液压站、对中机等设备;工艺段包括化学脱脂、电解脱脂、化学脱脂刷洗、电解脱脂刷洗、电解酸洗、电镀、软熔、钝化、静电涂油机、对中机、张紧机等设备;收卷段包括后活套、对中机、张紧机、夹送剪切机、收卷机、卸卷小车、收卷液压站等设备,全线设备囊括了机械电力系统、液压传动系统、气动系统、蒸汽加热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槽液循环系统、以及拉矫机、缝焊机、静电涂油机等台套设备,涉及机械、液压、气动、化工、电气等专业知识,生产线连续作业,再加上马口铁产品对于表面质量要求高,对设备管理的要求比较高。

  二、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化设备管理内容,采取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法,制定精、细、严的设备管理制度。

  电镀锡生产线设备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满足电镀锡生产需要,必须建立一套适应生产线的设备管理体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尤其是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之后,更是将设备管理的“粗放型事后管理”变为“精细化前期预防”,在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设备作业率一度达到100%,设备事故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设备点巡检管理。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1)tpm是点检工作的基础,是点检制的基本特征。按马口铁生产线特点,将全线设备分为开卷段、工艺段、收卷段、公辅设备四部分,根据各个部位设备的特点制作设备点巡检表格,并将设备点巡检任务承包到人,维修人专职点巡检,操作人协助点巡检,制作点巡检交接班记录表格将点巡检结果班班交接,实行全员管理。

  (2)为加强全面细致点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深层次故障隐患,深入查找设备趋势性问题,并为设备大中修提供依据,提高设备作业率及完好率,特成立由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点巡检小组,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点巡检,发现的问题若属设备承包人点检不到位造成的,对相关承包人进行考核,若属开车期间不能处理的,由技术人员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

  2、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1)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设备日常维护内容根据设备具体部位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制作成操作性强、目视直观的表格,根据各个部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维护制度。如焊机焊轮要求每焊接一次都要对轮缘表面进行打磨,每班对焊轮传动机构进行稀油润滑。

  (2)将设备维护分解内容落实到人,要求不仅专业维修人掌握维护要领,承担维护责任,而且设备使用人也要承担一部分维护责任。如镀液过滤罐螺栓的润滑,要求使用人定期对螺栓进行干油润滑。通过实行,使点巡检工作切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设备检修管理。

  (1)制作《设备检修实施控制表》,将检修项目、人员、工时、结果验收形成固定格式,设备检修内容、工时、效果落实到个人,确保设备检修有计划、有步骤,全程可控,效果良好。

  (2)检修内容由设备维修承包人根据日常点检情况、生产班操作人根据设备操作使用情况分别向主管技术人员书面汇报,技术人员再根据设备损坏周期等提出预防检修内容,力求检修计划合理、全面、具体,能够很好保证阶段性顺畅生产。

  (3)检修工时、人员合理安排,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检修任务。检修结果精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立即整改,并对检修实施人提出考核;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验证效果的项目需制定合理的观察周期,若在观察期内出现问题,对相关检修人提出考核。

  4、备件管理。

  (1)电镀锡生产线备件管理是一项纷繁芜杂的工作,对设备备件进行规范细致的管理,对于企业减轻库存压力,缩短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将马口铁生产线备件分为辊、泵、减速机、轴承、其他等五大类,各自大类下面又细分为多个小类,如辊可分胶辊、导电辊、拉矫辊等,小类再进行细分。制作备件管理表格,分别由维修人员、主管技术人员记录填写,确保备件准备合理充分。

  (3)做好备件的修旧利废工作。

  5、改变维修模式,提高设备作业率。

  (1)设备事后维修

  设备事后维修也叫设备故障维修。它的起因是人们对设备运行状态,特别是对设备的故障和所需要更换的备件不能进行预测,或不能完全预测。而设备和备件在无任何损坏信号及预兆情况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发生突然损坏时,人们所采取的最朴实、最单一的维修模式,亦即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备件不能用了就换。因此,设备事后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模式。

  (2)设备预防维修

  设备预防维修是为了防止设备意外损坏及意外事故,预先对其劣化和缺陷部位进行维修及更换备件,并进行一系列预防性的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组织措施,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理论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即基于设备的开动时间、作业率和备件的使用时间,拟订设备的修理周期、维修内容及备件的更换方案。

  (3)设备预知维修

  设备预知维修是一种新的设备维修方式,是通过测试技术、诊断手段、信号处理方法等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诊断.根据设备的异常部位和劣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设备维修或更换必须更换的备件。

  三、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技改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多年来,公司设备管理取得的各项指标的长足进步无不得益于技改创新管理。

  1.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质量体系的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入到设备管理全过程等。

  2.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

  首先要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其次要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第三是加强设备的经济性管理,第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

  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我们先后对电镀锡生产线实施了胶辊材质技术改造、工艺段跑冒滴漏治理改造、导电辊循环水路结构改造、助熔钝化挤干辊增强挤干效果改造等技术改进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四、结论

  通过多年的电镀锡生产线设备管理实践,我们总结出做好电镀生产必须建立一套适应生产线的设备管理体系。必须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化设备管理内容,采取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法,制定精、细、严的设备管理制度,同时大力实施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来匹配关键设备及备件的寿命,不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要将设备管理与生产指标相联系,使整个生产线保持持久活力,促使生产线产量、成本、成材率、设备作业率、一级品率等主要指标持续领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产线管理论文

  生产线管理论文篇二

  编织生产线一体化精细管理

  摘要:编织生产线一体化精细管理具体实施细则,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管理 效益

  编织袋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一条编织袋需要近10道工序,而且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原来新星公司将编织袋生产线分为四个车间:车间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严重。自2002年起新星公司对编织袋生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编织袋生产线由四个车间和并为一个厂,使编织袋生产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工段之间不再互相推诿扯皮,而是为产品产量、质量、消耗共同努力,为编织厂一体化管理创造了先决条件.机构变革前,新星公司编织袋月产量仅90多万条,废丝率高达11%,原材料消耗每年高出标准20多吨,现场管理混乱,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编织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管理措施。

  一、实行岗位工资、计件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形式,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

  为了强化对倒班岗位操作工的激励措施,改变不同岗位操作工的收入比例,新星公司让编织厂拥有充分的工资、奖金内部调配权。按照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拉大不同岗位的工资、奖金标准的差距,以计件工资的形式,实现多劳多得。

  二、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核指标进行层层分解

  编织厂建立起一套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同时编织厂又针对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将公司对编织厂的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制定出岗位、个人的考核标准并与工资、奖金进行挂钩,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在于督促相关责任人员恪尽职守地干好本职工作,实现了量化、细化管理,进一步确保了编织厂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三、对关键工序-抽丝岗位加强质量管理

  编织生产线的抽丝岗位是第一道工序,也是生产线的关键工序。抽丝岗位生产的成品丝质量好坏关系到圆织岗位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和编织袋原料消耗的高低。如何控制好成品丝的质量有一些必要地措施做保障,比如:

  1.抽丝岗位的工资打破以前按成品丝产量计件的方式,改成以圆织岗位月产量核算工资的方式,直接与圆织岗位产量挂靠,将两个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制约,有效的保证了成品丝的质量,减少了圆织岗位的废丝率和废品量。

  2.对90拉丝机实行限速开车。根据实际生产的用丝量和设备的最佳状态,控制车速在180米/分钟以内,生产出的成品丝卷绕平整能保证丝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圆织岗位的用丝量。

  3.利用停车空隙检测片膜厚度,以便调整膜口间隙,保证片膜的均匀度。

  4.原料如有牌号的更换及时检测其熔体指数,以便调整相应的工艺温度和有关参数,原料配比要均匀恒定,严格控制成品丝的规格,确保成品丝的拉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均匀性,用填写工艺卡的方式指导抽丝岗位的生产。

  5.规范抽丝岗位的操作方式。比如挂丝时要求单根单挂,中间有断丝现象要求重新换管重新缠绕,卷绕期间要有巡检,杜绝二头丝、多头丝、劈丝的出现。

  6.对卷绕锭子的维修实行维修人员分片管理,提高了锭子的完好率和卷绕质量。

  四、实行岗位技能考核

  每年按计划定期对技术含量高地岗位如抽丝、圆织、印字岗位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督促操作工掌握必会的操作技能,并调动职工学习的热情。比如印字岗位的工作性质是集体计件、同工同酬,这就存在技术好与技术欠缺的职工劳动付出的不同,因为是同工同酬就造成了工资分配上有不均衡的弊病。对由于连续发生几次工伤事故,造成职工心里有畏惧感,虽然进行了优化结合,但新职工不积极主动上机操作,处处依赖老操作工,时间一长产生了惰性。而老操作工也怨声载道。通过培训考核,新职工积极主动甚至利用休班时间来上机练习操作,使每位职工感到了压力,掌握了操作技能,并对前三名给予奖励,并对不达标者减免月奖。这一活动的实施,使职工的操作技能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五、在班组人员调整上根据技术力量进行均衡搭配

  编织各工序大都是以个人计件为主,独立性较强,为了整体产量的提高,在调整班组人员时,根据每个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进行均衡搭配,即要保证个人产量又对班组产量做了定额规定,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六、对工艺参数和指标进行整体控制

  根据设备的设计能力和日常使用经验,对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做了硬性规定:

  比如:90拉丝机是高速车,设备能力最高达280米/分的转速,这只是理论值,根据平时的开车经验和成品丝的需求量,规定转速控制在180米/分以内最为稳定,而且丝轴卷绕平整;圆织岗位全部是单机操作,操作工可以随时调整车速,车顺时就任意提高车速,车不顺时就调低,这种大幅度的调速有损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平稳的操作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产量较低。根据这种情况,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进行限速开车,并且形成制制度,虽然进行限速开车,但稳中有升,产量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执行后的第一个月编织袋月产量达到了116万条,相比以前的90多万条提高了20多万条,同时对设备也起到了维护保养得作用,降低了设备的维修率。

  七、工序的协调管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节能降耗

  1.机构调整以前,四个车间各自为战,抽丝岗位以成品丝产量计件,对丝轴检测只涉及到表面,里面的质量情况无法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圆织岗位是成品丝的使用单位,是以编织袋的产量计件,计件单位的不统一造成编织袋克重失去控制,由于抽丝车间单方面追求高产,提高成品丝的厚度,编织袋克重超重,大大地浪费了原料,每年清库核查原材料亏损20多吨,按一吨1.2万元计算,就损失20多万元;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机构调整后,将抽丝岗位和圆织岗位的计件单位统一起来,而且两个岗位对应班用丝,同时对应班进行半成品袋克重检测,并将半成品袋克重的检测情况及时反馈到抽丝岗位,进行公示,抽丝岗位根据克重情况及时调整成品丝的厚度,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原料、降低了编织袋的单耗成本,调整后每年的清库核算节约原料约40吨,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在节能降耗的同时,不忘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和质量奖惩规定,增设质检人员,达到每个岗位一名专职质检员,质检员之间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各工序的质量检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与用户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质量情况,一旦有不足立即调整、整顿,严把各工序的质量关。使抽丝岗位职工深刻认识到第一道工序的重要性,如果保证不了成品丝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圆织岗位半成品袋的质量、产量,通过整顿学习,使成品丝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为产量的超额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设备的管理

  1.实行设备包机分片管理,责任到人,提高维修人员的责任心,检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备品备件实行以旧换新,并将易损易耗件与操作工挂靠,定额限量使用,超出部分由自己承担。

  3.针对设备日益老化造成的高额维修费,首先将分厂的所有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其次在备品备件采购上实行多方比价,以物美价廉为宗旨,再有对旧件实行修旧利废。

  编织生产线机构的调整,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的生产模式。经过几年来管理摸索和实践,编织袋月产量由以前的90多万条提高到现在的120多万条,产量提高了30%多、废丝率也由11%降到4%以内,降低了60%、印字废品率有效的控制在2‰以内、每年的原材料消耗由以前比定额标准多消耗20吨到现在节约40多吨、维修费用由以前近25万元降到18万元以内,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与其他厂家不同的独特管理模式。

  
看了“生产线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浅谈生产管理论文

2.浅谈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3.有关车间生产管理论文

4.车间管理论文

5.车间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