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格式讲解

发布时间:2021-10-24
科技论文格式讲解

  科技论文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科技论文格式讲解,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科技论文格式讲解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科技的论文范文

  关于科技的论文范文

  通过科技投入浅析山西科技创新能力

  【摘 要】目前,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显,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可以体现该省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科技投入的表现对其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文章以研究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为主体,利用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科技投入这一点入手,分析山西省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优势、特点和问题,以科学思想和方法对山西省科技投入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作用、重要性和最终成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山西省在科技投入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山西省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为山西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关键词】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评价指标

  我国经过近70年的不断奋斗,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世界居首的科技大国;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也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研发队伍。据文献报道,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500万人,位居民办第一。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投入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投入格局也逐渐向多元化、多渠道发展;而企业已经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其投入约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70%以上。

  山西省通过树立大科技理念,积极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及大开放战略,围绕着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山西省的r&d经费支出从2010年的89.9亿元逐年增长,至2013年,山西省r&d经费支出已经达到142.6亿元,同时,山西省的发明专利受理量在2013年已经达到6023件,相对于2010年的3046件提升了快一倍。其他科技指标如专科申请受理量、专科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受权量也有显著提升。但是,山西省科技投入强度、总量尚有不足,其投入结构也略显不合理,其高校创新方面则低于其他各市,进而山西省政府应加大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扶持力度;有效提升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山西经济创新能力、科研产出效率的根本,也是推动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山西省一贯重视推行“科教兴省”战略,在科技投入方面每年都有较快增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山西省的科技创新在产出方面没有较大提高,导致其在高投入下未能形成一个高产出的局面,这也直接造成了山西经济发展面临着后劲不足。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发人员相对不足

  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具有创新性的部分,是科技活动的核心,但研究发现,山西省科技人力资源评价较低,研发人员尚显不足。此外,山西省顶尖人才 拥有量还比较低,全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1%,在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和在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专家、 学者并不多,两院院士近几年也没有明显的增长,截止2013年仍为69人。尤其是近60%院士集中于国防科技系统,其主要工作和重点不在地方,能直接参与山西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非常有限。另外,山西省的科技活动人员比较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而重点发展的煤碳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少,总的来说山西省各领域均比较缺乏学科或技术带头人。

  另外,山西省的科技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受财力的限制,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在数额上比较有限,加之资本市场、社会投融资机制还不健全,科技经费的不足仍然制约着科技的发展。

  二、科技资源配置欠佳

  首先,创新活动的主体资源配置不佳。科技资源长期条块分割,研发机构、�{等院校与企业实际获取的创新资源与其创新成果之间并不成正比,创新资源并未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人力投入来看,科研机构的投入都远高于高等院校,占山西省创新资源的很大部分,理应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活动的绝对主体,创新成果的主要提供者。但是从科技活动和创新成果来看,科研机构仅承担r&d项目不多,专利申请数仅为高等院校的21.17%。由于,高等院校作为基础研究的集中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所占的r&d经费比例低,创新资源跟不上创新的需求,不利于高校内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另外一些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单位的创新积极性,导致山西省的总体科技实力上不去,科技创新能力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创新活动类型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山西省创新主体对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的资源投入明显高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是对基本原理和新知识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是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山西省投入基础研究中的经费仍然过于薄弱,会促使科学研究出现断层,阻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地域分布不合理。由于创新人员和创新经费地域分布不平衡,较贫困地区的人才非常缺乏,如山西省会城市太原的科技人员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30.58%,而吕梁、晋城等城市的科技活动人员则过少,两极分布状况十分显著。由此可见,山西省绝大多数的创新资源聚集在几个主要城市,而后发展的城市所得的创新资源有限,无法很好的进行创新活动,促使各市创新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阻碍了山西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另外,山西省各城市之间的分配虽然有所改善,但主要城市拥有着绝大多数的优质人力、财力和物力,其他区域的创新资源及产出明显偏少。

  三、原始创新能力相当羸弱

  首先,企业并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几年,企业作为技术成果的重要提供方,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都在40%以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已开始显现,但山西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仍然较弱,角色定位不清,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处于引领地位的企业非常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企业较缺乏创新主体意识,由于山西省产学研合作模式还未发展成熟,企业很难买到真正所需的技术,所以更多的是要求企业通过自身内部的开发,形成技术积累。但山西省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进行研究发的企业所占比例如此之小,加之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仍比较低,不得不归结于山西省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创新活动尚未成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企业的创新意识亟待提高。其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由于企业的科技人员素质不高,应用研究发机构与企业分设,企业r&d水平低下,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创新主要靠从国内外引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或直接消化吸收。而山西省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创新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导致一些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能力。其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四川科技的情况是一流的科技资源,二流的创新能力,三流的成果转化。作为能源大省,山西沉淀了太多需要被转化成产业的科技成果。据科技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3年山西的专利授权数增至28341项,成为中部较大的专利省,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只有7%左右,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25%,更远低于发达国家80%。主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严重脱节,科技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供需断层”矛盾突出,科技成果往往难以市场化。此外,缺乏大规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支持手段和公共服务平台也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四、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不够。目前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就是研发与经济市场的脱节,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中介机构的缺乏及体制的不健全。大部分科技中介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不能很好地把研发机构、高校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起来。政府对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人员进行考核和资格认证的文件也较少,一些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滥竽充数,不能很好地为创新主体服务。此外,山西省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也较少,不利于中介结构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次,激励创新人才的政策不完善。在全国来看山西省科技活动人员的规模都处于具有较强优势,但山西省的创新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强的人才仍然比较短缺,不能满足更多创新活动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缺乏。对技术开发人才缺乏必要的奖励,大学、科研院所无法很好地调动起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第三,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政府关于创新经费的投融资政策还不完善,山西省并未真正形成良好的投融资体制,还未能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科技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创新投资的单位较少,政府占主要部分,以及一些有科研任务的企业,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还未建立专门针对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机制,对创新经费的投入很少

  《山西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建成国家重要的创新区域。区域科技竞争力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创新体制和创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优势重点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科技强省。科技创新的具体目标是:

  首先,建成国家中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部地区前三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优势互补和辖射带动作用;其次,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建成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基地;第三,支撑和引领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强省建设:大力促进山西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迈进工业化中期,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第四,支撑和引领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促进山西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约束的缓解,使总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进煤碳业的生态、环保建设。

  山西省是制造业大省,煤碳机械设备、成套技术装备、电子产品、钢铁等制造业具有行业优势,但还不是制造业强省,制造业研发能力还不强,深精加工少,产品档次低,处于制造的下级产业链,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装备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发展新兴装备产业,促进装备产业产品升级;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升级;要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装备工业布局优化。特别要不断增强山西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大件通航能力、大件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教育投入强度加大教育投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山西省需要强化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带动教育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转变,使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要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以“百人计划”、“青年基金”为载体,依托重大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r&d人员的培养和投入力度,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校和科研机构要舍得花资本,广泛吸引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着重吸引重点学科的优秀人才任教及在校搞科研。对这类学科的优秀人才,高校可在生活和工作上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企业也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壮大�{层次人才队伍。再次,要提高企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可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工人培训资金的投入,并将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尽快将更多的企业与高校联合起来,形成企业为�{校提供就业机会,�{校为企业技术人才提供培训的良好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孙维峰.山西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3(4).

  [2] 李巍,董建忠.山西省10年科技投入态势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4).

  [3] 卢建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基于山西省与中部及周边省份的比较分析[j]. 理论探索,2011(3).

  [4] 科技部中部崛起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南大大学中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部崛起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 周文斌.中部崛起与科技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力(1986.06- ),男,山西五台县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12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哲学。

  
看了“科技论文格式讲解”的人还看:

1.科技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

2.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3.科技论文标准格式

4.科技论文格式范文

5.科技论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