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技论文写什么

发布时间:2021-10-03
初中科技论文写什么

  科技论文源于科学技术活动和生产实践,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初中科技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初中科技论文篇一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科技北京战略研究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已有社会共识,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科技北京建设涉及到北京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北京城市系统的科技、经济、环境、社会每一个子系统,科技北京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在某一子系统或层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建设。因而,科技文化的影响也不只在科技领域,不仅决定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方向,更是深入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主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因素。科技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当代价值,在科技文化视域下探讨科技北京建设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可以为深入推进科技北京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技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科技文化的内涵

  文明的概念比较广,一般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种意义上的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往往与教育、技术、艺术等的发达相联系。第二个层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这种文明表示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状态。第三个层面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现象,广义的文化有时和文明通用。

  本文研究对象为科技文化和科技北京(即科技文明)的关系,同时研究科技文化与科技文明,故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和态度、制度的层面。所谓科技文化,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以科学观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文化(陈其荣,2006)。当代科技文化是由物质与器物层次、制度与组织层次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次所构成的完整的文化体系(欧阳绪清等,2008)。物质与器物层次的科技文化,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对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的各种人工自然物,包括各种工具、设备、技术产品以及人工材料等。制度与组织层次的科技文化,体现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体制与组织管理一系列变革的推动中,如科研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领导体制以及各种科技研究的支持体系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次的科技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类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步中。科技知识、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其凝聚成为新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构成了科技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科学技术的精神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二)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视角看,科技文化决定一国的科技发展轨迹。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2006)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并弘扬了中国文化。但是,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大概的意思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发紧密,科技与社会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社会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物质推动上,同时也体现在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进行的文化推动上。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文化,它具有并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不仅自身在蓬勃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科学技术及其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充实和丰富人的头脑,不断开拓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管理的新局面而发挥其功能。因此,有人说,“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杨承训,2009),是当代文化的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于人的发展。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而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人文精神;同时,科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影响到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科技文化方向,坚持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机统一结合,才能把握科技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科技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科技北京发展战略

  (一)科技文化视域下科技北京建设的内涵

  2008年,北京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三个北京”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建设人文北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功能,着力提高和谐建设水平,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建设绿色北京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把科技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由此,科技北京是“三个北京”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科技北京是建设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三个北京”构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将科技北京建设好,才能使广大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化的产业结构;才能发挥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服务职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三个北京的战略构想。与此同时,科技北京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创新等物质维度,在制度、文化等精神层面又融入了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相关理念。

  建设“科技北京”,就是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在北京 经济 社会发展中遵从、崇尚科学精神,全面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科学信念、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渗透到社会中的每个角落,为广大公众理解与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社会生活规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全面提升北京的科学技术水平,既能够使科技创新成果广泛 应用于城市建设和 管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达到科技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的目标。同时,又能够使北京具备更加优越的科技创新 环境,源源不断地产出高水平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张耘等,2010)。

  (二)北京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战略选择

  现在人们一般把各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称作首善之区。在科技 文化的视域下,在科技北京的背景下,科技北京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当定位于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即以科技文化为驱动力,将科技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关键推动因素,使北京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充分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北京城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实现科技文化在科技和社会系统层面的推进,进而实现科技北京建设目标,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同时,发挥首都高端引领与辐射作用,以北京首都的科技文明带动全国科技文明的共同进步。

  一方面,北京具备建设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实力。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研机构、科技公共设施以及先行先试的科技政策等,都使北京具备了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品质。基于首都城市这一核心功能衍生出许多附属功能,“中心性”成为北京最突出的特征(张耘,2011)。另一方面,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是北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入21世纪,北京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国际化趋势越突出、竞争越激烈、越依靠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赢得国际竞争?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转型社会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使科技成果真正为民服务?如何在政府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的条件下,如何大幅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角度才能彻底解决。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北京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路径探讨

  (一)物质与器物层面

  推动科技与民生的结合是科技在物质与器物层面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民生科技也就成为科技北京社会建设的必经路径。对于科技北京建设而言,发展民生科技是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只有民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成果,才能重视和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主动地以科学精神武装头脑,进而增强社会科技文化氛围,推动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当前,北京应当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来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主要在低碳经济与生态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污染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

  (二)制度与 组织层面

  首都科技文明还需要在制度与组织层面推进,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符合知识生产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创新制度环境,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管理科学化。这一制度环境的建立与完善,必须通过不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路径来实现,其追求的直接目标是管理的科学化,即在科技管理中遵从科研规律、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合理进行评价等,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应首先完善科技制度体系建设,注意加强科技 工作的宏观统筹协调,建立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完善,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将科技制度体系统筹规划,使之相互配合与协调,这是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和实现途径。

  (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面

  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完善社会创新文化等机制促进科技对社会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标志与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式与手段。而科学素养提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尽管北京是全国的科技中心,但是科学精神仍然还没有在北京蔚为风气,还没有完全融入北京的 政治、 经济和 文化,还没有成为首都城市现代精神的主导。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如果科学文化通常可以称为“知识”,那么科学精神就是运用知识的“智慧”。对于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的北京经济来说,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精神的 社会渗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要以科技文化为抓手和突破口,把科技文化作为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途径,把北京建设成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科技文明首善之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科技论文

  初中科技论文篇二

  科技资源共享与科技创新

  摘 要 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建设内容。文章从如下4个方面论述科技资源共享对科技创新的意义:通过共享前人积累的资料和同代人的资料可促进科技创新;可弥补某一地域科技资源的不足;可弥补某一时间段内科技资源的不足;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汇和科技资源价值的再次开发。

  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创新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3-0010-01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科技资源是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软、硬要素的总称。它为科技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科技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源是相互制约。科技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技资源的供给量直接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多大的成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一些全球性研究课题的兴起,现代社会对科技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加。由于我国的科研领域还没有形成科技资源共享的传统,在一些具有法律效应的项目合同书中也没有明确规定科技资源,即使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样的权威性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对项目申请人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资源共享方面的约束。这些现象说明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笔者通过总结文献,概括了科技资源共享的重大意义,以期能够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推广。

  1 促进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积累了海量的信息,如果不充分利用本学科前人的研究成果,只是重复前人工作这一过程就能耗费毕生的精力。而科技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劳动,而且能从更高的起点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从事真正的创新。

  当代科学发展所呈现出的大科学、定量化和注重过程研究等特点,也迫使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高可信度的大量科学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产生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需要购置昂贵的仪器。一个单独的研究者或团队,没有能力和精力,也没有必要从零到有地生产这些信息,科技发展的速度也“等不及”你来生产这些数据。因此,与同代人间的科技资源共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了解自己的同行在做什么,其起点是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寻找新的起点,避免与同行,特别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研究突破的同行间的“撞车”现象。这也是许多基础性研究项目,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要求进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的原因,而没有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调研几乎是无从谈起。

  2 弥补空间上的信息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一些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固体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等,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增强。这类科技活动要求获取全球范围内不同典型地点的相关信息,即任何一个国家所能掌握的本国的科技资源都不能满足空间上的需要。从人力、财力、精力和国际关系上讲,一个科研团体甚至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完成全球范围内数据的采集和加工;从技术上讲,一些样品的保存周期极短,如某些放射性同位素样品只能保存几个小时,必须在当地的试验室马上完成测试分析工作;从研究基础上讲,一般情况下,科学家对位于本国内的某些典型地点的研究基础掌握较好、研究的积累程度高,在开展研究中,与当地的关系也比较容易协调。

  纵观当代的一些重大科学研究,如全球变化研究,就是靠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等实现资源完全共享的国际计划来实施的;又如古气候变化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离不开全球科学家的本土研究的交融与共享,如中国科学家的黄土研究、青藏高原研究和国外科学家的冰川研究、深海沉积物研究。

  3 弥补时间上的信息不足

  科技信息在时间上的不可再现性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利用前人所存留的信息资源。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生命一般不超过60年,而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积累上百年的资料,即科技信息的积累一般都要超过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周期。许多科学问题,特别是与一定地域相关的科学问题,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往往需要上百年尺度,而且是累积的年代越长越好,这种积累过程并不是某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科技资源的共享可以弥补我们在时间上所获取的资料的不足。

  在环境科学领域,科技资源在弥补时间上信息不足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美国阿拉斯加州的glacier海湾,由于18世纪的冰川覆盖及后来的冰川后退,成为研究生态系统演替的一个极为良好的天然试验场。有关glacier海湾的最初研究是george在1794年所做的科学探险;1879年,muir依据vancourer对glacier地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描述,又开展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工作;从20世纪初到现在,glacier海湾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充分反应了生态系统演替的规律,现在glacier海湾已成为美国科学家开展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研究的一个根据地。

  4 有利于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在当前发展科技形势下,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发展的主流,而科技资源的共享则能够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在科技领域,部门的划分是人为的,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但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依部门而划分的。要正确的解决一个科学问题,通常需要全方面的分析,只有从多个学科角度获取和分析资料,才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如正确分析干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往往需要获取多方面的资料,如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土地利用资料等,并结合植被分布格局方面的资料,才能判断出某具体地区植被退化的真正原因。而这些资料往往掌握在不同部门的手中,如当地的气象局、水务局、国土局和林业局或畜牧局,这就需要这多个部门间的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整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唐仁华,伍莺莺,等.对促进科技济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2006(5):8-9.

  [2]吴笑寒.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创新[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黄翠瑶.论科技资源匮乏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兼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对策[d].广西:广西大学,2004.

  [4]宋洋.整合集成高校科技资源,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5):5-7.

  
看了“初中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初中科学论文可以写什么

2.初中科技论文800字

3.初中课堂科技论文800字

4.初中科学论文可以写什么(2)

5.初中科技论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