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的格式

发布时间:2021-09-09
科学论文的格式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论文的格式,希望你们喜欢。

  科学论文的格式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计算机科技的论文范文

  关于计算机科技的论文范文

  计算主义视角下的科技传播

  【摘 要】计算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从计算主义的视角下,对科技传播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对科技传播的各个要素、科技传播的方法、目的等内容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科技传播;计算主义;信息

  一、计算主义视角简介

  对于意识的认识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意识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无论是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都为解决意识问题进行了深刻而持久的研究。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意识问题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向逐渐成为主流,而其中,计算主义的研究取向,是认知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向。

  计算主义取向是伴随着当代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计算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将意识、心智的本质以及行为与计算机程序进行类比,提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样的基本假说,当前信息、算法和计算这些计算主义的基本概念已成为当前理解人的生命及意识本质的重要概念。[1]

  这种思潮,随着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量子计算、元胞自动机理论等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广泛的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继而发展为一种哲几乎遍及所有科学和哲学领域的超范式,即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是计算或信息流,世界的全部内容是信息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过程。

  计算主义实际上已经渗透到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计算或者算法不仅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生命、思维和社会的一种普适的观念和方法,而且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观。[2]

  科技传播是基于传播学而集中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的学科,以计算主义的视角,对科技传播进行认识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和加深对科技传播的最根本的理解。

  二、科技传播的四个要素

  传播是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自人类出现,传播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传播现象也许是人类认识索要面对的最为复杂的对象之一。以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社会科学,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经过多年发展,传播相关的历史研究,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乃至传播方式的物理学研究以及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语言哲学研究等,与传播相关的领域的研究几乎已经面面俱到,而科技传播的研究因为局限于传播科技知识,较人类的一般传播要简单一些,虽然科技传播具有不同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但是作为一种传播的过程,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还是适用的。

  人类的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体和受传者四个要素构成。[3]信息在四要素之中的传递,构成了一个传播的过程。对这四大要素的分析是认识、理解和研究科技传播活动和科技传播现象的出发点。而如果要做一个最根本的认识,需要先对信息进行解读。

  在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简要的说,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而意义本身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如语言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一个符号和其携带的意义构成信息。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符号,就是语言。

  语言是一套完整和较完善的符号体系。在计算主义的视角下,可以这样认为,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一种人类意识可以理解的算法,人类实际上通过这样一种算法,来理解和处理信息所包含的意义。而只有在这样一种人类可以理解的算法内,意义才得以存在。比如一个彻底陌生的自然物,我们不妨利用数学的方式定义为x,对于人类而言,在认识它的形状和与外界的作用之前,它毫无意义,而认识它并认识它与外界的作用,实际上经历了将这些关系编译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形式,比如,称之为“费米子凝聚态”,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这个符号承载了对应物的信息,也就是人类对它的认识。这个过程发生的,可以说是人类建立了一套算法,来认知这个东西。同样的,所有的信息,只有经过人类可理解的算法处理之后,才具有对人类而言的意义。为什么经过这样的过程,信息就可以被理解?传播学中,认为语言的理解是一种语义契约,基于这种达成的共识,语言得以被普遍理解。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算法。可以借用计算机领域的一个常见术语,格式化。在计算机中,硬盘经过格式化才能被操作系统识别,这一过程,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些类似。

  那么,传播的四个要素,分别在这种理解中是怎样的呢?

  传播者是指信息的提供者,亦即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一方。在科技传播中,传播者的地位极其特殊,尤其是科技知识最初的发现或发明者,这个角色的特殊在于,他首先使对本对人类毫无意义的东西,进入到人类的可理解的范围中,也可以说,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算法,将信息进行了编码。

  科技传播中的传播者一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职业化的传播者和非职业化的传播者。本文认为,传播者可以分为两种,传播内容的首创者和首创者之外的传播者。二者的区别将在后面阐述。

  传播内容是流动在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科技知识信息。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包含了科技知识意义的算法。

  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体涉及到传播的具体过程和传播媒介,实际上,是可以认为是信息的等价变换,后文将阐述。

  受传者又称为受众,是与传播者相对的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最重要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在本文的语境中,学习能力是指解码的能力,通过对符号的解码,得到符号所携带的意义。

  一个科技传播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发生的呢?

  三、科学传播的模式

  对于传播的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学者们曾建立了很多种模式。但这些模式都是基于上述四个要素的。本文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和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提出一种稍作改进的模式,见图1。

  最初的传播者将没有意义的信息进行编码,也就是从无意义进入到人类语言中,使之变为在人类的语言契约下能够理解的形式,这一过程实际是一中算法的等价变换,换句话说,这些信息的意义,也就在于传播者进行了怎样的编码。

  在语义契约的约束下,传播内容传递给了受众,如果受众继续传播,那么他就是其他传播者,所谓的职业传播者,也就是专职负责再次传递信息的受众,他们的信息来源于最初的传播者。受众在接触到信息后,实际上是用语义契约进行了一个解码,提取了其中的意义。[4]而其他传播者可以将接受到的信息原封不动的传播出去,但是,由于他们的专业背景,认识能力,和理解程度,尤其是职业传播者,面对特定的受众,通常会将接受的信息进行新的编码,再次传播。所谓新的编码并没有脱离语义契约。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人们的教育程度,认识能力,专业领域的区别,往往趋向于形成在语义契约内的子系统。比如一个经济学者和一个化学学者,他们虽然都处于一个大的语义契约下,但是由于专业原因,对于对方专业领域的信息往往接触不多,这使得他们的专业相对封闭。那么,经济学者们要了解某一项化学成果,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的编码解码,使最初的专业化的信息变得能够被他们容易的理解。

  这个传播的过程是如此继续下去的,直到受众不再传播。当然,这里的受众和其他传播者,并不是指单一的个体,而是符合定义的人或组织的集合。

  传播的媒介,是得到传播学着重研究的领域,媒介起到一个信息传递中介的作用,信息无论是以文字还是声音还是图像的形式得到传播,其目的是使最初的信息能够有效的传播,但是,从最初的信息到媒介所包含的信息再到受众接收到携带信息的媒介,这一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解码和编码,由于传播者和受众的原因,信息也许会发生变化,其含义与最初的含义可能不同,如何确保信息的失真度最低,是科学传播研究的问题之一。[5]

  四、总结

  上述分析着重强调了在科技传播中编码和解码的重要作用。从计算主义的视角,对科技传播中“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性间实现知识共享”[4]这样一个最核心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由于科技研究事业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相对较小和相对封闭的系统,即使是科技研究事业内部,不同领域和专业也相对封闭,这使得科技传播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有效的传播,在本文的语境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算法的变换或编码解码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最根本的层次上分析知识、信息、共享、传播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在科技传播过程中它们的意义,虽然可能这种努力现在还是有些粗糙和简陋,但是在科技传播研究的方法上,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1]李西林,霍涌泉.当前意识研究的自然科学取向及其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李建会.从计算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04(03).

  [3]翟杰全.科技传播研究与其基本方向[j].科学管理研究.1999(06).

  [4]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郦全民.计算与实在[j].科学技术哲学.2006(03).

  [7]张卜天译.逻辑的引擎[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看了“科学论文的格式”的人还看:

1.如何写科技小论文格式要求

2.科技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

3.科学学术论文格式

4.科技论文基本格式包括

5.标准论文格式范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