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5
地球科学论文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这里有土地、山川、海洋、绿树、花草,以及各种与人类同呼吸的生物。小编整理了地球科学论文,欢迎阅读!

  地球科学论文篇一

  共同保护绿色地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 使我们为绿色经济做了一件实事, 这既是本会的主旨, 也是对雅安、芦山地区遇难同胞表达的一种哀思,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警竦和反省!

  集人类智慧、科技全部成果和手段,人们也无法在银河系中看到一颗如地球这般美丽的绿色星球,也无法听到银河系之外任何生命信息发送的声音。人类能够生活在绿色地球上是多么幸运。但这种幸运是有条件的。第一,地球是有生有灭的。目前地球已存在45 亿年,它还能存在多久则无人能知。第二,地球是有生命的,而人类只是生命中的一种物种。第三,地球还有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体能。兴安岭大火烧毁了青松,第二年就会齐刷刷长出片片白桦林,白桦林被烧掉,又会长出茂密的青松。动物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大自然运行导致的生态平衡十分奇妙。第四,地球灭亡的原因是自然死亡呢?还是外力引起的毁灭?或是出自内部的力量,即人的力量?人虽不能主宰自然,但他可以主宰其它一切动物、植物物种的生命。因为人是处于整个动物链条的顶端,人可以伐尽亚马逊河、刚果河流域的广袤雨林,也可以猎尽除他自身以外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人类已经历了二百多年工业化的历史,两次工业革命都使人类的文明化程度大大提高,在一定意义上讲,把人类比作造物主一点也不过分。但工业化也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只要温室气体重新包裹了地球,封闭了地球,阻塞了地球的自我修复、净化功能,丧失了地球和其体外的交换,地球上的生命也就几乎灭绝了,地球实际也就死亡了。这就是人毁灭地球的过程。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污染排放量上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请看我国的二氧化硫已占世界排放量的70%,二氧化碳占20%,bod 占30%,ods 占40%,汞占25%。有人说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却是一辆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红色火车头,如何回应此话,并不重要,关键是我国必须下定决心,要做一辆低能耗、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火车头。2006 年,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一次提出了量化的节能减排任务。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2012 年党的接着提出“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再看历史,1982 年1 月1 日,党中央印发的该年一号文件即提出我国农业要“在充分发扬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优点的同时,广泛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成果,走投资省、耗能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

  我国改革之初即成立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生态学学会”,1984 年4月又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万里同志是后面这个学会的会长。在成立大会上,万里同志讲:“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对于生态经济问题的认识是不够的。有些地方的生态条件不是好了,而是差了。”“绿化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人类生存条件的问题。”“不仅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没有减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也有所扩大。”“目前(渔业)捕捞能力已经超过海水资源的再生能力”;很多人“常常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伤害益禽益兽,破坏生态平衡,致使虫害增加,鼠害扩大,结果得不偿失。” “今后北方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工业“三废”所带来的结果,“一方面工业赔款,另一方面耕地被污染,造成双重经济损失。” “有些病可称为环境病……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在解决城市建设问题上也有一个“如何按照生态经济的规律来建设城市”的问题。万里同志还引用了恩格斯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阿尔卑斯山和古巴的例子说明生态经济问题,说明人类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加倍受到大自然惩罚的问题。二十九年过去了,世界对生态、环保、绿色经济的认识更丰富了,任务更迫切了,世界关于各种生态环境的协议,联合国关于此类问题的各种公约,已经不少。如“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等。当前已有专家学者提出即将到来的一种以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成为反映新经济时代的关键词。奥巴马也在他第一届总统任期中,畅谈了他的五个绿色梦想,并在去年成功把页岩气生产投入市场,逐步取代石油。在世界经济大势的潮流中,我国银行企业和我国绿色ngo 组织进行的合作十分有意义。我代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祝贺此项合作长期进行下去,并祝愿合作成功。同时提出几点希望:

  一、学习国际、国内关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学说,紧密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不要认为生态、环保、绿色就没有教条主义意识形态的干扰。万里同志在那次会上讲:有种错误观点,“认为生态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发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发生那样的问题。”这个观点成立吗?根本不能成立,事实是不少欧洲国家,以及澳洲、加拿大、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好。我认为,只要人与其同类共生,人类与地球共存,就一定会有普世价值的产生,就一定能对博爱、地球村、生态文明、生物链条做出最有深度、最近本原的诠释。那种认为欧美污染空气、土地200 年,我们才30 年,发展中国家切不可强调环保而上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当的观点绝不可取。

  二、打造绿色企业和绿色信贷的通畅流程和盈利模式。浦发银行于1993 年1月9 日开业,1994 年上市,银行总资产现为21000 亿,本外币货款余额11000 亿,各项存款余额16000 亿,2010 年税后利润190 亿。现在浦发银行愿意向绿色企业授信三百亿额度,但绿色企业必须达到相应条件才能获得实际贷款,基金会的推荐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商业知识。信贷流程和盈利模式应在银企合作过程中越做越完备,越完善。因为这是一项创新工程,用盈利的模式带动公益效果,而不是单纯的做公益事业,投入必须有产出,绿色信贷必须有节能减排绿色增值的价值。在座的企业有在长江金沙江修建了240 万装机容量金安桥电站的企业,现在转为做太阳能薄膜电站设备。有打造沙产业,用于废井采油、建筑产业、农业节水的企业;有在内蒙成立的阿拉善生态联盟,为改变生态环境而参与其中的企业近百家;还有开发新能源,并翻译出版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企业。如果银企合作成功,那么绿色企业将会获得必要的贷款,成为英雄有用武之器的企业,银行也将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忠实的客户,成为英雄有用武之地的银行。

  三、今后浦发银行和基金会可否发展成更为紧密的关系。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企业和民间组织的横向联系、松绑放权敞开大门。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进一步密切和扩大企业、银行、基金会、政府的联系,在国内外发挥更大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地球科学论文

  地球科学论文篇二

  “智慧地球”

  摘 要 物联网是新兴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网络技术,它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物联网包含3个层次结构,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关键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等。

  关键词 智慧地球;物联网;层次结构;rfid;传感器;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52-02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这里有土地、山川、海洋、绿树、花草,以及各种与人类同呼吸的生物。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人类创造出了建筑、家具、电器等等各种物品。这些物品虽然没有生命的,也没有思想,但是聪明的人类可以赋予物品智慧,让物品也能思想,让我们的地球成为“智慧地球”。“智慧地球”最早是由美国ibm2008年提出的。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且在此类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形成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也就是“智慧地球”。所以,“智慧地球”其实是以“物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的一种新技术的总称。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5年比尔・盖茨的图书《未来之路》中,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了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近这几年“物联网”的发展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算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次新革命。什么是“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品也可以上网,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这里的“物”可以是真实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拟的存在,它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和移动,也能够被辨识。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但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交流,物联网是把物品连入网络,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具体来说,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sim卡、传感器、二维条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间和物体与物体间的沟通和对话。

  在中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水平是处于世界前列的。中科院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研究,当时称之为“传感网”。2009年8月温家宝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立志开辟“感知中国”(又称“智慧中国”)的创新之举,做出高度评价。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物联网层次结构

  物联网包含3个层次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就象人的眼睛、耳朵、鼻子,人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来感知外部世界,接收外部信息,物联网则通过感知层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摄像头、gps等设备随时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网络层则用于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就象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当感知层获取信息后,网络层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局域网以及各类专网传输这些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决策,这需要用户终端和数据中心(如云计算平台)的参与。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层则是根据需求实现相应的智能化交互,就象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感知到并通过大脑分析处理的信息以某种合适的方式反馈出来。在这个层次中,涵盖了电力、医疗、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家居生活等,其功能可包括监控、支付、定位、安保等。

  3 物联网主要技术

  按照物联网的3个层次结构,我们可以逐层地探讨一下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3.1 感知层-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主要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一个rfid系统一般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接收到几厘米到几十米距离内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时,会通过无线电波把电子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负责物联网信息的采集,并能将采集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设备,是实现物联网服务和控制的基础。同时,为了感知和监测采集来的数据,相应地需要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这就是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

  3.2 网络层-无线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仅仅感知到信号,要想实现物联及信息交换,则需要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是在一定作用范围内大量部署具有无线电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通信网络,以协作的方式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强度、压力、噪声等,并将所感知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

  无线传感网目前也有一些标准组织在做相关的规范,比如说zigbee,它是ieee802.15.4协议的实现,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组网通信技术,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动态路由的自组织网模式。还有ietf6overlowpan,这是基于802.15.4网络mac的协议,采用ipv6地址。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丰富的地址资源,支持动态路由机制,但ipv6帧头过长、复杂度高,不能直接应用到传感器设备中,需要精简。

  3.3 应用层-安全与隐私技术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只有应用层需要面对的,而是物联网的各层都面临的问题,即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规模大,大量信号都需要无线传输,既容易被干扰,也容易被窃取;而且物联网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其网络一旦受到病毒攻击,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大面积的交通瘫痪、银行系统错误、工厂停产等等。同时,由于物联网中我们的个人物品也会连上网络,随时随地被感知,可能会带来许多个人的隐私泄露。目前来讲,移动网络中的部分安全保障机制仍然适用物联网,比如认证机制、加密机制等。传统的网络认证,网络层和应用层是分开的,但在物联网中,应用层与网络层紧紧绑在一起,网络层的认证不可缺少,但应用层的认证则不是必需的。同样的道理,加密过程是采用逐跳加密还是端到端加密,也要根据物联网应用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3.4 物联网实例

  中国移动推出的“宜居通”就是比较直接的物联网应用实例。“宜居通”是新一代智能安防预警系统,源自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具备g3无线移动座机功能之余,更从门窗告警、烟雾燃气监测、紧急呼叫等方面全方位提供安心居家,就此开启物联网智能生活,先享未来。广泛应用于家庭、小企业、小公司、小商铺,解决用户对于无线座机、智能安防、无线上网、无线视频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4 结论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社会需求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目前尚属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不少,比如成本过高、技术不完善、标准缺失、体制落后、安全隐患等,即使如此,物联网仍然是信息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景美妙。

  参考文献

  [1]艾浩军,等编著.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

  [2]杨正洪.云计算和物联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3]刘海涛.物联网:技术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看了“地球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地球科学科技论文

2.关于地质工程毕业论文

3.地理科学论文

4.地理地质分析论文

5.大学物理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