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1-10-05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

  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中国在保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政治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篇一

  卢梭政治思想研究

  摘要:人民主权理论是卢是梭民主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人民主权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原则和基础;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平等,民主是实现平等的依托;公意是卢梭民主思想的重要概念,他将公意作为个体自由的保障,对公意的服从也是对个体自由的服从,公意也可以强迫少数人自由。

  关键词:人民;主权;平等;民主;公意;自由

  一、人民和主权

  在近代西方国家学说思想史中,最早提出现代国家主权的思想的是法国的布丹,他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从布丹以后,格老秀斯和霍布斯都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但他们都为君主主权论作辩护,没有把人民当作主权者,洛克有人民主权的倾向,主张个人权利不能转让和分割,但是没有系统阐明人民主权,到了卢梭这里,他主张人民主权的理念,明确将国家主权赋予人民,集行政司法权力于一身,他的人民主权观念为现代民主国家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在,人民主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和平等。[1]卢梭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集中的反映到了他激进的民主思想。按照卢梭的社会契约,共同体是其中每个成员自愿通过约定把自己的个人权利转交出来,交给国家共同体,由此产生了主权者和国家。国家权力是不可转让和分割的,主权者是所有人集合的共同体,每个人都享有主权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主权和权威就是人民主权和权威,国家主权是人民赋予的,并且属于人民。卢梭认为建立社会契约是个人全部权利形成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只把自然权利转让给社会,在国家中的人仍然是自由的,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人民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和不可代表的特性,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国家的全部政权应当属于人民,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人民作为主权者享有立法的权力,是国家法律的创建者和立法者,主权通过立法权表现出来。立法权是人民主权的核心,立法权可以体现国家的主权,人民掌握立并拥有法权。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和行政权两个部分,在他看来,立法权居于主导地位,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绝对性和权威性,立法权只能属于全体人民,是人民真实意志的体现,人民才是真正的主权者。行政权是立法权衍生出来的一种权力,属于依附权力,政府不是主权者,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府行政人员不是人民的代表,只是按照人民意愿行使部分权力的执行者,政府只具有按照法律办事的行政权。当某个独裁政府篡夺了国家主权,只按照个人意志或者喜好统治国家,滥用职权,放弃了法律的约束,背弃了人民的意志,这样的政府是非法的。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主权不再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国家也就意味着解体了,人民可以用革命暴力的手段来推翻这样的政府,这样做是符合正义的。

  国家是契约的产物,而政府不是契约的产物,政府不享有同人民平等的契约关系。政府只是执行人民意志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时人民赋予的,如果不能为人民办事,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意志,人民是可以随时收回赋予政府的权力的。人民和政府是委托者和被委托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行政行为只能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权罢免和更换他们,政府按照人民委托的要求去做事。人民主权的原则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原则,卢梭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存在着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关系和现象。人民是国家的真正的主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团体以任何方式篡夺国家主权来谋取私利,所有的现代国家都是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的。

  二、平等和民主

  卢梭相信人生而平等,他积极探求人类不平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卢梭关注底层普通的民众,厌恶上流贵族社会,强烈批判社会的不平等。他对平等社会的执着追求,希望能找到人人平等而又民主的理想社会组织形式,只有建立起人民享有主权的民主国家,才能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平等是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平等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

  卢梭具有强烈的平等取向,人民享有主权的民主政治是卢梭实现平等政治目标的必然。他把不平等分为两类,即“自然的或生理的不平等”和“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2]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压迫和统治,更谈不上奴役。在对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的分析中,卢梭认为是社会制度造成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在他看来,原始状态的人类社会是人人平等的,是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才产生了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为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不平等,而非自然和生理上的不平等,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理性有自我完善和促进能力,这导致财富的增长和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的重要体现。

  在卢梭看来,人类先天性的差别是很小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是平等的,是社会制度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扩大。他深刻的探讨了人类从平等到不平等的逻辑演化过程,努力寻找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希望找到人人平等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形式,把对平等的愿望诉诸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政治腐败可以使公共权力变为专制权力,官僚机构变为压迫人民的政治组织,人民变成奴隶。卢梭认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是正义的,符合善观念。他主张通过社会契约来建构人民享有主权的民主国家以实现人人平等。

  平等是卢梭民主思想建立的基础。他深刻的批判了霍布斯利维坦式的专制主义制度,主张应该通过社会契约论的方式和途径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形式。在社会契约建立的社会共同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和压迫。“基本公约并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是以道德的与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上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3]在他看来,平等是民主的构成要素和基础,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在社会共同体中,人人即是主权的参与者也是法律的服从者,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没有特权者,都享有平等相同的政治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政府不是统治者,只是人民的仆从,执行人民赋予和委托给他的政治权力。卢梭希望通过社会契约的途径来建构民主政治,从而实现了人人平等的愿望。   三、公意和自由

  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公意,他认为公意就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体现着人民共同的利益,只有按照公意的逻辑认知才能很好的指导国家的各种支配力量。公意是卢梭的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石,人民的公共意志决定公共事务,具体表现为人民权力和人民统治,公意的运用直接体现为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公意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的必然产物,目的就是要保证人民在社会状态中能够恢复其在自然状态中的那种自由。公意是不能被代表和不能转让的,从公意角度出发,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理论思想,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产物,受公意支配指导。人民服从公意就是服从主权者,也就是服从人民自己的意志。

  为了防止社会契约成为一纸空文,如果有人不服从公意,全体就迫使他服从公意,这就是卢梭著名的“强迫自由”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个人服从专制统治的话,那么他就失去了决定自己意志的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个体意志受自己支配,不接受别人强加给的专断意志。卢梭的公意和人民主权理论就是要解决自由与服从的问题。在对公意的服从的情况下,每个人仍然享有财富和自由的自然权利。[4]正是由于公意,人们相互联合形成国家,但人们又不失去自由。这里应该说明,卢梭所谓的“像以往一样的自由”,并不是指“自然状态”的那种自由和平等的状态,而是指社会契约中公意所规定的社会自由。这种社会自由是人们自己制定的法律,体现人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公意成为人们在社会状态中个体自由的保障。公意是以公共利益为基础,是个体自由同意的意志总和。公意赋予了共同体以生命、意志及公共人格,主权因而正确、绝对。[5]法律在公意的指导下产生,公意约束着人民的行为。公意是个体真实意志表达的结果,对公意的服从就是对个体自由的积极肯定,个体对公意的认同和个体的自由本质是一致的,

  都是个体自己真实意志的自由表达。

  卢梭相信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本性。只有在由公意组成的集合体里,个体的自由意志得到实现,每个人在共同体里都是自由的个人,对个人的服从也是对公意的服从。个体通过社会契约进入共同体,受契约的约束。公意是一个共同体的普遍意志,它使自由与权威结合为一体。[6]在卢梭看来,社会中的人一方面是以主权参与者的公民身份而存在,另一方面,公民作为自然人而存在。公意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它着眼于共同体中共同的善,基于自身的意志为私意,努力促进和实现个人利益。他认为,国家是由个体自愿结合而形成的共同体,要保证共同体的道德人格,必须有公共的强制性力量。就人类社会的生活本质而言,有秩序的生活永远离不开权威的存在。[7]社会契约赋予了共同体支配其成员的绝对政治权力。在卢梭看来,受公意指挥的权力就是主权,个体服从公意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只有全体迫使个体服从公意,才能保证契约的权威性。作为享有主权的公民,他具有政治人格,作为政治个体必须服从公意和主权。当个体表现为非主权者意义时,他具有自然人格,享有自由的自然权利。公意是个体服从自己的意志,是自己意志真实自由的表达,表现出一种理性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自由。(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静娜.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j].学理论,2011,(7)

  [2]管中.试论卢梭的不平等[j].新西部(下半月),2008,(24)

  [3]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4页

  [4]陈炳辉.卢梭民主思想新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5]潘云华.论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逻辑困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6]王维维.论卢梭的“公意”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7]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j].贵州社会科学,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政治冷漠与政党

  【摘 要】政治冷漠现象已成为影响当今政治政治活动的重要阻力,存在于各国、各群体、各地区之中。政治冷漠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政党活动的进行,为此,政党面对政治冷漠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争取自己活动的开展,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冷漠;政党;措施

  政党存在的基础是群众、是人民,离开了群众基础,政党不仅无法正常开展各项活动,更可能因为根基削弱而导致政党衰亡现象。现阶段,各国各地区各群体普遍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这已经给部分政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良影响,并危及政治民主的发展。分析政治冷漠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是政党不断发展的关键,政党的建设必须要主义对政治冷漠的治理。

  一、政治冷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政治冷漠现象是伴随着政治的发展而产生的现象,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态度,它指的是一国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淡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指的是对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政治冷漠的完全消除是不可能且极具难度的,但不能任由政治冷漠的情绪蔓延。从历史上来看,政治冷漠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古代的中国,民众在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之下,对政治不闻不问,这也是一种政治冷漠。而西方国家的政治冷漠情绪也是由来已久的,冷战的结束和政党政治中的腐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绪。从范围上来看,政治冷漠现象更是蔓延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我国的政治冷漠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政治现象略窥一二,比如农村地区直选的各种乱象就是我国政治冷漠的表现之一,同时,我国的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冷漠,大学生的选举投票一直是被动的。而西方的发达国家也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各个国家总统换届大选的投票率一直持续降低,西方政党党员人数不断下降等等都表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政治的消极心态。有资料表明,在西欧,大约有3/4的人表示对政党政治不感兴趣。[1]从群体看,不仅缺乏政治素养的民众持续表现出政治冷漠的心态,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也表现出政治冷漠的现象,比如中产阶级以及大学生群体。

  而政治冷漠的产生也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组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政治失望导致政治冷漠。个体试图通过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试图以自身的力量改变政治现状。但经过实践后发现一己之力无法产生足够的效能,改变现存的政治体系,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或是个体对现行的政治制度不满,或是对执政党的治理失望,导致个体最终产生冷漠的政治情绪。

  第二,政治素养欠缺导致政治冷漠。部分个体因为缺乏相应的政治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治训练,在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中,面对政治感到无以适从,最终这批人的选择就是躲避政治,造成政治冷漠。这种情形多产生在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农村农村最为典型。

  第三,现代社会的趋利心理使得政治得不到重视。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信息知识爆炸式发展模式下,人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生活品质,追求的多为个人的物质享受,在社会上攀比之风盛行的影响下,政治理想的追求就被扔到一边,导致了政治冷漠。

  二、政治冷漠对政党的影响

  政治冷漠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政党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些影响会制约政党的发展,但一些影响也能从反面促使政党进行改革。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政治冷漠影响政党存在的根基。政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政党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群众基础的稳固。政治冷漠在个体身上产生后,会使得个体主观有意识躲避政治活动,更不用说指望个体可以主动参与政党了,西方国家的党员人数在不断下降,政党维持党员的能力逐渐降低。中国虽然党员的基数很大,努力加入共产党的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入党动机不纯或者随大众入党也折射出了政治冷漠的情绪。离开了公众的支持,政党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小,最终面临衰败的窘境。

  其次,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党效能的发挥。政党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宣传自己的理念,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特别是执政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维护国家的运转。当公众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情绪时,政党的政策或者活动就会得不到公众的支持与响应,这不仅会导致政党的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更会因为缺乏反馈而致使政党不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严重影响政党的工作效能,浪费人力物力。

  再次,政治冷漠会导致政党的专制。政治冷漠导致的政党专制主要是针对执政党而言,这种情况不仅会发生在集权国家,民主国家也会产生,根源是在于对利益的趋向心理。政治冷漠下的群体不会积极的影响政策,也不会主动的进行利益表达,更多的是选择被动接受政治命令。这种情况下政党的政策得不到反馈,会使得政党领导人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与自己的意愿制定政策开展活动,最终会致使政党走上专制的道路。但这一点因不同党派与党派领导人构成而异,并不是所有政党在政治冷漠情绪下都会走上专制的道路。

  最后,政治冷漠促使政党进行改革。这是当政党面对政治冷漠时,与走上专制截然不同的一种选择。政党的建立都是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在政权获得之前,政党都不愿意进行自我放弃。当政党意识到政治冷漠带来的危害会阻碍其实现自身政治目标时,多数政党会选择进行改革,使自身更加完善,迎合公众的利益,调动起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来获取公众的支持,扩大群众基础。由此可见,政治冷漠带来的并不都是不利的影响,虽然在这种情况下的改革是不得已之举,但也从另一个方面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三、政党面对政治冷漠应采取的措施

  公民广泛参与到政治中是民主政治提出的一项要求,政治冷漠带给国家、社会、政党的各种不良影响会极大的阻碍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不利于政党各项工作的开展。政党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应当承担起消除政治冷漠的主要责任。为此,政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削弱政治冷漠带来的不良影响,号召公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以此完善政党的发展。

  首先,政党要提供给个体更多的政治参与空间。政党是联系公民与政府的桥梁.能够将分散化的个人要求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要求,通过政党组织转化为集中的、有代表性的团体要求,从而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1]因此,政党要注意为公众提供政治参与的空间,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就我国而言,我们的体制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一方面,从横向上政治权利高度集中在党组织,虽然中国名义上有人大、政协等多种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但由于党组织过分强调“大权独揽”,是党组织之外的其它机构不同程度的丧失了自立性,使中国的一些政治参与形式和参与渠道往往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而不具备实际效能。其次,从纵向上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来说,则意味着中国政治生活的高层化,造成了参与动机畸形地高层分布。[2]因此,除了自身提供参与途径外,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还应注意维持党际关系,发挥参政党或在野当的政治功能。同时,还应该允许社会政治团体的存在与发展,作为扩大政治参与,调动政治参与的一种扩充手段。

  其次,政党在推销党派意识时也要注意宣传政治知识。部分个体产生政治冷漠情绪是因为政治知识不足,不懂得应该如何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因此,加强对公众的政治教育也是削弱政治冷漠的方法之一。政党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应该承担起教育公众的责任。政党在宣传自己的理念,特别是进行选举的时候,应该相应地介绍基本的政治知识,一方面教育了公众,提高了公众的政治素养,并在教育中得到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政党在政治竞争的突出特点,为政党自身带来优势。

  最后,政党的政策、活动应贴近普遍的需求。政治受挫也是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之一。个体在政治实践中达不成理想的预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政治的兴趣,造成政治冷漠。为了获取更大的群众基础,政党不妨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在制定政策和举行活动时多考虑吸纳公众的需求,投其所好,这样可以起到吸引公众支持的作用。同时,政党要做好反馈接收工作,积极地听取公众对政党工作的意见反馈,并针对公众的意见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只有当公众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可以影响政治生活时,公众才会投入到政治生活中,政治冷漠情绪才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梁丽萍.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郑春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中产阶级崛起对政党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0(5).

  
看了“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2.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以上

3.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

4.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

5.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