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1-09-02
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毛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社会更快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篇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总任务;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06-0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做出言简意赅的阐述,这对于统一人们的认识、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每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它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时代强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多年来,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何处呢?党的报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征。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终极意义来讲,它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就要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在6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中国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任何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无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357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在当代中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262

  在新形势下,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党情、国情、世情,承担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5]6。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

  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篇二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律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所以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基本原则与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生命力;坚持制度的民主本质与民主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活创造力;坚持“不变”与“变”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推动力;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刻影响力;坚持主体选择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包容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所以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恩格斯指出,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深入研究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推动这一社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坚持基本原则与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够形成和成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结合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生命力和强盛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管长期的,具有普遍性;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是分阶段的,具有特殊性。正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实现了坚持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际运用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与现实相统一。一方面,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首要体现。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本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和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目标。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一基本要求。正是由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致力于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坚持制度的民主本质与民主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活创造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马克思深刻指出:“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紧紧依靠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支撑。

  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包含以下科学内涵:其一,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地位和权利的真实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基础;其二,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主体依靠力量;其三,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与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其四,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完善的根本动力。以上四点,在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和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我们党从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制度本质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便捷的方式,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有力表明,以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本质、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体制作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路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与社会的持续活力和长治久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不变”与“变”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先进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过程。不变,是指决定社会主义本质与性质的基本制度不能变,决定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和发展前途的基本原则不能变,否则,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就有陷入困境甚至走向失败的可能;“变”,是指在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须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和人民的新期待,不失时机地革除那些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体制性障碍,改变那些落后时代与实践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在变革之中求发展,在变革之中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要素。这种“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活力所在;坚持“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范畴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种内在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形成、完善与发展的。这一过程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性障碍的“可变性”有机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党明确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可动摇,基本原则不能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党明确指出,改革不是对原有制度和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种革命,“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持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坚持“不变”与“变”的有机统一,带领人民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最基本的方面不动摇,又对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体制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大胆吸收和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在对外开放中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在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愈益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影响力

  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是专门反对剥削雇佣劳动的。在消灭阶级和剥削的基础上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自由全面地发展,从而建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个联合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其最大优越性所在。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难题。社会主义国家常常面临两种倾向的困扰:或者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原则,企图在短时间内消灭社会差距,实现完全平等,从而陷入绝对平均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误区;或者无视社会差距的拉大和收入分配的不均,容忍非正常收入发展,从而陷入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陷阱。这两种倾向,最终都会严重挫伤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

  在努力克服和有效防止以上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善。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然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公平与公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无视社会公平与公正,容忍社会差距不断拉大,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差距的客观存在,企图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完全公平与公正,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都逐步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与实践,深刻体现了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既顾及了社会差距的客观性和现实性,把追求效率、提高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又顾及了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必然性和目标性,坚定不移地在发展中实现追求效率与维护公平的有机统一、正视差距与实现公正的有机统一。实践表明,坚持这种有机统一,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现实依据,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致力于解决的现实任务。

  坚持主体选择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包容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逐步形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新格局中形成、完善与发展的,因而这一社会制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坚持不懈的改革与发展中,既坚持我国制度文明的主体选择性不动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照搬别国模式,又坚持对世界制度文明多样性的认同,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在积极借鉴别国经验和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中不断丰富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正是由于坚持了主体选择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因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呈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在博采众长中增强了制度的竞争力,在沟通交流中释放了制度的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产物,是勤劳、纯朴、奋进的当代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主体选择性。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只有符合本国的现实国情与发展实际,融入本国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本国人民的需求,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正是由于我们党勇敢地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干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从而使原有社会制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壤,吮吸着优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融汇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积淀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格局和多样性制度文明中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令世人瞩目的一种先进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对外开放中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的,积极借鉴了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共同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包容性。人类文明发展史同时表明,世界制度文明存在着多样性。在人类制度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国家的社会实践创造出多样化的制度文明,不同的制度文明犹如涓涓支流,融通汇集成世界制度文明的磅礴大潮,共同谱写出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是否文明,关键是要看它是否与这个国家的国情相适应、是否与优秀文化传统相适应、是否促进了这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制度文明之间应当超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广泛沟通与交流,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秉持了这样一种制度文明观,将制度的自主选择与制度的对外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放眼世界的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推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剧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大潮中愈益显示出内在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愈益成为伫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种先进文明的社会制度。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 作者:包心鉴

  
看了“毛概政治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毛概关于文化的论文3000字

2.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3.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4.毛概参考论文3000字

5.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