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2021-10-09
发表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

  学术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小编整理了发表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发表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细菌的学术论文范文

副标题#

      细菌的学术论文范文

  l型细菌及其感染

  【关键词】 l型细菌

  l型细菌(l菌)早就发现了,只是直到近20多年来由于检验技术不断地改善,才对l菌及其感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有关的报道才越来越多,其所致的病种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据国内拟诊败血症的万余例一般培养的结果,有细菌生长者仅占17.8%~18.4%,即使诊断为菌血症者,细菌培养阳性者也仅占42%,脓汁培养阴性者达到27.3%,普通培养阴性者除疑厌氧菌外,就疑l菌;另有材料云,败血症常规血培养阳性率为13.2%,l菌的检出率为36.3%,甚有高至60%~80%;急性风湿热患者有83%从血中培养到l型链球菌;尿道感染尿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9.9%,l菌占33.9%,后者中大肠杆菌l菌占23.1%,金葡菌l菌占21.4%。于今对l菌的认识已不仅是细菌形态学问题,而是涉及到传染病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质控等广泛领域的重要问题[1]。因而作者据手头资料就此题目作一扼要介绍于下。

  1 l菌名称的由来

  1935年英国学者klieneberger在研究鼠咬热的病原体念珠状链杆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其菌体呈高度多型性,认为是该菌的一个变种;因为该变种是在lister医学研究所内发现的,即取其第一个字母以命名,故称为l菌。lister是英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l菌也称细菌l型,其可见的英文名称就有5个之多,即l-form、l-phase、l-organism、l-phase variant和cell wall deficient bacteria,以前者为常见。

  2 l菌的分布

  此型细菌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有细菌存在之处,如土壤、河水、动物器官及人体组织等,便有l菌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l菌保存着一定的毒力,具有致病性。已经发现一些真菌和螺旋体也会变成l菌。

  3 l菌的形成

  凡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菌壁,使其产生亚致死性损害的各种因素,均可诱生出l菌。其机制有以下两种:

  3.1 自发形成

  很少见,机制不明;目前所知只有念珠状链杆菌和拟杆菌可自然形成。

  3.2 诱导产生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溶葡萄球菌素等,在长期给药后;酶的作用如溶菌酶和脂酶等;免疫作用如抗体、补体噬菌体和吞噬细胞等;氨基酸如甘氨酸、蛋氨酸和甲硫氨酸等;理化因素如亚硝酸盐、d-环丝氨酸、紫外线、去氧胆酸盐等,均可诱生此型细菌。这些因素导致产生l菌的机制有4种:改变细菌的dna;破坏细菌的细胞壁;阻断细菌的肽聚糖的合成和机体的免疫干扰[2]。

  g+球菌以金葡菌为代表说明之。金葡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黏肽,占胞壁干重的50%~8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溶菌酶均可干扰其合成,使菌壁出现缺陷;溶菌酶还能破坏乙酰葡糖胺和乙酰胞壁酸分子间的连接;半合成青霉素的脂溶性强;这些均会破坏菌壁。g-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黏肽含量少,只占菌壁干重的1%~10%,故不受β-内酰胺抗生素的影响,但可被脂酶所损害,进而菌壁便遭破坏。

  4 l菌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4.1 形态学特性

  (1)细胞壁缺损:此型细菌虽然胞壁缺如或残缺不全,但是只要其胞浆完整无损,在高渗环境中依然具有生命力,可生长繁殖;(2)基本形态:高度多形性,可表现为球状、杆状、链状及丝状形,且大小不一;菌落微小,直径只1μm左右;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而细胞壁便遭破坏菌落内陷,与普通的菌落外凸不同;在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油煎蛋”样;在高倍镜下,菌落边缘为大形菌,比亲本菌株要大,中心为小形菌。

  4.2 生物学特性

  (1)嗜高渗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才能生长,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不生长;由于已经失去了坚固的菌壁,只剩下一层胞浆膜,故在非高渗的环境中,菌体就会迅速地溶解而死亡;如l型金葡菌在蒸馏水中3min就会裂解,2h后消失,在0.1%~0.2%的氯化钠溶液中,15min后,细菌减少90%,而在2%~15%的氯化钠溶液中,菌体则无变化; (2)返祖性: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当抑制、破坏菌壁的因素去除后,l菌又恢复了完整的细胞壁,变回亲本菌株,又有了亲本菌株的特性,这就是返祖性。返祖性又可分为下列两种,即①易变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很快回复到亲本菌株的l菌称之;临床分离到的多为此型;通常刚形成的或细胞壁缺陷较轻的l菌较易返祖,细胞壁完全缺如者则不易返祖;②稳定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经过多次传代仍然保持着l菌的特性称之;严格地说,只有这一型的细菌才能称为l菌;(3)弱抗原性:细菌的主要抗原在胞壁及其表面的附属物上,一旦菌壁缺失,就会导致抗原性大为减弱,乃至消失;l菌可长存于宿主的体内,并抗拒宿主的防卫机制;它虽具抗原性,但抗原性薄弱,因此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自卫性攻击;这就是l菌得以长存于宿主体内的原因。

  5 l菌的培养

  它可分为3种类型,即液体增菌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可加入渗透压稳定剂20%的人血浆(或马血浆)和5%氯化钠,也有用10%马血浆和3%~5%氯化钠(或12%~15%蔗糖);固体培养基现多用成品kagan培养基;国内多用改良培养基。要用特殊的高渗培养剂是因为l菌的胞膜内蛋白质含量高,导致渗透压高于胞膜外,培养时需要有一定的高渗环境才能稳住菌形不变。这也就是l菌常规培养阳性率不高的原因。现在知道l菌也存在于红细胞内,当红细胞裂解时此菌就大量释入于血中,故有学者就把采得的血标本用溶血法把红细胞溶解来培养l菌,结果常规培养检出率为1.4%(3/210份),溶血培养检出率为48.5%(102/210份),检出率明显提高[3]。

  6 l菌与支原体的实验室区别

  两者极易混淆,必须认真鉴别,其鉴别点如下: l菌的形成是外界因素影响所致,而支原体则是固有形态,在分类学上毫无关系;l菌的菌落较大,为0.5~1.0mm,支原体的菌落则较小,为0.1~0.3mm;l菌有返祖性,支原体则无此特性;保色时间有别,l菌因为菌壁缺陷,致结晶紫易渗入,和支原体一样均可被染成蓝色,但前者的保色时间较长,后者则相反,很快褪色;两者无共同的抗原性,不发生交叉反应;l菌在增殖期不需要胆固醇,而支原体则需要此种物质。

  7 l菌的致病性[2,4~8]

  此型细菌可引起人类各部位的感染,并反复发作致疾病慢性化。但l菌只有与人体细胞发生粘着才能致病,尽管它的粘着力弱,只有亲本菌株的1/10,但粘着的时间却很长。通常亲本菌株由于菌壁含有多糖类物质,可起趋化作用,故感染后外周白细胞会增多,而l菌因无菌壁,也即无多糖类物质存在,故感染后外周白细胞仍在正常范围内,常致误诊,值得注意;但中性粒细胞内可见中毒性颗粒,骨髓可呈感染象。此型细菌广泛存在。凡长期发热,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以致诊断不明者,必须想到两个可能性:一是l菌的感染;另一是厌氧菌的感染。对此均必须做这两项培养,以免误诊或漏诊。据报道,曾用过抗生素的出血原因不明的慢性尿道炎患者作尿l菌培养,检出率竟高达96%。至目前已从败血症、流脑、伤寒、布氏菌病、肺炎、关节炎、骨髓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心内膜炎和肺结核等患者的相关标本中分离到了l菌,且多呈慢性过程。结核菌在宿主免疫力增强和药物作用下可被消灭或转变为l菌,致使临床症状缓解;找不到致病菌的复发型结核病,有可能是l菌所致;有学者认为如果分离到结核菌的l型,便可拟诊为结核病,且处于活动期。脑膜炎双球菌的l型及其返祖的亲本菌株,均可引起非典型性化脓性脑膜炎。在抗生素用于临床前的年代里,在风湿性患者的血液中常分离到溶血性链球菌,但当今则否,在部分此种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的则是此菌的l型。很多的尿道炎患者,尿标本普通培养阴性,在改用高渗透压培养基后,即培养到了l型致病菌,现在用溶血法培养检出率大为提高;l菌培养阳性多见于病程的缓解期;在一定条件下,l菌株会返祖为亲本菌株,于是不断复发,继而转为慢性尿道炎。有学者认为布氏杆菌病其所以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很可能就是l菌株在作怪。慢性宫颈炎中,l菌最高占80.0%~82.4%,是宫颈炎持久不愈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炎也可为l菌所致,并引起不育症;其基底层血管丰富,有利于l菌长期生存、繁殖,致内膜长期不规则地出血。有报道发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者也屡见l菌感染;因为子宫出血易并发感染,故多用抗生素预防性给药,这就导致了l菌的产生;一旦宿主免疫力低下 ,l菌便返祖成为亲本菌株,毒力大增,以致反复出现临床症状;子宫内膜炎表层可因脱落、刮宫后而清除或致炎症减轻,但基底层感染却难以消失,其所感染的亲本菌株常于抗生素或宿主因素诱导下转变为l菌,并感染于间质层。l菌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据一组报道从1870例住院患者的血、尿、胸水、胆汁和脑脊液做细菌常规培养,均阴性,而做l菌培养却分离到427株l菌,检出率为22.8%,菌种达11种之多,说明l菌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l菌的毒力要比亲本菌株低,故常无急性过程,菌株长期保存于宿主体内,使患者成为持久的传染源。

  l菌感染的诊断必须依据细菌学,因其生长缓慢,故细菌学诊断较为困难,培养前必须为其选择好适宜的培养基,创造好良好的条件。

  8 l菌感染的抗菌药物[2,8~10]的选择

  8.1 适当选抗菌药物

  亲本菌株变成l菌株后,其药敏性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要针对l菌的特点来选用抗菌药物。因为菌壁缺如或残缺不全,故不能采取作用于细菌壁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但后者临床应用却常有效,原因可能是菌壁并非均缺损,或此种抗生素也作用于细胞质之故。这些抗生素只能破坏其亲本菌株,而对已失去菌壁、变成l菌株者无效,且会继续诱生出l菌株来,致使病情迁延不愈;对此可选取对菌壁及胞浆膜均有效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绿霉素和新生霉素等;可选取作用于胞浆膜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它们对l菌株的杀灭作用要比对亲本菌株更强,特别是前者对大多数氨基糖甙钝化酶稳定,尽管临床使用频率高,也不易产生耐药;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分别如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和多西霉素、美满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均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形成;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均是抑制致病菌的核酸的核成,从而发挥杀菌效应的;不宜选择作用于胞浆膜上的磷脂的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b等,因g+细菌的菌壁及胞浆膜均缺乏磷脂,故这些抗生素对l菌株及其亲本菌株是无效的。

  8.2 药敏的变迁

  l菌的药敏常有别于亲本菌株,它可产生抗药性,原来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会失效能,必须更换药物,加大剂量,才能有效;β-内酰胺类诱导的l菌,其致病性及其毒力均较为薄弱,以致症状较为缓和/或有所缓解,但停药后,l菌又返祖为亲本菌株,毒力增加,症状又显化起来,此即所谓“反跳”;故治疗必须长期,尤其是对于败血症。亲本细菌耐药的菌株转变为l菌株后,细胞壁上的耐药r质粒通常会因菌壁缺损而丢失,返祖后耐药性不能恢复;但r质粒丢失与否要看菌壁损失的程度,当编码耐药的dna还结合存在时,耐药性就会继续存在。

  8.3 联合用药

  通常在应用抗生素时,要采用兼顾疗法,既对l菌,又对其亲本菌株用药。这是因为抗生素作用于亲本菌株可诱导其变为无菌壁的l菌株,但同期中l菌株也可返祖为有菌壁的亲本菌株,或两型菌株同时存在。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李家泰. l型细菌感染. 见:斯崇文,贾辅忠,李家泰主编. 感染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676.

  2 田碧文. 细菌l型与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病学杂志,1999,9(2):126~128.

  3 domingue gi, thomas r, walters f, et al. cell wall deficient becteria as a cause of idiopathic hematuria. j urtol, 1993, 150(2) :483~485.

  4 李艳,蒋汉茂. 溶血法培养在细菌l型检验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3):277~278.

  5 杨晓菊,岳亚飞,徐琳,等. 宫颈糜烂与l型细菌感染的关系探索.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5): 433~435.

  6 严知明,杜毅新,郑 篪. 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分泌物中l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7(13):3003~3004.

  7 李勤,贺丁山,刘建纯,等. 一起l型伤寒流行的实验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4,14(4):449~450.

  8 樊秀华,彭少华. 427株细菌l型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13~14.

  9 张秋桂,高思健. 10200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南华大学学报, 2001,29(2):133~135.

  10 可秋萍. 败血症抗菌药物使用对l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8(4):368~369.

  
看了“发表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的人还看:

1.发表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2.学术论文写作标准格式要求

3.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

4.学术论文的格式及字体要求

5.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