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06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

  在生产企业中,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一

  编织生产线一体化精细管理

  摘要:编织生产线一体化精细管理具体实施细则,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管理 效益

  编织袋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一条编织袋需要近10道工序,而且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原来新星公司将编织袋生产线分为四个车间:车间之间矛盾重重,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严重。自2002年起新星公司对编织袋生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编织袋生产线由四个车间和并为一个厂,使编织袋生产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工段之间不再互相推诿扯皮,而是为产品产量、质量、消耗共同努力,为编织厂一体化管理创造了先决条件.机构变革前,新星公司编织袋月产量仅90多万条,废丝率高达11%,原材料消耗每年高出标准20多吨,现场管理混乱,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编织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管理措施。

  一、实行岗位工资、计件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形式,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

  为了强化对倒班岗位操作工的激励措施,改变不同岗位操作工的收入比例,新星公司让编织厂拥有充分的工资、奖金内部调配权。按照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拉大不同岗位的工资、奖金标准的差距,以计件工资的形式,实现多劳多得。

  二、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核指标进行层层分解

  编织厂建立起一套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同时编织厂又针对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将公司对编织厂的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制定出岗位、个人的考核标准并与工资、奖金进行挂钩,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在于督促相关责任人员恪尽职守地干好本职工作,实现了量化、细化管理,进一步确保了编织厂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三、对关键工序-抽丝岗位加强质量管理

  编织生产线的抽丝岗位是第一道工序,也是生产线的关键工序。抽丝岗位生产的成品丝质量好坏关系到圆织岗位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和编织袋原料消耗的高低。如何控制好成品丝的质量有一些必要地措施做保障,比如:

  1.抽丝岗位的工资打破以前按成品丝产量计件的方式,改成以圆织岗位月产量核算工资的方式,直接与圆织岗位产量挂靠,将两个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制约,有效的保证了成品丝的质量,减少了圆织岗位的废丝率和废品量。

  2.对90拉丝机实行限速开车。根据实际生产的用丝量和设备的最佳状态,控制车速在180米/分钟以内,生产出的成品丝卷绕平整能保证丝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圆织岗位的用丝量。

  3.利用停车空隙检测片膜厚度,以便调整膜口间隙,保证片膜的均匀度。

  4.原料如有牌号的更换及时检测其熔体指数,以便调整相应的工艺温度和有关参数,原料配比要均匀恒定,严格控制成品丝的规格,确保成品丝的拉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均匀性,用填写工艺卡的方式指导抽丝岗位的生产。

  5.规范抽丝岗位的操作方式。比如挂丝时要求单根单挂,中间有断丝现象要求重新换管重新缠绕,卷绕期间要有巡检,杜绝二头丝、多头丝、劈丝的出现。

  6.对卷绕锭子的维修实行维修人员分片管理,提高了锭子的完好率和卷绕质量。

  四、实行岗位技能考核

  每年按计划定期对技术含量高地岗位如抽丝、圆织、印字岗位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督促操作工掌握必会的操作技能,并调动职工学习的热情。比如印字岗位的工作性质是集体计件、同工同酬,这就存在技术好与技术欠缺的职工劳动付出的不同,因为是同工同酬就造成了工资分配上有不均衡的弊病。对由于连续发生几次工伤事故,造成职工心里有畏惧感,虽然进行了优化结合,但新职工不积极主动上机操作,处处依赖老操作工,时间一长产生了惰性。而老操作工也怨声载道。通过培训考核,新职工积极主动甚至利用休班时间来上机练习操作,使每位职工感到了压力,掌握了操作技能,并对前三名给予奖励,并对不达标者减免月奖。这一活动的实施,使职工的操作技能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五、在班组人员调整上根据技术力量进行均衡搭配

  编织各工序大都是以个人计件为主,独立性较强,为了整体产量的提高,在调整班组人员时,根据每个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进行均衡搭配,即要保证个人产量又对班组产量做了定额规定,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六、对工艺参数和指标进行整体控制

  根据设备的设计能力和日常使用经验,对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做了硬性规定:

  比如:90拉丝机是高速车,设备能力最高达280米/分的转速,这只是理论值,根据平时的开车经验和成品丝的需求量,规定转速控制在180米/分以内最为稳定,而且丝轴卷绕平整;圆织岗位全部是单机操作,操作工可以随时调整车速,车顺时就任意提高车速,车不顺时就调低,这种大幅度的调速有损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平稳的操作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产量较低。根据这种情况,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进行限速开车,并且形成制制度,虽然进行限速开车,但稳中有升,产量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执行后的第一个月编织袋月产量达到了116万条,相比以前的90多万条提高了20多万条,同时对设备也起到了维护保养得作用,降低了设备的维修率。

  七、工序的协调管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节能降耗

  1.机构调整以前,四个车间各自为战,抽丝岗位以成品丝产量计件,对丝轴检测只涉及到表面,里面的质量情况无法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圆织岗位是成品丝的使用单位,是以编织袋的产量计件,计件单位的不统一造成编织袋克重失去控制,由于抽丝车间单方面追求高产,提高成品丝的厚度,编织袋克重超重,大大地浪费了原料,每年清库核查原材料亏损20多吨,按一吨1.2万元计算,就损失20多万元;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机构调整后,将抽丝岗位和圆织岗位的计件单位统一起来,而且两个岗位对应班用丝,同时对应班进行半成品袋克重检测,并将半成品袋克重的检测情况及时反馈到抽丝岗位,进行公示,抽丝岗位根据克重情况及时调整成品丝的厚度,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原料、降低了编织袋的单耗成本,调整后每年的清库核算节约原料约40吨,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在节能降耗的同时,不忘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和质量奖惩规定,增设质检人员,达到每个岗位一名专职质检员,质检员之间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各工序的质量检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与用户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质量情况,一旦有不足立即调整、整顿,严把各工序的质量关。使抽丝岗位职工深刻认识到第一道工序的重要性,如果保证不了成品丝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圆织岗位半成品袋的质量、产量,通过整顿学习,使成品丝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为产量的超额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设备的管理

  1.实行设备包机分片管理,责任到人,提高维修人员的责任心,检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备品备件实行以旧换新,并将易损易耗件与操作工挂靠,定额限量使用,超出部分由自己承担。

  3.针对设备日益老化造成的高额维修费,首先将分厂的所有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其次在备品备件采购上实行多方比价,以物美价廉为宗旨,再有对旧件实行修旧利废。

  编织生产线机构的调整,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的生产模式。经过几年来管理摸索和实践,编织袋月产量由以前的90多万条提高到现在的120多万条,产量提高了30%多、废丝率也由11%降到4%以内,降低了60%、印字废品率有效的控制在2‰以内、每年的原材料消耗由以前比定额标准多消耗20吨到现在节约40多吨、维修费用由以前近25万元降到18万元以内,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与其他厂家不同的独特管理模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二

  精细化生产与成本管理之路

  摘要:

  “三合一”表单是一个综合性的表单,从表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工单所对应产品的批次号,也可以查出产品的进行程度。“三合一”表单将计划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并跟踪物流和生产计划情况。

  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有色金属工业下行压力加大,对此,两化融合成为进一步拉动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回升的重要力量。先进的管理系统是实现和推进两化融合基础,在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东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中,erp系统已经成为中色东方推进两化融合的助推剂。

  三手准备实现精细化管理

  批量小、订单多是中色东方产品订单的特点,这为erp系统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精细化生产与成本管理要分步骤进行,做好钛材生产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管理流程的设计和改造。钛材分公司需要要亲自落实每个车间的生产计划、每周下发生产计划。在一个全新的产业、管理不很规范的情况下,是不能直接上erp系统的。钛材分公司的生产项目小组生产项目小组为了解决管理的问题,系统、深入的学习了系统的逻辑思维,结合分公司的特点,自行进行了管理流程的再造和设计。

  (1)设立统计员岗位,在全分公司范围招聘了3名统计员(应聘21人)。统计员岗位的设立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起到关键性作用。

  (2)改变原有库存组织,增加了6个子库。

  (3)建立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4)建立钛材erp考核制度。

  (5)修订体系文件。(机构职责和标识可追溯管理规定)。

  其次,要进行物料编码的准备。物料编码是唯一标识物料的代码,中色东方系统由14位数字组成(大中小类8位+6位流水号),是系统对物料的唯一识别代码。每个物料编码对应一个唯一的物料描述,由名称、型号、牌号等级材质,规格。标准号。备注等信息组成并用“i”隔开。每个物料编码可以有一套主工艺路线和主物料清单,标准生产任务不允许原料与产品编码相同。

  erp系统要求必须有一个能区别成本单元、同时保证唯一性的物料编码,物料编码的制定是系统能否成功运行的非常非常关键的基础。考虑加到工材的复杂性,钛材分公司特别修订了体系文件——《钛材分公司物料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规定》,对物料编码和物料的批次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规范,通过增设物料型号的办法,区别了规格一样,但成本不一样的产品。

  第三,要进行资源费用单价的核算和定义的准备。erp实际输入工时与计划工时易产生理解误区点而导致差异成本增加。核心1工时中,工时与产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6月份计划ld120为15t,每班计划轧制双倍尺16跟,单根重量按9kg来计算,则每6h轧制135kg,轧制1t则需要44.46h,轧制15t管就需要666.9h,单位工时产量为22.49kg/h。

  “三合一”表单实现实时管理

  实际上,对基础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清晰的月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越准确,其资源费用(设备、人工、水电,其他杂项费用)分摊的越准确;二,详细的周生产调度指令。oracle系统对计划要求很强,所以每周的生产指令是对月计划的分解落实;三,每一天、每一班次的任务要求。为保证系统数据的及时、准确,要求将每一天任务完成的数据导入系统,这要求对每天的任务要有明确的分解和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考核。

  而产品的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增值的过程,就要在系统内外进行大量管理,并进行实时监控,为此中色东方提出了“三合一”表单的概念。“三合一”表单是一个综合性的表单,从表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工单所对应产品的批次号,也可以查出产品的进行程度。“三合一”表单将计划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并跟踪物流和生产计划情况。

  由于数据导入系统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结果的准确性,在钛的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三合一”表单的作用将更为明显不仅能够实现实时导入,还可以随时查到每一个环节的订单情况、原料情况,实现实时监控。

  “三合一”表单不仅有上述作用,它还包括了工序中的废料填写,更有计划工序和重量与实际完成的对比,这样更直观的体现了产品的完成率。其中还有操作者的填写,也更有利于物料质量的追溯。另外,“三合一”表单在实际运用中,避免了口头交代工作所产生的错误,也给系统中数据的录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erp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与实施服务方,信息中心的配合,形成了合力,按照系统的思维进行上线前系统外的大量模拟和高频次的培训,不仅可以培养人才,也可以发现问

  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科学的物料编码设计,合理的工时单价的计算、erp系统的决策也成为具有明显效果的几个方面。同时,为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和及时进入系统,不断提高erp系统在规范 管理和成本措施方面的重要作用,钛材分公司还制订了相关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成本营销策略、工艺监督,生产瓶颈发现与解决方法,材料管理等实地 经验。

  (1)成本营销策略。

  上海某公司需要牌号为tal的φ600ram纯钛铸锭,分公司接到客户需求信息后,根据海绵钛市场价格,销售价格扣除原料成本后,只留给资源费用约10元的空间。

  在系统内查询该规格钛锭资源费用为14.44元,根据公司对客户加工能力的了解及目前3t电弧炉生产较紧而8t电弧炉使用率不高的现状,推荐客户选购φ700mm铸锭(资源费用10.18元)并同客户签订了70吨的销售 合同,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工艺监督。

  在erp录入过程中,公司发现某根铸锭熔炼工序超量完成较多,于是对超量较多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操作人员熔炼时将部分辅助电极熔入铸锭,且没有及时向技术人员 报告。由于辅助电极成分和铸锭成分有差异,且辅助电极重复使用氧化严重,如果融入铸锭将严重影响铸锭质量,由于及时发现并对铸锭进行了处置,避免了一起严重的质量事故。

  (3)生产瓶颈发现与解决。

  ta10铸锭是分公司生产ta10管材的原料,其成型花费的时间是纯钛和其它合金方式两到三倍。去年产量较少不影响成型进鹿在erp项目实施之初,我们对各工序生产能力,材料消耗进行周密调查,并进行生产 计划、成本预演,发现ta10成型时间过长导致成型工序将会成为生产瓶颈,为此分公司 组织技术人员攻关,解决了其成型时间较长问题,今年ta10铸锭产量较高月份其产量几乎占3吨铸锭的一半,由于提前解决了问题,其生产丝毫没有影响到一车间的生产进度。

  (4)材料管理。

  由于erp中的成本信息非常详细,公司有机会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2012年年初,分公司材料消耗高达160万元以上,通过分析各种材料费的构成,分公司将材料分为定额材料和限额材料进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定额材料的单位消耗量,限额材料申报使用均严格限制,使材料月消耗降低到100万元以内。

  以带锯条为例,通过系统发现带锯条占材料费相当大的比例,于是分公司通过“悬赏”鼓励大家想方设法提高带锯条寿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以前每根锯切某产品每批消耗约1根带锯条,现在每根带锯条平均锯切4.25批产品,这样每公斤锯切可降低材料损耗约1.15元,每月可节约成本约7万元,同时大幅提高了锯切质量。

  
看了“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论文

2.精细化管理论文

3.如何做好地铁精细化管理论文

4.浅析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

5.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