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鄂麦27高产的栽培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1
小麦鄂麦27高产的栽培技术论文

  由于传统方法比较受条件限制,而且产量不尽人意。人们发明了现代栽培方法。例如,利用大棚技术栽培各种跨季节蔬菜,反季节植物。还用各种营养基培养所需植物。例如试管栽培法就是一种运用。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麦鄂麦27高产的栽培技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麦鄂麦27高产的栽培技术全文如下:
 

  小麦是湖北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1],近几年种植面积连续恢复性增加,2012年达到106.7万hm2。但距全国小麦产量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湖北省2012年小麦产量3 318.15 kg/hm2,与安徽省的5 293.65 kg/hm2、江苏省的4 810.35 kg/hm2相差较大[2]。因此,湖北省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鄂麦27是湖北省孝感市农业科学院用扬00-123/鄂麦25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201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鄂审麦2010003)[3]。近年来在湖北省孝感、荆州、襄阳、黄冈等(地)市逐步推广。

  鄂麦27为春性弱筋小麦新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能力一般,株高82.9 cm,全生育期197 d,属熟期较早的品种。有效穗数432万穗/hm2,每穗实粒数36.3粒,千粒重42.9 g。该品种在湖北省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 042 kg/h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6.96%。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而且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突出(中抗赤霉病、耐肥抗倒、耐渍性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2011年10月在安陆市烟店镇示范种植66.7 hm2,产量6 426.15 kg/hm2,部分田块产量超过6 750 kg/hm2。2012年10月在安陆市烟店镇示范种植266.7 hm2,产量超过6 750 kg/hm2田块较多,部分田块产量超过7 500 kg/hm2;在汉川市脉旺镇、扬林镇示范种植440 hm2,产量一般在6 300 kg/hm2左右。根据近几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结合对高产田块的总结、分析,提出实现鄂麦27高产的关键性技术,以期促进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

  1 选种及种子处理

  精选生产用种,对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包衣或用粉锈宁等药剂拌种。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生长过程中各种病害的发生。

  2 精细整地

  尽管该品种耐渍性强,但由于春季雨水多,在排灌不畅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小麦受渍,病害加重,后期早衰,产量降低1 500~2 250 kg/hm2。稻茬麦区在水稻收获前7~10 d放水。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墒整地,深翻细耙,达到表土层上松下实,田平土细;做到“三沟”相通,排灌方便。厢宽2.0~3.5 m,不超过4 m,厢沟、腰沟和围沟深度分别为25、33、50 cm。

  3 播种

  旱地实行机条播或人工条播,稻茬田等不宜条播的地方要求均匀撒播。气候变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4],冬前气温较高,小麦易出现年前拔节,因此现在的小麦播种期要适当推迟。鄂麦27播期弹性较大,但在鄂北地区以10月中下旬为最适播期,在鄂南地区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徒长形成旺苗,年后返青晚,生长弱,产量低。播种过晚,温度低,麦苗生长慢,分蘖少,次生根也少或不发生,形成冬前弱苗,更主要的是春季发育晚,推迟和缩短了分蘖和穗分化时期,因而穗数少、穗子小。

  鄂麦27粒重较大,成穗率一般,应适当加大播量,一般产量6 750 kg/hm2的麦田,其收获时的有效穗数要达到430万穗/hm2以上,低肥水田块保证基本苗255万根/hm2左右,中高肥水田块保证基本苗225万根/hm2左右。在最佳播期内,用种量187.5 kg/hm2左右,旱地用种量150 kg/hm2左右,稻茬麦不超过210 kg/hm2。出苗后及时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5]。对缺苗断垄麦田应抓紧及时补种,为争时出苗,补种时应注意浸种催芽;对零星缺苗地块,可取密补缺,进行带水带肥移栽[6];基本苗过多时,应及时疏苗。

  4 科学用肥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相配合的原则[7]。有条件的在播种前施入有机肥3~4 t/hm2或商品有机肥1.50~2.25 t/hm2;根据土壤养分测定,一般施纯氮135~18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20 kg/hm2、氧化钾90~135 kg/hm2,氮肥适当后移,60%~70%作底肥、30%~40%作追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

  播种前施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总有效含量为45%的复合肥或掺混肥600~750 kg/hm2;2月底至3月初看苗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钾肥75 kg/hm2,抽穗期前后看苗追施尿素45~75 kg/hm2作穗肥,并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施肥1~2次[8]。

  5 清沟排渍

  经过冬凌风化后,小麦田间沟厢普遍壅塞,排灌不畅,湖北省3月以后降雨量逐渐上升,稻板麦,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严重影响小麦生长[9],必须认真清理沟厢,降湿防渍,促进后期功能叶片生长发育。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雨水多或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加上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极易窒息死亡。如果丧失吸水能力,也会发生生理干旱,形成高温逼熟,灌浆落黄不好,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因此,要做到三沟相通,雨住田干,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切实做好沟厢升级的达标工作。

  6 及时化学除草和化学调控 

  在杂草出齐至小麦3叶前且土壤墒情较足时,实行化学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的骠马750 ml/hm2;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用75%苯黄隆(巨星)15 g/hm2;两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则可兼用上述2种除草剂。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要进行春季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时要掌握好土壤墒情、喷药剂量和喷药方法,避免药害。早播麦田有旺长趋势时,在4叶1心至5叶1心,要及时进行镇压,若田间群体较大,则在拔节前用矮苗壮900 g/h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25~600 g/hm2对水450 kg进行叶面喷施[10]。

  7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是湖北省小麦的四大主要病害。虫害主要是蚜虫、麦园蜘蛛和黏虫。在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的基础上,重点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搞好“一喷三防”,即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能补充小麦生长后期的肥料需求,预防病虫危害,提高其抗干热风能力,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延缓叶片衰老,保持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效率,增加小麦粒重,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