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1-08-09
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融成一体,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小编整理了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欢迎阅读!

  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依托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开展学校科技活动

  摘要: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富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素质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改革方向。传统的科技教育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只有少数同学参与,活动内容单一。为了改变现状,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依托学校周边的科技实践基地来实施"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活动。我校在如何利用校外科技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目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科技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通过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社会上形成全面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8-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教育活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科学素质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中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成分,也有技术、创造、发明教育的成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而科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通过科学活动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城市来说,科技活动资源丰富,资金雄厚,开展活动也较容易,但对于资源严重不足的广大农村中学,如何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创造条件开展在科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小培养科学素养,逐步发展探究能力呢?

  1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富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目标。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尤其是科技教育。

  新一轮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发挥有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时,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要强调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各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2科技实践基地对学校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作用

  学校周边的科技实践基地是我县在各行各业科技活动中,设施条件、管理、效益等方面都比较好的。这些基地场所在各个方面体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青少年在基地中开展科学实践、科技兴趣活动小组等各种校外科技活动,对于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一些学校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开展科技活动的缺陷,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延伸。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校周边科技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我县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境内有"全国文明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方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有湘中地区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五金城等30多个专业市场和上千家民营企业。

  学校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校外科技实践基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场所。截止到2013年8月,我校与生产企业、专业市场、乡镇、科技专业户等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具体如下表:

  4如何依托校外基地开展科技活动

  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由于校外教育具有实践性、注重个性教育、多样的活动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因此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优势。为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科技实践基地进行了摸底,掌握了基地的工作方式、活动性质、场所条件等第一手资料,通过论证分析,从中选定了一批适合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基地;同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学生、教师、专家及社会的意见发现:多数学生迫切希望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了解各方面的前沿知识,然而目前学校内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学生的学科学习压力大,周六、日也要上各类补习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家长出于安全原因也不太愿意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每个学生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仅为一个半小时(午休时间),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们走出校门,到校外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可能。

  我们根据课题调查的结果,制定了下列活动:

  4.1整合科技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建立起学生身边的科技馆

  各类校外科技活动场所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要充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我们每期都要利用基地的力量在学校开展了下面五个方面的活动:

  (1)基地科技成果在校内展览;

  (2)科技专家深入学校进行系列科普讲座;对学生的科技项目与科学实践进行辅导;

  (3)出科普画报、播放电影;

  (4)开展趣味实验的设计指导;

  (5)科技创新技法、制作方法的辅导。针对我校的特色,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对我校科技教育进行指导,由专家辅导,开展不同主题的科研项目。   4.2配合校内课程改革,推出科技选修课程。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由学生自由选题,形成各种专题小组,从校内引到校外。针对不同主题,师生进行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索,共同营造校园中自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推动学校科技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我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技术力量,结合学校、学生自身情况,就开设了机器人这门选修课,报名的还不少。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国家奖励25项,并被评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

  4.3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

  结合推进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把校外科技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把校外科技活动列入学校科学教育教学计划,文现校外科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增加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活动需要.把科技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调在一天或几天,让学生有时间完成活动任务,不能调课就安排在星期日,或寒暑假开展活动(这需要学校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5对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认识与思考

  5.1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不能单纯以新增项目为主,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各种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展品),精心设计,使科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使这些场所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延伸和实践基地,成为既吸引学生又能体现科学探究特点的活动项目。

  5.2向政府建议,积极推动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场所的建设,完善基地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提高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拓宽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农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农村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场所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积累经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3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场所工作人员和科技教师、辅导员的素质。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教育行政对科技教师的评价要有相关的政策激励。

  5.4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活动应急预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路线,确保活动效果和人员安全,同时确保活动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尝试,发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目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科技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通过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形成了全面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题组.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郭正谊等.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5]王素.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赵学漱.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

  [7]王素.科学教育评价的探索[j].课程研究,2000,(3)- (4).

  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而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也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然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却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素质、重推广轻教育的问题,这对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和发展农村经济极为不利。从这一角度来看,正确认识农业科技推广的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科技素质;农民科技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073-02

  引言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还指出,要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程规模,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具备科技知识、生产技能和一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一、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包括科技意识、科技常识水平、科技应用能力和科技价值观等。

  不管是处于以技术指导为主,把诸多科研成果介绍给农民,使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处于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方式,将有用的信息和技术传递给农民,帮助其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利用这些科学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活目的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始终是农业科技推广行之有效的最根本途径。这主要表现为:

  1.教育性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特质。不管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理论角度,还是从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来看,其教育性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针对农民,立足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2.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本身来说,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过程。它唯有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最主要目的,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更新思想观念,其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及相应载体才有可能最快地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全面、系统、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成果。

  3.反过来,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1)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2)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势必大大缩短新科研成果、技术的传播推广过程,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3)较高的农民科技素质也加大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从而极大推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

  二、当前农业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不足、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是农民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每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农业技人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还包括大量文盲。这种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相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来讲是不容乐观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事业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农村教育落后。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农村教育的人员结构和数量(在校人数)如表1所示:

  表中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主体的农村教育人数(不含高中,7889万人)约占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9940万)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育不尽如人意,高中程度则是凤毛麟角了;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9.2亿,而以农民学校培训、资格证书和转岗为主的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仅为29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0.32%,约300人中只有1人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为主的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为583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9.2亿)的6.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劳动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形式单一。据调查,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部分职中。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集中在县城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深入农民群体,甚至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形同虚设。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我们得知,当前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渠道主要是自学和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培训形式以现场指导和课堂授课为主。调查还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民会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不足3%。

  3.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农业推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后续有1972年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9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法》、1999年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再到地方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等,都从法律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制定,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实施机制,在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被边缘化。(2)以政府指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为主,习惯于下计划、要项目、等任务,为推广而推广。(3)以技术为导向。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但多凭主观推测,在传统推广模式引导下,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推广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把技术成果本身推销给农户,而非市场需求和农民对它的接纳程度(图1)。   三、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首先要从法制的基础上重视农村教育。其次,要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预算,从政策、资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级体系,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功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中等农业学校和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各大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依托和教育阵地,建立一批省、市、县逐级推进的农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例,“双百”工程是由湖南农业大学选派优秀科研人员组成一百个科技服务小组,在全省选择相应的一百个农业专业户或涉农专业组织、企业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对接,组织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知道,单纯由政府组织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必然选择。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图2所示)建设应以大力调动农户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体系为目的,坚持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