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中欧化的语法问题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1
学术论文写作中欧化的语法问题探讨论文

  学术写作的理论研究表明: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态,是衡量研究者学术造诣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最公正、最客观的尺度。毋庸置疑,学术论文的写作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对这种特定的书面语篇的研究也已经展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写作中欧化的语法问题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术论文写作中欧化的语法问题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学术论文写作中欧化的语法不利于保持现代汉语的常态发展。从词语搭配和语法连接两个方面论证了学术论文中译著质量与语言同化是导致欧化语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论文写作;欧化的语法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一种。[1]在汉语从无规则到有规则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各种语言的渗透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仅有“欧化的语法”,还有“欧化的词汇”、“欧化的风格”。[2]笔者对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期发表的30篇学术论文抽样分析,发现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我国论文写作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欧化的语法问题。

  一、语法问题表现

  (一)词语搭配中的语法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汉语与英语的词义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3] 但二者受各自语音、文字、词法、句法和文化的制约,在词汇搭配上也就表现出极大的区别性特征。笔者仅对26份样本中名词与其修饰语之间的搭配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名词与其修饰语的搭配。目前汉语表达中凡涉及到修饰名词就离不开“的”字句了。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结构(包括形容词或名词等)一般前置,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或从句修饰名词则通常后置。汉语中如果句短,前置修饰语也颇受青睐,一旦前置修饰语长了,就显得累赘、繁琐与生硬,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我们很多人在写作时习惯借用英语表达中的前置,如:

  (1)然而机会的均等并不等于结构的平等。

  (2)通过这些措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学习高等教育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聆听高等教育学者的言说。

  例(1)中“机会的均等”与“结构的平等”看似平行,其实却是英语的翻版:but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does not mean the equality of structure.. 可行的汉语表达为“然而机会均等并不等于结构平等。”去掉原文中的两个表示修饰语的“的”,化繁为简,以巧代拙,简洁而又灵活的汉语表达常态跃然而生。例(2)中“ 越来越多”在汉语中本身就可以修饰名词,不需要借助“的”字来构成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反而落入英语表达 the more…the more…”的俗套。此处的表达“通过这些措施,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学习高等教育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教师开始聆听高等教育学者的言说。”会更符合汉语的表达特点。

  (二)语篇衔接中语法问题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连接是英语语法衔接中的一种手段,连接成分本身并没有衔接意义,而是通过它们特定的意义间接地具有衔接作用,在话语中表达一些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预设了话语中其它成分的存在。[4] 韩礼德从语义系统把连接分为增补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这些连接手段与现代汉语复合句中的“关联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汉语的关联词语属虚词。这类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的连接起来。尽管英语语义系统中的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与汉语的偏正复句有共同之处,在表达上却受各自语言系统的约束,有各自的行文方式。如果我们在汉语写作中稍不注意就会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汉语就应运而生了。如:

  (3)从话语体系来看,基于中西方理论体系构建根基的不同,引发的高等教育管理话语体系、理解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决策话语体系迥异・・・・・・

  (4)由于《江苏高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刊登作者的简介,所以,不可能按照《高等教育研究》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因此,笔者仅把2008年全年的期刊作为样本进行统计。

  如果从汉语复句的角度来分析例(3),我们会发现此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例句想表达的意思是:由于中西方理论体系构建根基的不同,从而导致了高等教育管理话语体系、理解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决策话语体系的不同,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非常明确。而例句中“基于・・・・・” 是英语 “based on ・・・”的翻译,不能表达汉语因果关系复句中的 “原因”偏句。根据韩礼德的分类,英语的语义系统本身也有表达因果关系的语法衔接手段,如because, due to, because of 等。此句可改为:从话语体系来看,由于中西方理论体系构建根基的不同,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话语体系、理解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决策话语体系也截然不同・・・・・・。

  例(4)为一重偏正复句,其原因分句是:《江苏高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刊登作者的简介;结果分句是:作者不可能按照《高等教育研究》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仅把2008年全年的期刊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很显然,该文作者把结果分句中的两个并列分句再次分解成因果关系,符合英语“形合”的特点,相当于英语“therefore”的翻译,却失去了汉语“意合”的常态。后来,我们发现: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论文都存在语法问题,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也无法避免发表有语法问题的论文。

  二、欧化语法存在的根源

  (一) 译著质量的影响

  我国近现代翻译史见证了清末民初、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翻译活动。从清末引进西学到民国时期,我国的翻译活动日趋频繁,翻译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我国对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学、法律、地理、语言等领域的西方著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读者在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与经验时,翻译作品则成了必要的渠道。有“输入”就有“输出”,显然学术水平不端的译著对读者的写作输出影响非常大,许多危机意识不太强的读者在西化的译文浸染中也不知不觉“依葫芦画瓢”了。

  (二)英语同化

  语言同化中英语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今,“我国大学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引进国际教育课程,其明显效果是加重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进一步推行 “全校英语”,“全学时英语”甚至是“全民英语”,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大学母语教育日趋薄弱,大学生母语素质发生危机。”[5] 由此可见,在我国语言学习大环境下,英语教学相对于与其它语言教学更容易主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此外,“历经开放思潮的影响,目前的很多青年作家都曾大量吸收过西方经典作品的营养,但也受译界的干扰,不自觉地接受欧化的语言腔调,致使不少作品洋腔洋调,很多作家几乎都走在这样一条介乎被欧化的汉语与被汉语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真正能使用本土语言甚至方言写作的作家并不多见。”[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思维形影相随。我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接受了这种语言传递的文化以及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三、欧化语法的危害

  欧化语法的存在危害了汉语话语体系的完整。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反复复制异化的语言,我们很少有自己的语言,因为左右我们思维与语言的是西方的各种文论。的确,西方的各种思潮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但在各种西方的概念、理论、文论围剿下,国人语言与心态逐渐西化。现在许多本科毕业生在“面试中答非所问,不能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 [7] 由此可见,欧化语法在侵蚀我们的母语,汉语话语体系境况堪忧。

  结语

  汉语写作中的欧化现象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笔者仅就词语搭配和语法连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证实我国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欧化的语法问题,希望引起作者、读者、译者共同关注和改进。诚然,我们不能把汉语写作中所有的拙劣表达都归于欧化的语法,但欧化的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汉语的健全与发展。我国研究者写作中要以汉语话语为本,为推动汉语汉语话语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1。

  [2]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一卷)(c).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434-435。

  [3] 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51-152。

  [4]m.a.k. halliday. cohesion in e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1:226-233

  [5]张继明.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反思――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12―15

  [6] 许均. 汉语境况令人担忧――从《汉语的危机》说起(j).教师博览,2006(04):42-43。

  [7] 董云川等.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反思与期待(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5):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