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内容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1-12-02
科技论文内容怎么写

  科技论文是科技活动产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论文内容怎么写的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科技论文内容怎么写

  1、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 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4、 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5、 科技论文撰写的格式

  6、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7、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8、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9、正文

  科技论文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始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自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4)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  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  论文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l)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或主观臆造的,正确的观点来自客观实际,来自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若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费笔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

  10、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11、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2、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科技论文范文

  科技论文范文

  新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摘要】二战后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看是中国越来越善于迎接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加速实现中国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中国科技发展

  新科技革命发端于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二次大战中大量用于军事目的的科学技术开始转向民用,形成了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它对人类的生产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新科技革命发端的时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对一个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国家的科技发展必然产生影响,从影响的特点上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改革开放前的国防科技大发展时期

  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人的核心,已经从战略上认识到新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955年3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所建设的、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①。他们明显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建国后,中国人民的本来愿望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的社会面貌,但是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国防安全,毛泽东着眼于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认为中国要建立强大国防,赢得相当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以原子弹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武器,他指出我们“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②、“也要搞人造卫星”③等设想。1956年4月,由周恩来、聂荣臻等领导牵头,成立了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也称《十二年规划》,在《十二年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63年制定了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年规划》。这两个科技发展《规划》,都是紧盯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以新兴科技为科技发展重点,配合军事和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制定的,在科技发展战略上采取了“赶超”策略,使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很多技术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为将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紧盯国际尖端科技,密切注视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军事发展的深刻影响,把发展原子弹、氢弹等新技术武器,确定为科技规划中的最大重点,实现了高新技术的突破。但由于把科技革命的认识过分局限在国防需要和政治建设功能上,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体国民经济科技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到70年代中期,我国除了与军工有关的科技如航天、导弹、核能等迅速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外,其他方面的科技力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总体科技水平不高,影响了中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科技为经济服务转变,促进科技全面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新科技革命已很好地解决了科学由潜在动力转变为现实动力的中间环节问题,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成了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一时期我们结束了十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被重新重视起来。以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科技发展的全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表明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论断,揭示了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中国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指明了航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共中央于1985年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依靠、面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的发挥。

  在促进科技为经济服务的同时,继续大力加强高新科技研究,是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又一特点。邓小平回顾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④在他的推动下,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863”计划,目的是“有选择地在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建立必要的高技术产业”,1988年出台了旨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这些举措极大推动了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尤其是促进了科技产业化。

  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科技资源配置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个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正在形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技成果数量大、层次高,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通讯卫星的成功发射,更多的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原材料、重大装备、能源、交通等技术领域的突破,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时期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社会战略的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形成了新高潮,知识经济初步显露,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素质发生了质变,劳动者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的越来越多,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纷纷制定和实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科技文化发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尚未得到全面的认识,某些领域仍存在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发达,劳动者素质不高,社会对科技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小,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1995年5月2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中共中央把“科教兴国”确定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在中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中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此后的几年中,国家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0.6%增加到2003年的1.32%,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其自主筹集的科技经费大幅度增加,到2002年达1676.7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的57.1%⑤,国家科技发展体系更加合理,基础更加坚实。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发展还是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或“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促进产业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进口,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低下,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在新世纪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也正在相应地不断增加,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科技发展遇到了“瓶颈”。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立足国情,面向未来,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有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经过三年,十二易其稿,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进入新世纪我国第一个科技规划,将指导今后15年的科技工作,“自主创新”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个历程看,新科技革命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个时期由于我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国际背景对我们的限制,以及““””十年的严重干扰,使我们没有完全跟上新科技革命的节拍,但是仍然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从1978年开始的后两个时期,我们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最新趋势,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科技全面的发展,为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科技保证。(作者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g―001)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5页。

  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③《人民日报》,1970年4月2日。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9页。

  ⑤《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科技改革与开放30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

  
看了“科技论文内容怎么写”的人还看:

1.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2.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3.如何写科技小论文格式要求

4.科技论文格式要求及写作技巧

5.大学科技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