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1-09-08
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论文范文

  美国大选就像一个竞技场,而参选人的政治顾问们就像是勇猛的角斗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大选政治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大选政治论文范文篇一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摘要: 2008年有黑人血统的民主党人奥巴马(barrack·h·obama)当选美国总统,对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可谓众说纷呈。有人认为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没了,“美国梦”真的实现了,更有甚者说这是美国文化的胜利;也有人说是美国共和党执政八年负资产太多以及金融危机的产物,是选民希冀民主党能作出改变的选择。通常认为,以美国选举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制度即美式民主。今天的美利坚帝国对其美式民主深以为傲,把高政治附加值和高文化附加值的美式民主作为精神“军火”贩往全球。但是,美式民主果真如此完美、适用全球吗?答案当然当然是否定的。

  一、金钱政治

  美国宪法规定凡出生在美国、年满35周岁并在美国居住满14年的美国公民都有参加总统选举的权利。而事实上,任谁都无法否认,无论美国人如何吹嘘和推销他们的民主,每一位总统的当选都必须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实力之上。30多年来,美国总统选举耗资逐届膨胀,广大选民对此强烈不满,以2008年的美国大选为例,在美国深陷次贷危机泥沼的背景下,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经费却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在从2007年开始的整个选举周期中,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筹得的竞选经费高达15亿美元,是上届选举的2倍,是2000年选举的3倍;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筹得6.2亿美元,创下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个人筹款纪录。此次选举亦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二、传媒操控

  竞选活动将大量的资源花在电视广告上。广告有很多用处。它们可以被用来提高候选人的知名度或者改善候选人的形象;它们可以着眼于竞选议题,并将目标锁定为选民中的某个群体;它们可以被用来吸引媒体的注意;它们也可以被用来攻击候选人的对手。在美国大选阶段,媒体宣传是两党候选人最大的一笔开销。在美国这样一个新闻高度发达的国家,两位候选人都明白通过媒体攻击对手、为自己造势的重要性,因此也投入大量资金在电视台、网站、电台和报纸杂志上做广告。

  对于那些本来就具有政治倾向的媒体来说,它们往往会致力于传播有利于本党候选人或不利于对手的信息。在此次美国大选中,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一面倒支持奥巴马。毫无疑问,报纸公开偏向一方,有违公正中立的新闻原则。美国总统选举中报纸立场有所偏倚构成了美国一道不自然的选举风景,也演绎了不少政治闹剧。即使有时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媒体会说竞争还在进行。媒体和候选人相互依赖,媒体希望有新闻可报,候选人希望得到正面报道,于是候选人的选择总是同媒体的解读相互作用。如此一来,媒体就和没有直接信息来源地选民一样,在它们自己创造的大潮中浮沉。

  时至2012年美国大选,无论是想要操控媒体的总统候选人,还是对选民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都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无所不用其极。我们不禁要问,在总统选举中有多少准确真实的政治信息?总统究竟是选民的选择还是媒体渲染之下仅仅是对两个虚拟形象不断猜测和幻想做出的选择?这样的选举是否或多或少透露出了美式民主本质的虚伪性呢?

  三、制度缺陷

  美国一向标榜,美国总统是全体美国选民选出来的,代表全体美国公民。但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大选的程序却仍可以清楚地表明:美国总统并非美国全民选举的总统,美国总统的代表性严重不足。

  一方面,由于许多美国人厌倦了美国政治家的各种表演,看破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因而对政治越来越漠不关心,导致在美国大选中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放弃选举总统这一参与美国民主政治的非常重要的权力。当选总统奥巴马得到了6325万张选票,占选民总数的53%,占全体美国公民的32.6%。从这个意义上说,奥巴马仍然只能代表不足人口总数1/3的少数美国人的选择,而不是许多美国政治家所标榜的是全体美国人选出来的。许多人认识到这种选举制度是不公平的,它体现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而非多数人的民主。

  另一方面,美国特有的选举人团制度使得选举团人的选票比普通大众的选票更有价值,从而使选举建立在不平等的选举票上,这就违反了民主政治票票等值的原则。所以由于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原则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并不能得到真正实现,获得全国普选票少数的总统候选人可以因获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为总统,而2000年布什(gorge w·bush)的当选就是如此。

  四、政治闹剧

  在竞选活动中,或早或晚地,政党们都会释放出关于对手一方的负面宣传。尽管研究表明选民们更愿意看到正面的、信息丰富的、更具公正性的广告,但负面广告却是达到一些竞选共同目标的工具:污蔑或为一个不太知名的对手“定性”,把选举的议程集中到对手的弱点上,让公众注意对手的一个尴尬的错误。由于媒体对于实质问题并无兴趣,选民也一样,攻击对手成为候选人争取媒体宣传的重要手段。

  2008年希拉里与奥巴马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曾在得克萨斯州投放一段电视广告。广告画外音说:“凌晨3时,你的孩子们享受安全,正在熟睡。这时白宫电话响起,你希望谁来接这个电话?”暗示奥巴马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经验。这段广告效果明显,希拉里从经验问题入手攻击奥巴马,一举拿下得克萨斯州预选。

  攻击甚至嘲笑对手在道德上当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不用说这样的广告中究竟掺杂了多少为诱导选民而蓄意虚构的内容。为了选举的胜利不择手段,这样的选举就是美国人标榜世界的民主么?

  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与罗姆尼(mitt romney)也进行了三场电视辩论,长于辞令的奥巴马取得了胜利,为他争取了更多的支持。

  然而,总统辩论本质上不过是电视上的一场作秀,与候选人领导国家的能力的联系微乎其微。这样的辩论与其说是为选民提供政治信息,不如说是候选人寻找对手失误的机会。接受到这些扭曲加工后的讯息,选民又如何能做出所谓“民主”的选择?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之一,其美式民主必然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式民主亦有其不能根治的痼疾,甚至处处透漏着虚伪。除了以上所述与真正民主的冲突之处,今天的美帝国其实已经把推销民主作为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接口。无论是狂轰滥炸阿富汗,还是至今仍驻军伊拉克,美国不顾自己在国际社会中不断孤立的地位,一意孤行于其所谓民主的普及道路。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美式民主。既不要被它光鲜的世俗外表所迷惑而全盘吸收,也不要因其深层的虚伪性而一一否定。在面对美式民主时选择“扬弃”的态度,仅为中国民主道路的发展作一些参考。

  美国大选政治论文范文篇二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摘 要: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技术的支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数据新闻产生了。本文结合美国著名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数据新闻报道,探究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特征、国内外差异和影响。

  关键词:数据新闻;美国总统大选;生产流程;特征;差异;影响

  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的理念应用驱动下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虽然学界对其并没有明确概念界定,但是《数据新闻手册》将其描述为: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新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得传统新闻中对新闻的捕捉和叙述与海量的数据信息得以相得益彰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方式。

  2016年,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年如期而至,截止到2016年9月,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已经成功在党内选出了代表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将和众望所归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展开对决,这场四年一度的“驴象之争”大战的序幕即将拉开。

  《赫芬顿邮报》是新闻博客网站,它的创立被称为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这个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的新闻网站,通过“公布式”的新闻挖据方式和全民式的新闻交流模式,成为美国新闻网站中与众不同的代表。《赫芬顿邮报》的特点在于:读者大量聚合成网络社群,在推动公共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作为近几年广受欢迎的在线新闻阅读网站,《赫芬顿邮报》利用数据新闻的优势,将数据新闻与“总统大选”结合,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一、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

  《数据新闻手册》将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分为:获取新闻-理解数据-传达数据,而在传达数据的阶段分为三类:1、用数据为新闻故事服务,2、数据驱动新闻应用,3、数据故事化。

  《赫芬顿邮报》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此,在两党选出总统候选人之前,两党内部的竞争异常激烈,民主党的候选人除了希拉里还有桑德斯,而共和党包括特朗普、杰布・布什、卢比奥等多人,他们分别在各州游说获得支持率,美国50个州的选举人开始进行投票,可见数据之庞大是无法想象的。而《赫芬顿邮报》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这些庞大的数据做成gif的形式,形象地以两党支持率最高的希拉里和特朗普骑着马赛跑,一边跑一边有“花”他们撒来,“撒花”表示的是所获得的来自各州的支持率大小。分别点开两党各自的gif图,还可以清晰地看见各党在各州获得的支持率图,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比庞大的数据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恰恰也符合数据新闻生产的过程:挖据-过滤-可视化-故事化,数据经过过滤、可视化之后,最终形成新闻故事。这对公众而言,不仅提升了公众兴趣,同时加深了公众对新闻的理解和新闻本身的价值。

  二、数据新闻的特征

  多渠道获得海量信息。数据新闻获取数据一般是先有问题,再寻找问题相关的数据;或者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而数据新闻的数据库庞大,主要包括:从政府、企业、机构等公开数据库获取的二手资料或者媒体独立获取的一手资料,前者的可靠性高且是目前最重要的数据来源。

  形式多样地呈现数据。为了能够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更深层次的解读和呈现数据新闻的优势,数据新闻应用可视化技术,用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将信息发布出去。与文字报道相比,图表更加形象,也更有趣味性。其特点能更有效的提示新闻要点、事件进程、揭示各种关系、展现分布状态等。赫芬顿邮报的2016总统大选报道的数据新闻就体现了这些优势,利用不同颜色代表两党,不同颜色的州代表每个州不同的支持党派,形象直观。

  三、数据新闻的影响

  (一)对新闻类型的影响。数据新闻的优势之一就是预测,由于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凭借数据新闻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能力,并通过一定的规律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未来的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是可能的。

  (二)促进新闻的融合。由于数据新闻的来源广泛、多元化,而呈现方式也多样化:数字。图表和问题,所以这说明数据新闻具有融合传播的特征,《移民档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只融合了两种新闻表达手法:文字和交互动画,但是这就已经能充分体现出数据新闻的特性。

  (三)对社会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数据新闻这把双刃剑促进了新闻作品呈现方式的进步,更具技术性,拉进了读者和大众媒体的距离,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破坏隐私,技术决定论等,这些也引发了新闻人的思考,具体怎么趋利避害,避免数据新闻的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是新闻人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四)对新闻业者的影响。数据新闻是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的,而呈现方式也需要大量技术的应用,这对于传统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去除不必要的、干扰性的数据,清除误差,最终计算和呈现数据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数据新闻从业者所需要学习的。

  四、数据新闻生产的中外差异

  主创媒体的差异。与国内采用数据新闻的主要是网络媒体不同,国外数据新闻是从传统媒体实践开始的。英国《卫报》是最早成立数据新闻制作团队的,国外的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实力,后期bbc,《纽约时报》等先后开设了数据新闻的栏目,而且在网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但传统媒体的仍然是国外数据新闻的主要操作者,他们一直在引领潮流,这一点完全区别于国内媒体以网络作为数据新闻基地的做法。

  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因为信息开放渠道的不同,国外获取信息和国内存在差异。国外获取渠道较广,既有网络用户的信息,也有政府的,还有公益组织的信息,而国内受新闻管控,所以获取渠道相对很窄,这使得国内外媒体在数据新闻生产上存在差异,这同样也是我们相比国外媒体不足的地方。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赫芬顿邮报》对“2016美国总统大选”所做的数据新闻报道,分析了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特征以及其对新闻、社会的影响,分析出数据新闻作为双刃剑,需要正确的利用,趋利避害,同时,数据新闻的数据处理,设计和制作对新闻业者同样也是一种挑战,而这也能力也需要成为新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之一。

  此外,数据新闻数据的获取也是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目前新闻获取平台单一,如果拓宽平台,这些充满交互性的数据新闻本身也可以成为生产数据的基础和收集数据的平台。也就是说,数据新闻要存在于开放新闻,新闻获取自由的原则之下,这不仅仅要求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也要求提供个人化的议题。(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文卫华,李冰:《从美国总统大选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j],中国记者,2013(6).80-81.

  [2] 刘义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j],现代传播,2014(8),103-106.

  [3] 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6),7-13.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美文”

  美国政治论文篇一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

  【摘要】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明显弊端。

  【关键词】实用主义 美国 政治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诞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渗透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论观念和政治主张当中,甚至可以理解为使美国成为美国的独特哲学。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理论上,同时更为明显地体现在政治实践当中。实用主义在其他国家,如中国,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又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

  实用主义是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断言,美国没有哲学。实际上,这个国家确实缺少法国式的思辨,更注重行动和效用。让托克维尔想不到的是,美国人就在这种行动和效用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哲学流派―实用主义(pragmatism),其希腊文πραγμα原意就是行动。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后逐渐在美国生根发芽。在美国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流派占据主流,成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从皮尔斯发展到杜威,完成经典实用主义的历程。杜威之后,实用主义哲学大一统的局面走向完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除了蒯因、古特曼等人的“新实用主义”之外,亦形成了以胡克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在之后的语言学转向当中,亦出现了奎因、普特南等一批思想大师,并在当代哲学界拥有罗蒂、罗尔斯等一批大师级的学者。

  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 peirce)在实用主义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在1878年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概念明晰》一文中,皮尔斯从概念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唯有实物的效果导致信仰”等重要的实用主义原则。①皮尔斯的理论20多年无人问津,直到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哲学讲演中重又提起,实用主义才开始迅速传播,掀起了一场“实用主义运动”,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改革时代的思想观念。

  实用主义发展到詹姆斯,更加同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革精神联系在一起。詹姆斯反对宿命论,号召人们进行改革以改变自己的命运。②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特点是开始追求“调和”。詹姆斯从一只松鼠的争论出发,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否则争论就无尽无休。”③在1907年写的《实用主义》一书中,他将实用主义定义为“一个快乐的调和主义者”、一个“仲裁人”或“调解者”。④

  杜威是实用主义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本人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将他对实用主义的理解应用于政治、教育、社会等方面,并奇迹般地在诸多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杜威调和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创造”出一种新个人主义,取代早期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杜威那里,实用主义的政治意义更加突出,他将实用主义哲学视为一种民主哲学。他认为哲学应该成为实现民主的基础,“为人类实现民主的理论所趋使”。⑤在杜威那里,实用主义哲学同民主政治更加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

  悉德尼・胡克(sidney hook)的民主理论在哲学基础上直接师承他的老师杜威。他将杜威奉为“最伟大的实验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最伟大的民主哲学家”。胡克将实用主义的经验主义看作是民主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并且主张用“明智的方法,批判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协调民主社会由于承认多样性而产生的冲突。同时,胡克发展了实用主义,开创了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杜威以后,实用主义逐渐转向语言哲学,出现了奎因、普特南、古德曼这样的一些思想大师。但是,这种语言哲学并没有离开对政治与社会的关注,而是继承了实用主义的一贯传统。在当代美国政治哲学领域,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也仍然为实用主义保留着充足的空间。比如,从罗尔斯由《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转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式自由主义对形而上学的疏离和向实用主义的回归。及至当代美国政治哲学的另一位巨擘―罗蒂,则更是通过对罗尔斯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裁剪,用实用主义把后现代主义和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统一起来。有学者甚至明确指出,罗蒂的哲学是“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杂烩”。⑥

  实用主义在美国生根、发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非偶然。早在美国初建时期,清教徒务实、奋斗、创新的精神就为实用主义种下了基因,而美国能够最终崛起为超级大国,也与这种实用主义密切相关。更为真实的是,实用主义与美国社会的多元特征联系在一起。詹姆斯就曾经明确指出,实用主义是一种“多元事实的哲学”,⑦这与美国社会的多元特征联系在一起,更增强了实用主义的生命力。在多元竞争的文化传统中,很难形成对理想化制度的认同,人们常常注重实际的效果,从此角度上看,注重实际效果的实用主义是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对美国政治理论的影响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实用主义对美国人政治观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实用主义使得美国的政治学更注重实践和实验。时至今日,政治科学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且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也与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

  作为一种学说,实用主义诞生于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改革时代”。⑧同建国初相比,改革时代美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应然)转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⑨实用主义正好契合了西方政治的这种“实然”特征,其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实用主义代替了理性主义,成为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政治思想更加着眼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兴起以后,实用主义十分关注将哲学与政治和社会联系起来,这不仅打破了形而上的桎梏,而且对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典实用主义的代表杜威和普特南一致认为,研究的目的就是普特南所说的“人类的繁荣”,建立起自由、民主、宽容、崇尚平等的社会。⑩在杜威看来,个人态度、公共政策和文化适应策略的变化是逐步朝向更自由和更民主的社会群体发展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并促使人在这种社会群体中发展得更完美。

  正是因为实用主义的底色,美国的自由主义更少理性主义的色彩,更加务实,更少思辨性,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转型,而且能够深刻影响美国的政治实践。运用实用主义,杜威成功地改造了美国的旧自由主义,全面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主张;而且,直到今天,包括罗蒂、罗尔斯等在内的一大批自由主义哲学家仍然透露出强烈的实用主义底色。

  在政治观念的领域,实用主义直接影响了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自由主义,对传统个人观念、自由观念、民主观念改造的结果,使得美国产生了一种不同于西欧的“新自由主义”。这种自由主义,不但融合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界线,而且,在重视“消极自由”的同时,也包容了“积极自由”,并试图将更保守的法治与积极的民主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桎梏。实用主义强调经验,新自由主义对民主采取了一种更为友好的态度,并且在民主运作理论上主张演进主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务实、创新的实用主义,能够不断突破,以不断的改革为动力,追求更切实际的目标。

  从这种实用主义出发,杜威彻底改造了传统自由主义,使其成为一种更贴近现实,为政治实践服务的意识形态。在杜威那里,个人已经不是那种“固定的、现成的、给予的”个人,而是依托于环境的个人,而新自由主义也“对于有益的法律、政治与经济制度的正面建设抱有兴趣”。经过改造的新自由主义信奉一种不断的变革。这一变革既扬弃了绝对主义而信奉“历史的相对性”,又主张“实验过程”和实验的方法,使观念与政策同现实相符而不是相对。

  实用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指导。美国政治思想史家梅里亚姆赞誉杜威和詹姆士“为民主伦理照亮道路的人”。实用主义对民主理论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民主观念更加务实,也更加灵活。面对民主制度的危机,人们避免了极端化的倾向,更多考虑能够解决危机的各种途径,而不是死抱僵硬的教条。美国的民主在各种极端认识中间不断地依据现实进行调整,不但实现了民主内部种种力量的均衡,而且推动了民主的动态发展。

  对美国政治实践的影响

  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对美国的政治、法律、社会、教育、宗教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实用主义对美国政治实践的影响尤其明显。在那本被美国人奉为经典的《美国的民主》一书当中,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指出,美国人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民族,不大善于思考。他们凡事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大追求长远的利益。他们所重视的,是够得到、摸得着、切实存在并能用金钱估价的东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直接将实用主义视为“美国精神”,认为美国人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开拓进取之心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美利坚民族是务实的民族,美国的领导者则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

  美国人一直讲究实用。在独立战争中,殖民地人民突破了传统战术的限制,采取了更加实用的战术,使得英军陷入狼狈的境地。华盛顿将军本人就是一个很讲究实用的人,很多政策都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同时,这种实用主义精神和当时殖民地的清教精神联系在一起,虽然没有发展出实用主义哲学,但是,却为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实用主义奠定了基础。

  在实用主义改革、创新思维方式的主导下,美国政治实践特别强调了改革。美国历史基本上以时间为断限,被划分为不同的时代,比如,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改革时代等等,这跟这种改革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威尔逊曾以“新自由”作为他施政的一个纲领;罗斯福也以他的“四大自由”为进一步实施“新政”的旗帜。大到内战期间对奴隶制的废除,小到奥巴马的竞选纲领,在美国政治当中,那些注重实用、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常常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也更会在政治实践中有所作为。

  罗斯福主导下的新政,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当中发挥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作为总指挥的罗斯福总统却“既没有整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那么,新政失败,如何收拾这一烂摊子呢?对此,罗斯福甚至直接宣称:“如果这种方法失败了,那就坦白承认,并试行另一种”。其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跃然纸上。新政引人注目的演进之路,亦是实用主义的一种体现。罗斯福曾经明确指出,我们说文明是一棵树,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腐木和朽木。激进派说:“把它砍了”。保守派说:“别碰它”。自由妥协派说:“让我们来修剪它,这样就既不会损害老树干,也不会损失新树杈”。发动这次竞选是为了让全国按既定方向前进,走有序前进的演变之路,同时避免激进派的革命和保守派的革命。

  在法律领域,实用主义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司法实用主义不仅自成体系,而且,成为美国司法实践的一个描述。从庞德到波斯那,美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法学流派。当代美国著名法学家、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波斯那认为,哲学实用主义给美国的法律带来了一种“最有用的东西”,即一种“实用主义情绪”,也就是“日常实用主义”。法律实用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霍姆斯。这位大法学家通过自己多年的法律实践总结认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在美国,司法机关虽然在三权分立的体系当中相对权力较小,但是,凭着实用主义的法学精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不断地扩张司法权力,不仅在制宪会议之后将司法审查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甚至在2000年大选中充当了美国大选的最终裁决人,对美国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外交领域,这种实用主义的影响就更大,“有用即真理”几乎成为美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尽管我们看到,美国也常常会在外交领域强调意识形态,比如,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然而,主导美国外交的还是实用主义。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迅速地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从而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与中国建交、在朝鲜和越南的停战,都体现了美国外交的实用主义。尽管共和党会对意识形态偏重一些,但民主党一贯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直到奥巴马时代仍不例外,这说明了实用主义对美国政治的持久影响。

  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博士就曾明确指出,不要认为美国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战略。在他看来,美国从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思想。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外交目标的需要, 美国的决策者都提出不同的外交政策。如门罗主义、门户开放政策、人权外交等等。这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容易在外交领域推行双重标准。民主与人权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原则,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却发现,他们并没有遵从一个一贯的标准。美国政府的智库甚至直接声称:“我们的对外政策对现在称作‘人权’问题的情况不仅有双重标准,而且有三重或四重标准。事实上,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有许多标准―这似乎是应该的。”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美国的实用主义兴起较晚,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挑战,但是,实用主义不仅曾经深深地影响过美国的政治理论,而且,对美国的政治实践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出现的,有的时候更表现为意识形态,甚至是直接的政策主张。但作为美国半官方哲学的实用主义,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文化的血液当中,有着持久而广泛的生命力。

  在政治理论层面,实用主义更加贴近政治与社会现实,改造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使新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民主主义汇聚在实用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大旗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在政治实践方面,从建国初期的实用主义要素,到罗斯福的实用主义“新政”,直到当代美国奥巴马的实用主义外交,实用主义渗透到了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外交等各个领域,直接对美国的政治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用主义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早期,实用主义也曾流传到英国、意大利等其他西方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出现的实用主义思潮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被视为简单和粗陋的哲学。如今,在旧的意识形态下走投无路的欧洲,也开始逐渐放弃原有的意识形态,拥抱实用主义,尤其是第三条道路的实用主义倾向更是引人注目。

  英国前首相卡莱尔放弃意识形态的先决条件,认为“能够实施的也就是行得通的”,德国的施罗德更是毫不掩饰地说:他“推崇实用主义政治,不管标榜什么,什么政策能产生最佳效果就采用什么政策”。在这种哲学的主导下,“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主张“超越左与右”的两分法,主张包容和弹性,采取更加灵活、实用的政策。比如,在布莱尔的领导下,英国工党淡化了原来为公有制奋斗的目标,由工人党向公民党转变,抛弃了原来的意识形态,一切为了争取上台执政,其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更加明显。

  在中国,实用主义的影响由杜威通过他的学生胡适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主义也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事实上,在当代中国政治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实用主义的影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用主义,而改革,正需要实用主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再迷信抽象的政治理念,而是以实践中是否有用来衡量。而且,把行政体制的改革放到了优先的位置上,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急需、有用的改革给予优先性。

  实际上,实用主义的某些主张与当代中国改革的某些理念也有着似是而非的联系,比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容易被理解为实验主义,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也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有用即真理”,实用主义的改革倾向也与当代中国的改革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实用主义的改革为的是有用,根据是经验,而当下中国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有用,同时,更有公平的诉求;而且,改革的根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用公度一切”、“有用即真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而实用主义亦与实事求是相距甚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注释】

  ①charles peirce,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2.p.312.

  ②③william james,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 the dilemma of determinism .see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pp.340-350,pp.25-26.

  ④richard h. pells,radical visions and american dreams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inc.,1973,p.355,p.366.

  ⑤[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页,第48页。

  ⑥陈志福:“罗蒂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向实用主义妥协”,《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⑦[美]威廉・詹姆士:《彻底的经验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页。

  ⑧语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施塔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段时间。

  ⑨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⑩[美]罗蒂:“实用主义―过去与现在”,《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47页。

  王守昌:《现代美国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页,

  [美]詹姆斯・伯恩斯:《罗斯福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9页。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340页。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97页。

  [美]理查德・哈斯:《“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68页。

  张桂英,宋海春:“试论西方第三条道路的实用主义政治倾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第74页。

  蒋余浩:“改革需要实用主义的政治哲学―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31日,第2版。

  美国政治论文篇二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摘 要:清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美国的政治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主义、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平等、法治。而清教的“人性恶”、“契约思想”、“因信称义”、“上帝选民”等主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政治文化。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政治体系、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美国;政治文化;清教; 影响

  建于1776年的美国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内就从一个羸弱小国崛起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种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这既有利于美国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能够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1]而具有如此多样性的美国能够“合众为一”,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关键取决于其社会价值的一致性,[2]尤其在政治文化方面。政治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乏宗教因素的影响。美国虽然在各方面具有多样性,但其主流文化始终是wasp(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白人清教徒)文化。作为美国最早的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教对美国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探讨一下清教文化是如何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的,而美国政治文化又是如何体现清教因素的。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地论述一下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将主要探讨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最后笔者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政治文化是政治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著名的美国政治学家杰里尔· 罗塞蒂所下的定义 :“ 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及他们的与世界其它地区相关的国家。”[3]而派伊则认为政治文化由人们对政治过程的累积性的取向构成,包括人民对于政治权力的行使方面有关行为、问题和决策的认识,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的政治信念,人民评价政治行为时采用的道德标准和能力判断尺度等。

  [4]与之不同的是,我国学者则认为政治文化就是一国中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这个国家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5]而在本文中,笔者倾向于认同研究政治文化的领军人物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6]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对于一国政治行为及其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解一国的政治文化不仅 “可以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政治行为、政治模式、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背后的深层根源”,[7]同时也可以了解其在该国的对外政策制定中发挥的一种微妙但意义深远的作用。

  [8]鉴于政治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入地了解一国政治,就必须深入地理解其政治文化。而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政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美国进行交往。至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学者见仁见智。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主义、美国例外论、自由主义、平等、法治。

  (一)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美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主要信条和特色,是美国民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美国人价值的核心,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8]个人主义是美国人所共享的一种政治文化。[9]研究美国的权威学者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新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并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而海伍德认为个人主义有两层概念:描述性概念与规范性概念。

  前者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根据;而后者则认为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使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10]我们比较赞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个人主义所下的定义。它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

  它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道义上是平等的。个人主义的人性理论认为,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最符合他的利益的,就是让他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责任去选择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并且付诸行动。[9]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的创造性,重视个人平等和个人理性。

  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体现,它来源于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哲学,其核心是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突出个人。[11]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也要求个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美国的首批移民就是一群不愿受到教会和国家压制,试图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叛逆者”。

  他们冲破重重困难来到新大陆,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一传统在今天的美国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美国人以此为精神支柱来鼓励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美国社会也鼓励和欣赏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我的人,并创造出各种制度对之加以保证和鼓励。个人主义激发了美国人民的创造性和进取性,对于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吸引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说,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 美国例外论

  美国例外论最早是由托克维尔提出来的。美国例外论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其主要有三种维度:确信自己具有某种特殊的神秘使命,关注美国社会独有的特点集合以及美国组织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独特方式,美国社会发展例外于各国发展的普遍模式。[12]美国的首批移民就是怀着“上帝选民”的信念来到新大陆的,他们坚信自己就是上帝选中的“选民”,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来建设一个不同于旧世界的新世界。

  1630年,率领清教徒移居马萨诸塞州的牧师约翰·温思洛普在途中就称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他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的眼睛都将看着我们。”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政治文化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因素。美国政治家也将美国视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认为美国是世界的榜样,试图将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向全世界推广。美国例外论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特殊使命论,使美国人拥有一种自豪感的同时也激励着美国人民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国家,并向世界扩展其影响。美国人普遍都持有美国例外的思想,认为美国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只要看看好莱坞电影中处处宣扬的拯救全人类的主题,美国例外论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

  (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种代表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8]自由主义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含义也是众说纷纭。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哈茨就认为自由主义是一个更加模糊的词,事实上,该词包含了各种现代社会改革的涵义,已经难有清楚的界定了。[13]自由主义始于17世纪,是新兴阶级反对教会和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这里“自由”的原意是宽厚大度,内含反对压制迫害。

  [14]美国自由主义理论家斯蒂文·霍尔姆斯认为,自由主义包含四个方面的核心规范或价值观。一是个人安全,即强调垄断合法暴力权力的国家机构之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二是公正性或普遍性,即同一法律制度适用于所有的人;三是个人自由,即个人享有不受集体或国家制约的广泛领域的自由权;四是民主,即通过选举或公开讨论的方式参与决策的权利。[15]自由主义起源于对封建特权的反抗,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美国的第一批移民就是为了摆脱封建王朝的压迫和教会的迫害,才远渡重洋来到新大陆的。新移民希望在新大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人人享有平等与自由的新世界。在标志着美国诞生的《独立宣言》中,美国人民就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就是为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而制定的,其中规定了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平集会自由等项权利。

  在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美国遭到严重恐怖袭击的“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虽加强了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但是仍然强调个人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最近,美国政府对涉嫌非法窃取个人信息的新闻集团展开调查,并宣称如果发现有此罪行,将对新闻集团进行重罚。这一事件在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要求政府严惩侵犯个人自由的行为,保障个人主义不受非法侵害。

  (四) 平等

  平等是美国政治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国民主得以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基础。平等被广泛地认为是美国的核心政治思想,它指所有个人在道义价值上是平等的,有权受到平等的法律对待。[16]平等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人与人关系上的同等对待,比如不允许在身份、资格认定和性别等方面的歧视。[17]平等是所有的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个人维护其权利与自由、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条件,也是社会实现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托克维尔就认为平等思想使美国人产生了可无限完善的观念。

  正是由于不堪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第一批清教徒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浩瀚的海洋到达新大陆以期建立人人平等的新世界。美国的《独立宣言》就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条款以保障平等、防止歧视。虽然不平等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存在,但是平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可动摇。

  (五) 法治

  美国人民对于政府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时刻警惕着政府权力的扩大以及可能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侵犯。这种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体现在美国的法治传统之中。美国人民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膨胀,制定了一套严格限制政府权力的法律体系,使政府权力的实施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法治的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关执行,并以权力制约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17]有的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国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就可以认定这个国家处于法治的状态之下。这些因素包括:受到一定约束的立法权、司法独立、基本的民主制以及普遍的法治意识等。

  [18]显然,美国在这几个方面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这也标志着美国的法治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法制观念已深入人心。美国的第一批移民在没有登上新大陆之前就制定了约束个人行为的《五月花号公约》。美国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约束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的法治理念以及对于法律的尊重也是根深蒂固的。在引人瞩目的2000年总统大选中,戈尔虽然在选票上高于小布什,但是他仍然尊重最高法院对于选举结果的仲裁,宣布竞选失败。

  二、清教思想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美国虽然宣称是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但是宗教对美国社会及其人民有重要的影响。托克维尔认为宗教在美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美国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宗教。上到总统就职宣誓时面对的《圣经》,下到民众购买商品时的钞票,无不显示着宗教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作为拥有多种民族和文化的美国一直以来以自身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自豪,但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始终是wasp文化。

  在美国众多的宗教中,基督教新教占据着首要地位,对美国社会以及美国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据统计,经常有80%至85%的美国人自称为基督教徒,[19]而具体的统计情况是美国基督教徒占总人口的84%,其中新教教徒占56%,天主教教徒占28%。[20]从美国建国到现在的44位总统中, 42位是新教徒,只有约翰·肯尼迪是天主教徒。作为美国首批移民所信仰的清教在基督教新教中占有特殊地位,对美国社会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将结合清教的主要思想来探讨一下其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美国政治文化及政治行为。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分支,产生于英国的宗教改革。16 世纪30 年代,英王亨利八世为了加强王权,摆脱罗马教皇和教会的压制,在英国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他自任英国教会首脑,确立新教为国教,在形式上实现了与罗马教会的彻底决裂 ,但它却几乎完整地保留了罗马天主教的传统,带有明显的“反宗教改革”色彩,引起了人们的不满。[21]清教主张清除和净化国教中遗留的天主教残余,实行彻底的宗教改革。

  主张宗教改革的清教徒遭到英国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的镇压和迫害,被迫移民到新大陆以摆脱宗教迫害,实现自身的宗教诉求。可见,美国的第一批移民是带有强烈的宗教情结来到新大陆的,想在新大陆建立一个清教徒理想的“新以色列”。这种强烈的宗教情结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清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第一,“人性恶”的理念。有关人性善恶是各种宗教争论的焦点,而清教徒坚持认为人性是恶的。这种理念发轫于加尔文的“原罪说”。 在加尔文看来, 原罪是对“人类本性的遗传与败坏, 遍及灵魂的各个部分”, 它导致人类的自由意志即“择善避恶”的行为品质完全丧失, 人类丧失了这种品质, 因此, 只能为“恶” , 成为“罪”的奴隶。[22]清教认为人性是恶的和自私的,是不可改变的。即使个人很善良和聪明,也难以保证他不受诱惑而为恶。在这种情况下,清教徒认为不能相信人性,而是应该对于统治者的权力加以有效的制约,以免威胁到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这种理念使清教徒不信任政府,害怕政府权力的膨胀,同时也认为政府是一种必要的恶,必须对政府的权力加以制度的制约。清教的这种理念也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文化。美国自建国以来就制定各种法律来对政府的权力加以制约,对个人的自由加以保障。这使法律等各种制度在美国人民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使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虽然人性是恶的,但是法律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人的恶,从而使社会和个人得到保护和发展。法律成为抵御人性恶的有效武器,也是个人权利与自由的有力保障。

  第二,清教的“契约思想”。“契约思想”是清教思想体系的核心,[23]是对加尔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源于《圣经·创世纪》中的上帝与亚当之间的契约——上帝造人, 允其幸福,赐其子嗣以永生,人则以遵守道德律,服从天意为回报, 此即《德行契约》。[22]因亚当犯下原罪,上帝又与亚当订立了新的契约——《恩惠契约》。清教徒将《恩惠契约》思想付诸于其教会政体和世俗政体的实践,衍生了教会契约和社会契约。

  教会契约主张建立由教众共同治理的、符合《圣经》要求的真正教会。而社会契约则主张政府是由人民自愿签订契约而建立的,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契约的有效制约,不能超越契约所允许的范围。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清教的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子。社会契约是人民与政府之间订立的契约,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清教徒对于政府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体现出了对于契约的重视。清教的社会契约思想也体现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之中。来自英格兰的首批清教徒刚登上新大陆就制定了具有约束力的《五月花号公约》。美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均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法治理念已在美国深入人心。清教的“契约思想”对于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清教的“因信称义”思想。“因信称义”思想是清教的一个重要思想,最早起源于《新约》。它认为只要信仰基督即可获得救赎,就可以使人的内心获得精神转变即因信仰而得到启示的获救感。“因信称义”思想还认为《圣经》是获得信仰的唯一途径, 并且教徒可以自行阅读、思考和解释《圣经》,而人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不需要任何“中介”。 这一主张否定了教会在宗教信仰中的绝对权威, 消除了教会对世人精神生活的羁绊, 从而提升了个人的自主意识, 为近代西方个人主义的萌生奠定了基础。[24]它主张个人在宗教中的作用,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思想为美国个人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宗教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形成自由主义和平等理念。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重视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发挥,认为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美国,靠个人努力实现个人成功的人获得尊重和崇拜,例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而靠个人努力获得的个人成功与靠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在好莱坞电影中处处可见。

  第四,清教的“上帝选民”思想。清教的“上帝选民”思想是美国例外论的宗教基础,认为清教徒是上帝的选民,肩负着上帝赋予的特殊使命。美国的首批清教徒就认为他们就是与上帝签订了誓约,肩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作为上帝的选民是与众不同的,具有特殊的使命即创造一个“新以色列”,拯救旧世界。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就曾将这一思想表述得淋漓尽致:“我们美国人是上帝独一无二的选民, 我们是现时代的以色列人, 我们拥有世界自由的方舟。

  ……上帝已经预定, 人类也在期望我们的民族将做出伟大的事情, 而且我们的心灵已经感受到了这些伟大的事情。其他民族一定会很快落在我们后面。我们是世界的拓荒者, 是先遣队, 被派往未知的荒野, 在属于我们的新大陆开辟新的道路。” [25]正是这种“上帝选民”的思想使美国人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肩负着拯救世界的特殊使命。它使美国人感到自豪的同时,也造就了美国人的傲慢。正是由于美国人认为自己是肩负着拯救世界使命的“选民”,才使美国不顾别国的强烈反对,对别国内政横加干涉,对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美式民主。

  政治文化对于美国政治体系的形成与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政治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容易受到忽视的宗教因素。美国虽然有多种宗教,但是最早的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是清教。作为首批移民所信仰的宗教,清教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清教的主要思想影响着美国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人性恶”的理念使人民害怕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受到政府权力的威胁,所以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以限制政府权力。清教的“契约思想”则使美国人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也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因信称义”思想强调重视和发挥个人的作用,为个人主义和平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宗教条件。清教的“上帝选民”思想认为清教徒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选民”,成为美国例外论的宗教基础。   结语

  美国能从一个只有13个州的羸弱小国迅速崛起发展为世界超级大国,与其政治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文化对于美国政治体系的形成与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政治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受到容易被忽视的宗教因素的影响。清教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教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分析了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及其政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国际政治心理学认为文化差异的基本前提在于决策者面对的是不同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对象,而往往是基于自身的文化解读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错误知觉。[26]由于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我们往往忽视宗教所发挥的作用。这显然会影响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基于这一点,我们不仅要重视宗教因素对于他国内政的影响,同时也要重视并加强宗教对于他国外交的影响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国交往中减少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从而为我国的和平崛起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美国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怎么做[j].国际经济评论,2011,(3):18.

  [2] 王缉思. 未来10 年,美国还不像会衰落[j].国际经济评论.2011,(3):17.

  [3]〔美〕杰里尔·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周启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372.

  [4]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1.

  [5] 王邦佐. 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5.

  [6] 〔美〕 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7] 俞可平. 政治与政治学[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8.

  [8] 刘恩东.利益集团与美国的政治文化[j].国际观察,2008,(1):51.

  [9]richard w. wilson.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 political psychology, 1997,(2):496.

  [10] 〔英〕 安德鲁·海伍德. 政治学核心概念[m].吴勇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65.

  [11] 田作高. 美国政治文化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4):59.

  [12] 邓超. “美国例外论”初探:问题和方法[j].科学社会主义,2010,(1):136.

  [13] 〔美〕路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独立革命以来美国政治思想解释[m]. 张敏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

  [14]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北京:三联书店,2006.4.

  [15]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

  [16]〔美〕托马斯·帕特森. 美国政治文化[m].顾肃,吕建高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9.

  [17] 顾肃.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40.

  [18] 唐士其. 现代社会的法治:法律与政治的平衡[j].国际政治研究,2007,(1):67.

  [19]〔美〕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70.

  [20] 美利坚合众国[eb/ol],2002-01-28.

  [21] 李娟. 试析北美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清教契约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119.

  [22] 张孟媛.关于美国民主的清教渊源[j].世界历史, 2007,(6):73.

  [23]张孟媛.理性与情感:佩里·米勒对清教思想的综合考察[j].历史研究,2007,(6):175.

  [24] 张孟媛.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j].美国研究,2009,(3):119.

  [25] 王立新.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

  [26] 尹继武.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知识谱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4):55.


猜你喜欢:

1.有关美国大选的英文文章

2.美国大选政治论文

3.美国政府政治论文

4.美国政治论文例文

5.2017美国大选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