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2 来源:公务员行题库
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论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论文篇一

  《浅谈当前国内腐败形势及对策》

  【摘要】以来,中国反腐败进入了快车道,但是这对于我国当前面对的反腐形势而言,杯水车薪,我国反腐败斗争,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将反腐败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急需理论界和实践界给出一个答案,本文通过尝试对当前我国腐败的形势、原因、风险以及对策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以期得出现实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权力结构;公共选择

  一、当前国内反腐的形势

  “2012年我国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人数同比增加1%,其中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严肃查办利用执法权、司法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案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执法人员7366人、司法工作人员2395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4217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比增加6.2%。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完善境内外追赃追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追缴赃款赃物计77.9亿元,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31人”。过去5年检查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165787件,其中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173人,厅局级950人,省部级以上30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国检察机关今年反腐力度的强大,另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反腐的严峻态势。

  按照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根据最高检察院报告推算,09年县处级的腐败比例是48%、厅局级是40%、省部级是33%。虽然这个数字不准确,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参考。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都觉得这个数字太过保守,他认为按照目前5000元的标准看,在当今中国禁得起查的官员没有几个。以后,仅从广东省厅局级官员落马的速度以及重庆“艳照门”事件就可以推测一二。

  二、腐败的原因

  (一)公共权力寻租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制度分崩离析,而新的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都不健全,权利受到的约束和限制很少,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导致腐败。

  (二)政府俘虏说

  政府俘虏说是指,政府被某些利益集团收买,制定和执行符合他们利益的政策。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和市场界限模糊不清,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经济人假说

  所谓经济人假说,是公共选择理论一个重要的原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并不是大公无私的,他们并不是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利,也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四)传统政治哲学

  我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就是将政府官员看做道德高尚、为民请命的道德楷模,所以对于官员的约束主要靠其内在的自我约束,并不注重外在约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腐败的风险

  (一)腐败消蚀政府权威,使民众产生政治冷漠,逃避政治。如果腐败长期得不到抑制,腐败官员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民众就会对政府产生强烈不满,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当政府官员们都在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侵吞公共利益,老百姓势必十分不满。本来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官员,应该作为道德的楷模,为普通老百姓树立榜样,但是他们都在谋求私利,势必会造成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普通老百姓必然也只顾自身利益,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长期下去,一个社会就会死气沉沉,乌烟瘴气。

  (二)腐败会导致政府失灵,造成资源的无效配置。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面对利益纠葛的时候,特别是自己的利益纠缠集中的时候,做决策时就会不客观、有倾向性。官员也是人,当他收了别人好处的时候,制定决策时,就会失去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对于公共资源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我们知道寻租是对资源的一种扭曲配置,它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当官员出于自私动机寻租,必然导致资源错误配置、无效配置。

  (三)腐败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甚至“亡国亡党”。政府官员的腐败,民众自然会顺藤摸瓜,将矛头指向党,认为党没有约束好党员干部,没有从严治党,这对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影响的执政地位,破坏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反腐对策

  (一)改革权力结构

  众所周知,导致腐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太过于集中。我国目前的权力结构形成革命战争阶段,对于革命的成功和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起到重要历史作用,但是现在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导致腐败频发。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开来,使其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同时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妥善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各自行为边界。

  (二)制度化的监督渠道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机制,涵盖各个方面,但是效果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执行不到位,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只是停留在纸张上、案牍上。其实,如果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定能够遏制住腐败的势头。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激活以人大监督为核心的监督体系,切实发挥人大监督权、质询权的作用。密切与民众的沟通,调动民间积极性,将网络反腐等民间反腐机制纳入制度化渠道,作为人大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三)独立的反腐败机构

  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反贪局,但是由于其地位的独立性受到牵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在我国政治机构组成框架里,反贪局隶属于检察院。检察院虽然名义上和政府平齐,都有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但是,检察院的财权和人事权有地方政府掌控。“吃人家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检察院的检查效力自然大打折扣。就这一点,我们可以像香港和美国学习:香港曾几何时,也是腐败不堪,但自从廉政公署建立以后,状况大为改观。这主要源于廉政公署的独立性,它对特首负责,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其办案。美国的总监察官制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大众媒介监督

  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其在监督政府和官员,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在实施新闻管制,并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是人都会犯错,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人的心理的一些原因,很难自己发现错误,这时有一个人在旁边给你参谋一下,你就会迷途知返。政府官员也是一样,有了媒体经常善意的批评,做起事来就会仔细考虑,三思后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官员就会廉洁自守,奉公守法。

  参考文献:

  [1]乔尔.赫尔曼.转型时期国家的政府俘获、腐败以及企业影响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1)

  [2]过勇.当前我国腐败以及反腐败的六个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13(1)

  [3]王秦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6(8)

  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论文篇二

  《碳金融市场:国际形势与国内展望》

  【摘要】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温室效应”更成为了环境问题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由此而诞生的碳金融这一新鲜事物,分析发展碳金融是否有其必要性,在了解了国内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之后对比指出中国碳金融市场的不足和笔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本文来引起国家有关碳金融的政策制定者和操作者的思考。尽快将这一新生事物为大家所熟悉并能造福社会。

  【关键词】排放权;碳金融;中国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形势

  (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迅速膨胀。2005年,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26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12倍。而2007 年开展二级市场cdm交易以来,其成交量和成交额几乎成几何级数增长。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有望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伴随着碳交易市场呈几何速度的增长,围绕着碳交易而展开的碳金融交易在未来必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搭建交易平台,以期在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中抢占先机。

  (二)世界碳金融市场当前架构

  碳金融市场总架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创建的基于配额(allowance-based markets)的市场,包括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eu 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所(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以及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交易市场四家,其中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占据了60%-70%的全球交易份额,并掌握着eua(european union allowance)碳期货的定价权。美国虽未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却在全球碳市场中表现得最为活跃。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自愿碳交易平台,拥有ver(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定价权。2009年,该市场的交易额为1228.22亿美元。通过配额交易不仅可以完成整体减排目标,而且可以将参与者的减排成本降到最低。

  另一类是基于基线与信用机制(baseline-and-credit)创建的基于项目的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其市场交易基础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减排信用交易额而进行的。基于项目的市场,无论是其成交量还是成交额都比基于配额的市场要小得多,分别为后者的3.8%和2.7%。在这个不大的市场中,cdm项目减排交易占据了79.4%的份额,2009年的交易额达到26.78亿美元,而同期ji项目减排交易额只有3.54亿美元,10%左右的规模非常有限。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及展望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的交易。这一机制概括的说,就是以资金和技术换取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2005年6月份,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cdm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eb注册成功的风电项目,可带来277.7万欧元销售收入。从此,中国cdm狂潮拉开序幕。2006~2009年我国cdm项目在联合国获得的cers签发量从140万吨碳单位跨越到11,221万吨碳单位,在世界各国获得的cers签发量中,我国占48.35%。截至2011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3,154个。作为cdm碳交易市场的卖方,我国的获准签发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中国已经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展望

  1、加大关于碳金融的宣传,更新理念,构建激励机制

  对于碳交易、碳金融这个新鲜事物,我们要尽早、尽快的了解并加以运用。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对于碳金融的宣传,使社会对cdm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价值有更充分认识,同时增加这类项目的投资比重。

  2、构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对于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品种上都会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在2010年10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包含着引人注目的一段表述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可见,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将揭开面纱。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使我国在基于配额市场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空洞,导致了我国碳金融产品定价权的流失。而在基于配额市场这一块,由于认识晚,cdm自身风险限制等原因,我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近几年这一方面的市场在中国将要迎来爆炸式的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我国当前的碳金融市场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供给,市场潜力巨大,资源在我们的手里,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只要国家加大对这一市场的认识,着力构建碳交易市场、培育中介市场,完善监管,进一步掌握碳定价话语权,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碳金融市场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戴嘉.中国碳排放贸易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

  [2]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10[r].washington d.c.2009.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论文篇三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决定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因素

  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首先要有一种前瞻性的视角。所有发生在今天的大事,以及决定今后发展趋势的大因素,越大的变化,越大的事件,它的酝酿一定越靠前,我们越要往过去的时间里去寻找,这样就越可能发现它的踪迹――也就是要有历史的视角。

  比如说次贷危机,说起来是2007年7月出现的,但是我认为它的酝酿可以追溯很长时间。第一个时间段,我认为至少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导致了新一轮全球化的开始,在新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利润,我把它叫做“新利润”。这个新利润我们直观地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鞋,沃尔玛收购五块美元,拿到美国本土去卖就是120美元,中间要增长60倍;在中国生产的鼠标1块美元,到美国去卖40美元,增长40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金三角生产的海洛因,两千美元一公斤,到美国要卖十万、二十万美元,增长的幅度也不过就是中国产品现在几十倍这样的一个增值倍数。

  关于这种利润,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里找不到解释。有人说这是一个垄断利润,真是这样吗?当新全球化没有展开,发达国家的产业没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贸易没有像今天发展的时候,垄断早就出现了。历史上帝国主义的出现,正如列宁讲的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发生了,为什么那时都没有这块利润呢?有人说是知识产权,耐克鞋有知识产权、有无形资产,可是耐克鞋在美国国内生产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几十倍的利润增值呢?这个也解释不了。什么垄断,什么无形品牌、无形资产、技术等等,都解释不了。

  “新利润”的产生导致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物质产业由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了这块新利润,只要把物质产业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资本就可以拿到这块新利润,所以物质生产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投资贸易模式。在物质产业转移以后,发达国家的资本干什么呢?几乎所有的物质产业,除非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技术生产条件,物质产品都会被拿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生产。发达国家就这样在物质生产领域里全面丧失了比较竞争优势,只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能生产的,只要我们的生产技术前进一步,物质产品马上就会转移过来。

  比如说汽车制造,现在已经过来了,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之后飞机也要拿过来。中国从“十一五”开始计划,“十二五”要投产飞机。随着我们的技术前进一步,物质产业就往这边转移一步,跟着市场、消费就转移一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把发达国家的物质产业一步一步掏空了,他们的资本就开始进入到了虚拟资本里面,我把它叫做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产业转移了,一方面他们从生产物质产品转向了生产金融产品。

  过去,正如列宁所讲的,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现在我们看到什么?整个是倒过来的,叫商品输入、资本输入,是资本逆差、贸易逆差,两大逆差,这明显与传统的过剩型的资本主义是完全不一样了,它是一种新型的形态,颠覆了整个现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把整个社会的、全世界的经济运行都纳入到了一个新的轨道。我们如果不在这个新的轨道里面去认识问题,去看问题,很多问题就看不清楚。如果不采用新的观察角度,那我们就会既不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未来怎么去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用战略的眼光、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国际国内经济的总体形势。

  中国有条件战胜这场危机吗?

  首先要承认,这些年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工作进入了一些误区,导致了一些不稳定情况出现。比如说直到目前(编者注:指2008年12月底),投资的回落是一条逐渐向下的曲线,出口到11月份出现了一个急速下降的变化,消费需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略有下降的曲线。而工业生产从2008年8月份以后到9月份开始急剧向下,我把它叫做折线性的变化。比如说从用电量,从钢的产量,还有从工业生产的速度,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需求变化是曲线,但是工业增长出现了折线性变化。不是需求出现了折线性的变化,导致了经济增长出现了这种转折性下挫的变化,而是前一阶段我们过渡的紧缩导致了这种变化,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对现在通胀的特殊性质认识不清,所以不恰当地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把反通胀放在了第一位,而没有看到经济内生性的收缩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在进行强烈的紧缩,结果没有紧下来物价,紧下来的是经济增长。本来,中国应当是在全球当中唯一一个具有条件战胜这场危机的国家,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但是宏观上如果我们有失误的地方,那就另当别论了。

  宏观调控要避免四个误区

  我认为在2009年的调控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发生的误区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对国际环境的判断一定不要偏于乐观。

  我很担心大家都抱有盲目的乐观情绪。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讲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了,或者已经过去了多一半,下来就是一个尾声,就是要收场了。如果宏观调控立足于这样的一个判断,那么现在出台的这些反危机措施,包括四万亿也好,还有多少万亿也好,只是作为一个对冲当前危机影响的最终措施。假如我们没有预见到2009年将会受到比2008年严重得多的、更大的冲击,并按照这样一个预期做好各种准备的话,后果将会非常严重。非常遗憾,目前我还看不到这样的一种认识。比如说四万亿,如果说中国的出口5%到10%是正的增长,4万亿是可以解决经济下滑的,是可以保住的。但是如果2009年的出口是负的10%,或者是负的20%,乃至更多的话,这4万亿够吗?分摊下来一年2万亿够吗?我看这远远不够。

  为什么说2009年的危机会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我认为2009年的次贷危机会向实体经济传播,并且再向金融市场返冲回来,加重危机的程度。我们知道,美国经济的特点是负债消费,靠居民负债,购买房子、购买汽车、购买各种消费品,他们的房贷、他们的信用卡贷款等等,最后都将通过一个渠道转回到金融市场上变成证券,叫做债款的证券化,以此来维持负债消费的增长。但是,金融市场的崩溃使负债消费通向金融市场的通道断了,所以居民的消费就不可能再有以前那样继续的增长了。这种增长一旦没有了,对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就形成了一个需求屏障。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在没有了全球的竞争力以后,他之所以还能够苟延残喘到今天,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发垃圾债券、发股票等等。而现在,金融市场这场风波切断了它供血的来源,相反,过去给他输血的这个渠道,现在变成了抽血的渠道了。比如说通用公司,大家知道,美国三大汽车之首,现在陷入很大的危机,其中就有360亿美元的无担保抵押债券,整个620亿的负债,现在人家在跟他讨债,日子很难过,向国会去求政府来援助。

  一方面,发债券的渠道断了,没法融资了。另一方面,美国的生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实体产业是靠虚拟市场的繁荣来补的。我经常说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通用公司的金融子公司,它的资产只占总公司的3% ,但是利润占到全公司的40% 。过去单纯发汽车贷款的金融总公司,参加了好多衍生产品的交易,然后大把大把地赚钱。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在很大的程度上,美国的实体产业是靠着虚拟资本来补充实体的,虚拟经济利润来补它实体经济的生存。如果这个来源一断,它的实体产业、教育也好、汽车等等也好,实际上面临的情况都一样。

  美国现在不愿意救它的实体产业。美国的金融机构那么多,要花的钱就很多,实体产业实在没法救。相对来说,它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些全球竞争力,但是它的实体产业,却没有什么全球竞争力。美国国会对三大汽车公司说,你给我拿出一个计划来,我就给了你钱,你以后就能好过一些了。结果这三大汽车公司没底气在国会说出一个好的计划来,国会也就不给他这个钱了……实际上,这个例子就是美国整个物质产业的写照。另一面,美国经济将会受到需求的影响,受到整个金融市场融资断流的影响,受到输血这个血管堵塞断流的影响,生产制造甚至反回去抽血,美国的物质产业就要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危机。现在(编者注:2008年12月)国会给了通用和克莱斯勒174亿美元的援助款,其中134亿给通用,但是通用拿到这134亿也就撑到2009年四月份,国会可能就不再给它钱。我预计,2009年4月份就是通用倒闭的日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预计2009年会有一场美国实体经济企业的倒闭风潮,这个倒闭风潮又会反向过来去影响它的金融市场。怎么影响呢?大家知道美国的上市公司只有两成是金融类股,80%是非金融企业上市,这些企业不好,一定会对美国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当年日本泡沫出现了以后,很多人到日本出差回来说觉得日本人很好过,日子并不像发生金融危机的那样恐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发生金融危机以后的十几年当中,日本仍然是一个贸易顺差大国,日本生产的产品除了自己消费,还可以出口。今天,美国是什么情况呢?美国现在食物消费当中的25%要靠进口,40%的消费品要靠进口,如果它的金融市场继续维持现在这个样子,大家都不去买美国的金融产品,那么美国就没有能力去补充经常项目下的逆差,就不能拿金融商品去换我们的实物产品了。

  居民消费水平下降了,老百姓就不干。奥巴马上来时要这个要那个,期待他的罗斯福新政?什么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生产过剩,现在是美国要动用一分钱,都得跟国际市场去借。要不到又怎么办呢?因此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一个表现,就是它的社会将发生动荡。我看前两天《华尔街日报》上分析说美国的老百姓的储蓄率提高到10%,能够给美国增长1万亿的储蓄,但是如果现在美国的救市需要好几万亿的话,老百姓勒紧了裤腰带也不行。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中国2009年的通货可能会掉得很猛的一个很大的原因。简言之,美国2009年必然紧缩消费,他紧缩的消费就是我们的减少出口。

  我预计,2009年――最快是上半年,最迟是下半年――将有可能会爆发一场货币战争。这是因为,如果美元要崩溃,就会导致美国的金融市场崩溃,进一步导致美国的金融大权彻底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撑不住了,就要打一场战争,在经济手段黔驴技穷之后,动用军事力量挽救美元。我们看,现在美元0.2%的利率是二战以来最低的。要救援美元,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了。新总统奥巴马那8500亿美元在哪儿呢?现在这7000亿花光了以后,后面的钱在哪儿根本就不知道。如果美国实体经济引发了一场新的金融市场崩溃,谁都不去买美国的金融产品,那么它的融资情况就会更差,就更有问题。我们再看,从2008年7月到10月,美元展开了对全球货币的一轮强势,大概对欧元升值了25%。这一段升值,实际上只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全球的不良金融资产都集中在美元资产上。反过来分析,欧洲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美国差不多,为什么不是欧元强,为什么欧元不去救?大家都知道这个救的是美国金融机构从全球调动美元,调动到美国去才把美元给买高了。

  这一点很好佐证,从2008年7月份以后,纽约股市两次跌到了8000点以下,最低的时候到了7552点,为什么是这样?过去美元走强,就是美元资产强,现在是美元强,但美元的资产却往下掉得很厉害,这个反差说明这些钱不是去购买美元资产的,大家都在逃离美元资产。如果说全球的不良资产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元上面,这场风暴就将刮得更大,资本就会拼命往欧洲跑,因为欧洲是最大的资产池。与亚洲相比,中国很大,但是中国没有开放的市场。日本也不够大,也就是五、六万亿左右的资本市场规模,这样美元就会向欧元方向跑。前一段我们看到,在2008年6月当欧元到了1.6的时候,就爆发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争端,爆发了北约舰队和俄罗斯舰队在黑海的对峙。在那之前,赖斯到了格鲁吉亚去干了一些什么事情,讲了一些什么话,总之是欧元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美国就不干,就一定要搞出一点事情来。我们还看到,当美联储把它的利率这一次一步调到0.25的当天,欧元对美元猛升了5.1,从1.28一下到了1.47,蹦着往上涨。当然,最近这两天又有一天回落。

  总之,就是这场国际的变化,它会酝酿出很多很多的复杂关系。前一段有人让我说这个仗会怎么打,这个冲突会在什么地方产生,我真是讲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个需要有很多人研究,研究在欧洲的周边地区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撬动的地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这些变化都有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恰恰应该是我们研究国际关系的人应该做的,我们在这方面的力量太弱了,我真说不清楚。不过我觉得这个战争恐怕是因为美元崩溃,美国没有了其他手段,只剩下这一招,所以他就要干这个事情。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不能太乐观,太乐观了要出问题。

  第二个,就是我们对物价的形势判断不能太乐观。

  从2008年8月份以后,物价就开始明显地回落。8月份的回落,也是政策调整的一个衔接的点。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物价开始回落了,中国政府开始刺激经济的政策了,如果是这样认识的话,特别是如果宏观调控当局也持有这种观点的话,我认为就很糟糕。物价从2006年四季度物价开始走高以来,两个因素在影响物价,一个是过低的食品价格,一个是输入型的通胀。比较起来,输入型通胀的影响程度更大一点。那么,从7月份以后,全球的物价都在往下落,而全球的物价往下落使国际资本大量地离开了商品期货市场,回归到美国的金融机构去救市、救金融机构,这样的一个过程才出现的。所以并不是我们控制物价、我们能够把它控制下来。2008年7到10月份,这轮美元的急升使大量的资本从期货市场抽出来,我们今天的物价才能大幅回落下来。

  但是,反过来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期货市场,或者是全球cpi的这种波动,全球物价形势的波动,是受制于、或者决定于资本的流动方向的。如果资本大规模地再回归到期货市场,那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大升!如果当这一轮危机相对地平缓、当金融机构调集美元去解决它的这种清算需求大体上结束了的时候,以后这些国际资本它还要回来的。它回来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将不敢再碰衍生性产品了。但是,这个商品期货恐怕还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所以很有可能他们还要进来。从时间上来看,2009年上半年、或者六月份前后,是美国这一轮的cdo、cds集中到期的年份,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高峰是2005年前后,那么一个标准的cdo,或者cds是五年,所以陆陆续续到期的高峰是2009年。很多机构都预测了在2009年在六月份的时候,是cdo、cds的到期高峰,是一个清算高峰时期,当这个高峰过去以后,这个资本可能又会要出来。那么出来的话,如果进入到商品期货市场的话,又会把期货给打高了。   我认为,中国经济再走出低谷向一次新的高峰再运动的话,应该在2009年4季度出现经济反弹。如果说,要是正好在反弹的时候,国际的价格又开始抬头,又开始把中国的物价顶起来,那你说,是不是我们又开始面临着过热,在过热与通胀之间必须做出一个宏观调控的选择?我们是不是又开始要把保物价放在第一位了?我很担心发生这样的事情再发生,那就会不断的重复以前的错误。

  第三个误区,是关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中国现在减少了一点外汇储备,资本外逃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在原来将近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当中,有人计算过,至少有一半是国际热钱。这些国际热钱,我们在国际变动中如果利用得好,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形势摆布得好,就将会有更多的热钱进来让我们利用。因为我们有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利差。

  前些年,大量的热钱进来,就是奔着汇差和利差这两个因素来的。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调控不当,摆布不好,有可能使这些外资就会大量地流出,这对中国是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刚才我讲2009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比2008年要更加明显,2009年的出口比2008年还掉得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是为了促进出口而使人民币贬值,是一个非常不理智、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但是,恰恰在最近(编者注:指2008年11月底),我们让人民币连续贬值了四天,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是中国要用贬值来促进出口,结果大家看到最近的外汇储备开始大量下降,出现了资本外逃的情况。因为人家来,就是要赚你这个利差和汇差的。如果说真是出了资本大规模的外逃,比如说外逃出去1万亿的话,对中国的货币市场、金融市场等等各方面的影响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不要以为调低人民币汇率,就能够把中国的出口拉上去,如果真是想拉,不如提高出口退税水平,千万不要动汇率。人民币2009年最好的选择就是微幅增长,比如说再有3%的涨幅,这个是最合理的安排,千万不要让它贬值,导致资本外逃。

  第四个、最后一个我们要避免的误区,就是我们不要把次贷危机,当做一个绝对的坏事情来看。当经济繁荣的时候,认为任何危险也没有;当次贷危机来的时候,我们又认为眼前一片黑暗,这两种思想都不是辩证的思想,都不是辩证的考虑问题。危机当中有机遇,繁荣当中有危机,我们应该这么去看问题。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认为在现在正是中国向亚洲迈出一步的最好时机。在21世纪,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老大,会成为全球的老大,但是你要想成为全球的老大,你首先要成为亚洲的老大。过去,在发达国家经济好的时候,实力强的时候,中国要想向亚洲地区迈进,不让你迈,亚洲国家对你也警惕,但是现在这个时机,亚洲国家依靠的美国、欧洲的出口靠不住了,那么中国如果能拉动他,他会对中国迅速缩短距离。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自己家门里边的事,必然要把他们更多的精力分散过去,这正是中国向外走一步、向亚洲走一步的重要时机。我们可以通过把产业链向整个东南亚地区延伸,通过我们的交通技术设施,比如说泛亚公路、泛亚铁路,和航道的整合,将产业链的延伸延长,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我们所面临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如果有一个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的趋势的话,也会很好地化解中国国内生产过剩的模式,所以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是中国迈向亚洲最好的时机。要说战略,这就是大战略,这是奠定中国在21世纪能够站在世界顶峰的一个重要的一步。如果丧失的这个战略机遇,以后恐怕千载难逢,就难以找到了。

  第二点,我们现在处在向海外收购技术、收购品牌、引进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因为那些资产是比较便宜的,比如通用公司前几年最高峰时候的市值是560亿美元,到2008年11月通用和福特加起来还不到100亿美元,这个时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进一步,美国政府现在需要中国的钱来支持他,那我们只有买你国债,我们买你的企业你不让,原来买尤里科你不让,现在你还不让吗?你不让我就不给你钱了,这口气能憋死你。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想持有美国的国债,至少可以拿国债做筹码,增吃你国债可以,但是,你要放宽我对你美国企业的并购。这个时候我们的现金筹码显得非常之重,将会有很强的谈判能力。

  最后一点,这些年,就是这几年次贷危机深化的这个时期,是我们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机会。解决台湾问题,美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家说你一个经济学家怎么谈这个问题,这都是有关联的。打一场台海战争,恐怕也得几百亿美元,如果我们要是能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何乐不为?美国的对台政策从属于对华政策,而对华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我看现在就是两个,第一要中国的产品、廉价的消费品、要中国的资金,这是一个现实的利益;第二个,潜在的利益,就是未来它在和欧洲冲突当中,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仅这两条,就足可以拉住美国,跟他谈判,然后给我们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争取一个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1.2017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论文文本

2.2017年国内国际形势论文

3.2017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

4.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