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10
人才流失学术论文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竞争早已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才流失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才流失学术论文篇一

  浅析国企人才流失

  [摘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竞争早已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熏有利于巩固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熏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6-0053-02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的生命之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熏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已经不是某个行业,而是全盘性的流失。不少国有企业人才流向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使国有企业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优良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要求合理配置生产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等都可以加入人才竞争,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也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可能,人才流动已不可避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在所难免。

  2.企业因素。(1)国有企业用人机制落后。在选用人才上与外企和私企相比,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机制,用人机制落后。一是选用人才的标准落后。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就职方式仍以主管部门任命为主,从人才市场上招聘企业经营者只占很小的比例。二是用人机制不合理。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管理者的主观认同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主观主义色彩浓厚;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年轻员工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与岗位不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这些都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薪酬制度不合理。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从薪酬结构表面上来看,国有企业的员工个人工资收入比以前有大幅度的增长,但还有很多隐性部分,如公车、住房、通讯甚至业务交际等方面产生的巨大支出,很多都是领导才有资格享受,这样国有企业人均成本就很高,但员工得不到实惠。而外企都是货币化,基本上都在薪酬上体现出来了,对人才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从薪酬分配制度上看,国企的收入分配不符合效率优先原则,往往使那些为国有企业发展、利润作出主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收入没有明显优势,而没有专业技术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不少拿多少,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这种对外缺乏竞争、对内缺乏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制约了许多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积极性。(3)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深圳万科是全国很知名的房地产公司,王石在辞去总经理的职务时曾说,我搞万科搞了十几年,若说失误的话,最大的失误就是对于培训的投入不够。由于担心人才流失,投资得不到回报,国有企业普遍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舍不得进行投资。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都是自己主观有意识地学习专业知识,一般很难得到单位提供培训的机会,这样一来,员工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仅没有机会得到提升,而且会落后于时代,员工与企业没有共同成长的空间。

  3.人才自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进入市场,促使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的那种“从一而终”、追求工作的稳定性不再是年青人的追求和向往。“80后”和“90后”更是以自我为中心,突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另谋高就、再次择业逐渐成为大多数年青人职业生涯中的必然经历。

  二、国企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

  已故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产品、资金和客户,但只要留下我们企业的全部组织人员,不出四年我依然会是钢铁大王。”对于国企而言,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留住和吸引人才已刻不容缓。国有企业欲走出人才奇缺的困境,则必须审时度势,讲究策略。

  1.正确看待企业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人才流动可以规范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调整各类人才的合理布局,放活各类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为此,人才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可吸纳急需人才到企业来,加速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适当流出一部分人才有利于人才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保持国企人才队伍稳定的前提下,“该留的留住,该流的流走”,维持人才队伍正常的新陈代谢。

  2.完善用人机制。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国有企业要尊重市场法则,实事求是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要稳定、留住和用好用活现有优秀人才和关键人才,特别是具有技术开发创造能力的带头人。其次是敢于“小材大用”,大胆起用年轻人才,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责任,激发他们的潜能,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裙带关系网,用人唯才不唯亲,使他们看到企业大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当然,人才“留”与“流”的问题,不是光靠一个企业就能够解决的,更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制定一套比较完备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使之有序、正常、合理地流动。

  3.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薪资尽管不是企业用来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能起到稳定人心的杠杆作用,也是防止员工流失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薪酬机制要起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立的工作规范、考绩体系、奖励晋升制度客观、公正、公开。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杜绝“大锅饭”式的所谓公平,同时也必须防止“鞭打快牛”、同工不同酬现象。其次,薪资水平必须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性。企业必须了解市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建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体系,使企业的薪资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避免员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站这山望那山高。再次,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形式。在多样化的工资支付中应该淡化保健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多增加激励性因素,如:奖金、物质奖励、股份、培训等。如果保健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真正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是激励性因素,在股份制的国有企业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4.注重员工培训。任何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求知的欲望是无限的。有些人的离职其实就是他们在公司中没有培训和持续提高的机会,知识结构得不到更新和充实。如果不跳槽,长此以往,也就等于丧失了生存的能力。人才光使用不培养,无异于把人当作“干电池”使用,只有不断地“充电、放电”,把培养和使用相结合,才能保证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员工智力和潜能得到持续有效开发。

  5.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企业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让企业精神深入人心,建立起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企业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提高人才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满意程度,建立起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实现他们对组织的承诺;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与协作,使人才能和上级、同事保持和谐友好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关心,从而使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留住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注重员工职业培训等问题,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重视人,留住人,吸引人,用好人,积极应对人才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挑战。

  人才流失学术论文篇二

  防止人才流失

  【摘 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问题更加凸显,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国有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差异性与切入点,对国有企业及其员工离职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特性

  一、国有企业特殊性分析

  (一)产权

  国有企业不同与普通的民事主体自由契约产物,其财产具有全民性。与一般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力更强。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可能存在虚置的情况,造成制衡机制虚弱,权利关系交错,经营与决策混杂。所以,国有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往往会转变为对经营者个人的期望。

  (二)利益目标

  国有企业的利益目标与其他企业不同,往往被赋予国家市场调控的职责,是国家市场经济直接干预的有效工具,具有超越市场经济收益以外的其它目的。所以,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和理念上可能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员工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不具有和其他企业一样的待遇而离职。

  (三)融资渠道

  与一般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员工个人能力提升较快,综合素质较强。所以,国有企业员工往往成为其他企业的选择对象,选择空间大也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国有企业自主灵活性差,经营效率低。对企业员工来说,较低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限制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特征分析

  (一)人事关系复杂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产权性,其内部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经营者在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出现冲突时,更可能倾向于个人利益的选择,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员工。当员工对企业经营者的期望降低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二)价值理念落后

  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利益目标,受国家保护较多,与市场接触较少,综合竞争力相对较低。与此同时,企业和员工的价值观念落后,员工的个人价值不能被很好的开发,造成人才浪费。所以,很多员工在被其他企业看中之后,会被以优厚的待遇吸引。

  (三)员工选择机会多

  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不但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员工相对稳定,所以企业往往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员工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他们不重视对员工个人技能的培养,只看中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所以,国有企业员工无疑就成为其他企业争夺的对象。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选择空间也更加广泛。

  三、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企业人才成本

  对企业来说,任何一名员工的培养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与资金成本,人才流失后,企业之前的成本投入等于是付诸东流。新职工入职后,企业还得重新进行职工培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还需要进行职位发布、人才面试等操作程序,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二)对其他职工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内部员工的离职对企业留守员工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刺激。离职员工的选择给留守员工的暗示是:外面还有很多更好的企业和机会。对一些已经有离职意向,还处于观望状态的员工来说,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说服。增强部分离职员工的离职意向,动摇其他员工的就职心态,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发展。

  (三)降低职工满意度

  员工离职后他所处的工作圈被打破,影响了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使有新的员工补充进来,原有的工作模式也不复存在,增加了其他职员的工作难度,触发在职员工对企业的消极情绪,降低其他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四、降低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率的建议

  (一)发挥国有企业优势

  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工作稳定、经济保障好等优势,所以国有企业应积极发挥这种优势,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稳定感,为员工提高较好的经济保障,消除员工的离职念头。这也符合行为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不过,国有企业在使用这一策略时要把握好员工稳定性与工作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激励政策

  相关研究都表明,在影响国有企业员工离职的相关因素中,是否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是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工资薪酬待遇则属于非主要因素。目前,国内企业的绩效评价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不均等分配现象更加严重。所以,对国有企业员工来说,是否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比薪酬的高低更加重要。这也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肯定,是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加强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

  对企业员工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直接影响其离职意向的主要原因。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利于消除员工的不安定因素,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竞争力。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追求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远高于其对薪酬的考虑。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是企业经营理念的直观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也是职工职业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办公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加和谐、友善。企业应积极利用这种优势,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通过与员工之间产生共鸣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情感依赖,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念。

  五、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成为企业之间争夺的关键。对国有企业来说,不论在产权上还是在利益目标与融资渠道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国有企业应正确对待企业内部人才流失行为,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稳固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锐.职场排斥对工职外绩效的影响: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j].管理科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