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产品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06
设计产品学术论文

  好的产品设计应该把功能与造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设计产品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设计产品学术论文篇一

  产品设计研究

  【摘 要】对于任何产品的设计,功能应该放在首位,但功能又只是设计师要给人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好的产品设计师应该把功能与造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和形式美的需求。所以根据人们对旅途满载而归的箱包需求产生了对扩容拉杆箱的设计,同时根据使用人群,赋予其新的形式美的造型,并力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创造出新时代人们真正需要的箱包产品。

  【关键词】产品设计 扩容箱包 人体造型 抽象

  1 产品设计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新时代的产品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创新性、文化性、实用性、环保性等等,我们对新异的追求是永无止步,融入文化内涵的东西才会更持久,功能比普通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注重绿色环保这样的产品才会有广阔的销售市场,被人们所记住。这也是作为工业设计师应该努力去工作的方向。

  所以,本次工业产品设计研究的主题是扩容箱包系列设计,功能上,扩容会成为最大的卖点;造型上,运用箱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方法,对箱包造型做抽象曲线的变形;选材上,优先选用符合工程技术的新型环保材料,把现代高科技物质技术条件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功能上,目前国内外对拉杆箱扩容的处理,多存在增加夹层等手段,笔者采用内附外加子箱包,并合理的布置搭挂在主箱上部或前部,这种方法尚属首例。这是为了满足不少人们在出行的时候携带了满箱行李,旅途归来的时候难免会有亲友赠送或者购买其他物品,这些物品只能外加手提袋装载,提起来大包小包非常不便。通过增加可以内附便携袋,需要时拿出装满物品搭置在主箱合理部位,可以空出手来做其他事宜,特别是对一些爱购物的女性群体,因此该系列箱包的主要人群在18岁―30岁之间青春活力的女性。

  造型上,目前市场上会有造型的变化,但多以长方体,椭圆体为主,部分儿童类箱包会以可爱的动物为原型做仿生设计。笔者的设计准备对形体做曲线处理,一改逃不出的方圆造型,灵感来源于维纳斯断臂的躯干。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形体优美,被设计师广泛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人体之美更是自然界中的至美,把女性人体躯干做高度概括抽象的提炼,完成对箱体的优美曲线的处理,更加吸引消费者。

  目前国内市场对箱包的设计主要以基本的方圆或个别的动物仿生造型设计为主,功能上比较单一,用材用料以为了适应工业生产为主,造型上还不够多元,有子母箱包的系列设计,但没有很好地结合。笔者的设计会对以上问题加以改进,运用人体优美的造型,高度概括的抽象出与箱体合理的造型,增加挂置功能,把一个系列箱包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被遗忘的一些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做好这个系列箱包产品,努力改变以往人们对箱包的概念,从而改变细小的生活方式。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通过对箱包设计相关书籍和目前市场的调查研究,创作一系列以人体为主题的扩容箱包,合理的选用抽象的造型和色彩,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进而获得产品良好的销量。

  研究内容:目前我国扩容箱包的现状,功能、造型、色彩等,消费者的需求,箱包的发展趋势,制作工艺等。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多数拉杆箱品牌商在对箱体容量进行扩充时,常采用拉链加设加厚层做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用在目前广泛采用abs等硬质材料的箱体上,这就使硬质箱体的容积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市场上又出现了子母箱体的设计,增加了女士的类似化妆包一样的手提包,做成一个系列,但是这种子母系列只在造型色彩上做了统一,结构上并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新的设计方案把子母箱包进行深化,使子箱包可以挂置在拉杆箱主体结构上。挂置有两种做法:其一,将子箱包一侧设计夹层,宽度稍微大于拉杆宽度,使其可以挂在拉杆上;其二,在子箱包一侧偏上部位加置挂钩,箱体上设计挂环,可以挂在一起。两种做法都要注意受力特点和造型美的要求。

  造型服从功能,这也是本方案所遵循的形式美法则。造型上主要根据所附加的新功能做变化,其次为了改变以往死板的造型,融入新的元素做抽象化的概念设计。目前市场上有些箱包设计,有一些简单的造型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发现,有很多造型是纯粹为了造型而造型,属于不符合结构特点的造型。这种造型不仅浪费了材料,更增加了箱体重量,可谓画蛇添足。所以本方案的造型完全按照服从功能的要求去做,适当加入符合人体工学和美学的造型以吸引用户。加入抽象的人体局部造型,使造型抽象、大气、浑然天成。

  色彩上采用清新活力的色系,比如采用柠檬黄、苹果绿、西瓜红等色彩来吸引18岁―30岁年轻活力的女性群体,色彩不仅对人的生理有天然的刺激作用,对人们的心理作用更大。不同的群体会有各自喜爱的色彩系列,采用这些清新活力的色彩适合了年轻女性的审美需求,展示了她们的青春活力,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销量。

  购物是每个人的天性,从原始社会起,当人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会心情愉悦,在当今社会就表现在购物的喜悦感上了。所以当拉起行李箱远出旅行的时候,在异地难免会看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每次旅行归来,谁不想满载而归?这种现象对于年轻女性更为突出,所以增加外置子箱包,旅行前行李较少可以折叠起放在箱子里,回程时可以装满挂置箱体上。

  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为了达到功能造型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即产品制作工艺,采用新型的材料成型工艺,并结合传统箱包加工方法,做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产品。

  解决的关键问题:合理附加拉杆箱新的功能,创作优美造型。

  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等;技术路线:首先,整理相关材料,在保证符合箱包结构构造的基础之上(保证物体的某个部位仿生、放大,便于增加内部空间,附加外部构件);将人体造型与箱包造型相结合,并绘制草图;其次,运用三维虚拟技术在电脑中绘制三维效果图并调试颜色的搭配;第三,运用三维成形机制作最终的形体,并合理组合;实验方案:目的,通过实验制作完成扩容系列箱包(加入抽象人体造型美)赋予箱包新的功能,增加可调节运载量的箱包系列,根据功能的需要设计合理的造型,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这也是设计应该做的工作;对象,拉杆箱,人体造型,便携袋,把旅途中的便携袋合理的与拉杆箱结合在一起,并赋予其优美的人体抽象化造型;方法,手绘、3d技术、三维成形技术,前期运用手绘方法快速的将自己的各种想法画在纸上,不断改进优中选优,并运用3d软件对预期效果做模拟展现;手段,实践手段,通过实际测量、绘图、制作,最终完成预期作品,把手绘和3d模型效果根据箱包生产的步骤,打样、开模、成型等做出实物;成果表现形式,做出一系列实物,并不断改进功能造型色彩和生产工艺,使产品成为满足消费者适销对路的商品;可行性分析:本次研究需要查阅大量关于扩容系列箱包设计、人体美学、箱包设计及制作工艺等的资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一台配置很好的电脑、三维成形机等;需要熟练地掌握3d技能和手绘技法。

  4 所研究的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有哪些创新之处

  本次研究与已有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的创新与特色表现在:首先是造型上,在造型上首次将人体形象与箱包相结合,来创作新的箱包形象,使形象更加优美,并较之以往的造型更具有时尚感;其次是色彩上,在色彩上运用时尚活力的色系,这样的颜色在与曲线的造型相结合后,使作品更具有现代感,更容易被年轻人所喜爱;第三是在功能意义的传达上, 增加内附箱包,需要时取出,大大满足了旅行满载而归的愿望。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目前市场上的箱包设计还没有涉及这个方面的设计。所以此方案可以补充市场空缺,抢占该部分市场,进而对拉杆箱及周边产品重新定义,从而改变人们的细微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叶兰辉.《包袋出格高级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4年1月1日.

  [2]陈兰芬.《箱包设计》.轻工业出版社,1990年1月1日.

  [3]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2011年8月1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设计产品学术论文

副标题#

  设计产品学术论文篇二

  目标导向产品设计

  【摘要】设计的产品能够达到用户的目标,用户就会感到满意、有效率,并且高兴,还会乐于购买这一产品,并且推荐给他人。如果能够以较合算的成本实现上述目标,就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前提是要了解什么是用户目标,如何知道哪些是用户的真实目标,要满足用户情景中的目标,明确最重要的用户群,并为之优化产品,而不是被用户牵着鼻子走。当我们确切的知道用户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我们就能越精确的满足对方的需求。

  【关键词】产品设计;用户需求;用户

  导致产品失败的最常见的原因不是技术,也不是用户体验,而是在开始写第一行程序、描写第一个要素,或配置第一个服务器之前,没有试图回答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问题提出的是关于用户需求,这是来自企业外部的目标。用户目标,是设计产品过程中做出每一个决定的基础。遗憾的是,许多项目在开始之初对于目标并没有清楚和明确的认识。[1]当我们确切的知道用户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我们就能越精确的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团队成员面对一个新任务,即面对一个目的(做什么)时,通常会习惯性地直奔解决方案的细节,而不是先了解目标。考虑一下,用户想用产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否能让用户实现新的目标?是否能让产品更加易用?[2、3]下面浅谈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用户目标,如何获知真实的用户目标,明确哪些是真正的用户,并尽量避免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1.谨记用户的目标

  什么是用户目标呢?目标不等于任务或者行动,它是所希望的最终的情况,而任务和行动只是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中间步骤,在组织中的不同层次上。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中,以任务为基础的这种做法已经产生了不完善的结果。现在,很多开发者和可用性从业者仍然沿袭这种设计方法,不断在问“任务是什么?”虽然这也可以完成设计任务,但充其量仅仅是一点小改进。从而不会让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不同的表现,通常是不会实际满足用户的。目标驱动人们执行行动,理解目标可以帮助你理解用户的期望和志向,之后会帮助你决定哪些行动的确和你的设计是相关的。虽然任务和行动分析对于细节层次上很有帮助,但这些只有在用户目标被分析之后才有意义。“用户目标是什么”,这让你了解了行动对于用户的意义,进而才可能创造出更加恰当并更加令人满意的设计。如果你还是不理解目标与行动或者任务的区别,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告诉你二者不同。既然目标是由人们的动机来驱使的,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不变化,或者变化的很慢。相比之下,行动和任务则非常容易变化,因为它们几乎完全依赖于所采用的科技手段。比如,从边关到北京报告军事信息,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快速、并安全的到达。19世纪50年代,如果边关军事首领希望情报快速安全到达,信使会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驿站中转。如果考虑安全,他会携带武器。今天,传递一个信息,可以打电话、发email。如果考虑安全,他也一定不会带武器。其实两个人的目标是相同的,没有变化。但由于科技手段的变化,他们的行动和任务都完全不一样了,在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相反。完全按照对行动和任务的理解来设计有很大的风险,很可能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掉进过时科技的陷阱中,或者满足了公司目标却没有满足公司中使用者的目标。透过目标的透镜来看问题,便可以采用当前现有的科技来消除不相干的任务,从而极大的提高行动的效率。

  2.如何知道那些是真实的目标?

  现实工作中,在收到用户反馈信息时,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们真正想要实现什么。有时候人们口中说出来的、所期望的特性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当人们在某个过程或某个产品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想象有某种解决方法可以缓解这一困难,这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正常的反应。有时这个解决方法是行不通的,或者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通过与用户探讨这些建议,你有时候可以得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完全不同的需求。这些才是客户真实的目标。

  找出问题根源的一个方法是问“五个为什么”。在找到促使某些人提出特定功能要求的原因时,这一方法非常有效。你只要不停地问“为什么”,就能最终找到用户认为需要新功能的原因,找到那些不一定非要问五次,有时不足五次也会奏效,有时则可能需要问更多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用一个例子说明此方法的使用过程。

  用户:嘿,如果你能加入一些新功能,定期为我正撰写的内容保存一份副本,那一定非常棒。

  设计师:听上去确实不错。如果允许的话,我想问你一些问题,以确保能够了解你将如何使用这一新功能。这样,我才能让它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我决定要为产品加入这项功能的话,我能问问你想用这项功能来做什么吗?

  用户:当然,在撰写内容的时候,我常常需要返回到信息的早期版本。

  设计师:哦!我知道这项功能的作用了。你想要使用文档的早期版本,是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吗?

  用户:我有时会更改那些不喜欢的信息。如果有早期版本的话,我就能从中复制一部分内容。

  设计师:产品已经有了“撤销”功能了,它能让你去掉那些不想要的更改。你觉得那些功能不好用吗?

  用户:我想,通常情况下用它是可以的,但当我每次保存正在撰写信息的草稿时,总有一些原因,使我无法撤销到某个状态。还有,当我试图向信息中粘贴带有格式的文本时,产品有时会崩溃,因此我已经养成了经常保存的习惯,每几分钟就存一次,这意味着“撤销”命令通常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

  在这一例子中,用户最初的要求是为产品加入新功能。但事实证明,引发他提出要求的最根本原因在于bug。其一,“撤销”命令不能让他撤销已保存的更改;其二,系统经常崩溃。用户的问题可以通过修复这两个bug来解决,不需要为产品加入新功能。看问题要更深入一点。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用添加的新功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有时用户会对产品提出设想,在憧憬一款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产品,该产品提供的功能恰好是他们所需要的。而这通常会包含一两项除了他们自己几乎没人用得到的奇怪功能。   如果你满足了“我只需要一项特殊功能”之类的要求,最终产品的大部分功能都会变成特殊功能,大众用户只使用少数功能。最近开展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用户在被问到时都说想要拥有更多功能的产品。人们认为即便目前用不到,自己也会在将来用到这些功能。但是,当这些人使用他们自己要求的产品时,最终会被自己所要求的功能搞得非常沮丧。用户认为自己喜欢更多功能的产品,但是最后,他们却选择了功能较少的产品,甚至是某个简化的产品。你的产品能提供更多的功能,但这很快会成不利因素,那些为此选择了你的产品的用户,最终会因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感到痛苦不已。同样,随着选择的增多,人们从选择过程中得到的满足感会相应地下降。让人们做更多地事反而会让他们不高兴。如果你想得到满足感,让高兴的用户把你的产品推荐给他们的朋友,那么在听取用户需求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3.设计要因地制宜

  很多设计者认为,将界面设计的易于学习应该始终是设计的一个目标。易于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但现实中,设计目标实际上依赖于具体的情境——谁是用户?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一味的遵循原则,而不联系与你所设计产品的用户的目标和需求,是无法创造出优秀的设计的。比如自动呼叫分发系统,该产品的用户按照处理的呼叫数来收费。他们最关注的不是产品容易学习并易于上手,而是用户发送呼叫的效率,以及完成这些呼叫的速度。易于学习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使用者的心情,并最终影响到使用者作为工作人员的生产力,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同时考虑易用性和系统的吞吐能力。但毋庸置疑,吞吐能力是用户对该系统的决定性需求。如果必要,易于使用应该放在第二位来考虑。另一方面,如果设计的产品是公司大厅里帮助来访者寻找路线的公用信息亭,那么明显的,目标是便于新用户的使用。

  4.为中间用户优化

  大多数用户既非新手,也不是专家,而属于中间用户。不可否认,新手是敏感的,而且很容易在开始有挫败感。但我们必须记住,不可将新手状态视为目标。没人希望自己永远是新手,它只不过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好的软件缩短这一过程,并且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过程上。每个人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以新手的形式存在,但没有人会长期停留在这个状态,学习和提高是令人高兴的,新手会很快成为中间用户——或者干脆放弃。去发现一些新的产品,使他们能够成为中间用户的那些产品。大多数用户为熟练使用软件而努力,而他们的熟练程度取决于使用软件的频繁程度,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新手虽然能很快进步成为中间用户,但他们很少能够继续成为专家。例如,所有滑雪的人都会在新手层次停留一段时间。但那些不能很快取得进步,也就是摔跤过多的人会很快放弃这种运动。剩下的人则会从初学者变为普通的运动者,只有少数人会成为高手。

  优秀的用户界面也采用一些进行平衡。它既不迎合新手,也不迎合专家,而是把大部分工作放在满足永久的中间用户上。与此同时,也提供各种机制,让新手和专家这两类数量较少的用户也可以有效的使用。

  5.结语

  来自企业外部的用户需求是产品的目标,尤其是那些将要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用户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达到这些目标将怎样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目标。确切了解用户目标是设计成功产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robert hoekman,jr.web.界面设计如何让用户心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

  [2]lukas mathis.亲爱的界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1.

  [3]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4]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david cronin.交互设计精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看了“设计产品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工业设计学术论文

2.本科学术论文模板

3.包装设计的学术论文

4.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5.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