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9
金融学学术论文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带来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我国金融业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开放的步伐,这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很大变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金融学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金融学学术论文篇一

  我国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带来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我国金融业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开放的步伐,这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很大变化,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为金融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金融审计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提高我国金融审计工作的对策。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金融业;金融市场;金融审计;审计工作;经济全球化

  一、引言

  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大局出发,当前的金融审计应按照“围绕经济搞审计,跳出审计谈经济”的新的审计思路,确定以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真实性为基础,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把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促进健全法律法规,规范金融秩序,保护金融机构、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监管机制,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金融审计工作的着力点,抓住审计工作的关键点,找准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而提高金融审计质量,稳固金融审计在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金融审计概述

  金融审计的历史粗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以前,金融审计权归地方,金融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复核、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审计风险都由地方审计机关控制。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今,审计署实行“五统一”,地方审计机关只有在审计署的授权下才能开展金融审计工作。金融审计的高度统一收到了良好的审计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本级审计机关不能对金融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复核,审计质量由上级审计机关验收,而上级审计机关很难做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往往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我国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机构审计空缺。近年来,审计发现金融领域的许多问题,有的虽然表现在金融机构。根源却在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监管体系等方面,为此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审计主要立足点是金融企业,而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审计很少,要从宏观监管机构人手,才能发现国家及其金融监管机构在体制、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和漏洞,才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金融监督。

  (二)金融审计的深度不够,力度不强。一是注重账面本身状况的审计,而忽视对实物情况和实际状况的审计查证。例如我们经常提倡的真实性审计,普遍的认识是:只要账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就应该是真实的,实际情况则不然。就拿银行存款来说,可能经过账表证单的审核,甚至函证,一切很正常,不存在问题,然而这笔存款是否被质押、是否提供了担保、目前有没有支配权,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物资产也存在一样的问题,而被审单位深层次存在的问题,甚至违纪违法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些方面。二是查证问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忽视对深层次、隐藏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比如说我们经常反映的被审单位虚列支出、票据不合格、违规发放贷款或购置固定资产等问题,既然是虚列了,那么套取的资金用途是什么,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挪用等问题?票据不合格,那么不合格的票据是怎么来的?入账后套取的资金去向存在不存在更深的问题?既然是违规放贷或购置,为什么还要去做,问题的背后有没有其它问题等等,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很少深入到,从而使我们的审计工作总是停留在表面上,被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审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三是审计延伸调查力度不够,结果不理想。人保公司和农发行的审计,审计署明确了一定量的延伸审计调查事项.审计人员四处奔波,克服烈日和酷暑等恶劣天气,费了不少劲,跑了一些延伸单位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很不理想,大部分地方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报告中,几乎没有几个问题是延伸调查的结果,其中除了审计手段限制外,我们工作力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指导思想上不排除存在只重视延伸调查的数量而忽视调查质量的倾向,从调查结果上不排除送人情等徇私舞弊的可能。

  (三)地方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缓慢。审计署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在金融审计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地方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步伐都是缓慢的:一方面,很多地方领导对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计意识不强,审计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生事物接受缓慢;另一方面又由于除金融、海关等其它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的硬件更新过快,而审计机关的建设经费不足,造成了审计大环境信息化发展的缓慢。目前,地方审计机关还普遍采用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实际运用已经远远低于审计信息化的客观需要。滞后于我国金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与审计署的差距也不断加大。

  四、提高我国金融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审计方法

  (1)改变方式,主动出击。国家审计监督还更多地停留在对已经发生和完成事项的事后监督、检查,侧重于对已经形成的漏洞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这种监督方式明显滞后、被动,不符合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因此,金融审计应该探索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2)改进方法,扩大审计面。金融审计的大部分项目是针对某一法人单位各个层面的机构,或是某一类别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所辖机构,这样的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个年度实施不了几个项目,审计的覆盖面有限,且审计成本较高,审计效益较差。如果以信息网络的方法实施监督,一方面可以实施经常性监督;另一方面则大大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积极开展审计创新。金融电子化进程使传统金融审计受到挑战,也为金融审计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动力。金融电子化条件下的金融审计创新包括: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审计功能创

  新;以利用现代信息和 网络技术,革新 审计技术和手段为标志的审计技术创新;以开展非现场审计、联网审计为实例的审计方式创新;以对电子化 应用 管理和电子化应用系统审计为对象的审计业务领域创新;以审计资源管理、审计人员培训为基础的审计管理创新等。

  (三)建立健全金融审计法律法规、随审计制度赖以存在的 经济 环境的变迁。我们应完善金融审计法律法规,以树立金融审计 工作的权威。具体做法是,修改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证券法以及 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金融审计准则、金融审计操 作指南以及电算化审计规范等指导性文件.使金融审计有法可依。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手段,增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和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而现有的审计方法与手段明显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的 发展,尤其不能适应 会计电算化程度和水平愈来愈高的新形势。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金融审计才能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促进金融改革与发展、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金融审计顺利进行的重要制度保证。没有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必然造成一国金融业的无序竞争、混乱经营,金融审计将无法开展。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基础上的分业监管体制,这种监管体制对于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监管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监管协调机制缺乏、重复监管、监管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为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必须按照以下原则来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其一,坚持综合性原则,协调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其二,坚持以审慎监管为核心,加强金融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其三,坚持有效性原则,注重降低监管成本,防止监管过度与缺位;其四,以独立性为基础,提高金融监管的权威,保证金融监管政策的贯彻执行。

  五、 总结

  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自从上世纪以来继原材料,产品市场竞争之后的第三次竞争焦点。因而,金融体系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栓文.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02).

  [2]顾芬.论审计风险的与防范规避[j].会计之友,2005,(01).

  [3]兰艳泽.对审计风险特点的再认识[j].审计月刊,2000,(12).

  [4]张昌鑫.论审计风险控制[j].财经理论与 实践,1998,(06).

  [5]黄师杰,卢晓云.浅谈金融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00,(01).

  [6]郑琼.审计风险及控制[j].审计月刊,2000,(06).

  [7]祁睿华,戴娴.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

  [8]汤绪云.强化金融审计的几点设想[j].农村金融研究,1994,(05).

  [9]彭兰香.金融审计重新定位的思考[j].浙江金融,2005,(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金融学学术论文

副标题#

  金融学学术论文篇二

  金融发展与民间金融

  摘要: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研究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和民间金融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在金融领域单纯注重量上的增长并不能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会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浙江金融发展应从增量性金融发展转向质量性金融发展,在全国金融一盘棋的格局之下,短期内有效提升浙江省金融发展的质量必须注重民间金融的发展,以满足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发展;增量性金融发展;质量性金融发展

  有关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认识,经济学家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金融并不为“经济学先驱”所重视(meier and seers,1984),其中还包括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同样不重视金融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罗宾逊夫人(1952)提出了“企业先行,金融跟随”这一著名论断;卢卡斯(1988)认为经济学家往往夸大了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而言,金融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仅是“实体性部门”需求变化的附属品。与上述观点相反,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勒(1988)提出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极其重大的”这一观点。在经济发展史中,还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如熊彼特(1912)、格利和肖(1955)、戈德史密斯(1969)以及麦金农(1973)等都不赞同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可被忽视的观点,指出这种忽视会造成对经济增长理解的偏差。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而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将对现有的经济模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levine,2003),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设计出有效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zingales,2003)。而莱文(1997,2004)从金融职能角度来解释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和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职能可划分为五大类:提供投资和资本配置信息;监管投资和完善公司治理;便利交易和降低管理风险;调动储蓄资源;利于商品和服务交换。尽管金融体系具有大致类似的金融职能,但各个国家(地区)提供这些金融职能的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增长,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金融体系值得深究。而在我国有关区域金融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于我国经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类同于跨国研究。因此,对我国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国家层面,必须深入到地区层面,才有可能把握到基本的现实,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周立、王子明,2002)。因此,我们集中分析浙江省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作用,借此得出浙江省金融发展到了转变阶段的结论。如若金融发展这一瓶颈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将会影响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潜力。而且当前正是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立足于现实给出建设性意见。

  一、省内经验观察

  (一)全省金融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研究自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浙江省金融的整体发展情况。由于缺少地区范围的m2数据,因此无法直接用传统金融深度这一常用指标来衡量浙江金融发展状况。然则,浙江省金融资产以银行资产为主,而银行最主要资产为存款和贷款。因此可以利用金融相关比率来揭示浙江省金融发展状况。而金融相关比率最早是由戈德史密斯提出,用以一个衡量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fir=(s+l)/gdp,fir为金融相关比率,s为金融机构存款额,l为金融机构贷款额,gdp为各地市的生产总值。在研究中所涉及的金融数据来源于历年的浙江统计年鉴。

  通过对全省金融相关比例的处理,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8~2005年浙江省在经济和金融两方面都得以稳步发展,金融相关比率从1978年的0.6845上升到2005年的2.7572,其中2003年全省金融相关比率为最高,达2.7586。从1997年开始,fir上升态势更为显著,这反映出浙江省开始了快速的金融市场化进程。

  (二)各地市金融发展趋势

  鉴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应进一步深入考察浙江省各地市金融发展状态。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程度各有差异,但总体上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按照浙江省各地市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将11个地市划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为杭州、宁波和温州三个市;第二类地区为绍兴、台州、金华和嘉兴四个市;第三类地区为湖州、衢州、丽水和舟山四个市。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分别考察浙江省三大类地区的平均fir指标。在历年各地市fir数据中,以杭州地区的fir指数为最高,湖州地区的fir指数为最低。图2中反映出经济较为发达的杭甬温地区fir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另外两个层次地区;而处于第二、第三层次地区的fir指数相对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此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就是金融支持说。而居民储蓄的增长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低的储蓄能力必然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金雪军、田霖,2004)。在浙江省内金融资金充裕度的方面,我们采用存贷差、存贷比来加以衡量。存贷差是一个绝对数概念,而存贷比则是一个相对数概念,结合两者可反映一个地区信贷资金的自给程度。通过对省内各地区存贷差的计算可知,目前浙江各地区均处于存差状态,其中杭州地区存贷差绝对数最大,资金相对充裕,衢州地区存贷差绝对数最小,资金相对匮乏;而浙江各地区存贷比均大于1,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区整体上能实现信贷资金的自给自足,其中存贷比最高的为嘉兴地区,最低的为衢州地区(见表1)。

  透过相对充裕的金融资金,我们更需要关注其内部结构。在此,我们仍参照上述分类法,将11个地区分为三大类地区。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金融资金结构变化趋势:从静态数据来看,第一类地区居民储蓄所占比重最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地区金融发展态势良好,而其他两类地区中居民储蓄所占比重较高,金融资金结构存在着问题;从动态数据来看,三大类地区居民储蓄比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反映出在金融开放的有利条件下浙江省内各地区对金融结构逐步进行优化的过程。

  二、金融发展道路的选择

  从以上的经验数据观察来看,浙江省金融资金总量并不缺乏,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金融在量上得到较高的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浙江省金融发展无疑是选择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协同发展这一模式。但在整个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结构问题突出:金融相关比率偏高、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结构偏向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类型结构偏向商业银行机构、银行市场结构偏向大银行垄断、银行所有制结构偏向国有银行、银行贷款类型结构偏向企业生产经营贷款、银行贷款对象结构偏向国有大型企业贷款、金融区域结构偏向大中城市。根据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的研究,提出一国的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并不是永无止境,该比率在1-1.5之间趋于稳定;欠发达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多在0.6-1左右,发达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在1.5附近。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各地市中金融相关比率最低为湖州市,其fir指标也高达1.5,那是不是意味着浙江省金融已经发展到了和发达国家等量齐观的境地了吗?

  绝对不是!虽然储蓄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能说明该地区经济信用化程度,但并不是越高越好,其中存在着一个相反的机制――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另外,浙江省内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是依靠金融机构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而在这一前提下,经济信用化程度的提高或fir指标的提高也意味着储蓄总量的增加,会对投资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影响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单纯的金融资金规模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就不再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而导致浙江省出现金融发展瓶颈,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发展中只强调增量性金融发展,而相对忽视了质量性金融发展。这种发展思路将在未来影响浙江省长期的经济增长,所以,浙江省金融发展应逐步从注重量化增长向注重质化提升过渡。

  对浙江省内各个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所作的比较,我们发现在浙江省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度,且第二、三层次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并不像经济发展差异那样明显,这正好说明了这两个层次地区目前正处于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增量性金融发展,此时金融量的积累效应更加显著,因而指标相对接近。而第一层次地区的fir指标较高,反映出该层次金融发展程度要优于另外两个层次地区,应当首先承担起金融发展由增量性发展向质量性发展转变的重任。

  如何才能从注重增量性金融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性金融发展?金融深化是必然之举,然而这一举措仅仅是长期的解决之道,并非一个省市的能力所及;在短期来看,如何避免由于金融发展落后而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这是我们所更为关注的。我们认为要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浙江省金融发展的质量,必须注重民间金融的发展。因为民间金融是在主流金融体制之外而生的体制外金融,所以它往往比主流金融更具有活力,更有效率,也更加真实(姜旭朝、丁昌峰,2004)。民间金融从其形成以来,一直都是以私有制为主,相对于主流金融是一个自发的从下而上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发展初期,民间金融往往能和主流金融形成互补,可以有效地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改善宏观经济效率,促进民营经济增长(潘士远、罗德明,2006)。借助这一特性,要是能较好地发挥出民间金融的互补作用,对提高浙江省金融质的发展大有裨益。

  针对以上问题,浙江省需对金融发展有新的认识,省内民间金融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填补金融深化不足所带来的“真空地带”。在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措施:第一,作为国家金融改革试点城市的浙江各市,应该把握机遇,坚持社会稳定与金融改革的速度相协调,绝不能盲目地以扩大储蓄为主要目标,注重投资的时效性和回报率。第二,调整地方金融体系,重视民间金融的补充机制,使民间金融及时地融入现代金融体系之中,逐渐从“关系型融资”向“契约型融资”转化,才能获得更为长期地发展。第三,根据民间金融的特点,适当放松行政管制,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格局,推进各地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第四,进一步将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改造成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将更有利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以适应浙江中小企业转型的需要。第五,对民间金融实行金融监管,建立民间金融监测系统;非法金融行为对民间金融所起的破坏作用严重,应予以严厉打击。

  参考文献:

  1、arestis, demetriades and luintel.“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1(1).

  2、rousseau and sylla.financial system, economic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m].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8323,2001.

  3、姜旭朝,丁昌峰.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8).

  4、潘士远,罗德明.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4).

  5、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7、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8).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看了“金融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金融学术论文

2.2017金融学论文范文

3.金融产品创新学术论文

4.关于金融的论文

5.金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