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8
财经记者学术论文

  财经记者具备通过梳理数据素养的概念内涵,从数据意识、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运用数据辅助决策的能力以及恰当且合乎伦理地使用数据等5个维度的能力.小编整理了财经记者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财经记者学术论文篇一

  优秀的财经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摘 要】要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积累,还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努力成为报道领域的“行家”、永远带着“问号”去采访、与采访对象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去报道。唯有如此,媒体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关键词】财经记者;财经报道;专业积累;社会责任感

  我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从最初对资本市场的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为财经报道领域的“行家”,在这一历程中,我感受颇深。回顾这些年的成长历程,我深切地体会到:做一名财经记者必须要有专业的积累;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除了要有专业的积累,还需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脚踏实地做好平日功

  在旁人看来,财经记者每日所接触的人物不是各个公司的总裁,就是惊心动魄的事件,甚至有时还可以用手中的笔来改善财经世界,可谓十分精彩且意义非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多数的时间里,财经记者所做的都是相对枯燥的事情。越是在这样的日常工作中,财经记者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淀、不断跨越,才能拥有在关键时刻的闪亮。

  对一个刚刚进入行业的财经记者来说,最初的日子往往是由一个个小新闻串起来的,每天接触到的大都是一堆堆数字和邮件来往的新闻素材。这是一名财经记者必须经历的初级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最需要的是耐心和勤奋,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所报道的行业、同行,并积极寻找报道线索。之后,随着一个个采访报道机会的来临,前期的积累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由于在这个阶段里伴随着成长带来的成就感和不断受挫的气馁,因此,财经记者及时向同行学习与进行自我反思十分必要。在每一次采访中学习同行是如何提问的,在每一次稿件发出后去看看同行是怎么报道的,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稿件:是不是选了最好的角度?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否恰到好处?文字是否做到了简洁流畅?这也是我经常会去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学到很多知识。

  近年来,信息变化迅速,媒体人才的流动也有所加快,很少有媒体能够做到让一名记者长时间守住一个固定的领域。但在我看来,要做好一名财经记者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只有经过前期知识与人脉的积累,再加上一定的实战经验的磨合,才算是真正做好“入戏”的准备。很多优秀的财经新闻作品或是打“遭遇战”,即事发紧急、意义重大;或是打“持久战”,即事情复杂、影响巨大,但需要持久跟踪挖掘。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财经记者有深厚的专业、人脉和采访功底,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前期积累才能实现。

  钻得进去、跳得出来

  做一名成功的财经记者,积累的重要一步就是专业知识的储备。在西方,很多财经媒体的记者或者是大众媒体中从事财经报道的记者都要求必须要有一个相关的学位:即有最基础的经济知识,能看明白公司报表,这些是作为财经记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这并不是说没有科班出身就做不了财经记者,有专业基础固然是好,但非专业出身同样可以做好财经记者。

  相对于其他报道领域来讲,成为一名财经领域的记者难度稍微要大一些。这是因为财经记者所要报道的内容往往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如果不明白这些术语的意思将很难写出好的文章。但实际上,掌握这些术语并不可怕,只要进行一些基础的学习就可以。

  记得我刚从社会领域转到经济领域时,当时我对很多概念并不太明白,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一次采访仓惶上阵,结果被认真的经济专家一棒打回。从此以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经济学,并在每次采访前都先把各种概念弄明白。为此,上述情况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之后,我的报道领域转为专注于资本市场。这样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能做好吗?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我专门报名参加了该领域的研究生班的课程学习。尽管这样的业余学习并不是很扎实,但至少可以让我补上基础的金融课程,明白了基本的金融理论,拉近了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学习还远远不够。财经领域发展迅猛,新概念、新事件层出不穷,课本上的学习只是基础,更多的学习是在采访和写作当中。相对于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财经记者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有机会聆听财经界领袖人物的演讲,有机会和他们对话,甚至是一对一的采访。在这样的活动中,记者学到的是最生动、最实用、最新鲜的财经知识。在这样的机会中,记者一方面要甘当小学生,向财经界领袖人物虚心求教,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功课,能够和他们有共同话语。

  跟踪一个领域时间久了,不少财经记者就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毕竟不是真正的专家,记者要做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报道,不能落入专业的陷阱不能自拔。如果对所报道的领域能够做到“钻得进去、跳得出来”,那么这位财经记者就是成功的。

  心中永远装个问号

  财经记者面对无尽的财经话题,只要你勤奋、善于思考,就都能写出优秀的财经报道。不过,要对一件复杂的财经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必须要带着问题去采访,必须要有质疑的精神。

  记得刚刚采访资本市场领域时,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被采访对象“骗”了。其实,并不是说要把所有人都当做坏人,只不过每个人背后总是有一定的利益倾向,立场不同,所言相差极大。财经记者应该学会的是,永远带着问号去采访,然后综合不同利益方的看法,并从各种或准确或模糊或错误的片段中尽量找出事件的全貌。

  例如,对于股票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这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股市低迷时,往往会有声音要求监管层暂停ipo,以让股市休养生息。可是,另一方面,很多观点认为,ipo与股市的走势并没有直接关系。证监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企业、普通投资者,说法各不相同。那么事实究竟如何?这个时候,数据或许相对可靠。经过大量的采访,我们搜集了充足的数据,并对各种观点予以梳理,在2013年6月推出了一组5篇关于ipo的报道,引发整个市场的高度关注。尽管这组报道的观点并不能被所有方面接受,但我们确保报道所传递的是我们认为正确的理念,并没有倾向于某一个利益方。

  在实际采访中,常常发生的一个情况是,一名记者跑一个口时间久了就会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在写稿子的时候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其着想”。记者并没有想要“偏向”所采访的部门,但被采访部门的观点听得多了,就可能深入内心。这就更需要记者“带着有色眼镜”,对部门的观点更多一些质疑、多一些思考,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客观的立场和准确的判断。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在错综复杂的财经事件中,我们不要求自己对任何事都有一个全景透视,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全方位地了解所报道的事件,并把自己所知道的尽可能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积累广泛的人脉关系

  在信息至上的财经领域,谁能早一点拿到信息、了解事情真相,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财经记者若想消息灵通,在报道中领先于同行,就必须要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

  6年前,我刚刚接手证券报道,正值股市动荡时刻,市场对任何相关信息都十分敏感。而我正处于一个信息封闭的状态,对市场不熟悉,对人头不熟悉。一天晚上,单位领导讲道听说证监会新批准了4只基金,能否核实发稿。当时,股市一路狂飙,发新基金意味着监管层对市场开始干预,意义重大。然而,当时我一不熟悉监管官员,二联系不上基金公司,三不认识其他媒体的同行,在无法核实消息真实性的情况下最终只好作罢。这次的事件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脉资源的重要性,并在此后的报道中十分注意培养。

  其实,记者一个核心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而如何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至关重要。这种信任有两种含义:一是对记者能力的信任,二是对记者职业操守的一种信任。如果一个采访对象私下里随便说了几句话就被记者见诸报端,这样的关系恐怕就此了结。我一直坚持的做法是:如果采访对象说了只是私下聊聊,一定不能就此报道。在新闻实在重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报道。这样,或许你会失去一次两次报独家的机会,但是你收获的是一个长久的信任关系和可能更为重要的独家信息。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案件的报道中,我和同事从一位采访对象那里了解到了不少内情,但这位朋友强调不能做任何报道。我们强压住写稿的冲动,一直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如此坚持半年有余,终于获得了足够的信息,最终写出了有影响力的独家报道。

  大部分业内重大动态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出现重大事件时能够在任何时间找到可采访的人,市场上流传的模糊信息能够在需要时随时核实,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一个财经记者的人脉积累就已经足够了。

  站在社会正义的高度

  虽然报道的是财经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要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很多时候,媒体应该站在一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在财经报道中也不例外。唯有如此,才能起到有效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意味着要与某些利益方对立,必定会面临较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徒劳一场。但是,只要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任何的坚持和努力都会很有意义。

  2013年8月,新华社针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连续播发了9篇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质疑监管层对案件的通报,到呼吁重罚光大证券,再到质问交易所的不作为,这组报道突破了平日财经报道的很多限制,以较大的尺度对事件的相关方面进行直接批评。如此形成的强大舆论场给监管层带来了巨大压力,反过来也促使其开出了“史上最严罚单”,最终赢得了市场的掌声。

  回顾这组报道,其实在采写、播发过程中并非没有一丝顾虑:如此批评论据是否无可挑剔?会不会影响和采访部门的关系?会不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但是,跳出这个思维来看,在关键时刻,媒体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并不是要表达记者自己的愤怒,也不是要宣泄什么情绪。只要站在正义的高度,客观分析,以事实和细节说话,能够促进市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就不需要有太多顾虑。事实证明,新华社的报道在促进监管层严肃处理光大证券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获得了有关方面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财经新闻领域的舆论监督应该避免成为某些利益方的工具。与其他领域不同,财经事件涉及多方利益,其中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尤其需要记者擦亮眼睛,认清事实真相。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舆论的引导者,以舆论的力量促进社会进步。

  财经是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领域,选择了财经记者的职业就意味着要常常保持高度紧张,永远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这条路并不轻松,但是当你真正进入角色,勤奋前行,路上的风景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作者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来源:2013年10月23日《新闻与写作》 作者:赵晓辉

  财经记者学术论文篇二

  财经记者与数据素养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提升财经记者的数据素养对于世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民众了解和判断相关行业和企业状况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数据素养的概念内涵,从数据意识、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运用数据辅助决策的能力以及恰当且合乎伦理地使用数据等5个维度,对财经记者应该具备的数据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对提升财经记者数据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据意识;数据素养;信息素养;财经报道;财经记者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对专业的财经资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使得过去20年间,专业化的财经报道有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启,三大证券报,即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先后创刊;随后,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等一批新财经类报刊问世,以及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广播台财经类频道和栏目的纷纷建立,20年间,我国的财经报道立体格局逐渐成形,成为世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民众了解和判断相关行业和企业状况的重要途径。

  由于财经报道事关国计民生,具有影响企业和民众的购买、消费和投资决策的潜在可能,因此,社会和行业对财经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和期待都很高。早在1912年,《华尔街日报》当时的掌舵者克洛伦斯·巴尤就这样对年轻编辑记者说:“你们不是一般报纸的记者,我们的读者是依据你们的报道而做(投资)决定的。因此你有责任访问任何人,每一个该访问的人”。①的确,公众和读者有理由和权利对此苛求。事实上,如果对近年来有关行业、企业等方面的财经报道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围绕报道的角度、方式、得出结论的逻辑、数据的正确性和时效性、信源的可信度等,有大量的争议性案例②。财经记者的专业素养问题一次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个合格的财经记者是什么样的?合格的财经记者应该具有哪些专业素质?笔者并未全面探讨财经记者的专业素养问题,而将重点放在探讨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财经记者的数据素养问题上。

  一、数据素养的内涵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是人们有效(effectively)且正当(ethically)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和数据的一种意识(awareness)和能力(ability)。在英文文献中,数据素养也常常被称为统计素养(statistical literacy)或量化素养(quantitative literacy),而在英国,有时则称之为数字素养(numeracy)。③

  在不同语境下,数据素养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所指。例如,在科学研究领域,数据素养也常常被称为“数据信息素养(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主要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数据的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和分析、共享与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研究者在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发布过程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④在教育领域,包括一般公民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数据素养被认为是当今信息素养中的关键内涵。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所审议通过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信息素养包含以下一些要素:对所需信息的种类和程度有清晰的自觉;能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能利用信息达成某一特定目的,为学习工作服务;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⑤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数据”概念的理解。数据不简单等同于数字或数量,即并不只有各种统计数据才是数据。从形式上说,数据包括各种数字、文字、影像视频形式的文本或信息甚至信号,因此可以是相当广义的指称。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的确是各种数量化形式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数据素养这一概念常常和数字素养(numeracy)互用的缘故。当今欧美社会所倡导的民主社会的健全公民,应是既有人文素养又具有数字素养的。⑥

  结合以上文献梳理,从对一个科学概念的界定看,我们认为,数据素养概念可以并且应该包括以下维度:

  (1)数据意识(data awareness):对各种可能与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相关的数据敏感,具有关注和发现相关数据的意识和兴趣;

  (2)数据获取能力(data collection):收集各种数据的能力,包括获取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的能力;

  (3)分析和理解数据的能力(data comprehension/analysis):对各种形式的数据的理解、解读和整理、分析、解释的能力;

  (4)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data-based decision-making):即一个人在日常决策中,是否有意识和能力通过经验性的实证“研究”来使自己的决策更可靠和科学,而不是仅仅依赖所谓的直觉;当用数据作为其佐证手段时,其对数据的呈现和展示是否恰当并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5)批判和反思精神(critical/reflective thinking):不盲目崇拜数据,对数据来源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数据采集和运用于特定决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对数据的采集/使用/分享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对数据反映现实本身的局限性等,有清醒的意识和认识。

  信息时代必然也是数据时代(age of numbers)。⑦可以说,现代社会是运行于数据之上的。即使是普通民众,其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数字和各种数量化信息,并常常需要根据对相关数据(如菜价、服务收费等)即时作出决策,或者通过对有关数据(如空气污染、股市波动)的理解和解读,来了解和感受所生活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值得指出的是,按照上述概念的界定,数据素养并不必然和学历、职业成就、年龄等相关。许多高学历的人,可能本质上仍是缺乏或没有数据素养的(innumerate)。由于数据素养与科学素养一样,不仅关乎一个社会整体的理性和文明水平,也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质量,因此,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我们作为大数据(big data)时代公民的一种责任,也是我们追求更大程度的生活自由的一种保障(guarantor of liberty)。⑧

  对于某些特定的职业群体,在其职业素养中,数据素养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显然,财经记者正是这样一个职业群体。

  二、财经记者应具备的数据素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一方面各种重要经济活动频繁,各类经济事件高发;另一方面,这类经济活动或经济事件通常还伴随着人们对国家政治体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调控措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诸多议题的关注和探讨。人们对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即时洞悉国家经济政策的需求,都空前强烈。而民众在这方面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各类财经新闻和相关内容的媒介消费行为而实现的。而我国目前业已建立起来的立体的财经报道体系中的财经类记者,则是相关财经新闻和财经信息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和最初传播者。

  财经记者群体是由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群落组成的,其关注的领域细分,以及报道的方式(如以硬新闻为主还是以深度分析见长),相互之间可能差别很大。但总体而言,作为财经记者或相关内容的编辑,前述数据素养概念中的每一个维度,对其专业职责的履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1.敏锐的数据意识

  一个具有数据素养的记者,应对各种数据,包括国家经济运行、行业发展乃至其特定企业的经营状况数据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无论是国家统计局或各个部委发布的常规性月度、年度经济运行数据,还是各类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经营情况,乃至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各类市场调查和舆情分析机构所发布的调查报告,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具有潜在新闻价值的数据。很多时候,对经济可预见的前景的把握已经离记者手中可获得的公开数字只有一步之遥,但由于记者对这些数字缺乏应有的敏感,一个原本颇有价值和意义的选题或者报道角度就与记者失之交臂了。⑨一个财经记者对数据的敏感性,是与其长期的积累分不开的。一个记者脑中若没有积累大量的关于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常态信息作为判断的参考系数,则他是不可能对所接触的数据中的异动有敏锐嗅觉的。

  2.突出的获取数据能力

  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或财经话题分析,常常需要多方面的数据作为支撑,特别是一些核心和关键数据的获得,常常会影响记者对经济走势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因此,如何获取可靠、关键的数据,是一个合格的财经记者应做的基本功。每个记者在长期的报道实践中,都需要建立和建设自己独特的信息收集网络,有通过长期的合作建立起来的分布在政府、行业、学界、研究机构的专家数据库。财经记者对数据的收集不仅仅是对一手数据,还包括大量的二手数据的采集和整合。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应该熟悉网上有哪些重要的公开的数据库可以随时查询比对,同时还应该建有自己所关注领域的独特的深度数据库或资源库,在需要时随时查询。财经记者的这些“基础建设”是构建其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扎实的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

  数据本身只是对各种现象和情况的描述,要能够从数据中解读出问题,总结出模式和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各种关联分析、趋势分析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因推断和一些假设检验。当然,经济报道一定要注意其可读性。财经记者在报道呈现时,一定要注意对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要重视恰当的可视化设计,而不是把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简单铺陈和展示。同时,分析的基本思路、推断的逻辑,关键的数据和边界条件等,都应该交代清楚,特别是相关数据和结果的通俗意义上的解释。优秀的财经记者应该是抽象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生动的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转译器和传播中介。

  4.较好的数据运用能力

  财经记者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对各类数据的亲近感和直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做好专业报道,成为合格的行业观察家和分析师,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财经记者在进行采访实践中,所面对的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大多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与这些专业人士对话、交流,记者应有大致对等的关于相关论题的知识准备或储备,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另一方面,财经记者在平时的专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建设自己的职业声誉也非常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的数据素养的人,他不仅能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其职业职责,也能运用这样的技能对更大范围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发表意见,为社会服务。财经记者未必会成为专业的数据分析师,但其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方面的素养?輥?輯?訛,在当今数据驱动创新(data-driven innovation)的时代,将越来越不可或缺。

  5.较高的职业伦理标准

  财经报道中通常会面临各种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经济政策的解读,行业内幕的揭露,对上市企业经营现状和趋势的评估,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及民众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财经记者在职业活动中,受到来自企业、资本等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是难免的,有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财经记者在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过程中,能够坚持科学和伦理原则,不沦为隐瞒或故意忽视真相的资本意愿和利益集团的合谋者,常常需要当事记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科学精神和道德勇气。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财经媒体的专业性仍然不断受到社会和公众质疑的情况下,财经记者更应该珍惜和维护所从事行业的声誉,大胆假设之余一定要以小心求证为平衡,对手中数据的解读慎之又慎,对行业发展和企业状况的把脉和判断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观察者和行业守望者。

  三、提升数据素养的途径

  财经记者的数据素养的养成和习得有多种途径。在美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纳入数据素养模块(data literacy module)业已成为一种共识?輥?輰?訛,并受到诸如全美高等教育协会、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等组织的倡导和支持?輥?輱?訛。根据国外的相关教育实践经验,数据素养倡导者和教育者建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好能嵌入、整合到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而未必一定要单独增设数据素养类课程,但图书馆信息处理和管理专家、数据工程师、统计专家和计算机专业人士的确应该相互合作,参与到大学教育的有关环节中,从而提升学生对数据处理和解读的能力。?輥?輲?訛这种能力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这常常是他们所欠缺但在今后的职业实践中又是非常需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中,对学生的数据素养的培训主要通过各种研究方法类课程以及相关的实习、实践环节进行,视乎不同的院校,很多训练并不系统和深入。有些院校开设一些诸如精确新闻报道和数据挖掘类课程,那也是开发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应用于其未来的新闻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但对于一个有志于做好经济报道的记者而言,不管其职业生涯起点阶段的数据素养如何,他都可以通过个人的自学和参加各种短期培训或研讨,来逐渐提升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现在各类全球范围的名校网络公开课,为有志于提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当然,其职业实践过程,本身蕴含了很多的契机,让财经记者在对特定事件和主题的报道和研究中,迅速积累相关知识,提升分析技能。?輥?輳?訛优秀的财经记者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的信奉者和实践者。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⑨庄琴芳:《财经记者的十大特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55-56页。

  ②一些最新的案例比如:关于三一重工财报数据,上海证劵报2013年5月3日报道《三一重工财报多处可疑 或存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危险),两天后即2013年5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刊登《三一重工回应财务直译报道:数据引用多处错误一文,称前述报道多处数据错误且概念混淆;又如关于内地上网费用的报道,“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2013年8月4日报道《内地手机上网费用是香港百倍 网速不及一半》引发网友热议,但事实是该报道所据数据本身的有效性有严重问题,见光明日报2013年8月17日文《错误数据引网速资费热议 专家称内地资费没那么贵  ③stephenson, e. & caravello, p. s,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pilot project.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007,35(4),p525-540.

  ④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第29-32页。

 

  看了“财经记者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

2.浅谈新闻传播系论文

3.金融类学术论文

4.经济学术论文范文

5.财经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