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8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篇一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

  【摘要】目的:通过介绍六安市平桥乡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经验,阐述加强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开展方式,从而为更好的保障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其中,15名患者为观察组,其所在的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患者为对照组,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在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情,按血压高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以当前临床通用标准为准)。结果:所在社区提供健康管理的15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稳定在一级高血压、3名患者是二级高血压、2名处于三级高血压水平。另外没有得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15名患者,其各级患者分别为5名、7名和3名。结论: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有效方式,可以较为理想的控制居民的高血压水平和康复水平。为此,在社区管理上,应借鉴平安社区的工作经验,大力推广针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病健康管理。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平安社区

  社区健康管理是一种新兴管理理念。它主要是基于管理理论和新健康理念对社区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从而维护和发展个人和家庭健康的全过程。根据国外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的新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和高血压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为此,本文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患者其血压健康情况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其中,15名患者所在观察组,其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对照组患者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2人,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8.9+1.5岁,平均病程2+0.3岁。男性患者18人,评价年龄50+1.5岁,平均病程2.1+0.6岁。

  1.2方法

  30名患者均患有病情类似的高血压疾病。其中,15名患者所在的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患者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根据平安社区的工作经验,社区为高血压病患者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手段包括健康筛查、团队管理、社区随访、个体化干预、健康宣传、档案建立等。在1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高血压病情,按血压高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以当前临床通用标准为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对观察组的15名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1个月后,其血压水平为一级高血压的有10例,占66%;二级3例,占20%;三级2例,占14%。为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一级有5例,占33%;二级7例,占46%;三级3例,占21%。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加强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推行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总结出以下经验,希望能在实践中加以推广,从而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保健康。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筛查和发现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是年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与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数之比。近两年,平安社区积极提升本地区社区门诊的诊断水平和门诊的服务水平,使得该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率先达到100%。

  二、是组建专业高效的社区健康管理团队。针对高血压此类的慢病,不仅需要门诊的医疗服务,更需要一支专业的社区健康管理团队。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可以有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等人员组成。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社区管理团队可以主动打电话或是以上门拜访的方式与患者联系。以此确保高血压病患能减轻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门诊医生的治疗。

  三、是创造更加灵活的随访形式。对社区高血压症患者的健康管理,可以拓展多种灵活有效的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就诊时的咨询、电话回访患者病情、家庭拜访、邻里间通过活动了解病情等方式。在对社区病人随访的过程中,应当仔细询问病人在血压、血糖方面是否有较大波动?病情是较为平稳还是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平均2周左右应有一次对病人的回访。

  四、是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个体针对性。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个体独特性,在健康管理方面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社区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其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在管理患者健康制定患者降压目标时,应注重个体化的效果。根据个体病症、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决定对病人的生活方式指导、用药选择和是否要转诊。

  五、是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率,使得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由于宣传不到位,使得很多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缺乏科学控制血压的基本常识。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区能为其提供健康服务,或是不配合社区的健康管理工作。因此,对这些人的健康管理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通过讲座、宣传单、黑板报等方式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平安社区按照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经验,积极在本地区推广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该社区共有高血压病人35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健康管理,使得该地区的高血压病人基本上处于一个病情稳定的良好状态中,大幅降低了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死亡率。因而,平安社区推广社区健康管理的经验,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从而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翠花.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6):18.

  【2】陈建勋,马良才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时间,2006,10(2):2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篇二

  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进展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血压在115/75~185/115mmhg(1mmhg=0.133kpa)范围内,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倍增[2]。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建立和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观念的推广,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以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居民老年化加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我国目前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位成人中有2位患高血压[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9.14%[4]。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吸烟、饮酒、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有关,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从全社会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人群入手,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于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5]。

  2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2.1分级管理 高血压分级管理是基于规范性测量血压的前提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筛选出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的体格检查、高血压病史、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情况,对患者的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和量化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后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治手册》的管理措施,依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血压级别对其进行一、二、三级的管理。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定期检测血压、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规范用药及定期体检等内容[6]。实施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后,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覆盖率得到提高,据赵欣等[7]报道经对北京市3个社区实施分级管理后,社区高血压患者整体管理率达到89.1%、强化管理率90.4%、一般管理率89.7%,高于高血压防治标准要求的80%以上管理率。此外,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还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且医疗费用少等效果。通过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使每位患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最基础的治疗[8],分级管理使每一位患者从中受益,同时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米�[9]以太原市小店区营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9例慢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方法、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类、干预,结果64.9%患者达到目标血压、血压控制率占65.0%,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为91.9%。但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尚存在着管理范围狭窄、标准欠灵活、量化指标不够、患者自我责任感不强、未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心理干预等缺点,且分级管理着重点在二级和三级预防,忽略了一级预防。

  2.2 自我管理 高血压自我管理是通过系列健康教育项目和课程教给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来帮助患者依靠自我行为解决疾病对情绪和躯体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其本质是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高血压,它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一种,其实质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10]。自我管理方法为医护人员选择部分患者培训为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带领由10~20名患者组成的小组,在社区医护人员指导教育下学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合理膳食、运动锻炼、互相督促遵医服药及经验交流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程参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实施,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合理膳食制定及运动干预等,并未学院提供心理等各方面内容的咨询及活动指导[11-13]。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注重了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强调患者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各种危险因素,达到有效的血压控制[14]。

  2.3“三化”管理 “三化”是指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三化”管理的基本方式是以“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指导,社区实施,群众受益”为原则,以“社区居民健康促进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对社区居民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为契机,对高血压社区防治实行的管理。“三化”管理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其内容包括规模化管理-管理本社区15岁以上常驻人群;规范化管理-明确参与管理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及其管理职务、全人群分类及高血压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管理流程、分阶段实施管理方案和目标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专家、社区医生、患者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社区全人群的信息化管理进而社区专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15]。“三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愈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建立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续的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实现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就医,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将分散的医疗资源转变为整合的医疗资源等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16-17]。

  2.4群组看病管理 即由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组成团队,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答疑,以小组形式让患者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全新管理模式[18]。本模式创建了医患及家属交流平台,通过患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机会,患者-医护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获得病友和家人的支持,可以减轻对自身疾病的疑惑与疑虑,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的疾病康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19]。以小组的形式把患者组织起来,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与医生解除的时间,还能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缓解患者数量迅速增长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压力[20]。群组看病管理模式经国内外实践均证明在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向多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亦可对某个患者进行个体化咨询,其管理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节约时间,是有效的、可行的管理模式[21]。   2.5知己健康管理 该管理模式是通过知己能量检测仪收集个人的运动信息,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生活方式疾病系统管理软件和通讯技术,来对被管理者进行生活方式信息的收集指导和健康状况的评价,对患者进行可控的危险因素量化管理,使其在3个月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22]。李志芬等[23]研究表明“知己健康管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的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有效的运动,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治疗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3 小结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15年,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体系,是“保障健康”和提供连续性服务的最佳场所[24]。随着新医改的施行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高血压社区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建立科学性、持续性、有效性的集治疗、随访为一体,适合各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高血压防治效果、达到防治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丽明,陈晓平,王斯,等.成都市武侯区社区高血压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3):474-477.

  [2]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iood pressure to vasce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ive studies[j].lancet,2002,36(9).

  [3]卢健,潘永寿.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4,36(1):120-121.

  [4]wang js,liu sy.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mong person aged over 18 year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0,26(17).

  [5]hendriks m,brewster l,wit f,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rural nigeria in the context of a community based health insurance scheme:quality improvement cardiovascular care kwara-i(quick-i)[j].bmc public health,2011,11(6).

  [6]李向,庞瑞霞.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0,5(5):395-396.

  [7]赵欣,李瑞杰,徐应军.高血压病社区―医院之间危险度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j].临床荟萃,2010,25(6):464-467.

  [8]hacihasanoglu r,gozum s.the effecl of patient education and home monitoring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hypertension management,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urs and bmi in a primary health care setting[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6).

  [9]米�.高血压社区分级管理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530-1531.

  [10]卓志鹏,袁雪丽,陈忠伟,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6-658.

  [11]陈中文,顾伟玲.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959-962.

  [12]宋秀玲,梁伯衡,潘冰莹,等.广州市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1):57-60.

  [13]钱定广.“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是慢病管理的最佳模式[j].社区卫生保健,2010,9(2):111-119.

  [14]贺林,纪永江.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的社区高血压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14):299-300.

  [15]唐新华,全宏义,徐小玲,等.高血压社区“三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71-75.

  [16]刘玲,金先庆.社区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模式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25):2597.

  [17]何关松,楼景,骆丽娜,等.义乌市北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7-48.

  [18]郑英奇,崔碟,杨燕琴,等.社区高血压病群组看病管理实施效果的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30-231.

  [19]唐新华,金宏义,陈秉初,等.社区高血压控制:阶段目标管理的效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31-235.

  [20]王晓莉.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8-11.

  [21]朱兰,吴克明,凌枫,等.上海市斜土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初探[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2):114-116.

  [22]常佩芬,王燕宁,周涛,等.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8-870.

  [23]李志芬,孙素涛.知己健康管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18(7):877-878.

  [24]刘滨,张亮.我国基本医疗连续性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6):12-15.

  
看了“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2.有关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3.关于高血压护理的论文范文

4.高血压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