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7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情绪问题是核心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一: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

  摘要: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情绪问题是核心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内涵、情绪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情绪管理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合理管理情绪的目的。

  abstract: emotional problem is the core problem in our study、job and the daily life.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the necessity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ntrol our emotion.

  关键词:情绪管理 情绪认知 情绪表达 情绪控制

  keywords: emotional management; emotional cogni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赵静,1982年1月,女,河南南阳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成冠弟,1955年6月,男,上海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政工师;田仲�,1987年9月, 女,上海人,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97-02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1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 (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定环境。

  (二)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2,所谓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3,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4,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5,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有意识地觉察、表达、控制自我情绪的行为,从而达到个体身心适应良好的状态。情绪管理包含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三个部分。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一)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1]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2],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3]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4]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三)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5]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改变认知法: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6]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合理表达法: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参考文献:

  [1][6] 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p12

  [2] [4]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学创新导报,2007,36.

  [3] 冯维,吴晓雷.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 林文.试论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j].科学教育论坛,2005,3.

  [7] 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8]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管理 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其它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