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1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是学校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摘 要]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是学校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有时人们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寻求对策。

  [关键词] 高校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

  高等学校是各类人才的聚集之地,承担着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人事档案记载着个人的成长历史,是高等学校发现人才、管理人才、选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稳定教职员工队伍的有力凭证,在人才预测、政策决策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的好与坏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人事档案的利用,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方法成为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信息源,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通过人事档案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是提高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一)重视不够 整理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1. 对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领导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但不少高校领导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人事档案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法规学习、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监管,甚至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盲点”。同时,许多高校人事档案材料补充制度、移交转递制度、材料的鉴别审查制度以及查阅借阅等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部门档案分室保管,分散管理,许多档案材料经常处于堆放状态,部分档案材料散存于各部门个人手中,致使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漏洞。

  2. 不规范,材料缺失。

  2009年7月,中组部下发了修订后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要求抓紧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材料收集归档范围,严肃工作纪律,以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法规、政策的重视、执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及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导致各自对档案材料的没有标准化,不同单位或地区间的流动人员的档案整理标准不统一[1]。经多次重复整理过的材料往往大小不一、缝切不规范,随意打洞和轻意下刀切坏的材料不少,严重损坏原材料的完整,造成损失不可估量,大大降低了档案的综合利用价值。

  3. 材料不完整,无法弥补情况严重。

  人事档案生存的前提是材料真实性,但是,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经常出现履历表中填写的内容信息不真实等许多档案材料失真现象。由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许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新建档案”。这类档案主要根据个人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及个人简历和他们提供的学历、学位、任职资格证书等个人保管的有限原件制成复印件建档, 而初次参加工作时间记载不明确,各个时期的各类考核鉴定及工资等材料严重欠缺。这些“新建档案”人员的大部分历史记录为空白, 很少能找回原件, 造成认定和计算工龄的困难, 削弱了高校人事档案的凭证、依据功能,使用人单位无法全面考察了解引进人员历史,对提拔录用干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重藏轻用 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人事档案在管理上大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只重视对案卷的分类,强调严格按照十大类进行归档,而忽视其在人才选拔、培养和开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因此档案的开发过程繁琐,档案检索和利用困难[2]。表现在管理上,只重视存,不重视用,过分强调人事档案的政治性、保密性,而忽视了它的可利用性,使人事档案在普通人眼中显得过于神秘,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我国人事档案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人才中介机构管理,人事档案调动转递手续繁杂,尤其是异地调动,各地区规矩不一,造成时间成本较高。有的档案管理单位甚至故意刁难,滞留档案,使得不少人为调档来回奔走多次,搞得疲惫不堪。有的管理单位则不合理地收取档案费用。这些都给人事档案的转递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加剧了“弃档”现象,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

  (三)硬件投入不足 制约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科学管理档案的重要支撑,它快速、准确、全面的优势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障。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对材料的不断收集、整理、鉴别、分类、剪裁、入档,每装一份材料都需把档案重新拆装一次,再加上频繁的档案查阅,对原始档案材料的无意磨损不可避免。目前很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

  虽然档案馆已普遍配备了计算机,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序不高,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部分高校在尝试或实现对人事档案原材料进行扫描,放入原件管理系统,通过不同的系统对档案材料进行录入和查阅,但这涉及到资金的投入,有些学校在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上的困难,制约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四)队伍不稳定 专业性不强

  1. 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对归档材料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每卷档案整理后都要做到“完整、真实、精炼、实用”。这一工作特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奉献精神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少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 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机密性、科学性、服务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对工作缺乏积极性,这就造成档案管理人员频繁的变动,致使档案工作连续性、稳定性差[3]。

  2. 档案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未能建立起一支管理型、服务型、技术型并举与相融的档案人才队伍。一是,思想观念陈旧,缺少服务创新的意识, 业务能力不高。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虽然从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对人事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 缺乏相应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对档案管理的程序和要求了解较少, 管理状态简单重复。对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人事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少坐下来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二是,奉献精神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没有认真对待,热爱自己工作的态度。三是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涉足较浅,计算机操作能力低, 对微缩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更是难以适应,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因而很难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难以现阶段管理档案的方法和模式,接受时代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定期沟通联系制度》、《档案管理联络员制度》、《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规范七种簿册的登记,严格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管理人事档案,理顺管理体制,并强化规范化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体制的转化,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材料的收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做

  到全面及时地收集和补充。如年度考核材料、表彰奖励、职称评定、工资普调等材料按计划定期收集;对不定期的零散材料随时收集,及时掌握信息,认真鉴别后归档,随时准备为组织人事部门对档案的查阅利用提供更客观、全面、真实的依据。对建立材料的传递、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完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遗失,及时查找补救,以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二) 加大宣传 强化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历史经历的浓缩,记载着个人经历、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等多项内容材料,这些材料都与个人工资、提职、任免、退休密切相关,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领导重视是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坚持制订工作计划时不忘档案工作、检查工作不忘档案工作、总结工作时不忘档案工作、安排财务经费时不忘档案工作四个“不忘”;同时在制度上、组织上给予保证,并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宣传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正确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人事信息,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人才评聘等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性、前瞻性的人事档案信息。同时,尝试将档案中部分内容根据个人需要向本人部分公开,以提高这一工作在人们心中的认知度,真正把人事档案部门转变成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职能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心。

  二是进一步充实档案内容,加强过程监管工作,明确收集范围,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建设。将一些使用频率高、文本格式相近的个人信息,制成规范的格式化电子文本,使用各种终端设备,根据利用者不同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权限,提供自动化服务,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理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档案利用的便捷性。

  三是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发挥其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了解和研究档案利用的各种反馈信息,了解档案效益发挥的情况,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档案利用率,改变以往那种只管理信息输出,不管用途如何的视角。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来源,编制科学的检索系统,提供主动服务,更好的为学校管理提供服务。

  (三) 加强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既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 必须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按照“提高素质、熟悉业务、规范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分层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档案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的潜在价值,及其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觉参与档案的管理。并且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树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 创新管理方式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推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事档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科学决策、人才预测等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向“以用为主”的“人才”管理的模式拓展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资源库,不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之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客观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发研制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快速、准确、全面提供人事信息,改变过去单从纸质档案了解档案信息的传统方式,使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在学校局域网内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使信息共享,向需要信息的领导和部门提供最新的资料,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详实的材料,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拓宽高校间、高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有关制度在不同的层次内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及高校与社会各方面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4]。

  (五) 改革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空间 加强宣传 拓展服务思路

  人事档案管理应从受控型的利用向服务型利用转变,加强档案意识,使人们在使用中得益,了解其用途,认识其重要性,真正实现档案的价值。同时实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无偿服务,将授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权收回,成立专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到统一、规范、集中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开放化。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全国联网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人们利用、查阅档案信息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从以往的封闭管理模式转为开放管理模式[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采取有效性、系统性的管理,简化利用程序,提高利用效率。但凡是内容涉及到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方面内容的都要限制利用,以保证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三、结语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它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任务。只有实施“人才强馆、人才兴室”战略, 从制度上、观念上更新, 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积累宝贵经验。按照人才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 走出目前人事档案管理的困境, 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好储备作用,使人事档案管理与档案管理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志超.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 田忠智.浅谈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9年第6期.

  [3] 刘谊.关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探讨[j].云南档案, 2007年第11期.

  [4] 谢斌.全面信息化与高校人事管理[j].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4期.

  [5] 贺焱.改革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云南档案2008年第3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篇二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内容摘要】高校人事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与反映出教职员工个人经历、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日常作风、业务能力等,是干部自身成长经历的真实记载载体,为中国高校日常党组织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的决策制定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能够为中国高校合理有效分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了必要信息参考。本文针对当前中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模式与策略。

  【关 键 词】高校人事档案 管理工作 依据 问题 创新模式

  高校人事档案是我国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保密性与服务性。我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客观记录与反映院校教职员工个人阅历、道德作风、专业素养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当前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职称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可谓是高校重要的资源信息库。而随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与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作为干部个体与社会的实践载体,对于单位人才选拔、培养与使用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我们从当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是阻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障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与现状,对其解决策略与途径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原始档案信息的重要性

  我们说档案材料是能够提供一切证明信息的原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法律效应,对于每一份档案信息来说,在形成过程中都是具有唯一性的,如果被毁坏就难以修补。当前虽然大多数的人事档案材料都借助计算机管理,但是我们说纸质媒介的档案依然是难以替代的最原始的档案信息,不管是在现在亦或是未来,档案的原始材料都会具有电子档案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搜集最原始的信息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起始点,自身的工作质量的好与坏都能够直接影响到后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他环节,因此对原始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干部人事档案是现代原始档案材料的重要构成部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是我国社会机构组织在当前人事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客观记录与反映档案主体的经历、品德坐等与日常工作表现,以个体为单位来集中归纳保存下来的供上级组织查阅的文字记录、表格记录以及其他记录形式。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在组织人事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并能够服务于人事组织工作当中。我国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肩负着为高校的组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院校人才队伍开发提供完整性、参考性、超前性人事材料信息的重要任务,为院校每个教职人员的职称评定、政治审查、升迁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当前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档案馆模式

  其中一种是紧密型的,也就是将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额人事档案材料汇集到档案馆中进行统一管理,工作人员隶属于档案馆就职人员,所有的工作业务构成了高校档案馆业务的组成部分;另外一种是相对松散型的,也就是将高校所有人事档案材料汇集到档案馆中,工作人员属于院校人事或者组织部门的人员,所有的工作都属于人事或者组织机构业务部分组成。高校档案馆的模式有利于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职能,有利于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与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二)组织人事模式

  其中一种是人事模式,也就是院校人事部门机构下面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来负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隶属于人事部门,而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属于高校人事部门的业务;另一种是组织人事模式,也就是高校组织与人事部门下面专门设立的科室来负责管理高校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这种组织人事模式有利于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材料的运用便捷,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只是自己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对档案材料管理投入力度较少,专业化建设程度相对落后,整理工作不科学规范,人事档案材料分散于高校人事与组织两个部门机构,材料难以得到统一管理。

  三、当前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

  高校人事档案是历史的客观真实记录,也是党与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院校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由于相关政策、技术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人事档案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其自身发展。

  1.人事档案管理观念不强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好坏全取决于高校教职员工重视人事档案的程度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技术。当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整体专业管理素养与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与现代化改革发展不相符;多数高校干部职工人群中存在着对高校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相关知识理论缺乏认识的问题,难以对档案材料及时送交给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因此导致人事档案材料归档不全,不但违反了相关管理规定,也为后期利用工作埋下了较大隐患。

  2.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存在较多错误

  我们看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在许多人事档案材料中,我们看到部分内容是经过干部本人或者是相关管理人员人工填写上去的,例如出生年月、工作日期、入党日期等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并且存在较多错误。例如:一个人不同档案中的出生年月能够相差好几年,出现了许多次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为职工管理工作造成了许多阻碍;另外,高校干部经历、干部任职时间、工资调整与数额等方面也经常出现误差。

  3.人事档案材料搜集不及时不规范

  我们说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原因,高校人事档案形成主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自己保管的档案材料交给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这使得自己的人事档案材料搜集工作不规范、不全面。或者是通常在组织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中受到局限,并且许多有价值的能够反映出个人业绩方面的信息材料,部分由院校教务处或者科研室掌握,还有一部分分散于高校不同部门或者人员手中。这不但破坏了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整体性管理,并且会直接降低了自身的使用价值。   4.人事档案材料字迹不规范,手续不完备

  我国组织部出台的《干部档案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收集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 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然而我们看到现实的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缺少加盖的公章、签字,字迹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材料,尤其是院校新调进来的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些履历表并没有填表年月日期以及本人签字,也没有上层组织审查意见与公章,部分考核表也存在着诸多类似的问题。部分人事档案材料中字迹有圆珠笔写的,有蓝色水笔写的,甚至有铅笔写的,这些诸多不合格的人事档案材料让工作人员抓耳挠腮,不但增强了人事档案材料管理的难度,也使得人事档案材料不完整。

  四、新时期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高校人事档案内容的管理工作

  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相关规定制度,务必要进行深入改革,及时构建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对高校人事档案材料搜集方面要及时、完整,对于搜集的材料内容与途径要得到有力保障;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方面上需要遵守“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借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对于高校人事部门的借阅与其他部门的借阅要进行区别对待。人事档案材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如果没有真实性,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其他属性就失去了自己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利用价值。所以,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认真区别,鉴定其真正价值,保证材料的完整性,符合部门归档标准。

  2.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学校中,由于人们忙于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部分提供档案材料的部门难以及时地将人事档案材料交给院校档案材料管理部门,甚至一些人员对自己的档案也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提供材料,因此造成了材料残缺不全的状况。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宣传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去深入了解到党与国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让新时期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律化的道路。

  3.搜集档案材料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关

  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要对进入的所有档案材料,尤其是人员个人填写的信息材料,要进行严格审查把控,需要要本人签字的,要在本人签字之后,经过高校组织审查后加盖公章才能进行归档。如果本人不在的,需要由上层组织注明原因,之后加盖公章后才能进行归档。对于部分字迹不清晰规范的档案材料需要退回给个人重新填写,在符合规定之后才能进行归档。我们要在源头上杜绝不完整、不规范的人事档案,在加盖公章签字后才能够归入到院校干部档案。

  总而言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时期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既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也迎接了随着改革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机遇,我们要实现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必须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新时期管理观念,增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认真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收集、妥善保管工作,有效提供利用信息,进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化、网络化,才能够让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发挥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淑华,王建猛,刘丽梅,岳丽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马夺正.浅议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

  [3]马强.全面建设小康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4]陈美琼.高校人事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5]张锐.关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6]李艳华.试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看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浅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论文

2.人事档案管理的论文

3.有关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4.浅谈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5.有关学校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