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8
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息息相关的影响因素有: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企事业用人单位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帮助以及大学生个人定位等。如何从这些因素出发,探寻在解决日益加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的同时,又能科学地做到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开发与配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开发配置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3-0091-03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针对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目前,虽然“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制约其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就应该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个人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大学生个人也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1.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说大学生连保证基本生存的工作都找不到,而是说他们的初次就业时间拖延,初次就业率降低,预期收入与现实收入之间的差距拉大。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按照现行统计指标计算,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有一项对三千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二千元至四千元,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特别是其现实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学生创业难。大学生虽然有知识、有技术,同时又具有创业精神,但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是一条道路。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热,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日益成熟。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确实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由于就业率低,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但实际上走上创业之路并且坚持下去的大学毕业生却寥寥无几。因此,在充分肯定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刚刚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创业的优势条件。一是知识限制。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学文科的,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匮乏;而学理科的学生,虽然在商业、理财方面占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 二是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 三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刚从校园里走出来,毫无资金积累,除了极少数有家庭支持资金的同学外,大多数都将遇到这个困难。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自身创业条件以及创业环境仍不算相当成熟。

  二、当前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理论,针对我国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剖析,归结出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方面。用人单位需求量大大少于毕业生人数。大学生人力资源数量相对丰富,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造成人力资源质量总体欠佳。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色彩依然严重,个别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地区、学科分布不平衡,青年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而这些配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青少年就业指导机制。

  2.用人单位方面。由于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较大,为减少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少用人单位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一些用人单位随意提高用人标准,给已经雪上加霜的大学生就业造成更大困难。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用人单位过于看重高校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第二,用人单位偏重学校品牌、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并不算困难。而难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非重点院校、地方院校及民办院校,特别是一些非热门专业或市场供大于求的专业,这就导致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这是对青年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用人单位未能科学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青年人力资源。

  3.高校方面。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要求,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一直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计划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产生。特别是个别学校只凭自己师资的状况而不顾人才市场的需求,盲目设置招生专业,确定招生人数,一旦学生就业出现困难,他们又强调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近些年来部分媒体和个别高校过分强调、渲染这一理论,导致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更显突出。不少高校领导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在高校中一般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然而目前机构所做的仅仅是为毕业生提供一般性的服务,而很少从更深层次上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指导。

  三、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出路以及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和谐发展

  加强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力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率,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国家总体就业压力,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解决日益加剧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如何科学地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这些配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青少年就业指导机制。

  第一,不断完善大学生青年就业指导机制。以江苏省为例,每年,毕业生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这三大就业市场都是各自举办招聘会,2007年江苏将大力推动三大市场相互贯通。从2007年1月1日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将在三个市场内互设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此外,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还将定期联合举办网上招聘活动。江苏省有关领导在会上表示,今后还可以考虑建一个人力资源市场,三大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可以安排在同一地点进行。这样不断完善健全统一的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事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政府就业指导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二,青少年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方面应结合社会就业动态,将最新的就业资讯传递给高校,从而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展开。用人单位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让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双向选择,比如,利用社会信息化技术,就业指导部门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的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布。供求双方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就业质量。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就业指导机构必须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

  2.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等,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然而,对于首次面对职业市场、面临择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普遍的、多方面的。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是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实际上,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其心理、生理是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之中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实施。具体地说,完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配合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就是要做到就业指导机构、学校、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归纳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建立系统化的指导管理体系。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工作体制仍不够完善,应密切联系政府相关就业机构,对相关就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公布,进行多项社会就业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就社会劳动领域各类工种进行综合性标准化分类,对现有的各种职业的就业现状和工资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详实的分析。

  第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应重视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分阶段指导学生,使其了解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就业情况以及工资待遇等。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帮助和指导,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的职业技能,对今后所要面临的找工作问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的定位,面对现实,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

  3.国家与地方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形势,各地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社会人才需求并没有真正的饱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地区,立即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个柳暗花明的“新村”。促进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等基层工作,对拉动大学生就业势必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就业或者说没有形成到农村就业的观念,除了其内在因素外,与长期以来的农村就业机制的缺乏也是不无关系的。但是,我们今天应该看到的是,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适应相对高学历人才生长的土壤基本孕育成熟,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可行性也已渐渐得到体现。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农村必须有可以吸引大学生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其中包括政策的支持,以及制订出更加足够吸引他们的激励机制。要吸引大学生对农村的青睐,光有经济上的发展、生活上的便利还是不够的,让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走出农村后再返回农村的大学生,顾虑最多的还是出路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国家与地方政策上的支持。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农村内在机制以及外在条件逐渐完善的当前,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去农村就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因此说,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农村的发展问题来说是双赢的。

  参考文献:

  [1]温海池.劳动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98-234.

  [2]胡学勤,李肖夫.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2-83.

  [3]卢福财,胡大立.和谐社会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66-72.

  [4]杨宜勇.大开方的就业(加入wto后的就业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88-208.

  [5]张文贤.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38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创业管理与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作者:于庆宇 闫小侠 李殿云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高校中大学生是主体,高等 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大学生最终要步入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高校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线,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来。大学生创业管理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武的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规范的培训学习条件。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才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走入社会提供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学校承担了前期的主要工作,而社会也要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当的忍耐力。二者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办好,并最终对社会有所贡献。

  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离校之时发现机会、整合各种资源独立开创或参与开创新 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最终实现自身创业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艰巨。据介绍,为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部门将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创新登记管理机制,方便大学毕业生申办登记,着力提升为个体私营企业服务的水平,以便于更多的毕业生加入这个行列,满足个体私营 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2009年1月7日,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7项措施,其中一条是“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切不可盲目、盲从、盲动,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大学生创业不能“盲人摸象”,应设立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成功率。信息服务平台应涵盖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各类信息。哪个地区有适合创业的项目,哪个地区提供了优惠场地、税收减免等。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信息,就不会再“盲人摸象”。

  一、大学生创业管理

  (一)选择创业项目

  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度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情况,浙大科技园组织申报的8个项目全部立项,立项率100%,居全国第一。这是浙大科技园继2007年组织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率获得全国第一以后再次获得全国第一。浙大科技园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试点服务机构(全国只有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获得此资格),组织园区内大学生创业企业申报此类项目。国家推出大学生创浙大科技园组织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率再居全国第一,创业项目是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创业带动就业。浙大科技园2007年组织申报了8个项目,科技部立项7个,立项率87.5%。获得立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国家给予20-40万元的无偿资助,地方政府给予1:1资金匹配,获得立项支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可以得到40-8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对于浙大科技园内处于初创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说非常关键,这些资金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完成研发、市场开拓等,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发展速度。目前,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杭州联正科技有限公司还因此获得了民间资本1400万元的投资,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这些资金的支持,对于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大学生创业企业就业、加快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组建创业团队

  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人际上、技术背景上的交集是他们走到一起创业的条件,这种交集又不具有稳固性,因此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创业团队初建阶段资金来源缺乏;

  (2)团队在创立初期无明确的利润分配等激励方案;

  (3)创业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不足;

  (4)创业团队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因为创业团队基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组建,很多制度的东西没有引起重视,因此虽然团队中有表面的工作分工,但缺乏明确的惩戒措施,一些制度要么缺失,要么执行不力,流于形式。这也是团队成员间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制定创业计划

  著名风险投资家eugenekleiner曾说:“如果你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份工作的话,那就写一份商业计划吧,它能迫使你进行系统的思考”。足见商业计划(也称创业计划)对个人就业、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创业教育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其主要方式之一是每年在大学举行“校园创业计划竞赛”。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目前其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日本从1998年起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自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中国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有经验的飞行员在制定出一个经过详细调研的飞行计划之前,是不会冒险起飞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有人在几乎没有商业管理经验的情况下,不制定详细的创业计划就开始创业。创业时的盲目试飞,对您、您的家人和朋友而言,与用一架小飞机冒险飞行同样危险。创业计划就是创业者计划创立的业务的书面概要,它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指示图,并成为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

  制定一个完整的创业计划需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当你选定了创业目标与确定创业的动机之后,并在资金、人脉、市场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准备妥当或已经累积了相当实力,这时候,就必须提出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整个创业过程的灵魂,在这份白纸黑字的计划书中,主要详细记载一切创业的内容,包括创业的种类、资金规划、阶段目标、财务预估、行销策略、可能风险评估、内部管理规划等,在创业的过程中,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某些时候,创业计划书除了能让创业者清楚明白自己的创业内容,坚定创业的目标外,还可以兼具说服他人的功用,例如,创业者可以借着创业计划书去说服他人合资、入股,甚至可以募得一笔创业基金。

  (四)实施创业过程控制

  创业过程与一般人们所说的创业不同,创业通常是事件,创业过程则是从创业意愿开始,到创业转换为管理为止。carton、hofer和meeks把创业看成组织创造。创业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建立组织前的风险事业形成期,重点是风险事业形成的条件及条件的创造,创业活动主要表现为企业家的个体行为;二是建立组织后的风险事业作业期,该时期的重点是开发和实施风险事业战略,创业活动主要为创业企业的组织行为。根据创业活动是否表现为行动,创业过程分为前创业活动阶段和创业活动阶段,前者主要指概念开发,如机会捕捉、可行性分析等;后者主要指风险事业开拓和组织建设。前创业活动阶段和创业活动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触发事件,如失业、辞职等。随着组织越来越成熟,组织也越来越独立,逐渐不再依赖于创始团队,组织职能开始重复,组织最终从创业期过渡到管理期。创业过程的控制对于避免风险、创业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创业个案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创业者一般都认为最艰难的时期是筹备创业的阶段,殊不知企业正式运作后,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新企业随时都面临“猝死”的可能。事实上,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疑难杂症,也是正常的现象。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一)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

  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是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的适宜气候和肥沃土壤。因此,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前提,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十分重大。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是个管理的过程,是个组织资源的过程。既有与外界打交道的规则,也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创业是个边缘性的学问,涉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战略战术、组织管理等,其涉及企业发展与建设的各方面。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四成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拥有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可见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积累提高创业问题亟待解决。

  1.营造科学的创业氛围

  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加以引导,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到科学研究和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要从培养创造性发散思维入手,鼓励学生有了一个好点子要抓住不放。通过培训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应配合高校其他部门做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优化育人环境的工作。如参观、访问和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使大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接受教育和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也给同学们的创业之路指明了方向。   2.加强创业 教育与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指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创业是就业的更高层次,在学校里进行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在校园里学生就能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今后就业的一种途径,尽早做好准备,将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创业教育的实施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合理设置课程,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经营管理”、“公共和交往”、“ 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补充进去,让学生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二是创业技能的指导,意在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其指导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创业素质的评估,个人创业条件及其个人创业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评估,使学生了解自我素质状况。通过可行性分析,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创业方向和途径。三是提供有利创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创业能力,这方面可通过学校组织进行见习、实习,加强对 企业 发展的解,还可以通过学校与社区、街道加强合作,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考虑拨出专款,设立无偿培训或种子基金,鼓励大学生大胆创业。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保证资金来源,为创业教育提供硬件环境。其主要工作应包括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及实施、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审查和辅导,与校外创业基地的联系、风险投资的争取和管理、对各院(系)开展创业教育的检查和评估等。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广开渠道,完善创业信息 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对就业市场的调控作用,借助政府来解决部分创业问题,营造一种学生、学校、投资商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媒体共同介入的良好环境,对创业者的设想、能力、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开辟就业和继续深造以外的“创业之路”。

  (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要促进创业,就必然要求创业环境的优化,而创业环境的优化,就必然要求制度创新以消除一切不利于创业的体制障碍。

  1.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由于创业过程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众多的交易和巨大的风险,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三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功观。目前,这“三观”却成为制约我国创业行为的不利因素。在我国,儒家的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思想至今还在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社会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如何对他人的财富的分割上,很少有人对创造财富保持兴趣。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往往鄙视实业而青睐官场。由于我国市场 经济发展较晚,加之有关制度建设滞后,人们的商业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加之部分政府部门公信力的降低,使得创业的风险加大,创业的交易成本激增。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思想严重阻塞人们的耳目,大学生的压力陡增。

  2.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要满足创业的激励条件,必须要求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保证创业的收益和相对降低创业的成本。因此,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政市关系,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放宽企业的市场准入,变审批制为注册制,降低注册资金的底线,取消对创业者的身份、户籍、所有制等的限制;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尽可能减轻创业企业的规费负担,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还需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相关组织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以实质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3.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开展创业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创业服务网络和创业咨询服务热线,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咨询服务;做好创业人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人才推荐、派遣、交流、素质测评、人事档案代理等服务;加强创业信用服务,着手建设全国大学生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普及创业法律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切实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服务的力度,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三、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群众”,群众的发展是第一要务,群众的和谐可持续是主要的要求。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是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初始成功率,仅有资金、技术培训支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创业管理纳入高校走向社会,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者的能力、水平。

  [ 参考 文献]

  [1]kammj.bshumanj.c,seegerja,nuriekaj entreprenurial team in new venture creation a research agenda enterprenuership theory and pratice1990

  [2]yangdelin eta.l a preliminarystudy on personalitytraits and behaviors oftechnicalentrepreneurs in china[c].hangzhou:proceeding of the fifth asian academy ofmanagementconference,2003,(1):65-72

  [3]李敏义.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m]. 中国高等教育,2002.

  [4]潘剑锋.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2,(2).

  [5]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6]高瑾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8年.第6期.

  [7]许中华,雷育胜.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8):33-34.

  [8]张玲,王富明.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j].党史文苑,2007(22):77-78

  
看了“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有关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2.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范文

3.创业与管理论文

4.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5.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