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1-10-27
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做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雕塑工作,只不过雕塑的对象特殊――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称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浅论新教师备课

  摘 要: 新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如何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是学校及新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正确认识备课对加快新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教师 备课 重要性 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刚毕业就踏入教师行列的新教师,在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就要开始做好教学的准备。但初入教育领域,对教育工作陌生、教学技能生疏、教学能力薄弱的新教师来说亟须迅速成长,使自己尽快地适应教学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告诫我们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都要有所准备。因此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教师正式踏入课堂开始授课的课前准备即备课,是十分必要的。

  备课一般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备课”的定义是:“教师备课,一般包括下列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通过钻研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为了掌握教材,教师还要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不断积累资料。(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他们对一定学科的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质量;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材,一般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足、难以适度、详略得当;选择教学方法,主要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考虑决定。”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作为一名刚进入教师行列还未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想就自己的备课情况,主要是备教材的情况谈谈看法。

  一、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作为每位教师授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1.备课是教师自我检测、自我提高的过程。备课首先是备教材,要做到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整体结构、重点难点熟谙于心。所以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自我检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可以找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盲区或者知识掌握薄弱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就可以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弥补教学知识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优势,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备课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及整体脉络、重点难点及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备教材。做到教学“五个明确”,即指导思想明确、目的任务明确、目标要求明确、内在联系明确、重点难点明确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脱离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脉络清晰,详略适宜,重点难点明确,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如何备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书刊上不乏一些教导如何备课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不具有普适性,而且常常夹杂着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备课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下面我仅以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备课。

  1.备教学大纲。新教师正处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时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教材熟悉度不够,课堂驾驭能力较弱,所以新教师在开始备课时,应把备教学大纲放在首要地位。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③,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本门学科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本门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通过备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熟悉掌握,可以使新教师明确了解本学科的主体脉络,为日后备课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2.备教材。教材作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是教学的蓝本,传授知识、组织训练和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备教材并不是简单地对教材进行阅读,应该分三个环节对教材进行准备。首先对教材熟悉,对教材通篇阅读,初步了解教材的章节、内容,能够概括出教材的基本主线;其次精读教材,撰写教案。新教师在第一次撰写教案时应做到全面和详细。精读教材进一步把教材中的理论、概念、内在逻辑关系等理解透彻,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教案中详细地记录这些用于解释、补充教材内容的资料及其出处。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阅读大量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一些非常优秀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根据章节在教案中记录下来,日后在教学中推荐给学生阅读。最后将所备内容内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备教材并不等同于背教材,备课并不是要把教材的内容熟练地背诵出来,而是教材要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能够灵活地运用。如果只是对教材死记硬背,不能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就只能是对教材的一个朗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当教材中的内容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时,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使授课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完善备课内容。新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足够的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践体验,所以正式踏上讲台开始授课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时新教师在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人帮助,使新教师度过这一转型期,青年教师导师制由此应运而生。   所谓青年教师导师制就是指为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教学技能④。新教师无论是角色转换过程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好好把握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使自己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在备课过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师向导师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听课。青年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按章节听导师上课,然后将自己的备课内容和导师的上课内容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对自己不熟不会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此外,听课并不仅仅是听导师上课,还应在听课的同时学习如何驾驭课堂及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如何分配时间等。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初期,是青年教师对导师如何上课、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如何分配时间等的一个模仿。然而青年教师必须清楚,教学备课不能一味地模仿,初期的模仿、抄袭教学风格是为了更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所以当青年教师适应了教师角色,熟悉了教学内容之后,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掌握不平衡。“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已经成为一名教师,也仍不能放弃学习。虽然在校读书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面面俱到,无所不能的,或者处于个人兴趣等原因,总会存在一些不擅长的“知识短板”,而这些“知识短板”在备课过程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影响备课效果。我们要继续学习,首先要重新学习“知识短板”,通过阅读书籍、查阅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补齐自己的“知识短板”。其次要继续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毕业之后,不能故步自封,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本学科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

  2.在备课中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新教师还未正式开始授课,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不了解,在备课时又过于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教学内容主体脉络混乱,毫无重点难点之分。这种备课不仅是一种无用功,浪费时间,而且在备课过程中过于要求详尽,无形中增加了备课负担。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教学大纲掌握得不彻底。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备课顺序,把备教学大纲放在首要位置,而且一定要认真备教学大纲,彻底吃透、掌握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还要坚持听导师的课,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导师对重难点的划分。

  3.学习与备课不分。新教师处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阶段,所以在备课过程中仍保持着学生时期的学习方法,备课的过程更像是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在通篇阅读教材时就是通篇阅读,没有思考,也没有发现章节前后衔接的逻辑性,更无法整理出教材内容的整体脉络;在第二遍进行精度阅读时,又会过于抠字眼,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因为精度得过细,也难以形成一个教材内容的整体脉络,所以备完课后,对教材的知识有了了解,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丰富,但仍不会讲课,要么在课堂上不知从何讲起,要么就是讲得毫无逻辑可言。这时应及时向导师请求帮助。一方面请教导师如何跳脱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学习导师是如何备课的。另一方面要不断锻炼备课授课的能力,在对导师备课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之后,反复向导师进行说课、试讲的训练,让导师不断纠正和引导。

  备课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新教师必须在正式授课前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为能够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地教学而努力,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奋斗,从而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

  ②孙梅艳.简论教师备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381.

  ③《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65.

  ④陈庆鹏.高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1998(2):4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教师的雕塑工作

  摘 要: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雕塑工作,只不过雕塑的对象特殊――学生。教师的雕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工作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关键词:人类灵魂 雕塑 规律性 相容原则

  因势利导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工作的高度概括,也说明教师在树人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雕塑工作,只不过雕塑的对象特殊――学生。人生下来时如同一张白纸,在白纸上会出现什么,这跟许多因素有关,但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在其中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和评价,关系着学生家长的期待。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有礼有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知识有能力。不光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自身也会得到社会的赞誉。由此可见教师的雕塑工作是多么重要。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将决定工作的成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办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由于教师树人工作的特殊性,也必然有与其他工作不一样的特征。第一,长期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指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一个人从小所接受的外界教育影响,会成为一生发展的基础。在以后的发展中,不管其影响是同向延续还是反向延续,都离不开已有的基础。其结果可以是原有认识、习惯的进一步加强,也可以是在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认识。不论以什么方式延续,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就是在前后联系的情况下持续终生。学生的各种思想观点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反复教育。第二,活动性。教师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和感情的学生,不是可以随意控制的机器。这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指导他们。第三,反复性。学生的思想在短时间内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保持时间不一定会很长,也容易反复。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及时推动。第四,复杂性。一个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是很复杂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也是很复杂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细致深入,有针对性。第五,艰巨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第六,规律性和可塑性。教育学生的工作虽然复杂多变,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学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学生是可塑的,通过教师的反复教育,许多缺点可以改正过来,使之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教师也可以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教师的雕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工作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第一,坚持正确的方向的原则。德育工作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文化知识,有创新能力,更有道德水平的人。懂礼貌,守纪律,诚实守信,正义勇敢才是今天社会公民应有的形象。第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应该步调一致,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步调应该一致并连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应随意更换教师。第三,师生心理相容原则。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启发学生。第四,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可能交流思想,把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只有严格要求,培养好班风班貌,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第五,因势利导的原则。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育要符合学生年龄、个性、兴趣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从所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

  教师在雕塑学生心灵时,必须根据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当前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内容。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强大力量。第二,集体主义教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在良好的集体生活中才能形成,而集体主义思想又是建立和巩固良好集体的保证。教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首先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处处维护集体利益,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在集体生活中的良好习惯。第三,遵纪守法教育。没有纪律,集体就不能从事有序有效的活动,就不可能达到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效果,班规校纪一定要严明。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遵守法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必然。第四,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好坏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在历史上素有世界文明古国的美誉,到现阶段,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礼仪被放到了遗忘的角落,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好在现在的国家领导层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更应接受这方面的教育。第五,吃苦精神和挫折教育。现在的许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学生吃不得苦,受不得气,经不起挫折,这是十分致命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也不会刻苦,将来进入社会后也难以成就事业。所以,现在必须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苦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师雕塑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可行方法。第一,通过集体进行教育。要使集体成为教育的环境,必须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使学校和班级成为一个充满正气和使人奋发向上的集体,使集体活动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二,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于优秀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基本特点,分析他们的问题,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对于中等学生,应该正确对待,主动接近,热情关心,激励他们,疏导他们。对于后进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情感培养,正面引导,常规训练,集体教育,榜样示范,并做到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抓好反复,坚持不懈。第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指导学生对自身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解剖和自我评价。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内部积极因素,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第四,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有时候身教比言传更有效果。教师以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为学生做出榜样,在学生中就会产生一定影响,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舆论导向。教师要想以自己的榜样作用教育影响学生,就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隐其学而疾其师”。第五,通过名人名言、英雄事迹和成功人士的经历进行教育。名人名言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记在心里,并且深刻理解其精神和实质。要号召大家学习英雄事迹,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要分析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次失败,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成功。

  教师的树人工作虽然光荣,却饱含艰辛,只有乐在其中并具有敬业精神才可能把这项事业干好。学生成才,教师才能成功。教师的工作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只有热爱这项艺术并刻苦钻研这项艺术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彭正禄.教师道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3]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看了“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做”的人还看:

1.浅析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教师定职称论文

3.教师发表职称论文

4.大学教师职称论文

5.教师晋升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