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8
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篇一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对教师专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反思-再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教学。形成一种反思意识,把这种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教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6-01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意识,也就是一种反思的写照。而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教学反思是极其重要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常提不衰的观点,在各种期刊和硕博论文上每年都会出现有关教师教学反思的文章。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这个公式中不难看出,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作用。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是比较快的,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一、有关反思的相关概念

  (一)反思。通过查阅新华字典得知:反思是思考过去的经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件,自己当时的表现,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这种思维活动中总结经验,批判错误,得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关于教学反思,我国学者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学者观点的总结。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大脑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教学中的反应,以及对教学评价等整体性的回顾,并从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升的循环往复的一种行为。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里不接受反思。有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足,少数教师认为反思没有必要性,只要教学取得相应的效果,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学设计关于反思的部分有些是应付检查,寥寥写上几笔,有些甚至检查时才会补写,在实习过程中就听见有教师说“最不愿意写的就是反思,课还没教‘热乎’,就开始反思”等一些不愿反思的类似话语,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反思的认识非常淡薄,存在不愿意反思的教学情绪。反思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清晰,思想上没有达到一种认同,没有形成反思意识。

  (二)教师不会反思,反思层面浅显。反思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对为什么要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将要达到什么效果形成清醒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有反思活动,只是有些教师对自己行为和反思没有一定的意识,没有发现反思这种隐性资源。反思方式比较单一浅显,虽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但是没有改进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但是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尝试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从而放弃某些促使学生改进的行为出现,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三)被动反思,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进步是心理内在的一种需要,具备这种自我要求进步的内在驱力才能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教师的成长,应该是自身要有发展的意识。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有悖于自己教学初衷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抓住反思的良好契机。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教师无非是备好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机械的劳动,这种思想上不求进步的现象,自然会影响到反思意识的形成。而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课改的要求,进行的反思势必会流于形式,从而降低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改进策略

  (一)自觉养成反思意识,不断强化。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意识,在心理上应该对反思形成一种认同,进而自觉养成反思意识,并且将这种反思意识内化为一种教学素养。在教学行为发生前,教学行为进行时,教学行为结束后时刻有一种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心理意识。

  1.认识反思的重要性。教师自我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是为完成某项教学规定,某种教学的任务,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有了心理上的认同,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反思是自己站在一个比原来更高的层次上反观自己教学中的某些行为,能对自己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有新的认识。

  2.将反思行为深化。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反思随笔,在有这种行为的基础上,把随笔誊写在一个固定的反思本子上,并对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进行持续的反思,将多次反思的结果整合深化,并且在相关学科,例如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下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反思。

  (二)多读书,间接经验的运用。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书籍对于教师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多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其一生都是有益处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有经验人的一些关于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师读书之后,会不自觉地反观自己教学中类似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和书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无形中促进反思意识的形成。

  (三) 教师教学反思应学会合作借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反思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心胸豁达的人,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向专家、其他同行的人开放自己的课堂。听取专家的指导,同行的意见,走进同行的课堂,用旁观者的眼睛去审视一节课,从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接受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不应固步自封地将自己的教室关的紧紧的,能够及时地向同行请教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且用平和批判的心情去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议,做到更好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形成一种反思意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7-35.

  [2]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6(02),p31-35.

  [3]陈晓娟.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探讨[j].教育探索2004(10),p111-113.

  [4]吴永凯.试论反思理论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管理.2011(06),p40-42.

  作者简介:

  邵保芬(1988-)女,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

  王淑娟(1961-)女,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篇二

  中小学教学方式改革于教师影响的探讨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呼唤着教师教育的观念、制度、管理的变革,呼唤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培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培训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促使中小学教师们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补充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各方面对教师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改革,教师

  引言

  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呼唤着教师教育的观念、制度、管理的变革,呼唤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培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培训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促使中小学教师们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补充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各方面对教师产生了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观念的转变;角色的变化;教学行为的改变。

  一、观念的转变

  1.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变

  学校教育的本质内含是塑造人。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以人为本。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教师的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式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们开始以问题研究、课题探究、协作学习、活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并结合课堂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师生是教学合作的伙伴,师生需要一同学习,共同切磋,教学相长。

  4.职业理想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而要作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教师逐渐将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当作自己奋斗目标

  二、角色的变化

  1.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教学促进者的形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达成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

  2.教师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通过示范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

  3.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有效的评价。于是,教师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对学生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状态评价。

  4.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妥善规划的实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在职进修。这使得中小学教师开始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将其作为一个伴随终身的过程。

  5.教师应是行动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师不应只是被研究的对象,教师自己也应该是研究者。因此,教师在实践中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问题,经由研究自己以及同事的教学实际,不断促进专业成长,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

  三、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更加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引导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能够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使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拓宽了知识面

  教学方式改革后,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此时的教师开始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让教学与时代同步发展。

  2.能够利用电教媒体改进教学方式

  大多数教师认为应用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一些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与应用技能,认为非常好的没有。17%的教师能利用常规媒体进行教学,5%的教师能很好的利用教学媒体,54%的教师评价自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与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一般,而24%的教师不能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3.业务能力水平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影响着适应情况。相关数据显示,38%的教师接受一至两次新课程改革培训就能适应新型教学方式,35%的教师需要参加三至四次培训,27%的教师需要参加五次以上的的培训。

  4.工作量发生变化

  54%的教师认为,教学方式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因为教师课前需要准备许多问题、情境,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7%的教师认为工作量明显减少,他们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备课较之前轻松。而19%的教师认为工作量没有变化。

  5.与同事交流与讨论的次数发生变化

  29%的教师认为,与同事交流和讨论的次数明显增多了,14%的教师认为稍有增加。他们认为教师之间随时进行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能拓宽自己的思路。31%的教师仍然与原来一样。26%的教师与同事交流的次数减少了,他们认为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由教师自行安排,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不需要与同事交流。

  以上是教学方式改革对教师的正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教师面临的压力重重: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从专家到校长,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教学方式改革成功的担子压在了教师的肩上。超负荷的工作量、学历的亟待提高、对专家指导的渴望、对培训内容与方式的不满等问题随即产生,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使教师在一种高压、无助的状态下工作,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挫败感、无力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三、中小学教学方式改革于教师培养的一些建议

  针对教学方式改革对教师正面与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1.借鉴与推广改革较好学校的成功经验

  当前,中小学新型教学方式改革已开始深入至学科和课堂层面,已经有改革较为成功的例子。。为提高局部地区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方式的能力与水平,学校或者相关教育部分应在他们所在的地区、学区和学校现场多举办几期培训:借鉴成功学校的经验做法。培训在质的方面必须要有改进和创新,把新型教学方式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培训中。在培训中,培训者应重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系统设计意识,在注重理念层面的基础上,多为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及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

  2.加快促进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为使教师教学方式得到快速有效的转变,要以转变领导的观念为前提。学校领导应建立健全促进教师新型教学方式改革的制度,积极开展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培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方式方面的公开课、演示课和科研课,并在年终与教师的工作业绩、职称晋升及资格认证、评优评先挂钩,迫使教师在这一大环境中主动、自觉的利用新型教学方式。

  3.因地制宜,发挥本地特色

  教学方式的改革,要立足于本地实际,避免形式主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远程教学系统,集合最优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让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开展新型教学方式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工作,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若想更好地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转变观念,变化角色,强化信息觉悟,从事创造性的教育工作,积极改革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第一版。

  [2] 郑金洲.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j].《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

  [3] 徐玉珍.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j ]. 课程·教材·教法,2004

  [4] 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昆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一版。

  
看了“小学教师晋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小学教师晋升职称总结范文3篇

2.教师晋职称论文范文

3.教师晋职称论文范文(2)

4.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工作总结范文3篇

5.教师晋升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