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学职称论文一类

发布时间:2021-10-09
河南医学职称论文一类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河南医学职称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河南医学职称论文篇一

  论医学的社会性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 自然 科学 ,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 社会 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 发展 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 研究 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 科技 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1.1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 经济 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 时代 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 文献 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 交通 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 中国 ,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 总结 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 理论 。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 理学 、 哲学 、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 政治 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 影响 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 应用 “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 现代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1.2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 教育 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 问题 “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 历史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诈骗,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 分析 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 方法 。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 内容 ,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 治疗 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儿童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 社会 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 医院 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 目前 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 科学 ”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 政治 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 研究 、卫生 经济 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 分析 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 治疗 中的情况提出 问题 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 理论 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 理学 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 方法 和技巧的 学习 讨论也很重要;医学健康知识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 自然 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 发展 ,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 参考 文献 】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 历史 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 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1:5-6.

  4 红漫,慧曼.新世纪的人文医学.医学与社会,1999,12(6):18-20.

  5 郭照江.需要再次更新医学模式.健康报,2003-11-15.

  6 秦惠基.医学模式.生物报,2004-4-22.

  7 张金钟.循证医学的道德内涵子摘自.医学与哲学杂志,2003,4:28-29.

  8 陈邦贤. 中国 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106-358.

  9 吴明拓.呼吁医事立法正确调整医患关系.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24):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河南医学职称论文

  河南医学职称论文篇二

  论医学生的养成教育

  论文 关键词: 医学生 养成 教育 医德教育

  论文摘要:医学院校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是养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养成教育的内涵、意义入手,探寻加强医学生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 管理.是当前高校学生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实养成教育人手。我校学生工作特色品牌——“一二三四五六工程”中就包含养成教育,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五项教育之一。如果说养成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话,那么医科大学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就可谓“源头教育”。因此,认真审视和解读养成教育,有针对性地抓好医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相较于我校五项教育中其他四项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学风教育),养成教育乍看之下很难理解。要理解养成教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养成”。养成即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养成教育就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那么具体又包括哪些呢?从狭义上来说.单指人的基础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教育。…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对养成教育的印象.比如文明举止的养成、排队等车习惯的养成、尊老爱幼品质的养成,等等。而从广义上来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 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养成及教育。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安全、诚信、感恩、学风四个教育都可以囊括在养成教育之内。

  其实“养成”并不是 现代 才出现的概念。早在我国古代教育理论中,“养成”便为一个重要观点。朱熹集注:“养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而《礼记·学记》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和“化民成俗”之说。“要成材,先成人”,在古代但凡是可以被称得上君子的.或者力求成为君子的.都把修身养性作为成人的第一要务,并且严以待之。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大学生对自由、主见的要求远远比在中小学时更加强烈,所以带有强制性、约束性的教育方式不会产生可观的效果.这需要让学生自己明白“我需要之”的道理。所以说,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教育。

  二、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成之合,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养成教育既然可以被看作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那它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熏陶、积蓄和内化成俗的过程.所以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便成了必然。人的一生必须终生学习,终生接受教育,终生 社会化.这也是为适应当今不断变化 发展 的社会所必需的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同样也不是人的一时一事的教育。它需要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定位时期。青年不等于成年。成年也不等于成熟,而成熟并非可以成才.所以大学生是“矛盾”的。大学时代被誉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足以说明大学时代的重要性。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他时时刻刻都受到社会上大气候和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就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据《 中国 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400名杰出青年调查的结果表明,个人成才所受影响最深的阶段不是初中以前,许多杰出青年的成才“冲刺”是从高中之后起跑,大学时期加速,并在改革当中成就事业的,所以在高校开展养成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养成教育与医德的关系

  1.养成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的前提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它是将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转化成行动,进行道德选择,最终形成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医德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的 职业道德,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献身精神。

  学生一般有20余年的道德形成期。但是对于医德,只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当然医德与其他道德是一脉相通的,如果他们已经具有好的质量,医德的养成必定不是问题,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良好医德的前提。加强医学生的养成教育.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知识传授、 环境熏陶、社会 实践,内化成为医学生特有的品格、气质和修养,使其在工作中面对道德选择时,会用正确的自我认识,会从关注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会凭自己的道德觉悟和道德良心确定自己的行为。可见,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医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才能培养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

  2.医德体现养成教育在特定工作领域的实践能力

  养成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因为养成包括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从而形成道德意志.最终完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它的本质就是行为的实践,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中真正做到践行、践言。我们才能说养成教育的目标达到了。而对于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的践行、践言就是将医德化为行动的最好体现。

  其实,对于医学生来讲,具有良好的医德也是实施养成教育的根本所在,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本领再大,也终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就在于“人命”二字。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贵在它是世界之独一。人活一天都是在创造自己生命的吉尼斯纪录。面对着世界之独一,就不能抱有亵渎的态度。对于患者来说,医务工作者既能给人带来幸福,又能带来不幸;既能给人以生的希望.又能给人以可怕的失望,而这两种极端情绪的波动范围常常会涉及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地区。医学生不可逃避这种责任,只有现在养成良好的品质,才会在工作中通过医德的实践将潜在的品质转变为显性的品质。

  四、开展医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将理论付诸实践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如何对医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 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对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人或者环境的提示,学生不可能自觉形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意识,所以要致力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设置励志题名和建立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心灵的景点,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 体育 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力图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为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氛围.使校园内到处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以达到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佳境。  同时在校园 文化中渗透医德 教育 ,通过团委、学校和学院学生会、社团,开展征文、知识竞赛,办报比赛,进行礼仪规范培训等形式.以护士节为契机,学习南丁格尔精神,开展讲演,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广大 医学生在载体教育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

  2.融合二种教育的 工作方式

  所谓两种教育,就是指将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力量来引导学生.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让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知识。

  医学生的 心理 发展 基本趋于成熟.处于心理发展的复杂阶段.往往不轻易接受教师单项灌输给他们的医德信条,而喜欢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自己的审视和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养成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已有的规范的基础上 参考 学生自己的意见加以修改和完善,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 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养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约保障。

  3.结合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医学生的养成需结合 社会现实,结合适应心理发展 规律 ,结合 临床展开教育。在道德的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 历史 时期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故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在教育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也要考虑到教师、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医学院校既要考虑到医学 科学 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需要.也应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到对医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医德的教育.也要考虑到对医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规范与要求的教育。归根结底.只有建立适应社会现实的养成教育,才能建立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医德教育。

  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养成教育只是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心理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为了有效控制物欲、弄权、浮躁、侥幸等负面心理对学生的伤害,必须让养成教育遵循心理规律,以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为基础,不断调整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将教育与修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会将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实现道德伦理的内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唯一标准。对医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 职业道德,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知与行的统一只有回到医疗实践中去,才能得以领悟和升华。因此,走进 医院 ,深入临床,与患者真实接触,培养医患感情.这对医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四位一体是指将原有单一的施教者学校变为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四方力量的统筹,四者紧密 联系,互为互动,使养成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增加养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品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长建立起长效互动机制.及时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成绩和思想状况.有利于家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辈教育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群体之间对于各种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的思考与讨论,在摩擦与碰撞中产生火花, 总结 和形成最终的方案,让学生明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善行德的道理,达到最终养成自我实践、自我磨炼和自我熏陶的目的。

  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提高自我认识,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这也是养成教育的宗旨之一。

  5.实现五项合一的工作目标

  五项合一即做到“知情意信行”的统筹,用意志调节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形成自我信念,从而产生正义的行为,达到进行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高尚医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注重促使医学生提高认知,培养情感,磨炼意志,坚定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规范行事.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而达到崇高的医德境界。

  崇高的医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养成教育为它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它是一个长久的工程,需要学医之人定下心来慢慢地磨合,将自己本身存在的戾性给磨掉,直到与一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要求相符合。

  
看了“河南医学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中级医学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中级医学职称论文发表的要求

3.关于律师的河南职称论文发表

4.关于律师的河南职称论文

5.关于律师的河南省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