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2
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小编整理的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篇一

  伊朗石油概况及影响石油发展的政治性因素

  摘 要:当今美国与伊朗的冲突正是激烈,伊朗凭借因石油工业的发展积累的雄厚国力与美国抗衡。该文回顾了伊朗石油开采的历史,总结了石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影响伊朗石油发展的政治性因素。阐述了美国在伊朗石油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伊朗石油;开采历史;政治性因素

  一、伊朗石油的开采历史

  (一)伊朗石油的发现及早期开发情况

  1901年5月,伊朗恺伽王朝迫于财政压力与英国人威廉・诺克斯・达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租让协议,达西随之获得除北部五省以外伊朗全境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经营权,期限为60年。1905年英国政府帮助达西勘探公司与缅甸石油公司联合组建“康瑟森斯辛迪加公司”。1908年5月,在马斯吉德・苏莱曼地区成功开采出石油,该地遂成为中东地区石油工业的发源地。1909年,康瑟森斯公司发展壮大为“盎格鲁帕西亚石油公司”,即英波石油公司,后更名为英伊石油公司。不久,英国人在阿巴丹建造伊朗第一个炼油厂,并于1913年实现石油出口。此后,英国政府收购了英波石油公司51%的股份,成为英伊石油公司最大的股东,垄断了伊朗的石油开采和经营业务。

  1.礼萨汗时期的石油开采状况

  1921年礼萨汗掌权。他竭力从英国那里为伊朗争回更多的石油权益。1932年11月,礼萨汗因英波石油公司交给伊朗的石油矿区使用费下降到19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提出要单方面撤消给英波公司的特许权。英国把争议提交国联。1933年4月,英国和伊朗达成新的石油利润分配协议。这个协议为礼萨汗国王巩固其政权,实现国家现代化计划奠定了经济基础。

  2.巴列维时期的石油开采状况

  1941年9月16日,礼萨汗逊位,17日巴列维国王即位。1951年4月摩萨台上台,实施广泛的石油国有化措施。支持摩萨台政府的为四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左派力量、宗教人士。由于摩萨台上台后拒绝了教士入阁的要求,还采取了一些世俗化措施以限制宗教影响,于是宗教势力转而与国王结盟,反对摩萨台。伊朗原油减产并未能影响世界石油市场,加上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参与策划推翻了摩萨台政权。巴列维回到国内,美国取代了英、苏在伊朗的地位,由此获得了客观的政治、经济利益。

  1954年9月17日巴列维国王与新组建的西方财团达成协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达到了与国际财团平分利润的目的。该协议使伊朗吸收了大量的世界石油资本和先进技术,石油产量大量提高。

  石油国有化运动使巴列维国王恢复和扩大王权,强化了专制权力,对外抛弃中立立场,完全倒向西方。巴列维实施的现代化计划,即白色革命。伊朗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石油收入的增减关系密切,从"白色革命"开始,石油更成为伊朗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巨额石油收入的保障下,伊朗的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基础设施和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伊朗迅速从农业经济国变成石油经济国。

  3.伊斯兰革命以来的石油开采状况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宣布取消国王时期与外国公司签订的所有油气合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伊朗被迫采取限制生产、增加储备的政策,国家经济命脉石油工业遭受沉重打击。不久两伊战争爆发,石油工业再遭重创,整个80年代的伊朗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战时经济。巴列维时期的许多经济成果都被战争破坏。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真正的较有规模的经济建设是在80年代末才开始的。进行经济调整的目标是改变伊朗经济过分依赖石油的状态。

  伊朗的石油工业现代化进程有以下特点:1.伊朗的石油现代化进程不平稳,起伏较大,不时被打断。

  (二)改革不顺利,较缓慢

  (三)未能形成良好的非石油的产业结构

  二、影响伊朗石油发展的政治性因素

  在影响伊朗石油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重点考察一下政治性因素,因为伊朗的石油发展如此明显地受到政治性因素的左右。影响当前伊朗石油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国内,而不是在外部。统治集团内部的意见分歧、石油部门管理体制的落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纷争才是制约伊朗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在伊朗,上层社会和一些宗教团体长期控制着大部分石油利润,并以此控制国家经济,占有更多社会财富,民众对此颇为不满。从1979年起,霍梅尼宣布要把石油财富归还给民众。25年过去了,大部分伊朗人还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内贾德在他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承诺。然而,在他正式就任总统三个月后,伊朗议会没有批准一位内贾德提名的石油部长人选。2005年11月,这个欧佩克的第二大生产国才选出了一位石油部长。经过25年的绝对统治,伊朗的宗教当权者将国家财富中的相当一部分(有人认为是40%,也有人认为是50%)捞到了自己和家人手中,伊斯兰基金会是他们的主要捞钱手段。通过这些基金会,伊朗的毛拉们巩固了自己对民众的控制,从而使伊朗国内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伊朗经济80%掌握在国家手中。石油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国有化,大批资产被充公。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又对银行业、化工、制造业等实行国有化。这些产业大部分交给了伊斯兰慈善机构,这些机构在伊朗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治影响力。在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他机构的支持下,伊朗的一部分神职人员控制了伊朗经济的命脉,而获利者则是他们的孩子和家庭。与外国石油公司签定一些石油回购合同也不会把他们的生意搞跨。

  国际上控制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二战以来美国对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伊朗是该地区唯一油气资源没有被美国控制的国家,遭到了美国的打压和遏制,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成为伊朗石油工业不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尽管目前伊朗的原油日均产量达到了400万桶,但它每年仍要花近20亿美圆去进口成品油,因为伊朗国内的提炼能力有限。而这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封锁造成的。政治性因素成为影响伊朗石油发展的重要因素。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

  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篇二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国石油安全战略

  当今世界,石油已经成为经济和政治力量的通货。在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没有哪一种能源像石油那样,会对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几乎世界所有大国都将石油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根据主体性的不同,“石油安全”可以分为石油需求安全和石油供应安全。从石油生产国或出口国的角度看,石油安全就是“维持需求安全”yergin d.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6,85(2):69?82;对于石油消费或进口国而言,石油安全就是“以可接受的价格获取足够的、可靠的石油供应”kalicki j h, goldwyn d l. introduction: the need to integrate energy and foreign policy // kalicki j h, goldwyn d l, eds? energy and security: 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2005:9。但是,从美国的角度看,石油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足够的、可靠的石油供应,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定位更多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其核心目的是遏制其潜在竞争对手的崛起以确保自身对世界的控制能力。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使得美国认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开始对其现有霸权地位和利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了维护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凭借其他大国无法匹敌的军事力量加紧了对世界主要石油储产区的影响和控制。因为对于美国而言,控制了世界的石油资源,美国就等于控制了全球的经济命脉,从而拥有了向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施压的强有力的手段。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美]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张刚,旷野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正是为了通过控制全球石油资源以维持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其本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本文从分析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石油安全观的主要观点入手,考察了美国石油安全态势,旨在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读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他们认为,世界石油市场是一个整体,参与市场活动的任何一方的石油安全与其他参与方的石油安全紧密相关。从石油消费国的视角看,在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如果以牺牲他国的办法来保证自己的供应,势必将促使产油国抬高油价,从而进一步损害本国以及其他消费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因此,自由主义者强调各石油消费国携手,共同努力保证石油供应安全。自由主义者非常重视国际机制协调不同国家利益冲突以避免军事冲突的作用。他们提倡通过建立协商、协调机制,参与者在机制运行中形成合作,认识到不合作的代价。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相互依赖即彼此依赖,它主要是指在国家间或不同国家内的行为体间存在的互惠关系。”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他们创造了“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概念以解释不对称相互依赖成为权力产生的一种来源。敏感性相互依赖是一国的变化引起另一国变化的敏感程度。就石油安全的敏感性相互依赖而言,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对美国、日本和西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对石油价格上涨的敏感性明显小于日本,这主要是因为进口石油在美国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小于日本。脆弱性相互依赖主要是指相互依赖的双方为防止变化带来的损失而采取替代性选择所要付出的相对成本。就石油安全而言,他们解释说:“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进口石油所占比例,还有就是选择替代进口石油所要付出的相对成本。比如,石油进口占其总需求量35%的两个国家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同样敏感,但如果其中一国可以付出适中的代价转向国内资源,而另一个国家则没有这样的选择,则后者的脆弱性大于前者。”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然而,自由主义者的石油安全观无法解释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因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中心意图是通过掌控全球石油资源以遏制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并向西方盟国发号施令,进而维护其霸权的稳定。

  现实主义者将国家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提倡用地缘政治的理论考察石油安全。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因此,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在现实主义的各个流派中,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进攻性现实主义假定大国以国家安全和生存为首要目标,并在“权力意味着安全”的观念基础上,将大国理解为在终极和理想意义上追求霸权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由于水体的阻遏作用和核武器技术的非垄断性这两大层面的原因,全球霸权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大国在成功地实现地区霸权愿望之后,其安全和生存的保障已经处于最优化程度,在这种地位上的大国主要考虑如何才能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和权力优势。[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155?162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成功地在国际体系中确立霸主地位的大国来说,霸权护持无疑是它在整个霸权周期内的主要国家利益。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56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获得西半球的地区霸主地位后,它便屡屡扮演欧亚大陆的“离岸制衡者”(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为了防止一个危险的敌人获得地区霸权而不惜一战。美国至今仍在欧洲和东北亚保持军事存在,就是为了遏制这两个地区出现一个实力相当的霸权大国。 2001:41?42在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看来,美国的核心利益是霸权地位的维护,新的旗鼓相当的竞争者(peer competitor)的崛起是对美国霸权的最大威胁。

  对美国而言,欧亚大陆无疑是最有可能出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的地区。麦金德认为国际 政治的中枢地区是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的广阔地域。这一地域不但占据了战略中心位置,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麦金德把这一中心区域称为 “大陆心脏”,这个区域被“内心月”地区包围,“内心月”地区包括欧亚大陆的边缘国家,如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内心月”地区反过来又被“外心月”地区所包围,“外心月”地区包括英国、南非、日本等国。麦金德据此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了大陆心脏,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mackinder h.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norton, 1962:150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数政治上自信而充满活力的国家。历史上所有问 鼎世界的超级大国都源于欧亚大陆。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大国,如中国和印度,也在欧亚大陆,它们很有可能是美国优势在政治和 经济方面的挑战者。在美国之后,六个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都在这里,它们都是公开或未公开的核力量。欧亚大陆占世界人口的75%,国民生产总值的60%,能源储量的75%。总体而言,欧亚大陆的潜力远远超过美国。欧亚大陆面积居全球大陆之首,是世界的轴心。主导了欧亚大陆,就意味着能对世界上三个经济中心的两个,也就是西欧和东亚,发挥决定性影响。扫一眼地图就会发现,主导欧亚大陆的国家自然就是中东和非洲的主宰。欧亚大陆是地缘政治中最重要的一盘棋。欧亚大陆的权力如何分配,对美国的全球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brzezinski z.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8:31从布热津斯基的论断中可以看出,欧亚大陆的中国、俄罗斯、印度都有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势均力敌的对手,因此,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欧亚大陆再出现一个与之抗衡的大国,以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从这个角度看,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成为美国地缘战略所关注的重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对国际石油进口依赖迅速增加,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2010年中国进口石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5%。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将依靠进口。从能源支撑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理性看待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2011?11?08. 国现阶段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 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充足而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中国经济 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中国而言,石油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还关系到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鉴于石油对中国发展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中国对国际石油进口的依赖迅速增加,美国对于中国的战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石油展开的。对美国来说,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石油供应线已经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实际上,不仅仅是在中东地区,掌控世界上其他主要石油储产区和石油运输线已经成为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而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又恰恰体现了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近些年,随着非洲新油田的发现,储量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其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大幅上升。截至2011年底,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中亚、中南美洲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储产区。目前,非洲是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地,也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关系到中国石油安全的全局。截至2011年7月份,中国从非洲进口石油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25?4%。世界石油网,从美国的角度看,出于对世界石油储产区的独占之心和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企图,它已经将石油开发前景广阔的非洲纳入其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版图之中。而被看作“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美国所关注的重点。很多美国学者和战略家们认为中国在非洲对石油的不懈追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了挑战。因此,非洲在美国的全球布局中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这一点也是美国决定成立非洲司令部的重要动因。迈克尔·克莱尔认为,美国为了巩固其优势已经把资源竞争作为其战略规划的中心了,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和其他资源竞争对手。klare m t. the new geopolitics of energy. the nation, may 19, 2008:18?26也就是说,石油在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和维护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之一,石油安全也已成为美国的关键利益。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安全战略

  对于美国而言,中东地区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因为这一区域不但蕴藏着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8% ,占据着世界32%的石油产量,还有被其看作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petroleum b.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截至2011年8月,美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总进口量的18?6%。 与美国相比,中国更是高度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2010年,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超过了45%。petroleum b.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的日益增加,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显出来。通过掌控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不但可以保证自身的石油消费,更重要的是可以遏制其竞争对手的发展,进而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认为,“当今,不论是军事强国还是经济强国都需要石油。在本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这一基本事实使海湾成为世界风暴的发源地。如果苏联有能力关闭中东石油的龙头,它就有能力使多数西方工业国家屈服……在21世纪,人类可以利用核能、太阳能、地热资源或其他的能源来基本满足世界的需要。但现在我们却生活在石油时代。这使得海湾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成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这意味着世界上最棘手、最不稳定和最危险的地区,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如今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海湾地区便成为供血的心脏,而其附近的海上通道,则是输送血液的血管……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谁控制了海湾和中东,谁就掌控了控制世界的钥匙。”[美]理查德·尼克松.真正的战争.萧啸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91、95

  就伊拉克战争而言,美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其对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绝对的控制。众所周知,中国、俄罗斯、法国的石油公司早就与萨达姆政府签署了石油开采协议,一旦1991年开始实施的对伊拉克的制裁解除的话,这些国家就可以开始开采伊拉克尚未开采的油田。对于美国来说,更糟糕的是萨达姆实行石油资源国有化政策后,美国企业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的企图受到了阻碍。除此之外,美国认为只要萨达姆政权存在,中东地区就没有石油安全。这对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的“水龙头”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有三重战略意图:一是直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伊拉克的已探明的可开采石油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8?3%。美国如果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就更接近于控制中东的石油,就能控制世界各国所需石油的安全阀。也就实现了美国人眼中的中东石油安全。二是可以继续保持石油美元的统治地位。1975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了一项协议,欧佩克承诺只用美元为石油定价。这使得所有石油进口国对美元产生了依赖性需求。石油美元已经成为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一个重要支柱。2001年11月,伊拉克宣布使用欧元代替美元对其石油定价,这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了重要挑战。三是为了在中东的石油中占有更多的份额,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占有量,这样就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影响和控制已呈现明显加强的趋势。通过控制伊拉克,美国不仅获得了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权,更是加强了自己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存在,从而强化了对其他海湾国家的影响力。这更加表明,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战略具有明显的独占性和霸权性。“从1949年至今,美国的政策规划者一直担心某个敌对国家可能控制世界石油供应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份额,进而获得过多的财富和权力——并由此变得对美国比较有威胁性。因此,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政策一直是在保证石油流向西方的同时,设法‘剥夺’敌人获取石油的机会。” 迈克尔·克莱尔在其所著《资源战争》一书中指出:“控制了海湾,就等于控制了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于让我们的手握住了水龙头。”klare m t. resource wars: the new landscape of global conflict. new york: metropolitan books, 2001:27此外美国通过向中东开放金融市场、接受石油美元存入美国银行、购置美国不动产、投资美国证券和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吸收石油美元资本,达到美国输出的“石油美元”顺利回流。通过与中东产油国建立这种石油需求与石油供给、石油美元和石油物资、美元流出和美元回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美国凭借其美元金融的垄断地位达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的目的。美国在中东的石油霸权战略对中国从中东增加石油进口的努力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在中东的石油勘探和开采经常设法排挤和阻拦。另一方面,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基本上掌控了中东石油和海上运输的战略咽喉。而中国进口的石油不仅约45%来自中东,而且运输的油轮必须要经过美国控制或影响下的海上石油运输咽喉(如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一旦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极有可能限制石油运往中国,这将极大的打击中国 经济 发展的良好势头。舒先林.美国饿中东石油战略与中国能源安全.西亚非洲,2010(2)总之,控制了中东石油,美国就等于卡住了世界经济的大动脉,进而可以遏制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终维护其全球霸权。

  美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战略

  非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经探明的可开采石油储量为1321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9?6%。随着非洲石油的进一步勘探和开采,这一地区正在成为美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在其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7%上升到2011年的16?2%。 事件后,美国将非洲视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和非洲国家建立反恐联盟,加强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图控制非洲的石油资源。通过对非洲及其石油资源的控制,美国差不多已把全世界都纳入了其石油地缘战略的版图之中。

  实际上,美国积极进军非洲更是为了抗衡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在非洲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中国自1992年开始从非洲进口石油,2010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其进口石油总量的22?6%。petroleum b.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其中安哥拉、苏丹、加蓬、喀麦隆、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乍得和埃及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国。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关系着中国石油安全全局。而美国认为,中国对石油和新兴市场的追求已经对美国形成了挑战。遗产基金会的研究员皮特·布鲁克斯认为,中国通过外交、金融和军事援助等手段在非洲扩大影响力,已经威胁了美国对非洲的构想,中国对非洲资源的追求阻碍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brooks p, shin j h. china’s influence i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 february 22, 2006:1?9因此说,控制非洲巨大的石油储量以遏制中国是美国在非洲地缘战略的核心。

  自2001年以来,美国领导人和非洲产油国的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的高层会谈。2002年6月,美国能源部长斯宾塞·阿伯拉罕前往摩洛哥参加非洲能源部长会议。会议期间,他与各国代表会谈,讨论“如何改善美国与非洲各国的能源贸易以促进美国和非洲的经济发展”。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会见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总统。会议期间,小布什特别强调了能源交易透明度的重要性。2008年2月16—22日,布什对非洲五国(贝宁、卢旺达、加纳和利比里亚等)进行访问。此次访问旨在加强美国与非洲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方面的合作。奥巴马政府更加重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2009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加纳,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大在西非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力度。同年8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非洲,这次访问把安哥拉、刚果和尼日利亚包括在内,突显了美国对非洲战略中石油的重要性。2009年11月16—17日,美国和安哥拉在华盛顿举行了战略对话,此次对话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石油而展开的。

  为了实现对非洲石油的战略控制,美国还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继在非洲东北部的吉布提拥有军事基地后,美国又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建立了军事基地。这两个军事基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几内亚湾,靠近石油重产地,这非常利于美国发挥其强大的海空军实力,控制非洲大陆和石油运输通道。美国以反恐为借口,2002年,建立了非洲之角联合特遣部队,受美国中央司令部指挥。2003年10月,美国向吉布提军事基地派遣了大约1800人的特种部队。2004年美国对马里、尼日利亚、乍得、毛里塔尼亚四国投入了6500万美元用作军事训练。2002—2004年,美国对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军事援助高达3亿美元。2005年,美国先在西非几内亚湾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后与西北非八个国家联合举行军事演习。2006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西非举行了代号为“坚定美洲豹-2006”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此次演习重点演练了控制石油开采区和原油通往世界的运输线路。2007年,美国非洲司令部成立。非洲司令部是继北方、欧洲、太平洋、南方和中央五大司令部之后的第六大司令部。非洲司令部的建立表明了非洲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虽然美国国防部否认非洲司令部的建立和美国的石油利益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石油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如美国国防部的一位高级军官所说:“在非洲的美国部队的一个关键性任务就是确保尼日利亚石油油田的安全,因为尼日利亚将向美国提供进口石油的25%。”jaffe g. in massive shift, u?s? is planning to cut size of military in german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10, 2003随着非洲司令部的建立,美国既可以排挤英法等传统势力,又可以遏制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作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顾问,彼得·范(peter pham)宣称,建立非洲司令部的目的是:“确保获取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其他战略资源……这一使命包括……保证这些资源的安全,不让中、印、日、俄等国获得垄断地位和特别待遇……当前美国在全球的真正竞争对手是中国,非洲将在中美战略竞争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舞台……”[美]威廉·恩道尔.石油大棋局.戴健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245通过控制非洲的石油资源和制衡中国在非洲的活动,美国就又为其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增添了砝码。

  结论

  随着石油成为国际政治中影响权力分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世界主要石油储产区进行着有效地干预和控制。通过对这些地区的控制,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血液——石油,从而拥有了向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施压的手段。以中东为例,美国在该地区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极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抗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维护其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世界石油的‘水龙头’进而控制全球经济,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在欧亚大陆占据一个对其极有力的战略位置以遏制一个旗鼓相当的竞争者的崛起。”bromley s.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2005.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227不仅仅是在中东地区,美国在世界上其它的主要石油储产区也加紧了争夺和控制。如上文所述,鉴于非洲石油在中国石油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加强了在非洲地区的存在以抗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因此说,美国在世界上主要石油储产区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自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他就积极推进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这一战略被认为是:“在向中国发出明确信号,美国回来了,而且要压制甚至击退中国。”朱峰.中国静观“重返亚太”新姿态.参考消息,2011?11?19:8实际上,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构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影响和控制中国的石油进口为基础的。众所周知,中国在地理上与印度洋脱节,使它成为印度洋的外部力量;同时中国又高度依赖印度洋,因为中国绝大多数的海运贸易,特别是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都要经过印度洋,因此,控制印度洋将成为牵制中国的方法,一旦发生战事,美国可以切断中国航线以削弱其经济,和平时期可以以此作为威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达尔文空军基地宣布,美国决定将在澳大利亚北部驻扎多达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以建立新的长期军事存在。美国这一举措的动因在于:澳大利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点,一方面,它可以作为潜在补给站弥补美国在东北亚失去的优势;另一方面,一旦发生战事,它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成为美国第五舰队和第七舰队对中国实行打击或封锁行动的基地。在与澳大利亚升级军事同盟关系的同时,美国自2011年以来正在积极谋求改善和缅甸的关系以加强对该国的影响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50年来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国务卿和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缅甸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两国正在修建从孟加拉湾穿越缅甸进入中国西南部的油气管道,二是缅甸接临印度洋,中国正试图通过纵贯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进入印度洋,这样就可以无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了。不难看出,美国对缅甸态度的匆匆改变是与控制中国的石油进口紧密相关的。

  由此可见,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地缘政治考量,其本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它是美国“霸权稳定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旗鼓相当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以维护其霸权地位。

  
看了“有关石油的当代世界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

2.有关石油安全论文范文

3.当代世界与政治论文

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

5.世界石油市场行情的有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