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0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

  初中的数学,是推开数学大门的一枚重要的钥匙。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篇一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与起步,开端是否精彩影响课堂的教学基调,关乎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关系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导入;策略

  教学中课堂导入有哪些的弊端

  ?如何艺术处理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和体会如下:

  一、导入常见的几种弊端

  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弊病:

  (一)有些教师认为导入是形式,是多余的,导入的问题浅白,内容平淡、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促成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性学习,长驱直入,学生上课容易走神。

  (二)有些教师不重视导入,导致方法太单调。忽视导入培养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学生的群体实力和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去选择导入方式。使导入方法缺少个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有些教师不去认真研究导入,只做表面文章,不考虑实际效果,有时蜻蜓点水,一略而过,对教学不能产生积极效果。

  二、导入应有的策略

  创设悬念,诱发思考。初中学生尚属青少年有追根求源的天真心理,如果教师上课能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使初中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诱导学生由疑问产生思考,由思考达到知晓问题的结果。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设疑:老师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你能否帮老师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吗?怎么补,才能使补上去的玻璃与原来一模一样,学生充分思考后,老师接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联系生活,激发思考。生活处处有数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导入中教师要用心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如:上“正数与负数”一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生活实例:冬天气温最低时有零下多少度,账面亏空时有负债多少元,在全国各地有的地方比海平面还要低,那么,那里的海拔高度怎么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

  概念。学生感到清新自然,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根源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接近数学,自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重点,引发思考。初中学生有意注意发展较快,教师可以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以提醒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注意。例如:上“因式分解”一章,教师可强调: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重点的重点,此章节知识应用范围较广,渗透的知识面较宽,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这节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领悟将要学习的较深知识,相反,如果学不好这节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带来瓶颈,希望同学们尽快熟练的掌握这节知识。

  情境创设,培养兴趣。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形象直观,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思维、探索、研究的硕大无比的空间,它能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能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援用名人轶事,拓宽视野。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数学课的新奇,教师可突破学科间的界限,使数学不再枯燥,如讲故事,对对联等。例:上“勾股定理”一章,教师导入时,首先出示一副上联:“三朝夏商周”,“九章勾股弦”,然后讲解什么叫勾股弦,并讲出关于数学家华罗庚对出千年绝对的轶事,学生学习数学,又了解数学史和数学领域里的伟人,知晓数学家华罗庚不仅精通数学,其他知识也是很渊博的。从而使学生懂得知识领域浩瀚无穷。

  三、导入引发的反思

  导入方式的选择,必须要依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在设计导入方式时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心理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选择导入方式,不能离开教师自身的优势。要与教师自身素质融合起来,自然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才能天衣无缝,水到渠成。

  课堂导入应当抓住最实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切忌只图形式,不顾实际,信口开河,超“长”发挥。最好能用言简意赅,引发思绪,使学生怀着求知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达到“设疑——思疑——解疑”的教学过程。

  导入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思考探究欲望,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冲动。

  启发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牢牢的抓住,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知道自己这堂课要学什么知识的同时,自告奋勇的参与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去,并且有求知的兴趣和冲动,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导入,有实质内容的同时,还要有艺术性,通过导入,缩短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

  另外,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燃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好比一朵绽放的花蕾,导入环节就是一片映托花蕾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成功的导入能启迪心智,培养情感,拓展思维,更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篇二

  初中数学重方程

  【摘要】本文就初中阶段的方程教学谈了几个方面的观点:重视方程解法的教学;重视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方程思想的渗透和方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方程解法;方程应用;方程思想

  有人归纳:小学数学重算术,初中数学重方程,高中数学重函数。笔者深以为然,初等代数是中学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初等代数研究的最主要内容就是方程理论,初中阶段的数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方程的教学,那么如何做好方程的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方程解法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方程的解法原理

  要让学生把方程解法掌握得更好、更牢固,而不是空中楼阁,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原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原理是等式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按其解法不同其解法原理有两个,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的解法原理是平方根的定义即若则叫做的平方根,即;因式分解法的解法原理是若则;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原理是通过等量代换进行消元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二)进行适量的解方程(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较稳定的解方程(组)的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形成熟练的解方程(组)的能力,适当的训练是必须的,而且在训练时,选题应该典型有代表性,全面有覆盖性。

  (三)适时归纳解方程(组)基本步骤和基本思路。在训练的基础上,适时对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思路进行归纳,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方程解法和思路,掌握得会更好、更牢固。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①有分母去分母;②有括号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处理方程或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无理方程有理化,分式方程整式化,高次方程低次化,多元方程一元化,总而言之一句话,消元降次简单化。

  二、重视方程应用题的教学

  (一)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新课程标准》对方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因此对于方程的应用,也应当成为教学的一大重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方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应用它解决问题,包括数学的问题和非数学的问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怕应用题,主要是他们理不清纷繁复杂的数量及其关系,或者难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因而列不出正确的方程,教学中要把握这个重点,设法破解这个难点。

  (二)重视教会学生审题和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

  分析一道应用题是解好这道题的关键,不会分析就不会解题。解应用题之前要进行认真读题审题,抓住关键语句分析。首先要分析题目类型,其次要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有的关系是明显的,题目中有关键语句明确交待的,有些关系是隐含的,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才能得出的。必要时应教会学生辅助分析的方法,如线段图、示意图、列表法等,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纷繁的数量关系,使其思路清晰。通常在设出未知数后,列出方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大多是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某些量,然后再列方程,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优化习题教学,获得练习最优效果

  应用题教学中,适当的题目训练是必要的,但要改变简单重复,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提倡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的教学,重视解题后的回味与反思,使方法得以升华,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了较强的解题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应用题。

  (四)归纳解题步骤,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四步,简单记为“一设、二列、三解、四答”。一设,即设未知数,可分为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二列即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三解即解方程或方程组得出未知数的值;四答即检验并作答。对于一条列方程应用题,要教给学生完整的解题步骤,包括书写规范,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三、要重视方程思想的渗透和方程意识的培养

  (一)方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方程思想和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方程思想是指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适当的设元建立起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方程意识的指当我们在某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未知量难以直接算出时,要有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以致用是对所有知识学习的要求,学习方程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意识。

  (二)拓宽方程应用范围,培养方程思想和意识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不仅仅是局限用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上,还可应用在数学的其它领域中,例如有些几何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与代数问题无关,但是确实要利用代数方法―构造方程来解,还有些综合问题,也需要通过构造方程来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积累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方法;方程思想不仅仅是在数学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其它学科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在物理、化学中解决某些问题时,就会经常用到方程思想。通过方程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方程思想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