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

发布时间:2021-08-31
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

  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教师是一滴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篇一

  加强教师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世纪末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从研究的思路与实践来看,学者们更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师个体的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实践表明,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教师合作的涵义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 , a)认为合作是教师文化的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认为教师的合作文化有五种特征:自发性、自愿性、发展取向性、超越时空性、成果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新时期新名词大词典》中指出:合作是群体行为类型之一,是行为主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完成的行为。合作标志着人们个体间的协调作用越迁到最高层次,其前提是合作双方达成相应的共识,并在合作中双方互相检测和评价对方的行为。

  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师的合作首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可表现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工作,也可表现为完成教师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目的明确,合作才有方向,同时,在共同目标下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其次,教师的合作具有互惠性,即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会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成果、或经验、或智慧的提升,这样,教师才有积极性,教师的合作才能持续下去。再有,教师合作具有自愿性、平等性,这是保证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只有出于自愿、平等的合作才能让合作的参与者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所以,教师的合作是教师们为了实现学校或教师个体的工作目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彼此相互配合、互动,在教育实践中共同提升专业水准的行动。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就提出了“教学应被视为专业”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持续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归宿。

  2.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第一,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根据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活动类型较多:开发校本课程、观摩研讨同事的课堂教学、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等。

  第二,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被认为是教师的实践与体验。它有实践性、参与性、试验性、批判性等特征。教师进行课程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专业职能的拓展,促进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研究者。

  第三,教师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又要有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既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批判反思。

  可以看出,任何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以及教师自主发展来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和提升专业素养,都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完成,而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教师群体。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所以,撇开合作去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教师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在教师的合作中才能反观到自己的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教师合作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教师的工作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再加上当前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过于崇尚竞争、优胜劣汰使得教师们倍受工作中的孤独感、无助感的侵扰。同行之间日益疏远,自我封闭,很少真心探讨工作问题,拒绝与别人交流经验,害怕他人超过自己。在这种极端竞争的文化氛围下,一些教师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于是他们甘于满足现状,无力竞争,成就感丧失,代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失去热情。

  教师间的合作,可以改变这种压抑的文化氛围,因为教师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的,可以帮助教师们从自我的小天地中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迈克尔・富兰(michaelfullan)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教师的孤立的激情,我们需要的一种包括但又超越个体的激情。”教师合作可以使每个教师在张扬自我的同时,又将在共济互助下实现自我。在这过程中,教师们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明确问题的根源,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消除工作中的惰性,激发工作的热情,自觉地体会、发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教师合作能不断更新教师知识

  教师知识指教师在揭示其指导信念、分享其教学方法、关联其教学结果、提供其教学哲学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观念、见解、感受及理解等。可见,教师知识既关注教师的思想和观念,也关注教师的教育实践。所以,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价值观、专业实践等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的表现。

  教师的专业价值观不是自发地形成、完善的,它需要在教师群体的共振中不断深化对专业的认识与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因此,教师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作。

  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经验、成果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教师合作中,通过交流、探讨学科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最新的研究方向与成果等,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来接受指导。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in stuart mill)在《自由论》中指出: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取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总之,教师合作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合作能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证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前提,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深入持久的教育变革。所以,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乍看起来,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个体自发地完成的,所以,教改以来,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写反思日记并定期检查,以此来培养反思能力。但有研究表明,反思的意愿和能力不可能只是个体地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合作的支撑。如迈克尔・富兰(m ichael fullan)所说:“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流,我们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合作中,通过对话、交流,教师之间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专业上的帮助,这样,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实践的时候可参考的范围扩大了、标准多元了,反思过程动态化了,反思的深度也会越来越触摸到事物的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会更高。

  教师合作的策略

  (一)营造利于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教师合作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愿,这种意愿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工作环境是否充满合作的气氛。因此,营建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是推动教师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1.提升学校领导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领导的品格就是一所学校的品格,学校领导能团结、合作一定会带动教师的合作。因此,学校领导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明确教师合作对教师个人、对学校、以至于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并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教师主动寻求合作途径。

  2.建立利于教师合作的机制

  科学、民主、和谐的工作机制是教师有效合作的保障。

  第一,树立教师合作典型。善于启用合作意识强、合作能力突出的教师,让他们承担较重要的教学、管理任务,有效带动其他教师的合作。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之中,让教师认识到合作能力是教师必备素质之一,督促教师走出自我,走向合作。

  第三,采取科学的竞争机制。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同时,有奖惩必有竞争。有研究表明,竞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消极的互依关系,而消极的互依关系会导致彼此对立性的互动。所以,要认识到竞争不当给教师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践中,既要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又要保护教师的自尊心。竞争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多开展以教师团队为单位的竞争,对竞争的结果,也要合理奖惩。

  (二)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

  合作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人格修养。

  1.认识合作的意义

  首先要让教师们认识到合作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学校可请专家给教师作报告,分析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座谈,回顾并展望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座谈中也要了解教师们对合作的认识,消除顾虑,树立合作中的“共赢”思维。

  2.丰富合作的体验

  倡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参与合作、经历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合作之“道”。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的价值,进一步萌生深层合作的意愿。

  (三)提高教师合作的能力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合作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合作需求,主动寻找、创造合作机会,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合作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教学论坛等,在活动中,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三是总结合作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合作提供借鉴。

  (四)展示教师合作的成果

  一是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报告会等,汇报合作成果,交流合作体验,体会合作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开展竞赛,维系教师的合作热情,提高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合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合作的参与者要出于自愿、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合作责任,能自觉配合、支持其他参与者的行动。

  其次,教师合作应体现互惠的原则,合作团队应是每个参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合作中,可共同分享团队中的资源、获得理智的启迪和情感的愉悦。

  再次,教师合作要遵循平等、民主的参与规则,避免教师合作团队被少数人主宰,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平等的权利,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合作团队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同伴指导、协同教学、课题研究等,确定合作形式要尽量满足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255.

  [2]曾琦: 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3]饶从满,张贵新. 教师合作: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 (1).

  [4]李洪修,马云鹏. 课程变革下教师合作的缺失与对策[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

  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篇二

  浅谈教师队伍管理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队伍管理应双“管”齐下:制度管理是基础,抓好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检查落实工作,就能规范教师的行为,学校的管理也就有章可依;人性化管理是根本,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忧患意识,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润物细无声的本质管理。

  关键词:教师;管理;制度;人性化

  当今社会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的世纪,学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除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外,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尤为重要。“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都要围绕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因此,在加强学校管理,积极推进学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的工作目标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高。下面我就教师队伍管理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一些想法。

  一、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就是规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大小,都有它的制度、规矩。我们任何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需要遵守这个环境的制度、规矩,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作为学校也不能例外。学校有了规矩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一定要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要具有可操作性。规章制度既要包括目标管理,又要包括过程管理,要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能只有奖励的内容或惩罚的内容,要以奖为主,奖惩结合。同时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不能几个领导说了算,要充分发扬民主。应该是校长办公会首先拿出思路,提交学校行政办公会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初步方案形成后,按内容由教务处、思教处、总务处等分别拟定各部门的相关制度草案,然后再交学校行政办公会讨论修改,通过后,将所有制度草案印发给全体教职工,让全体教职工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学校将书面意见收集上来,再经学校行政办公会逐字逐条进行讨论,合理的就采纳,不合理的就说明原因。在得到大多数教职工认可的情况下,最后将规章制度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颁布实施。

  规章制度制订以后,千万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比如,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如果学校还是抱着原有的规章制度、奖惩机制不变,不去适应这一新情况、新形势的要求,那么是绝对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的。

  二、管理制度要落到实处

  管理制度要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所以,落实是制度管理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根据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这样管理制度才能产生效应。

  在落实管理制度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对于教职工,就相当于教师对于学生、家长对于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好;要求教职工不做的,领导坚决不做。领导的以身作则,表面上看与管理制度关系不大,其实它对制度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当领导的违反了规章制度,一定要和老师一个尺度进行处罚,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落实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检查的主体应是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依据相关的制度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全校检查,也可以是分年级组、教研组进行抽查。在检查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但根据具体情况也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比如,教职工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而违反规章制度的,就应酌情考虑,适当放宽。同时,作为校长,要敢于放手让各职能部门大胆工作,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我校是一个月检查一次,平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并且将检查的结果每月按时反馈给教师,同时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奖惩,在年终的绩效考核中兑现。我校的这种做法效果很好,起到了激励好的,否定差的教育作用。

  对规章制度的落实,仅仅有学校的纪律性检查还不全面,还应有教师的自我约束。我校每学期的开学初,都要组织教职工重温有关规章制度,新进来的老师要组织他们对规章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解释。使广大教师时时明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怎样做能受到奖励,违反了哪些规定就要受到处罚。

  三、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

  学校的制度管理是带有强制性、外在性的,它在短时间内会产生一定的效应,但是它忽视了作为人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要在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集体”素质的提高。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目标上来。

  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作为校长,首先要做到知人,然后才能善任;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胆识和魄力,让其大胆工作;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揽过。

  其次要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学校要提倡教师之间教学质量的竞争,班主任之间班级管理效果的竞争,并且对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除了以精神奖励为主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可见,离开物质利益的单纯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合理的报酬是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不能把激励与回报简单地认为是多发奖金,激励与回报应该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教学考核方案和中、高考奖励方案,同时在教师节进行每年一次的评优颁奖,这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自主地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要与教职工将心比心。对知识分子的管理,只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是不够全面的,尤其是教师。因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说直白一点就是一个良心活,需要教师极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也要生存、生活、学习、发展,都有七情六欲。作为校长,不能只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要经常到教师的办公室与他们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校长要时刻把教职工摆在主人翁的地位,坚持民主办校,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到处处为教师着想,为教职工多办实事,营造“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总之,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做好了教师的队伍管理,才能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银.浅谈教师队伍的管理,2006(12).

  [2]瞿能友.在学校生态管理中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004(3).

  [3]张树新.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中小学校长,2002(6).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看了“发教师职称论文的期刊范文”的人还看了:

1.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3.职称论文范文

4.中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5.幼儿教师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