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老师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8
都匀老师职称论文

  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学生幼稚的心理,帮学生打开智慧之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小编整理了都匀老师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都匀老师职称论文篇一

  做一个站在学生背后的老师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满堂灌,学生整天的题海战,让我们大家都身心疲惫。老师们真正的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孩子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逃学。这就是我们要的教学吗?这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就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醒了每一颗沉睡的心灵。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考核;集体荣誉感;站在背后

  在若干年前有人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可是结果落实的怎样呢?学生依然学得艰苦,教师依然教得很累,而教学质量也是捉襟见肘。老师们都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到底出在哪?

  1.教育内容的错误

  为了让学生们学得扎实,老师们用“不道德”的方式教育学生。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前进行“大满贯”,讲得是唾沫横飞,学生们坐在下面听得是云里雾里。时间一久,也就形成了听觉疲劳。于是上课睡觉的,做小动作的,层出不穷。

  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的人才,老师的教育理念呢?

  2.教学方法的缺失

  老师上课满堂灌,对学生还是不放心,那怎么办?做题目。学生们于是上课做,下课做,学校做,回家做。难道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教学,能减负吗?做不完的作业练习,考不完的检测模拟。

  真是“老师在题岸上潇洒地走,学生在题海中痛苦地游”。

  3.学生的兴趣全无

  老师一人霸占了课堂,学生没兴趣;整天的题海战,学生易疲倦。所以很多学生因厌学而早早地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学生们感叹:“这种学习,我们伤不起啊!”

  百教一法,千校一面,万生一书,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捷克的夸美纽斯早就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生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所以课改是势在必行了。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围绕以生为本,坚持学为中心。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归还学生;把幸福成功健康快乐归还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直站在讲台前。

  那么新课改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成效呢?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虽然实行改革不久,但是新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确实让人感触颇深。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变化。

  以前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放心学生那个,现在好了,把舞台都让给了学生,让老师走到了学生的背后,忽然发现,站在下面欣赏到的风景特美!

  一、小组建设的魅力

  (一)小组建设是学生展示的舞台

  通过四大体系建设使小组成员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同竞争、同评价,使小组成员成为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行为共同体,让小组成为孩子对学校归属感的纽带,合作学习的土壤(合作学习为种子),自主管理的细胞,彻底克服传统方式下的学生厌校倾向,这个小组不仅有型而且更有魂!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保障

  这不仅是课堂的组织形式,更是贯穿学生的卫生,纪律,学习,艺术等的主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人的表现直接和小组的荣辱共存。因为各项考核都与小组挂钩。这恰恰刺激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意识。而每个小组的组长,就犹如一个家的家长,他必须带领组员们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行使自己的权利。“我的地盘我做主”,老师只要站在学生背后,把舞台还给学生,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凡事亲力亲为,那样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多少价值呢?

  1.组长的成长

  自从建立小组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各小组的组长,学会了“无私、责任、担当、不弃”。因为他们要负责手下五六名成员。为了更好的管理小组成员,他们要根据自己组员的情况制定组规,组员的奖惩措施。遇到特殊事件他们还会组织召开组会,商量讨论对策。而这些他们都可以离开老师自己实行。

  笔者现在担任班主任。班上的六位小组长能力很强,很多时候在我不在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把班里管理的仅仅有条。晨读时,组长已经组织组员在大声地朗读安排好的内容,并会根据朗读的态度给各成员打分;自修课时,会监督组员独立自觉地完成作业,并安排“培优扶弱”行动,会的教不会的;打扫卫生时,更是尽心尽职,监督组员认真仔细地打扫。所以,班里的事情,笔者根本不用怎么插手,只要放心交给学生做就好。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即使我一星期不在学校,他们也照样样样考核第一!”因为我只要站在他们的背后。

  2.组员的成长

  小组成员们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不论成绩好坏,迫于舆论的压力,班里营造了一种很浓的竞争意识。

  在笔者班上有这么一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每门课不及格。更让人头疼的是他还特爱捣乱。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他或在下面引吭高歌,或向其他同学投去子弹,搅得任课老师无法正常上课;下课时,或捡人家便宜,或挑事和人家打斗。记得有一次,为了向同学显示自己的“绝技”,居然会从三楼栏杆上往下跳。幸亏同学反应快,一把把他拉住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自从课改分小组后,我发现他变了。上课时,不再做小动作,因为要影响组里的考核。而且组长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反应也很快,所以一旦有这样的机会,组里就会让他来展现,他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为组里获得了不少分。也许是大家一次次地肯定,让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课后他也不再和以前一样调皮捣蛋。每次班里大扫除,他总是主动参与;同学买菜没钱,他会主动把自己的食物和他人一起分享;每次走在最后发现班里的灯未关,他总会主动关灯……他这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说的没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我相信,星星会亮起来。”

  所以即使那些我们看来“不可救药”的个体,也一样具有人类共同的积极的“基因”,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而课改就是培育一颗向上的种子的肥沃的土壤。

  二、生本课堂打破了沉默

  所谓生本的“三生”指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它追求“巧教乐学”、“幸福课堂”、“轻负高质”,达到解放学生的目的: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从台前走到台后。

  从导学案的完成,到课堂的讨论,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的课堂,完全由学生主宰,反馈问题,分析题目,发表观点,学生们人人有事情可做,怎么还会有人打瞌睡呢?孩子们其实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只是以前很少有机会而已。现在好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胆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笔者班上有一位女同学,记得刚来时胆子非常小,站起来发言也是支支吾吾,声音极轻。而现在却能在公开课中,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站在讲台上自然地讲解,还配上板书,讲得有板有眼,听得后面的老师是直鼓掌。

  走进现在的课堂,你听到更多的不是老师的声音,而是来自学生的声音:讨论问题,发表观点,上台展示。这里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则成了台下客。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2]《班主任之友 》2010.324.1

  [3](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4]《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55.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都匀老师职称论文

  都匀老师职称论文篇二

  与新老师谈如何“备课”

  【摘 要】人们常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课,“演”的精彩,那得看“演员”台下的功底和台上的表演。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演出”吸引“观众”呢?本文拟结合我们从教多年的经验,就如何练好台下功夫——备课,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教师;备课

  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早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该教师的备课比平时充分的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如果说决胜地千里之外的战争艺术,离不开运筹帷幄的决策艺术;具有丰富感染力的表演艺术,离不开幕后台编导艺术;那么,课堂教学也是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备课艺术。面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追求备课艺术,教学效果就好,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备课”呢?

  一、备课的“三步曲”

  (一)初备(收集材料,写出讲稿,一般利用寒暑假时间)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大纲是纲领性的文件,教师只有熟悉了大纲,才能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备课必须做到准确而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疑难点。教学疑难点是指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有关内容。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或者抽象,或者复杂,或者深奥,所以造成教学上的困难,突破难点也就意味着教学取得了成功。

  2、收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建议你身边随时预备一本笔记本,作用有二:其一是可以随时将你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其二是教学艺术是无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思考、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

  (1)初稿宜细

  要体现出整体的构思,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比如,什么时候讲授、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练习、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等都要设计好,写出来。比如说讲课时要用到2个案例,准备时通常要准备3-4个,这样可以视时间的多少灵活掌握。

  (2)解读并超越教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了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没有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因此而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

  (二)阶段备或章备(通常是在本章讲授前2周进行)

  当教师对教材心中有数后,就应把整个学期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作为一个小整体,分解难点,重点、提前埋设地雷,为以后教学扫清障碍。

  1、确定本章各节(或教学单元)的教学时间,即课时安排。

  2、先确定本章重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然后找出各节(或教学单元)的重点。

  怎样围绕重点展开讲述,每个问题要为重点问题的讲解打下伏笔,使人有“水到渠成”之感。

  3、准备好本章的案例、习题/实训、多媒体课件等。

  (三)精备(时间为每次上课之前)

  1、备教法

  教师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应在备课时做全盘的考虑,应教会学生们如何学习,要送学生一支猎枪,而不仅仅是几只猎物。

  (1)橄榄式:从一点出发,然后展开,最后收尾、归纳、总结。选择突破口和高潮点。所谓的高潮点就是讲的得心应手的部分,注意与突破口之间的联系,力求衔接自然。

  (2)爆破式:一上课就把几种不同观点讲出来,活跃学生的思想。采用此方法时应格外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学生对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其二教师解读此问题有十分的把握

  (3)剥皮式:对所要讲授的问题层层分解,最后得到答案。通常用于对概念、名词的讲解。

  2、备板书

  黑板是课堂教学的最常用的教具,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教师讲课的书面语言。七尺黑板,要有计划地使用,做到布局合理、版面清晰,有些老师,使用黑板没有计划,东写西擦,毫无条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好的板书应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和概括性。

  3、备时间

  通常一节课都是45分钟,上课时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试讲(自己对着镜子或录音设备)来完成。要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讲课,都要有一种合理地安排,才能使教学过程和谐地进行。

  二、备学生

  教师备课要备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个性。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年龄、个性和原有知识的特点出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讲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的呼应,因此,师生关系的实际情况影响着教学功能实现的程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以及听课的效果。

  1、基础班,听课的学生初次接触该内容,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2、提高班,听课的对象过去对所讲授内容有所了解,可采用抛出重点问题,深入下去的方法;

  3、研讨班,听课的对象一般为专业人员,则采用从争论问题入手的方式。

  三、备教师

  身为人师,行为示范。一位老教育家说过,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就是学术(专业知识)、技术(实验能力或使用各种教具的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备课,还要注意多听课,多研究交流,努力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改革创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看了“都匀老师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浅析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教师职称评比中的乱象浅析论文

3.教师职称论文

4.教师评高级职称论文

5.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