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06
畜牧科学论文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小编整理了畜牧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畜牧科学论文篇一

  加强畜牧场环境保护 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

  摘要:畜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畜牧场的环境保护依据相关法规,结合“农牧结合、种养平衡、过腹还田”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建设畜牧场,既要保证畜产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做到“无污染、零排放”,又要有效防止畜牧场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污染的影响,促进畜牧业生产科学发展。

  关键词:畜牧场;环境保护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现代化逐步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由过去的粗放分散经营逐步转向集约化、现代化。但是,随着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大规模现代化畜牧场的建设,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畜牧业对环境的危害日益显现。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年针对畜牧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颁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规,但由于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依然存在。曾经有报道称:广东省东莞市因环境不勘重负,为解决污染问题而发布了“禁猪令”,并且还将发布“禁禽令”。毫无疑问,这将限制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建立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呢?只有加强畜牧场的环境保护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畜牧场环境保护的意义

  家畜是生活在各种环境因素之中的,自然界中各种环境因素本身之间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与家畜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着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只有在各种环境因素的正常平衡系统中,渗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净化能力时,才会造成其平衡的破坏,各种环境因素恶化,以致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的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和噪音都可对家畜环境造成危害。同时,随着现代化畜牧场的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废弃物,如不经有效处理,不仅会危害家畜本身,而且会污染周围环境,甚至形成公害。因此,畜牧场的环境保护是两方面的:既要防止畜牧场本身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要避免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对畜牧场的危害,以保证家畜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出安全的绿色畜产品。

  畜产废弃物所造成的各种污染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畜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一、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向集中经营。畜牧场规模庞大,饲养集中,家畜成千上万,产生大量粪尿,不加处理,随便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二、畜牧场由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镇人口大量集中,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多,为便于购买饲料和销售畜产品,节省运输费用,畜牧场多建在人口集中的城市近郊,造成农牧脱节,粪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公害。三、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本来,家畜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经过处理,施入农田,除能供给农作物养分外,还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但与化学肥料相比,由于家畜粪尿体积大,施用量大,装运不便,运输费用高,因而提高了使用家畜粪尿的费用,结果造成积压,变为废弃物,难以处理,形成公害。总之,“畜产公害”归根到底是人为造成的。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在此阶段重申环境保护问题,总结造成畜产公害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畜产废弃物,化害为利,及早防止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有助于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发展。

  2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途经及危害

  2.1畜牧场对空气的污染畜牧场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家畜的粪尿或其它废弃物产生的难闻气味及畜牧场排放出的烟尘、灰尘等,由畜舍或工作间经风机排出或直接散发至畜牧场及附近居民区上空,影响人畜的生理机能,其中含有的微生物飘浮于大气中,可在本场造成疾病的传播,甚至随风散落至附近居民区,扩大传染的范围。此外受工业废气污染的大气也会给家畜造成危害。

  2.2畜牧场对水体的污染畜牧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家畜粪尿及畜牧场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引起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超标,造成水体污染。畜产废弃物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腐败性有机物大量排放至水中,首先使水质混浊,同时如果水中氧气充足,则好气菌发挥作用,可分解有机氮为氨、亚硝酸盐,最终为硝酸盐类的稳定无机物。水中溶解氧耗尽后,则有机物进行厌气分解,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之类的恶臭物质,使水质恶化不适于饮用。又由于有机物分解的产物是优质营养素,使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更加大了水的混浊度,消耗水中氧气,产生恶臭,威胁贝类、藻类的生存,造成鱼类死亡。如作为农业用水,则因水中含有过量的氨态氮等能导致水富营养化,使农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水源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可引起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影响畜牧业生产。另外,受到工业废水等污染的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致癌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往往经生物转化、浓集及食物链富集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健康,威胁畜产品的安全。

  2.3畜牧场对土壤的污染土壤的基本机能是:一、它具有肥力,可以生长植物;二、可以分解物质。这两方面构成了自然循环的主要环节,因而土壤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主要承载者,它的机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影响人畜健康。人们向土壤堆放和倾倒大量的废弃物,使土壤中积累了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破坏了土壤的基本机能,则构成土壤污染。畜产废弃物中的家畜粪尿易被分解,提供有机物,使土壤维持其原有的机能,但在过量的情况下,超过了土壤的自净分解能力会使土壤有机物质过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污染。特别是由于粪尿灭菌处理不当,其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可以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或继续繁殖,保护和扩大了传染源。

  2.4畜牧场引起的昆虫、噪音等污染畜牧场的家畜以及饲料、粪便等,易于招引或孳生蚊蝇,会骚扰附近居民并传播疾病;还有家畜的嘶叫啼鸣和使用机械及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音等都会污染环境。

  3畜牧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

  畜牧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畜牧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逸,蚊蝇漫飞,也不可弃之于土壤、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必须加以适当处理,合理利用,化害为利。同时,也要防止畜牧场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污染的影响。畜牧场环境保护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是“农牧结合、种养平衡、过腹还田”。因此,保护畜牧场的环境主要要从规划畜牧场、妥善处理家畜粪尿及污水、绿化环境、水源防护、环境卫生监测等方面着手,力争做到无污染、零排放。

  3.1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合理规划畜牧场合理规划畜牧场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在对一个畜牧场选点、建设之初,就必须从环境保护着眼,依据相关法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选择地理位置,合理规划规模和场内建筑,合理规划畜产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措施,防止畜牧场污染周边环境,同时也要防止周边环境已存在的污染影响畜牧场。

  3.2妥善处理和利用家畜粪尿及畜牧场污水由于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其经营与管理的方式随之改变,畜产废弃物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对家畜粪便可通过用作肥料、产生沼气和用作饲料等途经加以处理和利用;对畜牧场污水可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经过机械分离、生物过滤、分解、沥水沉淀等一系列措施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或再利用。

  3.3绿化环境畜牧场的绿化具有改善场区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和噪音、减少空气及水中细菌含量、防疫、防火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4防止昆虫的孳生可以采取填平所有能积水的沟渠洼地、排水用暗沟、粪池加盖、定期及时清除粪尿等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干澡,防止蚊蝇孳生;也可以采用化学杀虫剂和电气灭蝇灯等杀灭蚊蝇。

  3.5水源防护禁止在生活用水保护区建设畜牧场,严格控制畜牧场污水排放,加强畜牧场水源管理,作好水源防护工作,确保家畜饮用水的水质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畜禽健康和畜产品安全。

  3.6监测畜牧场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污染源监测,即对畜牧场废弃物和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定期、定点测定;另一方面是环境的监测,定期采集畜牧场水源及周围自然环境中大气、水等样品,测定有害物质浓度,了解环境污染情况,进而正确评价环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之,畜牧场的环境保护应在立项建设之初加以考虑,依据相关法规,结合“农牧结合、种养平衡、过腹还田”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建设畜牧场,既能使畜产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做到“无污染、零排放”,又能有效地防止畜牧场受到已存在的环境污染的影响,努力构建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庆镐.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畜牧科学论文

  畜牧科学论文篇二

  论科学养猪对推动察隅县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养猪业在察隅县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对察隅县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该县养猪业的调查基础下,对该县养猪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剖析,为更好地推动县养猪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还探讨提出一些改进该县养猪业的方法,探析如何加强该县科学养猪的进程,以增进对该县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养猪 畜牧业 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55-02

  1、养猪对我县畜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根据去年我县统计数据显示,我县牲畜存栏数达15,3384万头(匹、只),其中生猪3.64、牛3.9172、羊3.1309、禽类4.6503(万头只)。全年出栏牲畜3.8346万头(匹、只),出栏率达25%,其中生猪出栏20020万头,出栏率55%。可见,养猪在畜牧业种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可以说算得上是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生猪价格仍维持在十二元,肉猪10.70元/kg、土三元肉猪12.50元/kg,20公斤左右的苗猪价维持在20元-24元/kg。目前的价格是自2009年以来比较稳定的价格,在现在的市场价格下,对农户来说养猪的经济效益是非常不错的,农民每养1头肥猪可得利润在400元以上,就是规模猪场,每出售1头肥猪的利润至少也应该有300元。这样的经济效益是在畜牧业里比较高的效益,养猪的经济收益也是构成我先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养猪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许多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养猪利润比较丰厚,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很大帮助,因此,我县应重视对养猪业的关注和投入,以更好的带动我县农户增加收入。

  2、当前我县养猪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养猪方式传统,缺少现代化技术手段

  虽然,我县生猪在2009年全年出栏20020万头,出栏率高达55%,占据我县畜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从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方式上来看,其呈现出养殖科学技术力量低下,生产水平低的现象。我县地处山区,各类农作物丰富,多数农户都习惯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养殖方法及技术都不了解。在养猪方面亦是如此,多数养猪农户的养猪方式都非常传统,不管是在规模还是饲养、防疫、卫生、环境、病害防治等各方面都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指导,缺失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与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养猪业成熟的地方相比,我们县生猪养殖的方式非常的传统。在经济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他们的养猪业已经迈向养猪生产流程工厂化、自动化,甚至猪肉产品可以实现标准化,而且在市场流通和服务领域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可以构成体系,更有先进的地方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这是我县养猪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2.2 圈舍环境不够卫生,防疫意识低

  我县的养猪几乎都是农村散户养殖,基本上都会存在对畜禽疫病控制能力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在猪疫病的观察、诊断、预防、消除等方面,不仅相应的设施简陋而且技术落后,一旦出现疫情,则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尽管随着养殖户养殖经验的增加,他们对养猪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比较传统的饲养方式往往因设施、技术等的落后。造成猪舍小气候环境恶劣,猪的抵抗力下降,饲养的猪可能会处于亚健康状况,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一旦有病菌侵入,则会导致疫情出现,如果防治不当,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农村散户养猪圈舍的卫生条件差,这一方面影响生猪的正常健康生长,另一方面会容易滋发细菌。潮湿、脏乱的圈舍不利于生猪的养殖,不利于生猪的快速健康生长。较差的圈舍卫生环境是生猪患病的危险诱因,而很多养殖生猪的农户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有的养猪户可能会比较忽视免疫的作用,存在侥幸心理。有的农户饲养的仔猪几乎不会想到要做预防注射,也不重视免疫工作,这对仔猪的生产来说是危害极大的潜在因素。在一些地区反复暴发、持续流行的疫情,以及缺乏有效的快速诊断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根除计划,是我县养猪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县养猪业发展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2.3 养殖技术上缺少科学意识,单产水平低

  我县的养猪业,基本上不成规模,生猪出栏头数不是来自上规模的养殖场,而是各个散户的集合。在各个养猪散户里,大部分养猪者专业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猪的单产水平较低。例如,有的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国家母猪年均产仔胎数为2.4-2.5窝,而我县养猪户母猪年均产仔2窝已属高产。我县生猪生长育肥的平均出栏日龄大概为170天,先进的养殖方式则需时为135-150天等等。

  另外,有些养殖户会存在以下这些问题,首先,选种上比较盲目。在选种上,除了重视我国杂交生产体系中的优良品种外,引进一些“洋”种猪是值得考虑的,但是要注意避免盲目性,要跟进科技的新发展,不要总是停留在曾经养殖过的一两个品种上。而且在引种时,既要防止新病引入,又要防止引入与我县广大农村养猪生产实际距离太大的种猪。其次,仔猪的开食较晚,补给养料较差。一些农户,在仔猪喂养上,开食比较晚,补给的料也较差。这种情况下,仔猪就会模仿大猪的采食方式,跟随母猪舔食大猪的食物。母猪料和仔猪料相比,其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相差较大,仔猪的营养跟不上。就算有的农户即使给仔猪补料,其质量也不高,过早地添加一些农副产物和劣质粗饲料,不能很好地达到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从而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仔猪体质弱,抵抗力低,容易染病,最坏的会沦为僵猪。第三,不注重对圈舍环境的维护。我县虽地处亚热带,但是由于是山区,冬天较冷。在寒冷的冬天里,有些农户的猪舍没有防寒保暖设施,圈舍阴冷潮湿,这样会致使仔猪长得慢,出现较高的病发率,严重的会出现仔猪的死亡,整体的效益下降。第四,仔猪上市的体重过小,影响猪的生长。仔猪于10kg重的时候上市,浅层次上看可以提高母猪年产仔窝的数目,能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深究起来却不然。30-40天的仔猪才是每日净增体重的最快时期,可以达到1:1。我们比较一下仔猪料和仔猪的价格即可知道,补给质量较高的仔猪料是比较划算的。

  因此,过早上市不一定能带来最高的经济效益。在上述的几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县养猪缺乏科学指导,而且单产水平低。

  2.4 我县养猪业市场化程度低,没有规模

  我县的养猪业大多都是散户养殖,没有算得上规模的养殖场,也没有专业的养殖户。养猪业没有形成市场,与真正的市场联系很少,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下。这样的养殖模式会暴露出的问题。首先是猪肉产品缺少相应的市场规范,质量控制难度大;其次是饲养规模小,饲养的技术含量低,整体经济效益低:第三是由于养殖户较为分散,市场化能到达的产、供、销一体化无法实现,加大市场的风险。另外,农村散户养殖,不需要办养猪许可证,不需要注册账目登记,农村养猪的数目

  很难核计,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会造成养猪生产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市场很难预测。使得市场竞争力低,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供需的变化。

  3、如何有效解决我县养猪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我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解决,多管齐下,重点突出地加以干预。力争取得良好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对养猪科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户饲养管理水平

  我先养殖的很多分散养殖户对科学养殖都缺乏认识,对饲养生猪的管理也缺少正确的意识,因此,我县在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时候,应该把对这些养殖户的畜牧知识的培训方在首要位置。第一,我们可以请一两个养殖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者给广大农户进行普遍培训,并重点培养我县畜牧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教育,让他们持续发挥传递科学养殖知识的使者,经常对县里各户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知识的传递,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科学的管理饲养的牲畜。第二,鼓励广大养殖户自学专研,对将科学养殖知识发挥到实践领域较好的养殖户进行表扬,在广大养殖户群体里树立榜样,一方面可以激励大家,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大家争先学习科学养殖技术。第三,招揽人才。引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智囊,为我县以养猪业为首的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

  3.2 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集约化养猪方式

  集约化经营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集约化经营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规模化。因此“分散、按区划设”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坚决改变。

  虽然我县养猪业比较兴盛,但正如之前所言,主要是农村散户养殖为主,没有规模。要真正让养猪业形成规模,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就要大力引导和扶持有潜力的农户搞集约化的养猪方式。因为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的趋势。对初具规模的养殖户在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可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如圈舍修建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资金问题,以及帮助农户与县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等问题,以解除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的后顾之忧,使我县的养猪业往集约化的科学养殖方向发展。

  3.3 加大对疫情防治方面的控制

  对养猪疫情方面的防控可以首先从改圈舍开始,良好的圈舍环境是保证养出健康肉猪的条件。目前我县许多养猪散户圈舍上面因陋就简的做法非常普遍。对饲养肉猪的圈舍,要考虑到到通风、温度、光照、打扫冲刷、防疫等方面的因素。修建圈舍时考虑到防压和防寒。在平时要保持圈舍干净和适宜的温度,冬季尽量减少舍内用水,设法保持舍内干燥,或者罩上塑料膜来保温,也是冬天里改善圈舍环境的好办法。到了炎热的夏季。要应注意防暑降温。其次,组建基层兽医队伍,健全畜牧防疫服务体系。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兽医站及基层兽医队伍缺失,使得畜禽防疫、产地检疫以及一些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不到位。对此,国务院就兽医机构改革专门进行了研究,并下达了专门的文件。因此,我县要积极组织建设基层兽医队伍,建立全新的动物防疫服务体系,要提高我县养猪业的总体养殖水平,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委派专职的分管领导去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第三,重视对仔猪的免疫工作。在仔猪上市之前,就应该按照要求做猪病的免疫工作,在20-30天的时候进行首次猪瘟免疫。55天时进行二次猪瘟免疫,同时进行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等猪病的免疫,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有效控制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因防疫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3.4 帮助养猪业市场化的形成,推动养猪业的发展

  在生猪养殖方式上慢慢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式靠近之时,还要重视帮助养猪业市场链条的形成。帮助搜集、反馈县内外、临近地区的猪肉市场需求信息,并指导养殖户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我县的养猪业走向市场化。另外,分散经营使产供销难以实现一体化,会造成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等问题,故应帮助尽量集中生猪养殖,认识到养猪生产要认真处理好生产、市场、销售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减少养猪生产的盲目性,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我县养猪业的发展。

  4、结 论

  我县养猪业是我县畜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带动作用。在认识到我县养猪业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我县主管部门积极领导以及各部门配合发展,多方努力,积极采取措施,与养殖户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县养猪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正富,农村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村养殖技术,2002(11)

  [2]李和国,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09(01)

  [3]胡心宽,集约化养猪技术要点[n],中国畜牧报,2002年7月14日第005版

  [4]张洪让,农村养猪新格局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7月10日第002版

  [5]戴建新,赵兴东,袁建辉,当前农村养猪生产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误区[j],河南畜牧兽医,2005(02)

  
看了“畜牧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畜牧科技论文范文

2.畜牧养殖科技论文

3.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4.畜牧兽医科技论文

5.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