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1-08-26
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怎么写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植物是园林造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所形成的不同空间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植物的科学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植物的科学论文篇一:《浅谈植物营造空间》

  摘要:植物是园林造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所形成的不同空间给人不同的感觉。本文从植物营造空间的角度分析植物形成的不同空间效果,并对植物营造的空间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 :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 黑空间 灰空间 白空间

  景观的营造从材料的角度可分为硬质景观的营造和软质景观的营造。构成硬质景观的元素包括: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广场、水体、山石、园林设施。软质景观则主要指植物造景。如果说硬质景观是一块场地的骨架,软质景观则是构筑这块场地的血肉。两者缺一不可。

  有人觉得硬质景观重要于软质景观。的确,相对于植物造景来说,硬质景观容易在比较快的时间内出效果。但生活在高楼大厦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大自然带给人的愉悦和放松,倾向于绿色的视野,倾向于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

  何谓植物造景,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在对一块场地的设计中,硬质元素和软质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但人工气息十分浓厚;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移栽到城市和园林中。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

  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对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可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垂直空间、覆盖空间。

  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封闭空间是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围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景物历历在目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

  这是一种传统的空间分类方法。当你置身于两侧均种植分枝点高于2米、间距5米的悬铃木的马路中,首先你感觉自己置身于垂直空间中。当马路的距离为5米左右中,你能感觉到自己置身于覆盖空间中。当行道树下栽植的灌木和其他小乔木阻止了你向远处打望的视线,你能感觉到你置身于封闭空间中。当行道树下灌木和小乔木以组团的形式间植,或者这条道路将通往一个更为封闭的空间,你就处于一个半开敞空间中。而且,植物的空间分类中,不可能离开时间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它不可能离开年复一年的年际变化,也不可能离开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落叶树在春夏季节是一个覆盖的绿荫空间,秋冬季来临,就变成了一个半开敞空间,更开敞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在树下活动、晒阳的需要。不仅这样,园林植物处于变动不居的时间流之中,也在变化着自己的风貌,变化着似乎凝固了的形象。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植物的形姿,从而影响了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序列。比如苏州留园中的“可亭”两边有两株银杏,原来矗立在土山包上形成的是垂直空间,但植物经过几百年的生长历史,树干越发高挺,树冠越发茂盛,渐渐转变成了一个覆盖空间,两棵银杏互相呼应地荫庇着娇小的可亭,与可亭在高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园林的范畴中,硬质景观对空间的划分需要植物的配合。没有植物的配合的硬质景观所形成的空间让人觉得室外与室内如出一辙,那么,室外也就成了“建筑”,而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园林”。在园林的范畴中,植物也可以暂时的脱离硬质元素,独自形成宜人的空间,而这是硬质景观所没有的空间魅力。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对我们的空间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是有机的,是需要不断注入新东西的可“增长”的定义。

  把空间分为“黑空间”、“白空间”、“灰空间”。“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源于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牷。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日本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由“灰空间” 衍生出“白空间”、“黑空间”。

  竖向上相对于白空间有所遮挡的空间可称之为黑空间。在建筑学的范畴,室内往往称之为黑空间,室外称之为白空间。在园林学的范畴中,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大致可称之黑空间。开敞空间、垂直空间大致可称之为白空间。这是一个非绝对的划分。黑空间与白空间之间的过渡、转换则需要灰空间。灰空间是灰色的,置身与其中,你无法确定你处于黑空间还是白空间。

  地面铺装同样起着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一处广场,浓荫覆盖下的边缘座凳,凉亭可称之为黑空间。阳光照射下的活动地面可称之为白空间。两种空间之间的转换需要过渡的灰空间,地面铺装的变化则是一种形式上的暗示。它所营造的氛围则正是灰空间需要的氛围。当然,人们从可提供休息设施的浓荫下走向可提供游玩设施的广场上时,所穿越的走廊、树阵也可称为灰空间。即使走廊和树阵在别处可单独形成黑空间。

  再次用行道树为悬铃木的马路举例,当这条马路两侧的悬铃木枝繁叶茂,为行人遮挡酷日暴雨,这是一个黑空间,它是相对封闭的。冬天,当马路两侧的悬铃木只剩下树干与光枝,你所感受到的是冬日的阳光和竖向上的围合,这是一个白空间,它是垂直的,但不是封闭的。当这条马路从一处黑空间通往一个白空间,一个白空间通往一个黑空间,或者由一个空间通往另一个相同的空间时,它的作用如同一条长廊,它是灰空间。

  最后,在用植物营造空间时应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反对人工修剪等不顾时间因素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诺曼k布思,曹礼昆。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

  [4]姜海犁。现代色彩构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陈从周. 说园〔m〕.上海:同济人学出版社,1984.2

  植物的科学论文篇二:《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摘要:园林植物配置是将不同植物材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一门动态的艺术:一方面,它是可从多种角度观赏的三维艺术品;另一方面,所用植物材料也会随着季节和年龄变化而变更,春去秋来,植栽设计总能不断带给我们新鲜的感受,而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其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植物进行配置时,既要考虑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又要考虑植物配置原则,合理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是城市绿地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的好坏也是评价城市环境景观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窗口,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无论在发挥生态效益、创造优美环境,还是在景观营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植物配置设计能够产生美感,它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一个符号或者是标志,它的功能就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所以本文就将对园林植物配置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一、园林植物配置总体要求

  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总体上要做到: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融合美学要求,体现植物配置的景观功能。具体来讲,就是园区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使乔木、灌木、地被、攀援、水生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互生共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重乔、灌、草立体空间搭配,从而增加绿量、提高绿地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园区内环境质量。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居住区的各类绿地都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是其主要功能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和保护居住的生态环境,因此绿地的植物配置要以绿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二是要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应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三是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要力求丰富有变化,以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而且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四是要配置传统性植物,创造居住环境的地方特点。

  三、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问题

  一是要塑造植物,形色兼备。利用修剪的绿篱,丰富层次,勾勒轮廓,作为背景是近几年来比较灵活运用的一种手法,在现代化的城市绿化中,绿篱不仅可以划分境界,还可以用它来分隔园中不同景区、组织景点的作用,可以作为基础种植,装饰建筑物、小品、喷泉、花坛,以及作为绿色屏障隐蔽不美观的地段,绿篱从高矮上可分为高篱、普通篱及低简陋,绿篱高度没有严格规定,通常以0.5~1.5m的普通篱最多,0.5m以下为矮篱,1.5m以上为高篱,在修剪篱中,通常有修剪成同一高度的单层式,由不同高度的两层组合而成的为二层式,二层以上的是多层式,其中多层式在空间效果上富于变化,当然,整形绿篱的高度和宽度要服从整个园林绿地的空间组织和功能要求,切忌到处围篱设防,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既妨碍游人活动,又影响园林景观,还要从本地区的环境条件(气温、日照、土壤条件)出发,选择生长旺盛,抗性强,容易繁殖的材料做绿篱,这样才能较好保持绿篱的整体效果;二是植物形成的空间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园林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观深度且大小空间相接,以避免一览无余的感觉,但是,每一空间的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多样而统一,骨干大乔木树种选择要单纯,不可片面地追求种类,罗列得太多,像标本园一样,给人以繁杂混乱的感觉,但一般树木也不宜过于单纯,否则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在大、中型园林中,用三五个树种,十几株或数十株为一群的有机地组成植物空间的效果为好;三是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落有致。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从平面或立面构思,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等特点,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对于多树种配置,如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混植,除不应妨碍每一树种的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常绿树四季常青,壮观庄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萧疏,为了使落叶乔木突出鲜明的色调,常绿和落叶乔木配置时,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而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时,灌木群可借自然地形的起伏,用叠砌阶梯、花坛的办法配置,以增强落差,使之形成错落的轮廓线,做到层次分明,当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树群时,要有深有浅、若隐若现、疏实相接,最忌刻板,开阔的空间应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体现自然的意境;四是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四季变化。植物的色彩在园林中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变化,花开不断,而为了体现这一特色,很多地方比较多的采用了几种花灌木成丛、成片的配植方法,如用白玉兰、碧桃、樱花、海棠等突出春季特色;用玉兰、紫薇、石榴、月季、桂花、夹竹桃等体现夏秋特点;用枫香、槭树、无患子等体现深秋景色;用黄瑞香、腊梅、茶花、梅花、天竺葵等点缀冬景,色彩效果十分鲜明,这就体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常绿树叶色常绿而深沉,落叶树则叶色丰富而冬枯,两者适当搭配,可以使景色富有变化,冬季也无萧瑟感。

  四、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一种是孤植。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而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一种是对植。所谓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枝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一种是丛植。所谓丛植,是指由三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而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一种是群植。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它主要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群植时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而是要有疏有密,力求自然,林缘不要直线,整个林地不要几何形体,一刀切的边缘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很受人们欢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门艺术,它像是写小说的过程,只有找到正确的词汇,运用正确的语法,然后下笔成文,才能写出拥有丰沛的表现力的文章,因此,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正确运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园林知识,才能把我们的城市装点的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刘世广.浅谈植物配置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5(05).

  [2] 林丽.园林植物配置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

  植物的科学论文篇三:《浅谈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科学性》

  摘要:笔者结合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对景观效果所造成的影响,阐述了科学的景观设计和合理的工程建设是值得我们园林工作者重视的工作。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生态效应;园林绿地

  园林植物景观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将各自具有不同形态、色彩和生长规律的园林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其拥有的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且所有园林植物以饱满的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姿态、叶、花、果、干、枝等景观素材得以充分展示,是一种美的组合,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近几年城市绿地建设中,各地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让人们尽情地享受到人工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但也有一些城市绿地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和施工质量较差,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低劣,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改善城市环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视觉上的不舒服。杜绝这类现象不再发生是我们园林绿化工作者应加以研究和值得注意的一件大事。

  1 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目前,一些城市绿地景观做得不好,或且不太令人满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可以大致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在植物种植设计上,乔、灌、草搭配不当,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较差。(2)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对地形地貌、特别是土壤特性了解得不够,或是施工过程中其它人为因素,造成植物生存的土质太差,生长不良。(3)对植物本身习性了解的不够,在植物配置上考虑不周,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4)景观建设不规范,造成良好的景观效果难以体现。

  2 解决措施、方法

  分析以上种种原因,结合近几年来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这也是园林工作者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2.1 优化设计

  做好深化设计很重要。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根本,植物景观设计要体现植物多样化,树立以人为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2.1.1 乔、灌、草合理配置。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

  2.1.2 科学筹备,做好乔木树苗的选择。园林植物景观是单株植物的组合体,个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效果。在设计和选择乔木树种的苗木时,要考虑建园初期的整体效果。单株冠量要有大有小,切忌一味地使用截头树和小径级苗圃。近几年从山上采集野生树截半枝或留全枝在苗圃培育后进行移栽,在技术条件具备保证成活的情况下,景观效果极好,在绿地中进行少量的点缀,可以收到神来之笔的效果。

  2.2 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设计意图能不能充分体现,就在于施工队能否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施工,特别是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2.2.1 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建设质量。

  目前,对绿化苗木规格没有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不同苗圃出圃的同一树种和同一径级的苗木诸如冠幅、冠量、树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必须出台统一验收标准,至少在同一绿化工地要根据实际配置规定苗木规格和控制因子。主要因子要符合设计意图和造景的需要。在施工时,要严格按设计图案放样,定位要准确。走样和偏移的栽植会使整体显得松散、杂乱。单株苗木种植时,要注意景相的调整。使之与整体协调达到最高意境。

  2.2.2 施工地的土壤改良。

  进行立地条件的改造很重要。施工地段土壤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长,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特有的景观素材,就要给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我们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栽植植物的土壤要先进行摸底调查。如果土壤状况不好,则必须改良土壤,特别是对那些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更要优先满足这一基本条件。一般常见的办法是客土回填。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综合考虑。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宁多勿少,宁精勿滥。

  2.2.3 科学修剪,保证苗木成活和保持良好冠形,乔木苗木在移栽时,采用标准化移植很重要。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较好的冠形,都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枝或叶的量根据具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修剪的前提还要视苗木所带土球大小而定。有部分或全部剪叶、剪枝的,有为了简单省事,截头而除去整个树冠的。简单的大量剪去枝和叶或截头的修剪方法,无疑可以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对栽植后景观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复都是非常不利。所以,绿化树种栽植前的修剪要以保留冠幅、冠形为前提,主要在树冠内部进行疏剪,除去弱小枝或按轮生枝剪一轮留一轮,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剪除部分叶片,这是其一;也可以除去全部叶片,保留80%以上或全部枝条。这2种办法需要投入的人力都比较多,第1种办法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冠形和冠幅保留较好,恢复生长期较短,景观形成快,这是绿化施工时应该大力提倡的修剪办法。

  2.3 科学养护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

  绿地栽植之后的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绿地功能的释放和效益的实现,都是在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内得以完成。管理精细的绿地,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成为人们流连往返的游憩场所,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形象地说明了管护的重要性。养护管理的内容很多,很杂,这里主要介绍如下3个方面。

  2.3.1土壤的增肥和结构改良。

  城市绿地中草坪和灌木带的土壤由于人为浇水冲刷或人力践踏等最容易使其板结和肥力不足,特别是本身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在后期养护管理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可在早春用腐熟的有机肥与腐殖质土混合均匀地撒于草地或灌丛土壤上。撒的量多少,视情况而定。对人为践踏严重地段,需补植的要补植,不需补植则要先松土,再撒肥。而长期人为践踏形成的临时游道,则要视情况补植或开设正式的游道以方便游人。国外亦有根据游人习惯路线设计游道的实例。

  2.3.2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

  所有绿地中灌木丛或孤植灌木都比较多,对它们的修剪切忌单调和一成不变,成片的要有起伏和高低来调节,孤植的要有形状和大小之变化,处处流露出自然和谐之美,而又不失人工雕琢之奇。花境、花坛多以多年生宿根草花为主,栽植2~3年以后,会出现生长不良和退化现象,故要定期对这类花草进行更新,更换品种或异地移栽,经常给游人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感觉。

  2.3.3孤植树或丛植乔木下植被调整。

  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城市绿化中孤植木或树丛冠幅逐渐加大,种植在下方的灌木或草坪由于过分庇荫而生长不良,在一定时期要对这一类灌木或草地进行更新,改换耐荫植物或阴性植物,或是将地面进行部分硬化,以方便游人和完善景观。

  3 结语

  园林绿地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相互脱节以及施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欠缺,是造成目前园林景观建设中美中不足的主要问题。这要靠规范市场,出台相应管理条例、建设标准等行政手段以及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来加以完善,以引导园林绿化事业逐步走上新台阶,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 王保忠,王彩霞,何平等.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展望[j ].湖南林业科技,2004 (3)

  3 李利,易星星.以岳阳市为例浅谈园林大面积草坪的改造设计[j].湖南林业科技,2004(4)


猜你喜欢:

1.有关植物的资料和科学手抄报花边

2.学生科学小论文500字

3.自然科学论文3000字

4.高中生科学论文3000字

5.关于生物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