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人作战方式带来的争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6
论无人作战方式带来的争议论文

  无人作战是改变未来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一种全新作战样式,无人化装备已经成为国家间军事博弈的重要力量。加快我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已成当务之急。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无人作战方式带来的争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无人作战方式带来的争议全文如下:

  【摘要】:无人作战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模式,已经广泛的受到各国的关注,在现如今高科技技术的背景下,诞生了许多无人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无人机,但是这种高科技装备的使用引发了许多争议,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无人机的发展及其在实战中遇到的问题,来归纳出无人机所遇到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 无人作战 无人机 伦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力量的较量己经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在军事领域取得突出的进步,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有力的位置。在这种环境下,战争的形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战争的手段也不断在更新。从旧时的单兵作战模式到现今的无人作战模式,从以往的短兵相接到现在的运程打击,这些作战方式的改变无不体现着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军事领域不断向前。但是无论战争文化是发展或是退步,它终究是一台“纹肉机”,数千年的历史里己经无数次证明了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带给我们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愈演愈烈。支持战争的人希望通过战争取得更多的物质资源,但是如何能使战争获得支持,如何能在减少军队人员伤亡的情沉下获得战争的胜利,则成为各位战争领导者、将军们、科学家们一直走在这条看似辉煌的“康庄大道”上。

  科学的发展是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军事技术在服务战争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军事科技开始服务于民用行业。但是军事技术其目的是服务于战争,其本身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层面,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造成了机器打人的不对称打击,在最大程度上引发了伦理道德的争论。

  一、无人机的起源与发展

  无人机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11年由英国的卜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提出的,他们向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使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其能在敌方某一目标上空进行投弹。”这一建议很快被英军事航空理事会认同,并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研究,进过科学家们十余年的努力探索,在1927年,人类史上第一架“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泉”号军舰上成功进行了试飞。“喉”式单翼无人机的问世,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空中力量。

  到了三十年代,英国己经生产了120架无人靶机,并把这种无人机称为“蜂工”。英国在无人机研制上的捷足先登,使得美国人也不甘落后。美国研制的第一款无人机被取名为“凯特琳飞虫”。到了1939年,又研制出了一种单翼无人机,取名为r p-1。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军方开始大量订购这种靶机,其中oq-2a靶机981架、oq-3靶机9103架、oq-13靶机3518架。这在当事时间空中订单中属于前所未有的。

  时至今日,世界上研制出的无人机己经多到近百种,我国在无人机的研制中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中广为熟知的是中国第一代无人机“长空一号”、中国翼龙无人机。而美国如今大量投入战场的则是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这些新式战争武器的出现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也使他们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焦点的存在价值即使他存在争议,但其具有足够的利用价值,能够获得丰富的利润,便可以自行忽略其争议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大肆宣扬无人机的好的原因所在。

  二、军事战争中无人机的应用

  无人机的首次使用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用无人机作为侦察机应用于实战,到了1961年美国首次将“火蜂”无人机投入到战斗中,作用于战役战术侦察。从1961你那到1975年,“火蜂”先后在越南南部、北部,以及我国南部实施了3135次战斗飞行,其中成功飞行2873次,一举奠定了无人机在战场中的威名。

  进入21世纪以来,无人机已经大大超越有人作战机的地位,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都展现出了其优秀的系能和作战能力。以美国为例,在2002年,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成功摧毁阿富汗南部地区“基地”组织的一个隐蔽场所,造成了1名基地高级将领的死亡。在之后几年间,美军先后派出多架无人机携带导弹,深入了6个国家进行追杀恐怖组织的头目。到2011年为止美军总共己累积多大7000架无人机,为其全球战略进行部署。

  据统计从伊拉克战争爆发到2007你那,短短四年间美军使用无人机数量从最开始的十几架增加至七百多架,这足以看出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阿富汗战场上,美海军陆战队就拥有1200多架无人机,从最简单的无人遥控玩具型无人机,到重约380磅的微型飞机,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美军动用无人机攻击最多的目标是巴基斯坦境内,目标位与阿富汗接壤的部落地区武装势力。在2011年10月份就至少有了名“哈土尼网络”派成员被无人机炸死。

  之所以无人机广泛的被使用在战场,除了其性能的优越性外,费用的降低也是其被选择的原因之一,例如美国空军的最新型mq-9“死神”无人机与造价约3.5亿的f-22隐形战斗机相比,价格要低廉很多。根据美国国防报告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无人机的投入,截}(2010年己增至10倍左右。

  三、无人机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到目前为止,定点清除恐怖分子仍然是无人机的主要作战任务,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场上就能观察到。随着无人机的出现,战争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断加大,无人机最大问题在于攻击时容易误伤平民和发生误炸。根据“新美国基金会”统计,从2001年至2012年美军在巴基斯坦使用无人机攻击,就造成约2631人死亡,其中平民达到171人。造成这些的几个因素是地理环境的改变,恐怖分子的定点清除任务不像大规模战争一样是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进行,他们往往隐藏在闹市中,与平民混在一起,这就增加了辨别的难度,有人作战可以根据人物的样貌、体型等特点进行,但无人机无法像人类一样精确到一个很细微的特点,加上军民混杂以及无人机技术体系的不稳定性和技术设计的主观性,就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

  无人机技术体系的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与有人战斗机相比,无人机属于全电子化操控,主要依靠无线网络技术进行接收指令,这就给恐怖分子以及敌对国家可以干扰的机会,最好的例子就是伊朗利用无线电干扰等技术,成功的击落三架美军的无人机。

  无人机以己方零伤亡换来的“杀伤效益”的特点使得军事行动风险减小,但是它本身的任务特点就是受到三难悖论的质疑。保全自己、消灭敌人、区分军民是无法同时存在的,使用无人机作战就是在保全己方作战人员的情况下,对敌进行袭击,但是因为地理因素,军民混杂的背景下,无法做到在袭击目标的时候区分军民。

  而且无人机是通过视频和音频设备来操控,这就给操控者带来一种游戏性的心理,增加了杀戮的心态,从而降低了平民生命的保障。虽然无人机的普及使得作战单位得到有力的保护,降低了军费的开支,但是它却将战争的风险转嫁给了平民,使军人置于比平民更安全的位置,违背了军人的武德精神。军人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性命财产安全,可无人机的出现恰恰违背了这种职责。

  voel sharkey在《卫报》上发表观点认为“无人机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邢台的最终一步一一我方不沾血,无人阵亡的彻底的杀戮工厂”。《大西洋》杂志的conor friedersdor队为“无人机战争就是暗杀战争,它前所未有,而且永无止境”。而在salon.com网站上发表文章的g len g reenw ald将无人机作战形容为一种“疯狂屠杀的、秘密的且非法的现行政策”。在《新亚特兰蒂斯》杂志上,p.w .singe碗用随军牧师的话警告说:“因为战争中的危险性越来越小,而且轻而易举就能杀死敌人,所以参展者越来越体会不到战争的可怕之处。他们看到的敌人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只是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光点。因此,战争的可怕之处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力面临着逐渐丧失的现实威胁。”

  另外战略与战术的不同,目的与手段的问题,也是无人机使用受到争议的一个方面,无人机从战略角度来看是很有必要的,从战术方面讲也是值得委以重任的,但是无人机使用手段的成功可能导致目的的盲目性,这个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国际上,支持与反对的集中争论点也是在这里。

  美国在使用无人机作战的问题上一直是存在着争议,他们通过无人机进行跨国打击目标的合法性是备受舆论社会所谴责。虽然巴基斯坦政府默认美国在其境内使用无人机发动攻击,但也越来越感到不满,认为这是一种侵犯主权的做法。巴基斯坦议会2012年5月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指出美方使用无人机袭击巴境内目标是违反国际法,要求立即停止一切行动。而且美国国内对军方跨国使用无人机清除目标的做法也提出了质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法律事务负责人贾米勒·加法尔指出,美国政府“定点清除”行为违反美国和国际法。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很多国家,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反恐行动的多个战区,包括也门、索马里、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到现在己经扩大到以色列、中国和伊朗在内多个国家的敏感地带。甚至连真主党这种非国家组织也使用无人机飞过以色列领空执行任务。

  四、无人机能否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使用无人机来瓦解恐怖组织,就是以一种以暴制暴的方式。它不能从根源上解救恐怖组织的存在,反而会促成大量的当地平民加入到“基地”组织中去。美国的主要反恐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从战略上瓦解基地组织和其相关的组织、遏制地方性的冲突以便不会重新孕育出新的敌人、维护美国本土安全。但是无人机无法满足以上的所有任务,它虽然能短期内保护美国本土的安全,却不能完全瓦解基地组织,反而容易激起民愤,制造了大量新的敌人。把空中飞行武器当作反恐的核心将是一个大的错误。

  直接击毙恐怖组织的领导人,会使得组织分裂成很多小的犯罪团伙,相比于击毙,羞辱性的逮捕恐怖组织的头目,效果更佳明显,包括秘鲁的“光辉道路”和法国的“直接行动”案例,就是成功的体现。尽管在近几年,奥巴马政府开始要求限制无人机的攻击,美国军方仍高频略的使用无人机袭击领导人来击败基地组织,但是基地组织与恐怖组织区别在于恐怖组织在结构上是分等级的,具有鲜明的个人崇拜特点,成立时间不足10年且缺乏明确的继任计划。而基地组织是一个修复能力极强的存在,有着25年的历史,有用覆盖全世界的网络,他们不会也不曾完全依赖本·拉登的领导,并且善于前赴后继。这就是为什么美军在击毙拉登后,基地组织反而开始采取大量的报复行动,组织本身却没有因为领导人的死亡而角军散。

  基地组织的宣传也没有因为拉登的死亡而停止,反倒是因为无人机的攻击行动而大增。基地组织利用美军无人机误伤平民的消息将美国诬陷成比基地组织更不在乎平民生命安全的一方,而且基地组织宣传机构萨哈巴将无人机击毙的那些领导人视为烈士。虽然利用无人机杀死一名恐怖分子很简单,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组织依旧存在,其实击败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更有效的方法是公开败坏他们的名声。

  美国使用无人机定点清除造成的误伤以及激起的民愤,止在逐步的降低美国的国际支持率和疏远着当地民众,奥巴马上台后采用的单边主义以及在定点清除问题上不够透明的做法损害了过去10年,美国政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特别是与巴基斯坦及也门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这减少了盟国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并增大了针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这一点通过波士顿的马拉松赛爆炸事件就能体现出来。总之,从短期内来看,美国使用无人机止在击毙那些己经存在或者潜在的袭击美国的敌人,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激怒当地人民并且帮助恐怖分子培着接班人复仇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