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1-09-16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中国中古时期是各文化门类不断分化、发展、繁荣的时期,在权力、社会、文化与文学的互相作用中,文学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一:中国传统文学对古典舞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中国古典舞是华夏文明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其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古典舞的系统训练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与舞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仅从文学对舞蹈的单一影响进行阐述,从内容形式、结构形式、人文精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母体,是其核心所在,无论是语言形态上的纷繁复杂,还是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汉唐舞”、“敦煌舞”和“身韵古典舞”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为特征。中国传统文学一般泛指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都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特征。唐满城先生认为:“‘古典’本身绝不是‘古代’的同义语。古典在艺术领域里是指某一艺术的风范和流派而言的,‘古’可以解释为传统性,‘典’可以理解为典范性,……古典式艺术形态和流派中的一种美学倾向的泛称。”[1]中国古典舞,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基本体系已趋于成型;从古典舞创作之初到现在,舞蹈家们始终坚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语言文字无法描绘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人文精神。那么,中国传统文学从哪几个方面并以几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呢?

  一、中国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内容形式的影响

  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作家的天才就是在于把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故事,用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手法表达出来。”如果说要用一种舞蹈来阐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古典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古典舞是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2]中国古典舞通常取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以原著情节、人物形象、事物或者一个矛盾为切入点,通过舞蹈化了的肢体语言,进行“叙说”,成为作品,表演给观众;古典舞通过特有的舞蹈语言托物言志、借景说情、表达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同时,又对“真善美”予以褒奖,对“假恶丑”加以贬低。中国古典舞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

  (一)托物言志

  在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众多作者都喜欢“咏物”以表达自身的志向和高尚情操。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虽身处黑暗官场,但又不同流合污,充分表达了其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这种品德是我国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古典舞《爱莲说》则将作者的语言文字转换成更加形象的舞蹈语汇,编导采用民乐《沉鱼》作为舞蹈的配乐,在琵琶、竖琴的音乐效果下,烘托出了古色古香的气氛,尤其是在表现莲花的“不染”、“不妖”的意境上捕捉得很到位。“不染”、“不妖”动作的处理既不能张扬,又不能妩媚,也不能太小气,亦不能太内敛。编导采用的主题动作“单腿跪地翘后腿下后腰,胸前小五花”将莲花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舞中采用了“圆场步”、“云手”等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运用类似这种手法的古典舞很多,如《空谷幽兰》、《梅》等。这就是古典舞蹈用形象的语汇、美妙的意境来巧妙地展示文学作品作家的“借咏物以言志”理想,观之则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让人顿生荡气回肠之感。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常常是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内容之一。舞蹈的特点之一就是“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古典舞以借景抒情所产生的“意境”最为深入人心。比如“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一等奖作品《扇舞丹青》,舞者通过道具折扇,肢体动作以“拧、倾、圆、曲”为主,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一张一弛、时急时缓、强弱变换等动势,时而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时而又是笔走龙蛇的狂草,时而又如文人在舞文弄墨,时而却是舞蹈与武术合二为一,让欣赏者觉得既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又穿越于古代。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3]在中国古典舞中,类似这类的舞蹈很多,如表现良辰美景佳人的《春江花月夜》、“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踏歌》等。我国文人的“借景抒情”的文学表现方法,也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忧患意识

  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文人,都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长颂不衰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华民族虽饱经风雨却依然屹立的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舞蹈家也不例外,在八年抗战时期,舞蹈家们和各地的文艺宣传队,就用舞蹈表现出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舞蹈成为当时民族精神的“播种机”、“宣传册”。在古典舞中,也有很多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舞蹈。如“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作品古典舞《金山战鼓》,编导取材于古典文学《说岳全传》中巾帼英雄梁红玉带领两个儿子金山擂战鼓、英勇抵抗金兵的光荣事迹。舞蹈中大量运用肢体动作语言,充分表现了巾帼英雄的英勇气概,让人仿佛处于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战斗精神与毅力大增。同时,中国古典舞这种“豪放派”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也为完善中国古典舞学院派教学体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如果没有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学,就没有那么多不同题材的古典舞,也就没有那么多形式丰富的古典舞。文学的形式内容对古典舞蹈的形式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结构形式的影响

  舞蹈与文学的相通之处实在很多,以下是文学与舞蹈中的几种常见手法,这些手法对舞蹈的影响非常深。

  (一)伏笔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对上下文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我国舞剧中也常采用这样的伏笔手法来编创舞蹈,古典舞剧《大梦敦煌》中莫高的“飞天”画稿和月牙的水壶,就是舞剧线索发展的一种暗示,为两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守的感人爱情故事埋下伏笔。

  (二)前呼后应也是文学写作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之一,舞蹈中也常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如男子独舞《秦俑魂》,舞蹈一开始就在一片硝烟弥漫中出现身着铠甲的秦俑造型,随着音乐的响起,秦俑“活”了,直到舞蹈结束,秦俑又“安静”下来,这一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前呼后应,深化了舞蹈主题。

  (三)起承转合手法的借鉴。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术语。任何一部舞蹈作品,都离不开这样的一种结构形式来表现舞蹈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如果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作品就一定是有缺陷的。这种手法在舞蹈中也有体现,体现得比较全面的应当属舞蹈文学台本。舞蹈文学台本是根据舞剧艺术的基本特征,按照舞蹈艺术形象思维的特点,为编导提供作品内容、情节结构、具体场景、人物行动及其他细节,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编导进行舞台剧作和艺术想象的文学基础。舞蹈文学台本是对舞蹈作品的文学化描述,这种描述是为了强化舞蹈作品的“可舞性”。舞蹈文学台本的结构不能不涵盖作品的结构,其中对作品结构的考虑是舞蹈形象的典型化、编导的匠心独运的关键点。

  三、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6]舞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民族的人文主义的精神抚慰,一种由生命本体建构的人类对美的向往和对自身的肯定。[4]中国古典舞蹈与文学不一样的是载体和表现方法,传统文学能够通过纸张和文字进行传播和保存,而舞蹈是活动着的文学,用肢体去“表达”文学,表现文字所不能传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

  (一)天地之大美不言,庄子这种美的意境已经超越了我们认识的狭隘之美;它是人融入天地自然进而心灵妙悟之美,是“天人合一”之美。朱载堉说,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文学的美以字词句表现,而舞蹈的美由“舞蹈动作”、“舞蹈语言”、“舞蹈语汇”构成。在“大美”上,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中国古典舞中,除了内容形式的美,就是舞蹈演员传达出的中国人特有的内敛含蓄的美。

  (二)孔子在观看乐舞《大韶》后感慨其是至善至美的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善就是指的一种精神,通过舞蹈表达的一种被当今人们认可且被人们推崇的精神;古典舞表达中国人的善是最为准确到位的。就古典舞站姿子午相来说,此动作就如同古书中描述的挺拔坚韧的“站如松”,将中华民族那种含蓄内敛、坚韧向上、爱憎分明的气节表现得很是到位,这是现代舞、民间舞、芭蕾舞所无法表达的。“中国艺术精神之传统,强调以‘人’为核心,倾注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注,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热烈追求。那么在艺术价值观上,旨欲通过艺术的审美形象寓教于乐,教化人心,达到淳风净俗之目的。”中国传统文学已经深深扎根于艺术的各个领域,各类艺术通过各自特有的载体表现文学对其的影响。舞蹈只是各类艺术中的一个部分,本文仅单一地从文学的内容形式、结构形式及对舞蹈中反映的人文精神的影响三方面来阐释文学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了文学与舞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65.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72.

  [3]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58.

  [4]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44.

  [5]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26.

  [6]人文管理系.人文精神的内涵[db/ol].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评建资讯,2011.

  [7]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8]于平.舞蹈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二:大学生思想政治优秀传统文学的融入

  摘要: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学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心灵,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蕴含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从优秀的传统文学中挖掘有益部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文章着重从教学、校园活动、具体工作几方面探讨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须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扬弃的基础上传承创新,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传统文学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学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可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学的嵌入。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优秀的部分,也有其糟粕之处。其中优秀的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学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合理挖掘、撷取传统文学中的优秀因子,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传统文学具有深刻性、高雅性等特点,容易引起共鸣,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明显效果。

  1.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塑造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除了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现今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等问题。而文学具有熏陶、启迪、塑造、促人反思的作用。文学即人学,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学问。传统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汲取其中的营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传统文学中有忧患、进取、创新意识等,对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其次,诗赋、词曲、小说等传统文学样式蕴含了精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学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对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一定的影响。再次,传统文学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挫折并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如《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人明白成大事者必然要经过一番历炼。一些文学作品满含生存奋斗的坚毅。最后,传统文学中蕴藏着丰厚的德育资源,有一定的影响力。传统文学的教学与传承,有助于学生追求真善美和诚挚的感情。尤其是对经典的感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素质方面作用很大。文学“展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社会最先进分子的命运”[2],传统文学富有美感,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适合隐性教育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传统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跨学科研究、加强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也有着一定作用。

  2.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传统文学包括诗歌、辞赋、词曲、散文、骈文、小说、戏剧等。具体还包括许多小类,如诗歌有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等。在传统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有神话、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传奇、历代诗词、元明清戏剧、明清小说等。“文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政治是密切联系的,抒发现实所感是文学的生命。”[3]传统文学是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有些思想理念有其消极之处,这就需要批判地选择与继承。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诗言志”、“文以载道”,指的就是文学的启迪功能。优秀文学作品所关注的正是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摒弃说教、逐渐渗透的方式。文学作品通过描写人的活动和情感,将行为背后的善恶与动机展现出来,最终歌颂的是崇高的情感。优秀传统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使学生在艺术感染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上古神话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勇于抗争等精神,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经典故事。屈原《离骚》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贞洁品行和崇高抱负,表达了对当时楚国的无限热爱。《论语》有对为学、修身、立志的阐释,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身原则。《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歌寄寓了不同流合污的理想。曹植《白马篇》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高尚情操。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表达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处世态度。岳飞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深切忠告,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三国志》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做人道理。诸葛亮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故事蕴涵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3.优秀传统文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汲取优秀传统文学的资源,可整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将传统文学精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需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挖掘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1)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每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文学是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一个有效角度。加大传统文学课在高校的设置比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传统文学的教学与讲授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传统文学的教学,可采撷其中的经典名篇进行分析、鉴赏和解读,充分挖掘、宣扬其中的优秀民族精神和美德。分析传统文学经典名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者情感,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将传统文学的一些优秀精神理念与学习、工作、生活、责任等方面联系起来,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文学中关于精神世界的关照、真善美的思考方面的阐释能升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和鉴赏经典,而非教条式的知识传授。霍松林先生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精华部分的古典文学,其名著名篇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通过研读古典文学名著名篇以提高国民素质,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4]在撷取传统文学优秀营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谐的处世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如《论语》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对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养成理解他人、讲求诚信的优良品行有着重要作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学精华及其精神内核的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各方面素质。传统文学中蕴含明礼、诚信、慎独、博爱等优秀理念的作品很多。将传统文学中的孝义、仁爱、诚信、平等、尊重等内核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将优秀传统文学的精粹融入到大学生的活动中,以深刻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在校园活动中达到育人的效果。传统文学所呈现的美丰富多样,蕴含着意境的美、心灵的美等,可净化人的心灵。将传统文学的形式和要素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可使大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学所蕴含的美好内涵,激发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体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伦亲情。在校园活动中,注重以传统文学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和感染大学生。在演讲、辩论、写作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学的要素,可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培养良好的修养。另外,传统文学的优秀部分可灵活地融入到其他文艺形式中进行传承。在其中注重渗透优秀的道德文化精神,努力营造一个有道德感染效果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汲取传统文学的营养。传统文学具有审美性、形象性和感染力的特质,其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传统文学的优秀作品往往是文学家生活经历、情感信念、人文情怀等的艺术化,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引发深刻的思考,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优秀传统文学通过自然、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感染力,契合了隐性教育的涵义。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展现了真善美的形象,能使人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可灵活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学资源,致力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选择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学书籍推荐给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不断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与美好情感,达到育人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传统文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道德标准、价值理念等,是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理性与辩证是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学必须采取的态度。将优秀传统文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是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继承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自觉。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4.

  [2]葛兰西.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3.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