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尽孝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6
大学生如何尽孝论文

  孝的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都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尽孝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如何尽孝论文范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孝道

  摘要: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中华民族,孝道,历来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的传统美德之一。古谚道“德为成事之本,而孝为入德之门。”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而一个人是否有优良的品德,首先要从他是否以孝为先为重。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孝道呢?当代大学大学生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身上,即担负着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担,又是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的希望,因此,最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就更应按照一条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式将孝道传承下去。

  关键词:孝道 当代社会 大学生 传承

  引言

  孝道是我国最基本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之一,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辩证认识传统孝道内容,传承其精华,建构新孝道,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对传统孝道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对其在当代大学生中如何传承而进行辩证剖析。传统孝道一方面反映着封建专制社会、血缘宗法社会遗留的劣根性,带有消极的与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因素.另一方面,它又保留了农业文明长期积淀的道德精粹,在维系人伦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积极作用。与此相应,当代人对传统孝道的传承上也表现出了“二重性”。

  青年人对盲目无条件绝对服从父母的孝行的认同度低,但对“听从教诲”、“使父母高兴”等孝行的认同度依然较高。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将传统孝道进行更新,让传统孝道以一种“新孝道”的方式传承下去。

  一、 孝道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国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有文字记载者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 、帮助。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华夏民族很早就形成了祖先崇拜,在尊老观念上形成的孝德孝道是古代社会养老制度的观念化。与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是家庭内部的父家长制。作为家长的父亲控制了家庭的经济和政治权力,以男性家长组成的家族则控制了宗族的一切权力和利益,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也强化着家长的特权。在这样的社会中,子女既不能别财分屋,也不敢违抗父母的权威,因为违抗往往意味着他将失去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在父家长制下,孝德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超越法律的强制性的力量。子女,主要是儿子,既不能,也不敢不孝。正因为如此,传统社会中,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不存在养老的问题。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几千年来,它已经成为指导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二、 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困境

  近代以来,旧礼教受到了猛烈批判,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后,伴随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城市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传统社会的家庭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父家长制成为历史,以尊重人权为出发点的平等的家庭伦理制度正在确立。近三十多年来,孝道观念在我国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十年动乱期间,使许多美好家庭和我国的养亲、敬老的优良传统遭到空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老人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市场领域,都处于劣势。加上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消灭小农,因此,农村中老人的养老成为很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在经济发展下一些人,极端利已主义膨胀,把西方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所谓格言奉为信条。自私自利,甚至心目中没有父母,更没有兄弟姐妹。不少青年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子女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把"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的一套渗透在家庭生活中。许多老人常常受到子女的歧视,甚至虐待。

  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也不尊敬老人。最近这些年"养儿防老"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傍老族"、"啃老族"们彻底颠覆了。有的老人感慨地说:别指望老了让儿女养活,如今不吃老人的就算是孝顺了!有人甚至把父母当成佣人、保姆,当包袱、累赘。更有甚者把父母当成出气筒。有些子女将自己的贫困归罪到父母身上,埋怨父母在经济上无能,没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在城市,有些子女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不怪自己不努力,却归咎于父母,怨恨父母没有本事。有些老人膝下有几个儿女,哪怕老人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处理不当或稍失公平,兄弟姐妹就会有的埋怨父母偏疼偏爱,有的挑剔父母在照顾孙辈上尽力有别,都憋着一肚子的不满,都怀着冲天的怨气,父母整天小心翼翼、低声下气,也难讨到子女的好脸色。这些情况,不但在家庭中破坏了友爱和睦,给父母在经济上造成困难,精神上造痛苦,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污染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从理论上讲,孝道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经济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却仍然是现代男女婚姻的普遍形式和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因此,家庭的存在,便成为孝道观念今天能够依然存在的社会根源。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突出的表现就是小辈不养老不敬老。有些子女只顾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拒不赡养甚至虐待 自己的父母,迫使一些老人和子女对簿公堂,家庭赡养纠纷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

  在物质化的现代,孝道也有呈现物质化的趋势。现在有许多人也很孝敬父母,但是他们的孝道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缺乏精神。从老年公寓和老年保姆的兴旺到一曲《常回家看看》感动的万人落泪,足见当今老人的亲情缺失已到了何等程度 ,若物质满足即为孝,那古代黄香又何必亲手执扇,而黄香所扇出的,岂只是区区一席凉风!物质孝道在大行其道,曾见一报道问及一学生为父母洗脚有何想法时,此子竟说:若想洗脚,大可到按摩中心去做了。一13岁小子,难不成也可以物质来尽孝么?区区小儿竟然如此信口,看来中国的传统孝道成为历史文化已经不远了。

  三、 孝道在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继承与发展孝道是一个取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传统的孝道,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用敏锐的目光去剖析其利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新孝道的建立和发展,应在继承传统孝道精华的基础上,增添适应划时代社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的新内容。在建设当代社会孝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由传统孝道向现代新孝道的创造性转化是至为重要的。具体地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塑现代的新孝道:

  第一,应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观。新的孝道观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它首先来自于传统孝道观的历史继承。当今,我们应当抛弃那种不论对错“无违于父母”的愚孝。而体现子女晚辈对父母前辈的感恩意识及赡养行动的优秀文化传统则要发扬,要汲取传统孝道善良笃厚的精神,大力倡导孝道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伦理观念和老有所养的传统美德。

  第二,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和睦美满,整个社会就会安定祥和,正如《孟子·离娄上》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一个家庭的和好美满,都必须是建立在充满亲情的基础之上的。《礼记·效特言》中说:“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万物安。”就是讲的这种道理。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新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子女们若从小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全家人团结友爱,那么在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就极易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同他人就易友善相处,这自然对孝道观的形成是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从小缺少缺少家庭温暖的儿童,长大后能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第三,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原则性的关系。这是构建现代“新孝道”的指导思想。展开来讲,其一,“新孝道”应体现义务性。孝敬和赡养父母及老人子女有义务。但养不能是建立在父尊子卑、父主子从的人格不平等关系上的,而应是产生于父慈子孝的平等双向基础上的。子女孝敬父母老人不应是因为律条的规定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应是出自对父母老人的亲情和感恩的自觉行动;子女除了在物质生活上满足老人的需求外,更要注重“精神赡养”。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赡养老人仅仅依靠其子女也是不够的,社会也应承担其责任,“老有所养”应该有社会保障。其二,“新孝道”应注重感情性。传统的旧孝道只是爱与敬并重,但是在以父权为基础的权威主义下,父母的管束甚为严苛,子女对父母双亲往往是敬畏多于亲爱。但自进人现代社会以后,权威主义逐渐势微,父母管束日渐宽松,子女对上亲的畏惧渐少,亲爱的感情自觉滋生。其三,“新孝道”更应强调自律性。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孝道的他律性是很强的。现代社会中,个人独立自主的倾向很强,他律的孝道虽为子女接受,也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比较明智的办法,只有代之以自律的孝道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放弃以权威的方式训练子女盲目的服从和外表的恭敬,改以理喻的方式教导子女理解善待父母及其他人的重要性。其四,“新孝道”还应提倡互益性。这是人格平等的具体兑现。传统孝道本身有明显的“重孝轻慈”倾向,从人际互动的观点看,这种单方面的观点和做法在传统社会中有必要,但在现代社会中却难继续有效。也就是说,父子良好关系必须是双向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之间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关系中互相受益,相得益彰。

  引文注释

  李宗桂箸: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241页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7页 《孟子·离娄上》,第二卷,17页

  《礼记·效特言》,第一卷,24页

  参考文献

  《孟子·离娄上》

  《礼记·效特言》

  李宗桂箸: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大学生如何尽孝论文范文二:尽孝于父母 ————浅谈大学生如何尽孝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 以及先人的意愿,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 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 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被公认为是高素质的青年群体。 大学生 们的言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 对同代人的行为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孝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 , 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 德 , 身体力行尽孝于父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 99%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代 社会有必要提倡传统孝道。 对于为何要提倡, 62%的人认为是“因为爱父母”; 有 35% 的人是“为了报答父母”;不足 3%的人则是因为“传统道德的束缚”。选择“爱父母” 的人多认为:“爱”不同于“报答”,“爱”比“报答”凝聚了更深、更重的情感。“报答” 是对自己所得的一种偿还,而“爱”是不计得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是亲子心灵 上的亲密无间。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克尽孝道呢?我认为 , 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1. 端正品行 , 在思想上让父母放心 大学生求学在外 , 远离父母的呵护。父母最担心的,是失去呵护的子女在复 杂的社会环境中, 可能会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业固然重要,但子女思想品 德的好坏则是任何有良知的父母都视为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他们最担忧的问题。 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不愿看到 他们沦为社会的败类。因此,大学生应当切实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把握坚定 正确的政治方向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一个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让自己的父母在思想方面对自己真正放心。 让自己的父母放心 , 反而会让父母感到无比痛心。

  2. 发奋学习 , 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望子成龙 ,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所谓“成龙” ,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子 女有出息,一代胜过一代。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 , 不知付 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子女考上大学 , 就踏上了正式的 “成龙” 之路。 这之后 , 父 母翘首以盼的 ,就是作为大学生的子女能够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 ,他们等待着为 子女骄傲的那一天。因此 , 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良好的学习条件 , 发奋读 书 , 刻苦钻研 , 争取以父母满意的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3. 俭朴节约 , 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 现在上大学的费用相当可观 , 大学生的学费、 生活费用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 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还不能独立 , 大学期间的各种消费还得依赖自己的父母,还 不能从物质上给父母提供多少帮助。 但减少父母的经济负担是可行的孝道。当代 大学生应当检讨自己的消费行为 , 从恪尽孝道的角度尽量节约开支,尽量减少父 母的经济负担。

  4 嘘寒问暖 从生活上关心父母 大学生求学在外 , 也许距父母有千里之遥 , 但父母的心却总是牵挂他们。作 为子女 , 千万不要因为学习太忙而忘了关心远方的父母。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 , 也应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