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1-08-30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公民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一:理工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研究

  国防生是军队委托地方高校培养的将要投身国防事业的“准军官”。作为高等院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同于军校学员,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与后备军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息息相关,也必然给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直接影响。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对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国防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国防生与普通地方大学生、军校生的横向比较,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等方面,而对同一对象在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的纵向分析和跟踪研究则鲜有涉及。本文拟探讨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提升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对象为江苏省某理工院校2011、2012、2014级国防生,共214人(男生202人,女生12人);其中2011级56人,2012级78人,2014级60人;分布于自动化、轮机工程、机械制造、热能与动力、会计学等8个理工类专业;年龄17—23岁。

  (二)研究方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筛查阳性标准。scl-90共有90个项目,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

  (三)研究程序

  受试国防生分别于2011、2012和2014年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进行前测,并于2014年4月统一组织实施重测。前后测验均采用scl-90,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同一主试实施测验,以减少误差,确保测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四)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f检验和t检验。

  二、结果

  (一)总体结果

  参加实测的214人中,前测阳性检出结果表明12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阳性症状),占测验总人数的5.61%;1人存在中度及以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占测验总人数的0.47%。后测阳性检出结果表明15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阳性症状),占测验总人数的7.01%;1人存在中度及以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占测验总人数的0.47%(见表1)。按中国常模结果,scl-90每一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任一因子分或总均分超过3分表明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

  (二)不同年级国防生

  scl-90前测、后测对比通过比对分析,发现2011级、2012级国防生的前测与后测存在差异(见表2),而2014级国防生的前测与后测在scl-90各因子上没有差异。表2显示,2011级国防生scl-90前测、后测结果在躯体化、焦虑和恐怖等3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2012级国防生scl-90前测、后测结果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等4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

  (三)国防生

  scl-90得分与军人、军校学员、普通大学生常模对比表3显示,2011、2012和2014级国防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军校学员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于军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一)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优于军人和普通大学生

  国防生scl-90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常模,这说明国防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明显优于军人和普通大学生。其原因可能与国防生的选拔制度有关,坚持“全面衡量、保证质量、择优录取”的选拔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防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国防生scl-90得分高于军校学员常模,这说明国防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如军校学员。其原因可能与“90后”国防生自身特点相关。“90后”国防生个性张扬、思想独立、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自2014年起,国防生考核形式从签约大单位组考改为全军统考,考核内容拓展、难度增加,且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毕业分配去向,使得国防生的心理压力陡增。而军校学员自入学后就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教育,较国防生“类军事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而言,显然更能磨炼个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在高年级阶段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下降,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2011、2012级前测与后测结果表明,国防生在大三阶段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如入校时良好,大四阶段表现出情绪上的焦虑感和恐惧症状增多,并伴随出现主观上的躯体不适感。其原因可能为:国防生升入大学三年级后,各项训练强度增加,管理更加严格,伴随自我认知逐步增强、价值追求基本明晰,对自身各方面的要求增高,压力增大;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加大,人际关系问题逐渐增多,再加上肩负着自我和家庭期待带来的压力,导致心理负担加重,焦虑感明显上升。2011级国防生的后测时间为4月份,此时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前的军政素质达标考核和毕业分配,考核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焦虑和恐惧得到空前放大。总体而言,本文对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阶段性跟踪调查,分析了不同年级和阶段国防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某一届国防生大学四年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连续跟踪调查、样本容量、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等相关因素的分析等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补充、验证和深化本研究的成果,为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和提升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论文

  一、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现状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就,但高校国防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高校中没有学科依托,“尽管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没有确立。”这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一方面因为没有学科归属,很多学校对国防教育课程不重视,使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无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序列,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使高校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层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将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发展为学科建设。本文从这个着眼点做研究,以期寻找高校国防教育未来发展的示范之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纵深发展。

  二、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自1985年我国实施军训试点工作以来,以军事理论教学和集中军事训练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积累了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很多高校除了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选修课,使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手段多样,这表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具备向学科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机构的教学职能越来越强,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向高层次发展。“21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来自传统(军事)和非传统(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恐怖主义以及经济、科技、信息、金融、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双重安全压力;”[5]现代国防观念也不再是指领土主权遭到侵犯,国家以战争为抗击来犯者方式的传统国防观念,而是确立总体安全观。高校国防教育应多内容、多手段、多角度实施才能达到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目的。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军事高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种功能交织这一新特征,具有兼容性。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应该多环节多渠道,只有这样,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贡献才能凸显。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国防教育是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近缘学科是军事学和教育学。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1.军事教育自古以来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实践与军事实践的分量最重,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军事教育在阶级社会之初的突出地位。夏商周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军事教育成为其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军事教育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由于统兵征战专职将帅的出现,使将帅教育成为军事教育的重点。秦汉至隋唐,我国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全面确立,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开始规范化、法令化。宋代武学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把军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封建军事学校教育训练体制的先河。19世纪中期,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军事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军队院校教育在近代有了发展,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统治者意识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单独开办了军事学堂。专门的军事教育从国民教育中分离出来。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技的发展最终对战争的作战样式和形态产生了根本影响。大量武器装备涌现,新学科层出不穷。军事教育对地方院校的依赖性增大。部分部队军官需要地方院校培养和输送,某些专业技术课程需要地方学者来教授。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相互依托和渗透,国防教育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造就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防教育功不可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时,曾专门提出军事素质,要求青年要懂点军事科学,军事知识也是培养胆识、胆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竞争如同打仗,要有战略、战术观点,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8世纪军事科学的概念提出后,军事科学的发展已到成熟的程度。军事理论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这些学科与军事学科相互影响,使大量交叉学科涌现,国防教育是其中之一。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学依据

  1.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依据我国现行《兵役法》,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通过实施国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培养后备兵员。同时我国明确建立预备役制度,军官预备役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依托国民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预备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2.现代国防理论的发展国防理论脱胎于军事科学,而军事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突破武装斗争的狭隘圈子,新时期的科技革命也使国防观念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包含在国家利益中,也没有什么不与国家利益相关,现代国防理论使国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被极大的扩展。美国国防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国防科技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对国家实力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国防教育明显具备了教育学和军事学的双重特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军事为内容,促进人类文化素质发展。

  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规划

  (一)合理的教学形式

  1.横向发展上,教学形式以必修课为主、开设多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以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助,形成立体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必修课培养学生国家安全观念,讲授军事知识和训练军事技能,选修课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第二课堂、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2.纵向发展上,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逐步建立国防教育方向博士点,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形成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二)学科内容体系设置

  时代的进步赋予国防教育应有国家安全观的新内涵,在此内涵下,国防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设置应更注重实用性,在学科内容体系设置上,除保留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可设置“国防与外交”、“国防与经济”“军事指挥管理决策”“中外军事思想”等课程,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在竞争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与现代战争特点相结合,尝试一些更加贴近战时情况的训练项目,如进行电子对抗的模拟演练,无人机模型的试验飞行等。只有在变化中更新,在更新中丰富,才能使高校国防教育拥有不息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是继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不同的教学需求,注重多媒体课件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用网络教学,宣传推广国防教育,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教与学互动,使更多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引入更多情境教学、案例型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机构建设

  教学机构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教学机构力量应该加强,作到任务明确、地位明确。机构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国防教育机构独立运行,以教学职能为主,行政职能为辅,并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

  (五)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