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

发布时间:2021-11-08
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

  时事政治作为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全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政治形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篇一

  英国脱欧公投背景、原因及其影响

  【摘 要】 本文就英欧的关系问题,着重阐述英国脱欧公投的背景,分析英国退欧的原因及其给英国、欧盟、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英国退出欧盟,将使英国在未来受到双重冲击―来自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英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失去了英国的欧盟,即便有法国德国等存在,但其政治影响力必将削弱;对中国而言,“英国脱欧”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其影响应是利大于弊。

  【关键词】 英国脱欧公投,英欧关系

  欧洲联盟是一个集政治、经济于一体的地域性组织,英欧关系一贯是国际社会的聚焦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受挫,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在野的独立党势力渐大,执政的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在此背景下,英国当局领导人发表关于英欧关系的演讲,谈到英国脱欧与否需要进行全民公投。2015年5月,保守党卡梅伦在大选中胜出,“英国脱欧公投”被立即提上日程。面对2016年6月英国脱欧结果的出炉,其对英国、欧盟乃及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16年6月23日,英国选民就英国是否脱欧进行全民公投。而英国留欧与否,直接取决于全民公投的结果,而公投的结果则取决于英国的党派角力、政府意愿、民众的舆论导向以及各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综合作用。[1]这一公投万众瞩目,其结果将对英国、欧盟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尘埃落定。继欧债危机、苏格兰公投之后,英欧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英欧关系的改变对其政经的未来导向、在全球所处的地位,甚至经济全球化美好愿景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英国脱欧公投的背景

  在2010年换届大选之前,代表英国守旧的党派就提出要从欧盟获取更多利益,收回原属英国的一些权力,在该党执政后,英国国内的疑欧力量不断壮大,从而给了卡梅伦一定的压力。以保守党内部由来已久的疑欧派和英国独立党(ukip)为首的不断施压,2011年12月,卡梅伦拒绝签署“财政条约”,这使得英欧冲突愈加明显。2013年伊始,卡梅伦声称若是欧盟不积极处理英欧关系的主要问题,英国就可能脱离欧洲联盟,其正式承诺:若以他为首的党派在新一轮的选举中获胜,将以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英国在欧盟的去留。在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并顺利组阁后,这一问题被立刻提上议事日程。[2]之前沸沸扬扬的欧债危机使得英欧关系陷入僵局,在新财政契约、金融税和欧盟预算等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分歧不断,英国便冒出了一股声音,主张干脆退出欧盟。[3]而卡梅伦在不久前的演讲中声称,英国需要欧盟作出更多让步,以谋求更多利益。其动机十分明显,即以英国脱欧相威胁,通过讨价还价,使其在欧盟成员国内部获得更多“特权”,从而在英欧权利分割中占据有利地位。

  事实上,英国在欧共体内是个相当有“特权”的成员了,英国拒绝使用欧元,拒绝实行同一签证,拒绝签署“财政契约”,以及拒绝欧盟联合。其实质是不愿意交出英国的主权,拒绝接受“他者”的领导。[4]同时,英国期望欧盟对其作出更多退让,使二者关系达到“少受欧盟束缚而好处却不减”的理想状态,而法国总统奥朗德认为英国的做法是在“贬低”欧盟。欧盟其他国家认为,随着欧元区内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尽管英国的“例外主义”让人恼火,但是欧洲多数领导人仍认为,让英国“留欧”对欧盟的政治、经济、军事防务等是有益的,其诉求也可以通过交涉得到满足,但不能由于英国一系列举动而对欧共体内部的基础条约进行变动。因此,欧盟各国并未因为英国的讨价还价,而迫使英国退出欧盟。

  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便不难理解英国公投行为的逻辑。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开启之际曾写道:几乎所有的中等强国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界定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即自己是谁、战略重点如何、怎样实现战略目标的问题。[5]对英国而言,18世纪到20世纪初,其日不落帝国拥有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利益,不但开扩了英国的全球视野,也使“称霸世界”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战后,大英帝国土崩瓦解,但英国却没有做好面对这一残酷现实的准备。因此,当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大刀阔斧建立欧洲共同体时,英国不愿听从法德的领导,因此对其视若无睹。早在1946年,丘吉尔便对英欧关系做了定义:“我们在欧洲,但不属于欧洲。”纵使英国已经成为了欧盟一员,二者也始终若即若离,且间歇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影响其关系。加上英国曾经拥有的霸权与引以为傲的“光荣孤立”,都造成了英国对欧洲大陆的疏离与不信任。[6]之后,面对经济合作统一大市场蓝图的诱惑,英国外交政策中的“实用主义”,基于利益是永恒的因素的考量,决定了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但是“疑欧主义”使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始终存在严重分歧。

  二、英国脱欧公投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英国国内各方政治实力的博弈不断升级,支持和反对英国脱欧的派别各行其是。在经济方面,英国的经济利益与欧洲大陆各国联系密切,欧盟是其最大的商贸伙伴;同时,欧盟既是英国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也是英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7]英国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成为紧系着欧洲大陆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纽带;在就业方面,大量就业岗位与英国的对欧经贸有关,二者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互为依托。在政治方面,英国改变了欧盟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平衡了欧共体内成员国之间力量悬殊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弱小成员国的国家利益,有助于团结欧洲进行建设;若英国退出欧盟之后,就不可以参与欧盟大小事务的管理与运行,不可凭借欧盟区域组织的优势施展大于英国个体的力量。在英国,多数苏格兰人支持“留欧”,因此“脱欧”的结果很可能引发苏格兰公民再次公投以求独立,这将使英国内部团结产生危机。从欧共体集体利益角度出发,英国留欧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英国脱离欧盟不但使得欧盟的政治影响严重受挫,并且也将大大减弱其经济实力,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在面对诸多弊端的情形下,卡梅伦依旧进行“退欧公投”,其目的在于缓和内部紧绷的政治局面,遏制英国独立党,安抚保守党内的疑欧成员,得到英国公民更多的支持,为2015年的大选奠定基础;同时希望英国在欧盟争取更多的利益,获得更多的“特权”。其根本原因是英国自身主权捍卫与国际战略关系的选择,导火索是欧债危机的爆发与党派争端,而全球盛行的民粹主义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普遍认为,卡梅伦提出“退欧公投”是英国政府面对欧盟政策调整时出于化被动为主动的考虑而做出的一种策略,目的是想得到欧盟层面的让步以及扭转国内政治局面。[8]事实上,卡梅伦多次提到,支持英国继续保持欧盟成员国身份。   三、公投结果及其影响

  2016年6月23日,决定英欧将来走向的英国脱欧公投如期举行。6月24日,投票区的计票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支持脱离欧盟,而“留欧”的支持率为48.11%,英国就此退出已经加入了43年的欧盟。据各区域数据显示,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支持“留欧”的人数更多,而在威尔士及英格兰地区更多公民支持“脱欧”。英国中央政府与欧盟都表示尊重这一结果,但这对欧盟和英国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虽然英国脱欧公投结束,但是并不意味着即刻退出。此时,英国拥有两年时间与欧盟协商重构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涉将极为困难,促成协议获得欧盟成员国的同意。若2018年新协议未能在按时形成共识,英国将自动失去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权利。

  1、英国脱欧对英欧的影响

  英国退出欧盟,将使英国在未来受到双重冲击―来自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英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经济上,英国经济将承受巨大的打击。公投结果出炉后,英国股市动荡,脱欧将严重影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英国44%的出口于欧盟成员国,脱离欧盟也就意味着脱离欧洲单一市场,使得这一部分出口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许多大型企业公司将总部设在伦敦,主要原因是英国是欧盟成员国,若英国脱欧,这些公司或考虑将总部迁出英国,预计会损失近330万工作岗位。在政治上,卡梅伦宣布辞职,以他为首的党派内部终将分裂,国内政治局面趋于紧张。此次公投中,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大部分都选择了留欧,而英国脱离欧盟,会使得苏格兰或在未来选择再次公投,要求从英国独立。与此同时,“英国脱欧”将导致欧盟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弱,因为英国脱欧后,欧洲共同体市场不包括英国,欧盟与英国的经贸将受到英国关税壁垒的影响,但该影响最终取决于英欧关于退欧协商的结果。在政治方面,欧盟将面临政治混乱的风险,公投当天,法国、荷兰便有呼声进行类似的“脱欧”公投。英国虽不复昔时日不落帝国的光景,但其现今仍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失去了英国的欧盟,即便有法国德国等存在,但其政治影响力必将削弱。

  2、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退出欧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混乱,使得中国内地资本外流,同时英镑大跌将会使美元升值,进而带动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加大了人民币汇兑压力,对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产生影响。伦敦作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临挑战,中国需要思考将机构分散到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苏黎世等欧洲大陆城市,避免由一个非欧盟国家提供服务带来的不便,该成本的增加对人民币“走出去”也产生了影响。“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贸易影响可能会牵涉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而影响中欧经贸往来。中国通过英国加强与欧盟合作的战略计划变得困难重重,因为英国脱欧无异于间接打破中国和欧盟无形的合作纽带,使得中国不得不另外选择其他方式加紧与欧盟的合作。

  笔者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存在积极因素。尽管“英国脱欧”对英欧的政治经济层面有着巨大的冲击,但因各国央行已事先准备了应对预案,“英国脱欧”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是暂时的,对中国而言,“英国脱欧”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其影响应是利大于弊。英国渴望在欧盟之外形成更好的多边贸易协定,而中国多次表明愿意并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协定交涉,这可能让中英在双边贸易方面走得更近。虽然如今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人民币指数下跌,美元升值也遏制了人民币,但是这种影响只是暂时性的。很显然,英镑和欧元的货币地位都在下降,人民币的地位相对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长远来看是往利好方向发展。另外,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内部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在和欧洲的国际经济事务谈判中将增加不少有利条件,更加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话语权的提升。英国自由贸易倾向长期明显强于众多欧洲大陆国家,脱离欧盟后意味着“中国制造”进入英国市场的壁垒会降低许多。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双方为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减少分离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会加快发展与中国的友好经贸关系,为中英和中欧互助进步搭建新的平台。由此说来,“英国脱欧”很大程度上推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更加积极加入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发展蓝图中来。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的尘埃落定,使得关于英国“脱欧”还是“留欧”的辩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其对英国、欧盟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才刚刚拉开序幕。毫无疑问,对于“英国脱欧”,是美国、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等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西方国家看来,全民公投代表的是民主,是在法律框架之内征求公民意见的一种程序性事项。回顾历史,荷兰为《欧盟宪法条约》进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是大多数人否决了该条约,但各领导人用迂回的方式选择了修改条约,便形成之后的《里斯本条约》。西方国家领导人在对待全民公投问题时,认为全民公投有时并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因为其国内公民在公投时对事物本身的是非判断以及对公投结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尽管程序上由公投来决定是否实施某项国家政策,但领导者也会合理地解释其实质上所实行的行为。就英国目前面临的状况,英国当局尊重全民公投结果,利用协议规定的两年时间与欧盟协商重构彼此之间的关系,在2018年达成新协议,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调整思路,构建新的发展蓝图;而不是效仿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领导人,对公投及其后颁布的政策进行变通处理,如在英国伦敦公民“反对脱欧”的呼声中再次举行全民公投。

  事态未来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而此次公投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洲联盟会因为“英国脱欧”变得更加团结、不断深化,还是会走向分崩离析?根据机构数据表明,“英国脱欧”将引起别国效仿,欧盟各国受访者认为,若英国脱欧,那么欧盟其他成员国也会呼吁进行类似的全民公投。受访者尽管不能代表全体公民的意见,但是脱欧苗头使得欧盟陷入尴尬的境地。欧盟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和深入的背景下,需要作出更多的调整来适应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团结欧洲各国,使各国能够凭借欧盟这个大舞台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注 释】

  [1] 纪秀娟.英国与欧盟的关系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2] 李靖.英国退欧公投:背景、诉求及未来展望[j].当代世界,2015(9)55.

  [3] 丁一凡.英国会退出欧盟吗?[j].欧洲研究,2013. 1.24-25.

  [4] 冯仲平.从卡梅伦“威胁退欧”看英国外交[j].欧洲研究,2013.1.30.

  [5] paul kennedy. “britain: a history lesson”,the economist,p.51,  [6] 李靖.站在十字路口的英国欧洲政策[j].欧洲研究,2013.1.33.

  [7] 李靖.英国退欧公投:背景、诉求及未来展望[j].当代世界,2015(9)56.

  [8] 王展鹏.英国国际地位的辩论与对欧政策新变化[j]. 欧洲研究,2013.1.39.

  【作者简介】

  谢 婧(1990-)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国际法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

  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篇二

  重新审视欧债危机

  【摘要】随着法国新总统奥朗德的上台,人们对欧债危机的解决充满了期待。当我们再次回头重新审视欧债危机的原因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关键词】欧洲危机;原因;启示

  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以来,欧债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的时间了,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自危机爆发以来,德国默克尔一直推行财政紧缩政策,意在切实减少政府开支。但很多欧洲民众并不买账,过惯了闲适生活的希腊、意大利等民众抗议不止。随着法国大选的落幕,左翼人物奥朗德取代了积极支持紧缩财政政策的萨科齐,而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又在重要票仓遭遇惨败,足以说明现在连以勤奋著称的德国民众也不买号称“铁娘子”的默克尔的账了。那么在短期内经历了2次“苦难”的默克尔会选择停止财政紧缩政策吗?随着法国新总统奥朗德入住爱丽舍宫,法德之前由默克尔和萨科齐费了好大劲才达成的紧缩的财政政策是否会被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政策取而代之呢?还是会选择更具技巧的方式推进既定的政策呢?这些疑问都引起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兴趣。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我们,再一次回头重新审视这个已经持续两年多的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从中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新的启发,或许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1.内部原因

  ①经济结构失衡

  最主要表现就是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的动力脆弱。比如希腊这个国家,它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意大利是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西班牙和爱尔兰则是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那么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或工业基础薄弱,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就显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

  ②政府过度看重gdp数据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这些边缘国家通过举债和金融泡沫也能不断推动gdp的走高,但gdp只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跃的程度如何,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水平、核心生产力水平以及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而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及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虚高的gdp泡沫破裂,而政府在举债及偿债方面又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债务危机的爆发也是自热而然的了。

  ③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不单纯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也就是,欧债危机不仅仅是因为希腊、西班牙等国家花得太多,而是因为他们挣得太少,并不仅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企业的竞争力脆弱、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缺乏、发展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的问题。

  ④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导致协调的成本过高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本国的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充分的就业,从而共同实现各国经济的内外协调和均衡发展。

  但由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制度,使得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货币政策的调整总是要比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政策慢半拍。所以在统一的货币制度应对金融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欧元区国家当初共同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为60%、债务率占gdp比重上限为3%的标准,但是违反规定的这些国家并没有受到真正意思上的惩罚,由此形成了一种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造成了负债率和赤字率均高的状况,危机爆发。

  ⑤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目前欧元区国家的税率普遍的现象是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税率较高,而边缘区国家的税率较低。那么资金便从高税率国家流向低税率国家,而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很少受到资金的关注,于是资金便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旅游业上,从而导致经济的不断膨胀和泡沫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需求不足,而出现破裂,造成经济的乏力。

  总之,欧元区相对落后的边缘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明显,而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在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外部原因:

  ①扩张性政策的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政府为了尽快走出危机的泥潭,纷纷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当然欧元区各国的政府也不例外,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而一向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政府的公共财政现金流本身就趋于枯竭状态,在面对金融危机浪潮冲击时更是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的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最终债务负担过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②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引起了市场的极度恐慌。这也是欧债危机愈来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高福利政策下形成的惰性

  受“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经济的不平等”观念的影响,二张结束之后欧洲各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福利国家政策。

  有资料显示,欧元区边缘国家的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同核心国家有趋同的趋势。以希腊为例,2010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2.2%,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例约为43.4%。这种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硬向核心国家看齐的高消费、高福利的政策也是导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法国和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分歧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最终法国和德国达成了一项援助希腊等国的协定,但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希腊等国节衣束食,削减财政赤字。但减赤方案又严重影响欧洲的社会福利体系,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从而使本就矛盾重重的社会更加动荡。

  二、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1.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管2012年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在德国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躲过衰退,但如果债务危机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必然会使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暗淡。

  长期以来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对中国来说,欧债危机若再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更加低迷不振,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也会加速下降,从而造成需求更加的下滑,对中国的出口造成更大的冲击。因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的实体经济活动规模决定了虚拟经济规模不可能无限膨胀。而“温州老板跑路”现象是我国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膨胀所产生的恶果。种种迹象表明最近几年我国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以货币的出现和信用发展为前提的,而货币的出现与信用的发展又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结果,因此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虚拟经济的出现,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运行状况,前者运行状况良好,则后者就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前者出了问题,后者就必然受到影响,虚拟经济是从根本上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3.金融体制的改革

  最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无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房地产行业和放高利贷行为存在着大量的暴利。另一个就是做实业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经济环境艰难。有学者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垄断70%以上的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到30%,而占有不到30%资源的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高达60%以上。另有学者指出:虽然非国有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了70%,但是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获得的银行正式贷款却不到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调研也证实,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对象都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对中小企业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基本上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专家认为,银行这种脱离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脱离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脱离金融业发展根本目标的“嫌贫爱富”的行为,主要是源于银行业的垄断。在银行垄断横行的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不得不从“地下金融”找“钱路”,从高利贷中求生存,导致中小实体企业的运行环境恶劣。因此,只有改革现行的金融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才能保证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

  4.调整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起飞阶段具有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了。因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和外贸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环境成本的不断上升,再加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使得外需持续下滑,而国内民众的消费又是“顽固”不振,所以我们就以加大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来全力维持经济高速增长。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物价走高、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而且使我们错过了许多产业升级的机会从而导致竞争力不足、发展不可持续。

  因此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创新自主品牌、扩大并升级国内消费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是“十二五”期间应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果说欧债危机敲响的是欧元区边缘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源动力的警钟,那么同样也敲响了我们更加坚定在“十二五”时期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信念和决心的警钟!

  
看了“时事政治论文2500字”的人还看:

1.关于时事政治的政治论文2000字

2.九年级政治论文2500字

3.高中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4.高一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5.关于时事政治的政治论文2000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