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1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认清当前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当前国家安全形势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论文篇一:《试论国家安全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

  [摘 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一、国家安全新形势对加强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安全新形势为推动国防教育提供了新动力。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三、国家安全新形势下深化国防教育的新举措。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论文篇二:《年代前期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探析》

  摘要:20世纪60年代前期,美苏争霸导致整个国际局势复杂变幻,严重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美国支持并援助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苏联在中苏边界频繁挑起事端,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梳理1960年代前期国家安全形势,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研究当时中国国防建设的总体筹划与实践。

  关键词:1960年代前期 中国 国家安全 形势

  1960年代前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地缘环境渐趋紧张,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美苏两国争霸冲突此起彼伏,严重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美国侵越战争逐步升级,对中国南大门直接构成威胁,同时,不断加大对台援助,助长了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苏联不断挑起中苏边界事端,在北方对中国形成严重安全威胁;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直至发生大规模边境军事冲突。

  一、冷战背景下,世界两极美国与苏联的角逐与对抗

  冷战格局形成后的几十年,美苏关系一直主导着国际关系全局。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美苏双方展开零和博弈,为谋求各自的世界霸权,搅得世界不得安宁,甚至险些酿起核战争,但同时又试图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把紧张局势控制在它们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作为中国的盟国,苏联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不能不严重影响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对国防建设的筹划与实践。

  1959年9月,美苏两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没取得实质性成果,但苏联方面对戴维营会谈评价甚高,称之为“戴维营精神”。但是1960年5月的“u-2飞机事件”后,“戴维营精神”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1961年6月“柏林危机”、1962年8月加勒比海“导弹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美苏关系一方面双方寸步不让地针锋相对;另一方面双方又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展各种对话进行交流,以缓和紧张局面。

  美苏关系表面缓和的背后驱动力,是其各自的利益诉求。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危险性,这是两国共同担心的;美苏图谋合作主宰世界,美国企图通过接过苏联递过来的橄榄枝,利用苏联来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管住对美国扩张行为斗争最有力的中国,苏联则是想从“美苏”国际关系框架下捞到更多的好处,这些共同的利益交叉点,使得美苏两国不得不采取一些缓和紧张局势的做法。但

  是在这表面缓和的背后则是实质上的角逐与对抗,美苏两国加紧扩军备战,争相在欧洲部署导弹和核武器,开始了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美国继续全面遏制中国,加大对台援助,台湾当局急欲“反攻大陆”

  进入60年代后,美国敌视与遏制中国的策略与行动愈演愈烈,为了进一步孤立和削弱中国,美国开始从印度支那方向上采取行动。为镇压越南南方的武装斗争,1961年5月1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派遣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南越,开始所谓的“特种战争”。美国还以老挝局势恶化为借口,不仅派兵驻扎老挝,而且于5月出动5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占领了泰国。企图将越南和老挝变成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基地,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同时,美国还积极武装日本、韩国等国家,竭力策划和拼凑所谓的“东北亚军事联盟”;不断加大对台军事、经济援助,为国民党军提供先进战略侦察机,以加强对中国大陆沿海和内地的窜扰和侦察,放纵蒋的战争叫嚣;纵容和支持印度对中国领土的侵略行径,妄图陷中国于全面紧张之中。

  蒋介石集团败守台湾后,一直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60年代初期,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国周边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台湾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下,台湾当局大造“反攻复国”舆论,进行“反攻大陆”的军事准备。1960年9月,国民党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反共建国纲领》和《促进反共爱国人士团结合作决议》,蒋介石在会议中鼓吹“反攻复国时机很快就要到

  来,希望大家加速完成各种准备,迎接胜利”。在极力营造“反攻复国”舆论氛围的同时,台湾当局为实施“反攻大陆”军事行动,从1962年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军事部署和战争动员,成立战

  时指挥机构;在台湾岛内实施战时状态;进行战备训练等。台湾当局已从军事、政治、经济上全面进行准备,妄图一俟时机成熟,即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

  三、中国与苏、印关系日益恶化,周边安全环境日趋紧张

  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不仅从政治上对中国施压,而且在中苏边境上滋事,侵占有争议地区,搞颠覆破坏活动。同时,印度当局在美苏的支持怂恿下,变本加厉地在中印边境推行“前进政策”,蚕食中国领土。

  中苏关系迅速恶化

  苏共二十大后,围绕对斯大林的批判方式和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等一系列原则问题,中苏两党发生分歧而且逐渐加深。这些分歧与对立的实质是苏中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强迫服从与独立自主的矛盾斗争 。1958年,苏联提议在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两国发生严重争执,苏方没能如愿。此后为迫使中国适应苏联的内政与外交,苏联不断向中国施压。1960年,苏联边防军在新疆博孜艾格 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第一次边境事件;1962年5月,煽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6万多边民外逃。嗣后,苏方不断破坏边境现状,包括向中国境内推进巡逻线,修建军事设施,潜入中国境内安装窃听装置等等。苏联加剧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特别是在边防上不断滋事,使中国北部面临着安全威胁。

  中印关系全面倒退

  50年代前期,由于中国和印度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加上美苏关系格局的影响,两国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获益匪浅。但是,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印度某些领导人狭隘的民族利己 主义思想作怪,以及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和纵容,印度公开向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不顾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主张和极大的克制忍让,不断派遣小股武装向中国境 内推进,蚕食中国领土,最终在1962年10月爆发了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缓和紧张局势,但印度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使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中印关系的全面倒退为美苏 的介入提供了机遇,并共同利用印度打压中国,而美苏的干预又为中印关系的恶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美苏两国对印关系的转变,印度从不结盟走向实质上的双重结盟。从而形成了美苏印实质意义上的联合反华局面,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严峻。

  历史实践证明,半个世纪前,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对国家安全形势以及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形势等的分析和判断,对中国国防建设的总体筹划和实践

  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国家军事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当前与今后国防建设战略运筹、战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张仲田著:《蒋介石年谱》,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2]宋春等主编:《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时殷弘著:《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4]吴康和、袁胜育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史》,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当前国家安全形势论文篇三:《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否安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面对现代大学生相对淡薄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教育途径;大学生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下,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思想上麻痹模糊,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防意识淡漠、国家安全意识不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一些大学生把国家安全看成是国家军队与安全部门的事,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有些大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态势下,推崇急功近利及实用享乐主义。这无疑会削减主流价值的原则性,最终导致社会价值的散乱,使国家精神意识方面的安全问题面临消解的危险。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空前加强,一些发达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近来美国与我周边国家频繁举行联合军演,使中国国家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最近有媒体报道日本有20余人把户籍迁往钓鱼岛,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岛民,并表示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1]。但当代大学生对此严峻的国际环境,大多缺乏清醒的意识。面对国家安全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更无法应对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2.为培养合格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从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国家安全意识的薄弱,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缺乏警惕,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国家机密,甚至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大学生在得到国外有些公司及机构资助自己出国进修,或推荐国外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时,就只看到友谊的一面而忽视国家安全。把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资料或文件随便对外泄露。更有一些毕业生由于受金钱侵蚀,主动把国家重要文件出卖给境外机构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留学海归无视国家法律,回国后不惜余力拉拢、腐蚀在国家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岗位的同学或老乡。为境外机构收集情报资料,使中国经济、军事、科技领域等遭受泄密重大损失。有些大学生对老同学、老乡需要一些资料、数据,明知违法但认为情面难却而所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使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责任心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仍然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信息的沟通、经济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和平发展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高校要切实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教育大学生明确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国家安全和国家意识教育。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3] 两年后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4]在以后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4年8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牵头,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完善。对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增加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内容章节,目的就是着力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可见,党和国家关于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补充和完善的。这也正是当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力理论依据。高校在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中,首先要增强学校党政干部与教师员工的政治敏锐性,以此提高责任意识。把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来实行,使各部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真正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责任。

  (二)齐抓共管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工作由来已久,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要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1.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5] 所以教师必须以三个基本方面为教学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新形势的需要,在讲授爱国主义章节内容时可结合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来展开。通过爱国主义这条主线,把增强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可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效果。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国家安全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大学生来说是否爱国不仅仅是道德要求,同时还是政治要求和法律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国家意识,因而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很难在理性层面和整体意义上确立科学的国家安全意识。在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更要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2.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与国防知识教育相结合。

  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仍然是以单纯军事技能和军事常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而没有将国家安全涉及的有关内容融入到国防教育课程中去。在课程设置上两门课分别有武装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社会科学部的思政教研室承担,基本上是以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军事理论》课中,加强联系与沟通,使两门课的教学内容既达到有机融合又克服无谓重复。在《军事理论》课中,教师除了系统论述世界军事、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这五大领域的前沿问题外,更要让大学生了解和体会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激发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爱军情感。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侧重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等。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与国防意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来报效祖国。国家安全教育只有紧扣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及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来展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求得教育的实效性。

  3.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与多渠道相结合。

  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授课要求大学生“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6]。但是,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主的国家安全教育并不是一时一事的突击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情况通报,而是一种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 [7]。因此,必须坚持主渠道的国家安全教育与多渠道的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学校可利用社团活动、学术报告、外出参观等形式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逐步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国家安全观念。使每个大学生都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事关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日本已有20余人将户籍迁至钓鱼岛[n].环球时报,2011-02-28.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2007: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z],1994:20.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六中全会学习材料[z],1996:10.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193.

  [6]王建中.军事理论课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

  [7]肖佳灵.国家主权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5


猜你喜欢:

1.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论文

2.浅谈国家安全教育的论文

3.安全教育论文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

4.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5.浅析国家安全与大学生的形势论文

6.2017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