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09
高一必修政治论文

  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古今中外诸贤哲一直把政治作为人类生活中重大、关键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一必修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政治论文篇一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

  摘要:时事政治主要是指最近期间发生的,能够体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体现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事件。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透视社会热点,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高中;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在当代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总是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所压制,每天沉浸在教科书与作业之中,而很少有机会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学生对时政的漠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尤其是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关注时事,评论时事,显得更为重要。古人有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而,我们做到了吗?据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课题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时政的关注程度,并以此来警戒自己,成为未来国家真正的主人。

  一、课前开展时事讲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收集事实材料,在政治课前的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范围不限,然后由全体同学讲评,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时事讲评的课堂遵循每个学生都要作为演讲者的原则,每次课堂的时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养成每天看报纸、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时事演讲课堂中,同学们要针对演讲者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结合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述。例如在党的召开期间,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几节时事演讲课,围绕报告中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时事讲评的过程中,课堂由原本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方式转向了学生占主体进行主动质疑、学习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意识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教师自觉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由过去的引用、灌输,转变为有意识地渗透,把精选的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背景材料补充到教材中去,并可通过多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加以展示,增强分析对象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精讲、引导、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出书本。

  三、组织专题讲座

  当国内外发生重大的事件之后,党中央发布颁布新的政策之后,作为政治教师就应当及时召开专题讲座,对全校的高中生开展时政专题教育。在我历年来的政治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中共的召开和国际金融等国内外的大事,都通过专题讲座的召开帮助学生们养成关注时事的精神,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让同学们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正确运用时政材料进行教学

  在选取了合适的时政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运用这些材料,单纯的材料堆积和知识点的“满堂灌”都不能很好地达到时政教育所应有的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时政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之前对时政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考虑与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对时政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总结等环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理解课堂所学内容,内化知识。

  第二,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对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体系的更新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做好时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政治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将与时代脱节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良好教学方法对时政教育至关重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新提出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时政教育中,这种方法也可充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五、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对策

  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千万不能放弃对“时政热点”特别是重大时事问题的学习,应当强化复习,通过专题讲座、课前新闻发布会、时事演讲、政治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掌握。复习的面应当宽泛一些,围绕“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安全”三大主题展开。重点关注近几年一些持续性较强、经久不衰的热点,如环境保护、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时事问题。

  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并且还可能作为背景与其他文综学科相联系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高考文综政治科目的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对于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

  六、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发挥现代教育的功能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事间,组织学生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进行评比;开设专题讲座;布置大型图片展览;进行知识竞赛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使之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认识社会,了解国家的窗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发、充分利用时政资源是当前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的一项有效措施,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和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角度,基于目前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教师自发阶段,所以面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便是建立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体系,这样,教师们的资源开发便由自发到规范的自觉阶段,有利于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此外,教育部门还应改革课程管理评价机制,将教师开发资源的能力与成果融入评价范围,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教师整体水平的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一必修政治论文

  高一必修政治论文篇二

  普遍政治与差异政治

  摘 要 实现社会和谐平等是人类文明永恒的话题,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凸显,由这个问题所导致的社会矛盾也区域性出现。由此可见,在保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崭新阶段,体现了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实现公平正义,国内外著名学者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主要考察查尔斯·泰勒和南茜·弗雷泽,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不公正给予了深入的观察和批判。笔者希望通过考察他们的政治观点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提出些许拙见。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差异政治 重新分配 认同

  作者简介:郝涛,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重新分配的方法代表了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反思。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分析促使资本主义的批判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国家,他们认为国家应当通过调控的方法遏制资本主义盲目发展的弊端,并通过这个途径调整资本主义使其人性化。在他们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对资本主义物质成果进行重新分配,适当的照顾工人阶级和穷人。这就是西方的福利国家思想。

  马克思之后,19世纪和20世纪的政治理论围绕重新分配的问题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在重新分配的程度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不同党派争论的焦点。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不免流于简单。重新分配的理论基础不外是将政治和经济的总问题归结于一点,在他们开来,只要这一点解决,天下就会太平。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问题悬于一线,社会正义的实现依赖于单纯地解决好分配问题。这种方法的最大局限性就是过分依赖国家,将国家视为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唯一仲裁者。

  现在,我们要追问的问题是:社会正义的实现除了要求经济上重新分配之外,是否还要求文化上,社会上的充分认同和承认。也就是说,社会正义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上重新分配的问题,还可能包含文化上给予承认的问题,比如说给予工人,农民,打工者以认同,并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他们对于尊严的需要。所以说,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否应该在考虑重新分配的政治问题之外,将认同政治也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

  面对这个问题,泰勒提出了认同政治,弗雷泽提出结合分配政治和认同政治。

  一、泰勒的认同政治

  与罗尔斯,德沃金等不同,泰勒提出了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原则。这个理论主张,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社会团体,群体,且认为自由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社群团体,并具有自身的本质和价值。在泰勒看来,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都认为,合理的社会应当同时具备社会认同和个体真实两种精神。社会认同,就是普遍认同,提倡建立以平等原则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建制,而反对建立在荣誉基础上的等级社会建制。真实原则和精神则是现代文化的巨大转折,这种转折建立在个体的现代概念基础之上。

  赫尔德将这个思想社会化,提出一种全新思想:和社会中的个体一样,每一个文化社群,比如说民族,都具备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个体性,这种个体性的本质就要求得到社会和公共认同。在20世纪晚期,这个观点进一步扩展,认为所有的社会团体和领域都应该得到个体性认同,这就催生了认同的政治。

  因为个体人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同他人的对话关系,认同的本质就是承认他人的个体真实性。承认他人的尊严就意味着在相互的交往中承认个体的真实性。相似的,文化社群个体性的原则同样是在相互对话中实现的,这里的相互对话指的是社群之间的相互对话。这种对话或者存在于同一社会中的区域民族文化之间,或者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社群之间。

  但是,在公共领域中,认同精神和个体真实性精神的同时追求却导致了一种难以调和的社会张力:一方面,它催生了普遍政治,这种政治形态要求通过可以实现平等权利的政体来满足每一个个体对平等尊严的要求。具体而言,这些平等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公民权利,经济权利等,这些权利中的每一项都反映出每个人都能共享的权利;另一方面,它催生了差异政治,这种政治要求根据每一个个体的不同特征赋予不同的权利。

  泰勒对认同政治的解释是,政治应当给予每一种文化特殊性以应得的尊敬,与此同时避免可能由差异政治导致的歧视。泰勒所提倡的自由主义式的平等尊敬和公共认同包容而不冲突,充分而不过度。在右翼自由主义者看来,国家的角色仅仅是通过固定的程序保证适用于所有公民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限制某些特殊的,仅仅适用于个别人群的善的概念。和右翼自由主义者不同,泰勒提出,这样一种程序的中立性并非是自由主义传统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自由主义式的国家可以明确提倡某种特殊善的概念,也就是明确认同某种特殊的而非普遍的文化价值。从这一观点来看,魁北克政府在面对是维持传统文化还是为实现自我发展而脱离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并非是中立的。

  泰勒认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在追求特殊善的时候,同样可以合法的给个人权利和自由划定界限。在这个意义上,魁北克政府可能确实限制了本土法语圈为自己后代选择学校的自由,但是却完整的维持了其自身的自由主义特质,因为其在公开认同或者追求特殊文化整体善的时候并没有牺牲其他公民的平等权利。

  泰勒随后将这种分析模式应用到现代多元文化语境当中,他主张对不同的文化给予相对意义上同等价值式的认同。也就是说,他假设不同的文化拥有相同的价值,他采取了一种善意的意愿去发掘每一种文化的内在价值。所以说,他拒绝在调查一个特殊文化的具体内容之前就对这个文化的价值给予评价并确认其是否应得平等尊敬的态度。泰勒认为,这样的态度很可能会导致放弃对特殊文化的批判性评估并极大地损害正确评估特殊文化的现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勒认为假设每一种文化都值得平等的尊敬就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影响。

  二、弗雷泽的重新分配与认同

  弗雷泽对分配和认同问题的关注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的传统体现出来。她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的挫折,国家主义理念的崛起和认同政治的出现是这些新政治问题的导火索。弗雷泽注意到,二元阶级政治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的政治需要,这种方法主张,将社会资源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为一个阶级的手中就是政治行为的中心目标,也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根本大法。现在,问题已经不那么简单,群体对于认同的需要同其经济需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不仅要求社会给予其经济补偿,而且要求社会给予文化补偿,即认同。如何来回应这个历史性政治诉求的变革呢?   弗雷泽提出,一种科学的,真实的认同理论必须要捍卫差异政治,也即给予不同文化群体以充足的认同,同时保证平等社会政治的实现,也即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实现公平正义。她敏锐地注意到,当今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同时满足重新分配和实现认同两个条件。我们前面提到过,泰勒肯定差异政治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基本的人权不受到任何侵犯。在这一点上,弗雷泽同样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她比泰勒走得更远,因为她坚持差异政治的实现可以和社会-经济平等的要求并行不悖。

  弗雷泽认为,理论上我们可以区分社会-经济的不公正(比如说压迫,排斥,剥夺)和文化的不公正(比如说文化支配,不认同,不尊敬),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这两种不公正是相互支持和强化的。她认为,消除这两种不公正的方法就是重新分配和认同政治。但是,在实践这个方法的时候,我们却必须要面对一个困境——重新分配和认同的张力:认同要求促进和强化群体差异而重新分配则注重群体平等。特别是那些同时遭受两种不公正的群体,它们该何去何从呢?对它们而言,唯一的方法似乎是肯定它们特殊性的同时又否定它。这些处于尴尬处境的群体同时忍受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均衡分配和文化方面的错误识别。对它们而言,这两种不公正都是主要的和原初性的,在这个意义上,性别和种族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

  弗雷泽认为大男子主义(社会文化氛围普遍更认同男性)是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壁垒。她对大男子主义的解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她认为这个文化现象不能还原为不公正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分配是实现公平正义必要但并非充要条件。性别和种族困境所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当重新分配的逻辑原则将性别/种族的差异性一扫而空时,认同的逻辑原则却将性别/种族的特殊性重新摆到了桌面上。弗雷泽认为,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或者说至少是缓和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当中的不公正。

  与此同时,她否定了改良的方法,不同意通过社会安排的方式,比如重新分配,来修正不平等的结果,因为这种方式,在她看来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导致不公正结果的社会结构。在文化领域,这种补救方法完全接受以往的文化群体认同,在解决文化不公正的问题上仅仅采取一系列多元文化的政策,比如说给少数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援助,给予同性恋者以平等的权利等。在社会-经济领域,这种补救方法完全接受原有的阶级区分,并没有意愿做出变革,仅仅通过福利国家的方式(比如免费的公共福利)来纠正分配的不公正。

  相比之下,改革的补救方法是弗雷泽所提倡的,因为这种方法试图重新塑造社会结构,从变革社会结构着手来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在文化领域,这种方法的支持者(比如解构主义者)试图摧毁现有的群体认同和身份并消融导致错误识别的价值偏见。在社会-经济领域,这种方法的支持者(比如社会主义者)试图重建马克思所提倡的生产关系,并且摧毁阶级差别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扩展政府公共职能,公司民主化等等。

  三、结语

  应该充分肯定泰勒和弗雷泽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所做出的贡献。泰勒主张政府可以支持特殊群体的善,同时保证不干涉其它群体或者个人的基本政治权利。在实践的过程中,泰勒提倡每一种健康的文化都有可取之处,并且可以和谐并存。这些思想无疑都具有进步意义,值得借鉴。但是,泰勒不主张变革自由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固有结构,仅仅采取改良的方法,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认同问题。弗雷泽的观点相比泰勒显然更具有进步意义,在批判了西方改良观点之后,弗雷泽提出,改革性的重新分配和改革性的认同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大法,这种方法主张在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在文化领域实行解构主义政策。由此可见,弗雷泽的观点更具可取性和现实改革性。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泰勒著.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nancy fraser and axel honneth,redistributionor recognition-apolitical-philosophical exchange,translatedby joel golbetc. london:verso(2003).

  
看了“高一必修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高一政治必修论文

2.高中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高一的坚持政治论文800字

4.有关高中文化政治论文

5.关于高中生政治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