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05
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

  2013年斯诺登事件的发生,涉及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一时间引发了社会上不同的争议和讨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篇一

  泄密者斯诺登全球迷航

  当一个流亡者展开一卷世界地图,试图规划自己的逃生路线时,他能选择的目的地其实并不多。

  双边引渡协定、国家外交关系、签证护照效力——这些关键词会令他迅速在地图上一一排除“禁区”,余下所剩无几的地表范围,才是他需要凭借智慧和运气去豪赌自由的疆土。

  5月20日,当披露美国政府监听项目“棱镜”(prism)计划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临时工”斯诺登飞抵香港时,面对众人关于这座城市将无法保护他的质疑,他至少展现过无与伦比的勇气——“我来这里不是为了躲避司法程序,而是为了揭露罪行”。

  43天后,7月2日,斯诺登被吊销了护照,面临美国政府重罪起诉,滞留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转机区。

  在美国政府谋求国际合作,国家间相互博弈的大背景下,对于在斯诺登待选名单上的国家而言,他可能是一件外交礼物,也可能是一只烫手的山芋。

  至少在当下看来,斯诺登如何“钻”司法漏洞,又如何巧思谋划逃亡路线,竟渐渐成了这场猫鼠游戏的“主题曲”。 斟酌检控罪名为其“争取”时间

  几乎令所有人大跌眼镜,6月23日清晨,刚过完30岁生日的斯诺登选择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在美港移交“游戏”尚未正式开始前,斯诺登本人竟意外令此悬疑破局。

  就在十天前,6月13日,《南华早报》网站还引用斯诺登“信誓旦旦”的说法称,“我有很多机会离开香港,但我还是想留下来,在法庭上和美国政府斗争,因为我对香港的法律有信心。”

  早在香港回归前,在中国政府的默许下,1996年12月,港美双方签订了《香港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移交逃犯的协定》(编者注:“引渡”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说法)。据此,美国若要香港移交斯诺登,须指控他违反了两地皆有的法律,并可判处一年或以上监禁。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引渡协定都有一个公认的例外,就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如果香港法官认定斯诺登是政治犯,那他就有可能被庇护。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检方就像走上了一座独木桥,检控罪名不能太轻——国际引渡惯例不允许以轻罪引渡,再以重罪起诉,也不能太重——以至触发“政治打压”的高压线。这种摇摆,也为斯诺登极大地“争取”了时间。

  斯诺登滞留香港近一个月后,6月22日,美国检方才决定以间谍罪和窃取政府资产罪向他提起诉讼。然而,即便确定了罪名,移交的过程依然耗时又耗力。

  假使斯诺登在香港被捕,他就要去法庭接受聆讯,如果败诉,还可以向三个上层法院上诉,层层官司打下来,拖个三五年也说不定。

  一位知情人士称,得知起诉罪名后,斯诺登就开始寻找离港航班。据称,促使他离开香港的一个原因是,他担心自己在打引渡官司时会被拘捕,而如果进了监狱,他将无法上网。

  事实上,进入司法程序并非斯诺登当时面对的唯一出路——提出酷刑申诉;被捕后申请人身保护令;上诉终审法院拖延时间;向联合国申请难民身份……不止香港法律人士,世界各地的人都在为这个30岁的小伙子出谋划策,使这场追逐不至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 香港做法,“无可指摘”

  就在斯诺登离港前不久,美国国务院证实,斯诺登的护照已被吊销,不得再进行任何境外旅行

  而根据俄罗斯航空公司透露的信息,斯诺登登机时使用的仍是美国护照——6月23日,斯诺登完全依照一个普通国际旅客的途径,经由一般通道离开了香港。

  当天下午15时54分,香港政府发表声明,证实斯诺登前往第三国。声明特别强调,美国政府虽早前曾向特区政府要求向斯诺登发出临时拘捕令,但由于美国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所需的要求,特区政府在未获得足够资料处理临时拘捕令的情况下,并无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

  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袁国强称,在美方提供的文件中,斯诺登的英文名在不同文件中多有出入,如外交文件用的名字是edward james snowden,香港入境记录则显示是edward joseph snowden,美国司法部提交的美国法院文件用的是edward j. snowden。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香港政府发出临时拘捕令,有可能引起法律问题。

  6月24日,面对美国白宫的质疑,香港特首梁振英公开回应:根据入境处记录,香港未收到美方通知已撤销斯诺登护照,因而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阻止或限制斯诺登离开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这次的做法,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李海东告诉《财经》杂志,此次斯诺登离港没有留下任何政府法律瑕疵,但如果再晚些,他失效的护照就会给离港带来麻烦。

  “并非说就走不了,但肯定会对港美关系带来更大压力。”李海东说。

  他同时认为,在香港的法治轨道中,斯诺登这个“烫手山芋”提前走了,这是在中美敏感关系的背景下,对香港及中央政府最好的结果。有不少报道指出,根据前述移交协定,如果移交影响了中国国防、外交或核心公共利益或政策,中央政府有权否决请求。

  斯诺登离港后,有猜测说,美国会在免签上“报复”香港。5月中旬,美国国会就通过一项移民改革修正案,同意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加入美国的免签计划。斯诺登事件后,舆论纷纷调低了这一修正案通过、成为法律的预期。 要“忌惮”的不止美国

  斯诺登抵达谢列梅捷沃机场时,有一则消息传得甚嚣尘上,称厄瓜多尔外交官开着外交人员的专车进入机场停机坪,并将斯诺登接往厄瓜多尔驻莫斯科大使馆。不过,这种说法至今未得到任何官方证实,在对斯诺登的争抢和推搡中,厄瓜多尔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倒是愈发暧昧起来。

  “他应该考虑向南美(国家)提出类似的避难请求。”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说,他本人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避难近一年,“拉丁美洲对正在发生的这件事真的很感兴 趣”。   6月28日,斯诺登发布twitter,呼吁厄瓜多尔人给该国外长写信,批准他的政治避难请求。

  其实,各国和各地区都可能对政治避难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解释或延伸,而自行决定要不要给予申请对象政治避难资格,这对处于国家角力下的斯诺登来说,就可能是筹码,也可能是地雷。

  为全力追缉斯诺登,美国威胁将终止对厄瓜多尔的贸易优惠。2002年,美国通过《安第斯贸易促进和根除毒品法》(安第斯法案)为厄瓜多尔等四个安第斯国家的多种出口产品提供免税待遇,以鼓励这些国家打击毒品交易。

  起初,厄瓜多尔方面还很硬气。该国通讯部长阿尔瓦拉多表示,他的国家“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恐吓,不拿原则来做交易,也不为商业而屈服,不管这利益有多重要”。

  可没多久,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就话锋一转,称他跟美国副总统拜登通了电话,还说斯诺登在离开香港时并不知道其计划的目的地是否为厄瓜多尔。他甚至批评厄瓜多尔驻伦敦领事馆犯下“严重的错误”,因为该领馆在未咨询首都方面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向斯诺登发出了安全通行的信件。

  根据厄瓜多尔方面的说法,他们曾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决定要庇护阿桑奇,这次决定的时间只会更长。

  美国是厄瓜多尔的主要贸易伙伴,厄美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72亿美元。厄瓜多尔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四成,其中石油占到该国对美国出口额的80%,对美贸易顺差达42亿美元,涉及厄瓜多尔约40万个工作岗位。

  不仅如此,让厄瓜多尔“忌惮”的还不止美国。

  6月30日,科雷亚接受美联社采访称:“斯诺登已受到俄罗斯当局的‘关照’,若没有莫科斯的批准,他无法离开机场。”也就是说,斯诺登能否到厄瓜多尔驻俄罗斯大使馆寻求庇护,要由俄罗斯当局决定。这番言论令斯诺登逃亡厄瓜多尔的行程更加扑朔迷离了起来。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龚柏华则为斯诺登“设计”了这样一个逃亡方案:“如果俄罗斯不愿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至少斯诺登也可选择‘闯’入厄瓜多尔、甚至冰岛驻俄罗斯的大使馆,过着阿桑奇般的生活。” 空抛“绣球”,不许承诺

  其实,早在6月12日,路透社就称斯诺登通过维基解密发言人赫拉芬森和冰岛政府接触,寻求政治避难。斯诺登曾告诉《卫报》,虽然他先来到香港,但在他的计划中,冰岛一直是“安全港”。

  很快,冰岛政府就证实了这个消息,不过并未透露是否会同意斯诺登的请求。冰岛政府同时也告知赫拉芬森,当事人必须身在冰岛境内才能申请政治避难。

  虽然美国和冰岛有引渡条例,但冰岛从未向美国引渡过任何人。据《新京报》报道,在全球能够直飞冰岛的约五十个城市中,除了一座城市外,其他均与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如果斯诺登飞经这些城市,哪怕不踏出机舱,也有可能被捕。而这座“例外”的城市,就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这么看来,俄罗斯和美国没有签署引渡条约,圣彼得堡又能直飞冰岛,这似乎成了斯诺登的一条可能出路。

  而假使斯诺登最终选择拉美国家避难,无论是厄瓜多尔,还是委内瑞拉,古巴都将成为他的转机“跳板”。

  6月24日,大批记者登上飞往古巴的航班,结果等待他们的只有两张空椅子。2006年起,古巴为缓和两国关系,就同意停止收留美国难民。

  斯诺登的另一个选择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多次向他抛出过橄榄枝,却没有做出过任何承诺。

  6月27日,马杜罗表示:“没有人向我们请求人道主义庇护。”自4月当选总统以来,马杜罗既不时表达反美态度,又流露想改善对美关系的兴趣。如果斯诺登提出避难申请,马杜罗恐怕也会再三掂量值不值得为他冒险。

  7月1日至2日,马杜罗应普京邀请,在莫斯科参加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峰会。或许只要斯诺登提出正式申请,就可走出下落无着的困境——但一切都没有发生。 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g8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ic图)

  如今,俄罗斯正流行着一个笑话。对俄罗斯航空公司而言,斯诺登就是利润。哪个航班只要空舱达一半以上,只要登记下斯诺登的名字,立马就能招来大批记者“填空”。 转机区是法律借口?

  在香港时,当被问及俄罗斯政府是否愿意为其提供庇护时,斯诺登说:“我唯一的表态是,我很高兴有些政府没有被大国吓倒。”当时,阿桑奇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也说:“我认为他(斯诺登)(也)应该考虑向俄罗斯请求庇护的建议。”

  如今,斯诺登正停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转机区。俄方认为在法律意义上,他并不在俄罗斯的领土上,也就不会受到俄罗斯的控制。

  所谓转机区,就是机场抵达口和入境口之间的区域。由于未通过入境口,因此乘客不必持有转机国的签证就可通过该区域转机。因此,在美国的几番敦促下,俄罗斯均未同意对方的驱逐要求。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来说,斯诺登还是“自由人”,不需要俄罗斯签证。

  不过有外媒认为,俄罗斯只是将转机区的法律问题作为借口。《赫芬顿邮报》称,根据俄罗斯法律,必须获得转机签证,才能在转机区停留24小时以上,签证有效期一般为3天。但该报没有表示斯诺登是否获得了转机签证,如果有,也不知何时到期。该报还称,曾有一些难民得以在莫斯科机场滞留数月。

  此外,由于美俄之间没有引渡协议,斯诺登并不会面临像阿桑奇那样踏出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即可被引渡的威胁。

  可最近几周来,俄罗斯方面的态度也颇令人玩味。

  6月11日,普京的口径是,如果斯诺登提出庇护申请,俄罗斯可能会考虑批准;到6月25日,普京的说法是,斯诺登的到来对俄罗斯完全是个意外。他对美国就此指责俄罗斯表示不满,也希望此事不会损害俄美关系;到7月1日,俄方的说法又变成了不会交出斯诺登,但也希望他能尽快离开俄罗斯。   有消息称,目前美国和俄罗斯司法部门每天都会就斯诺登一事进行沟通,双方都认同问题早点解决比拖着好。

  据信,美国和俄罗斯接触的核心人物是副国务卿威廉姆·伯恩斯。伯恩斯曾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经常和俄罗斯就一系列问题进行沟通,从中东和平协议到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武装分子问题。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会谈中也指出,过去两年中,美国向莫斯科引渡了七名俄方通缉的罪犯。 何处才是“落脚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莫斯科时间6月30日晚十点半,维基解密的工作人员莎拉·哈里森在谢列梅捷沃机场的f航站楼替斯诺登向俄方递交了政治避难申请。此前,哈里森陪同斯诺登一路从香港飞往莫斯科。

  而《洛杉矶时报》则援引俄罗斯外交部一位匿名官员的消息称,斯诺登已经通过俄罗斯外交官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国家递交了庇护申请。

  由维基解密公布的这个名单更长,斯诺登可能的“落脚地”包括: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古巴、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中国、意大利、爱尔兰、荷兰、尼加拉瓜、挪威、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委内瑞拉,此外还有早前的厄瓜多尔和冰岛,达到了21个之多——然而,截至7月3日,他未获任何一国首肯。

  早在斯诺登按兵不动之际,《华盛顿邮报》就早早为他“设计”下一道拉美航线,暗指逃亡途中步步惊心。

  正常情况下,从莫斯科飞往古巴哈瓦那需经过美国及其盟友挪威和加拿大的空域。按照这一航线,美国甚至可以在飞机经过上空时逼迫其降落。不过,如果飞机选用另一条航线——先向北飞往北极,然后朝南从大西洋中间前往古巴——那么意味着俄罗斯当局将在斯诺登的“逃亡”中扮演协助的角色。

  在谢列梅捷沃机场,d航站楼和e航站楼之间有一道长长的玻璃走廊,透过这里可以看到国际航班起飞的景象。这些天来,这个走廊是在机场工作的摄影、摄像记者们最青睐的地方。

  6月29日,斯诺登滞留机场第七天。由于一直无法捕捉到他的身影,记者们只能靠在机场拍摄些景物“空镜头”来搭配旁白或文字。

  当地时间下午14时许,又一架俄罗斯航空公司飞往哈瓦那的su150航班起飞,机上乘客名单中仍然没有斯诺登。那天,媒体在过境区的工作模式已经转换成了零星人员留守的“值班制”,和几天前相比,俨然冷清了不少。

  斯诺登是真的陷入了无法飞行的困境,还是故意在和外界捉迷藏?谁也不知道,斯诺登是否会突然出现在下一个航班中。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

  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篇二

  斯诺登爆料与张召忠发飙

  斯诺登爆料事件已经发酵许久了,本不欲对此说三道四,因为自打“维基解密”以来,此类故事已无新鲜感。大致知道斯诺登案涉及侵犯公民隐私。其实无需他爆料,俺也知道没人的隐私能保得住天衣无缝,各种有权力或有能力的机构乃至个人,都不乏侵入手段。就连微软的产品尚需不断地“打补丁”,遑论其他?再说斯诺登不过供职于一家与美国国安局有协议的外围公司,是它向国安局报告所获得的情报,而非国安局向它报告;而斯诺登又只是这家公司的一个职员而已,就算他知道得多一点,又能怎样?

  不排斥斯氏有夸大自己的能量借以吸引眼球的可能性,比如他爆料说侵入香港中文大学网络中枢就迅速遭到该大学否认。而此前美国资讯保安公司报告说,大陆对美国互联网的攻击包括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该校却未予“辟谣”。他还告诉《卫报》,说自己拥有进入世界各地的美国情报机关的电子路径,立即有美国官员质疑这种说法。其实稍微有点常识就能判读出,网络技术几乎每日都在更新,电子路径必然也可以每日变换,何况美国情报机关根本不可能设置直通“世界各地情报机关”的路径,小学生也知道那样做傻到家了。

  其实美国人都知道,美国国会2008年修改了《外国情报监听法案》,准许美国情报部门监控涉嫌参与恐怖活动或其他犯罪的境外非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互联网活动以及电话。这使“棱镜计划”合法。斯诺登的爆料除了证明监控行为超出该法案准许部分(相当困难)可能获得同情之外,其余爆料只会成为自己获罪之证据。事实上斯氏获得美国民意支持者越来越少,遭致谴责者却越来越多,美国国会与白宫这回如此齐心协力,可知斯氏已经把自己给毁了。他对于美国乃至他国反恐事业造成伤害是必然的,却也有限,随着时日推移不但这些伤害必被修补。中国那些文人刻意将具有反恐目标的定向监控与中国式“维稳”监控混为一谈也将被大多数人所认清,热闹充其量只是一时之事罢了。

  只是今天开了一整天车回到家里,上网就瞧见张召忠将军的大喇叭又响起来了,所截录的央视视频还被冠以“妙评”字样:“斯诺登泄密等于美国损失10个重装甲师!”“谁要搞到他,就知道了美国是怎么窃密的整个路数。”瞧见视频中他手舞足蹈神采飞扬的模样,忍俊不禁一口香茶喷了出去,不得不赶紧清洁键盘。我真不明白堂堂少将大人怎么如此信口开河,连起码的尊严与体面都不顾了?然后就有说几句的欲望。

  张召忠将军这番惊人之语太离谱:美国陆军总共只有10个作战师,其中重型装备师为六个: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 4四个机步师;另外四个师皆为轻型装备师,担负空降、快速反应与突袭、山地作战等任务。“重型装备”与“重装甲”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武装直升机属于“重型装备”却不属于“重装甲”,而符合“重装甲师”标准的美军只有第1装甲师一家而已!该师配备员额17000人左右,主要战斗装备包括:m1a1/a2主战坦克348辆、m2步兵战车216辆、m3骑兵战车100辆、m113装甲输送车308辆、装甲指挥车167辆;ah-64武装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uh-60a通用直升机24架,oh-58d侦察直升机44架;m109型155毫米自行火炮72门,等等。美军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两栖作战任务,其远征军主力师尽管装备有m1a1坦克之类重型坦克,因其任务性质所决定,仍与“重装甲师”相去甚远。

  张将军为了夸大斯氏的作用,竟然把美国的“重装甲师”扩大十倍,还顶不上“斯诺登泄密”这么个小把戏!这牛逼也忒出格了。须知,美军的打击力量早就转移到空中与海上,仅一艘俄亥俄级(也称三叉戟级)核潜艇便足以打击192个战略目标,每个目标都可挨上一颗五倍于广岛的核弹!而美军保有14艘该级别的核潜艇。适量保持地面攻击部队仅仅作为空、海打击的配合而已,留一个“重装甲师”已显得多了。张将军的思路尚滞留在二战时代,闹出“损失十个重装甲师”的笑话并不奇怪,或许他纯属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为欺骗中国老百姓服务。如果斯氏真有如此之高的利用价值,北京那么些‘真男儿’却始终低调不敢笑纳,让人家诚心诚意来投奔的斯诺登干躲在香港一个多月,最后干脆将其扫地出门。让如此巨大的打击力量跑到‘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莫斯科去了!究竟是谁在犯傻,张将军还是他的上司?

  斯诺登究竟价值几何?新浪网有个段子全文如下:“斯诺登爆料,称美国曾攻入中国通讯运营商获取用户手机短信,已窃取百万计中国人短信内容。其数据分析如下:35%是拜年祝福语,25%是商业广告,30%是办假证、贷款、复制手机卡监听小三等垃圾信息。奥巴马绝望地问:那剩下的10%一定是重要内容了?美情报局长:报告总统,剩下的10%是黄段子。”还有个段子说:一位美国老太太听说国家安全局掌握了每一个人的所有资讯,高兴地说:“太好了!快打电话问问他们:我的老花镜搁哪儿了?”中国网民中的天才显然多如牛毛,至少比张将军还“二”的没几个,所以他们当不上将军,更没资格越出洋相上电视的机会越多,只好在互联网上“摆地摊”。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均不可或缺会有数不清的间谍故事,更应该相信每一个人必然有被监听和监视的机遇,除非你拒绝使用一切现代通讯技术。本.拉登如此谨慎戒备,结果仍旧被击毙;俄罗斯不也通过监听电话干掉车臣恐怖头子了么?一切取决于你是否具有被关注的价值,如果没有,那你须提防的只是网络骗子而不是政府,因为没有一个政府会为翻不起浪的你浪费金钱。算一下斯诺登爆料的“棱镜计划”,宣传说经费是每年2000万美元。可斯诺登这个级别者年薪即高达20万美元,全部经费不算设备以及业务开销全都拿来发薪,也只能雇佣100人而已,这点儿人手就能监视地球上“每一个人”?

  其实,政府之所以能存在本身,就是个人权利的“让渡”,也可以说“缺失”。所有人都不让不缺,政府也就消失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2年就说过:“政府是从来不提倡自由的,只有人民才喋喋不休地要求得到自由。自由的历史就是反抗的历史,是限制政府权力而不是加强它的历史。”美国人已经习惯于高度自由状态,对于隐私权之任何侵犯早就难以容忍。尼克松因为窃听事件而辞职便是最好的案例。是本.拉登把他们打醒了,就像日本偷袭珍珠港消灭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一样,这才能容忍让出部分权利以挫败恐怖主义,允许政府用以保障自己的安全。难道登机时的安检没有侵害公民的隐私权?脱鞋解裤带之外,每人都乖乖地被射线扫描,对人格与尊严的侵犯丝毫不亚于有特定目标的“棱镜计划”。斯诺登夸张地说“打错一个电话”就会如何,除非你打错到塔利班那里去,否则仅凭常识就不难想象:美国政府不可能有能力与兴趣去跟踪错打给表哥、表妹的任何电话。

  此番老美议会比白宫更激愤,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明确指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斯诺登如果发现国安系统越权违法,完全可以向任何上一级部门或议会举报,仅他这个委员会每星期都会收到这样的举报,全都做了详细地调查,并分别情况将结果通知举报人。斯诺登一次也没有举报过,这证明他从一开始就不是真的为什么“捍卫公民自由”,而是哗众取宠图名求利。更有议员直接抨击说他是被收买的叛徒。不去细说了,媒体、网络上都有详尽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刚爆料时美国传媒与民间的怒火极旺盛,正在“习奥会”忙活的奥巴马,却决定通过对这项反恐措施进行强有力的公开辩解来缓和公众的怒火。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甚至表示,美国国内的争论热潮可能会给外国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范例,我们恰恰想要开展这种有关尊重公民自由,保护治下民众宪法权利的对话。”他还补充说:奥巴马上台时制定了一些监视限制以及隐私保护规则,“约束了他自己的能力和权力。”“我认为,这可以证明我们政府体制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意调查结果也证明欧内斯特之淡定是有把握的。美国政府和议会这次空前团结,而且越来越强硬。看样子他们的决心越来越大,不把斯诺登绳之以法决不会罢休。

  倒是随着美国的强硬外界却软下去了: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6月11日宣布:“若美国监控项目爆料人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向俄罗斯提出请求,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避难。”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也公开欢迎斯诺登。现在呢?不但德国默克尔等不再发出不满之言,中国政府也低调了许多。

  行文至此,因为要看西班牙-意大利之间足球半决赛而停笔。没想到看完球睡一觉起来,形势又变化了。俄国外交部长似乎忘了普京曾经的欢迎避难,直接下了逐客令,让斯诺登尽快找地方走人。看来俄国人不在乎这“十个重装甲师”了;而厄瓜多尔外交部也忘了其总统的欢迎词,正式宣布说没有两个月以上没法决定是否接受斯诺登。看来中国及时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推出去还是棋高一着,幸亏没采纳张将军的馊主意将其揣进兜里。不过奥巴马政府的愚蠢也帮中国下台阶了,它如果先吊销斯诺登的护照然后再要求香港引渡,这个烫山芋怕是很难出手了,没准俄国客机就不会让他登机。无疑,斯诺登更愚蠢,从举世公认的言论自由之地窜到越来越不自由的香港爆料,还爆给英国最反美的左翼《卫报》,说“躲鬼躲进城隍庙”好像还贴切。

  形势转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据说斯诺登已经作后事安排了,警告说他若遇不测将公开安排好的证据材料。有啥不得了的证据材料呢?即使曝光老美要打俄罗斯或中国的计划,又能怎样?美国政府正如老毛说的“外强中干”:它从来不会担心外国如何恼怒,只害怕美国人民不高兴。如今美国人民的火气消了,它还怕啥?瞪着双牛眼威胁全世界那些调皮政府,奥巴马政府已经誓言追到天涯海角也得将其抓捕归案,看谁敢冒美国之大不韪收留斯诺登?就算有政府“是男儿”,也得算计一下为这个斯诺登去跟美国翻脸值不值?大概真心愿意接纳他的只有塔利班,他们若得到斯诺登爆料之文件,无疑有助于找到逃避老美的打击更好办法

  看来,形势对于斯诺登越来越不妙,要么自杀,要么自首,他的利用价值已经所剩无几,还没发现哪国政府愿意沾一身骚。只有张召忠将军仍在夸夸其谈说他比“美军十个重装甲师”更值钱,要不干脆搬进张将军府上小住,有大于“美军十个重装甲师”的兵力看家护院,只怕是中纪委也未必敢找上门的,可以算双赢。张将军的洋相已经出得够多的了,稍有自知之明早该闭嘴。令人不解的是那个同样臭名昭著的央视继续捧他的臭脚,是要将逗乐子活动进行到底,还是借题发挥指责习中央之软弱?无妨拭目以待。(2013-6-28写毕)

  补遗:

  这才过去几天,情势又有新变:先是俄总统普京的人权事务全权代表鲁金向媒体发表谈话说,斯诺登本来呆在香港,但他为什么却要飞来莫斯科,投奔我们呢?这起事件的本质是,这本应是中国面对的问题,但现在却变成了俄罗斯的问题。鲁金特别强调,斯诺登事件显示,某些人为俄罗斯制造了这样的局面。斯诺登问题本来同俄罗斯毫不相干,但现在俄罗斯却要处理这个问题。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非常不简单。

  据介绍,这个鲁金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在俄罗斯乃至西方都极具影响力的政要。他跑出来发这通牢骚,等于普金政府感觉上了斯诺登的当。据说斯氏奔香港爆料,原拟到中国寻求庇护,但碍于“习奥会”刚刚结束,习中央推销“新型大国间关系”尚无成果,奥巴马似乎还没买账。故,习李政府至少没像张召忠那般浅薄地笑纳这份“大礼”。而普京政府则希望在尘埃尚未落定的“习奥会”中打入一根楔子,操之过急就于11号发了“请柬”,欢迎斯诺登去俄国避难。斯诺登有意留一手的爆料,13日就遭遇香港中文大学“辟谣”,显示其爆料之真实性很可疑。最终,斯氏眼瞧美国越逼越紧,进入中国无望遭引渡却危险在即。弄不好就像俄方猜测的“有高人指点”,实际是指责中国踢皮球,趁着23日周末老美放假不声不响登上俄班机,于是成了俄国手里的烫山芋。

  随着各方面高度关注,情况是每日每时都在进展之中。斯氏到底价值几何,还只能等着瞧他爆出的料有多重。但看来令人失望,这位不过只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围雇员的家伙,显然没多少油水可捞。因为美国国会也被卷进来了,人们逐渐明白:一,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并非擅自进行监控活动,所有监控行动亦非奥巴马政府所授权,而是布什时代通过的《爱国法》授权的范围之内;二,奥巴马政府及国安局必须定期与国会沟通,每三个月就要重获国会授权一次;此外还得接受每一个参议员要求的查询,告诉议员们做了些什么;三,nsa只能获得涉嫌电话的号码和通话时间,如需监听,必须获得联邦法官授权;不得监控美国公民的网络情况,只能监控外国人的网络情况,且同样必须获得联邦法官准许,才能获取具体信息。这些细节证明“棱镜计划”是一项程序合法、受到监督的政府行为。于是不可能有大料可爆,充其量只能寻些细枝末节拿来娱乐大众。

  6月20日英国《卫报》刊出斯氏提供的两份机密文件,被央视等官媒称之为“煽了奥巴马一记响亮的耳光”的。老夫爬到墙外多个网站查看,这才知道这两份的绝密文件竟然是:第一份,美国国安系统内部应如何确定被监控的可疑目标为美国境外之外国人,从而不违反《外国情报法》的四个程序要素;第二份,万一上述可疑目标被监听过程中如确认为美国人或位于美国境内,监听即属于违法,需立即停止监听并销毁已获得资料;但“一、资料包含有重要的外国情报时,分析员应据实作出最合理的判断,认定其确属有价值的外国情报部分,经批准可以保存,期限一般为五年。二、资料包含犯罪线索,如正在策划或正进行中的某项犯罪等,国安局可将资料移交fbi,由后者依照美国宪法和国内法处理。三、技术数据和基础资料,如交通监视资料等可保留。四、含有危及生命财产之威胁的信息,可保留。”

  尽管《卫报》诠释说这两份绝密文件“无异于允许安全分析员在没有法庭监督的情况下,收集美国人的通讯内容,侵犯其隐私。”恕老夫愚钝,实在看不出《卫报》的指责于理何据,难道得给每个或几个安全分析员配备一名法官才合法?俺估计,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绝对不会有类似的条例规定,以限制国安机构守法监控,因为根本不存在类似《外国情报法》之类法律。又查到网上有帖子介绍这部法律之相关章节,乃是其702b节禁止国安局的情报收集活动条款:“(1)不得故意刺探已知身处美国境内的任何人(包括外国人);(2)不得为了刺探美国境内特定人士之目的,而故意刺探美国境外人士;(3) 不得故意刺探美国境外之美国人;(4) 不得在已知通讯之发出人和接受人都处于美国境内的情况下,故意截取该通讯;(5) 不违背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任何美国人不受无理搜索)”。俺猜想,上述禁令倘若加在我们的国安身上,他们就可以回家睡觉了;斯诺登若将所有密件细节全都“爆料”出来,真不知那“一记响亮的耳光”会煽在谁脸上,奥巴马?普金?还是我们的“头儿”?但毫无疑问,从中获益最大的只可能是塔利班之类恐怖组织,他们知情越多就越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不用看下去了,斯诺登爆料若彻底抖落开来,恐怕只会给中、俄百姓带来逆向驱动,想想自身处境如何。官媒也只好用鲁迅所谓“含含糊糊的指责”来应对斯诺登爆料这回事,然后高调发挥,好像我们的境遇要比美国人“好五倍”。不过又瞧见一家网络公司撬出来斯诺登本人在2009年所发的帖子,他主张要对那些窃取国家机密者处以“枪毙”之刑。林林总总,假如连同他的职业道德一起算,斯氏连人格都一落千丈了,无怪乎就连“维基解密”派给他的律师都退避三舍,不肯跟他混了。真不知还有哪个政府愿意接纳这个“烫手的山芋”。

  普京自己则相当沉稳,针对斯诺登向俄罗斯、中国等总计21国发出政治避难请求,老普迅速在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第二次峰会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予以答复:“如果他想去哪儿并且有人接手的话,那么请。如果他想留在这里有一个条件:——或许这话从我口中说出有些奇怪——他应当停止目前所从事的对我们的美国伙伴造成损失的活动。”这一棒子打得既狠又巧妙,圆滑地解脱掉6月11日由助手发出的避难邀请之尴尬,且能缓和掉与老美的对立情绪,还将斯诺登“人权斗士”之类泡泡扎破了。而斯诺登也迅疾撤销了向俄罗斯请求政治避难,表达了他要跟老美对抗到底的决心。

  普京不是傻瓜,俄罗斯情报机构显然一直在对其做评估,开始以为斯诺登“有料”,欢迎他来避难。随着对其所爆之料的了解,“不值得”显然是他们的结论。其实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时间辟谣已经昭示着他的爆料一定水分不轻,俄国杜马曾表示过要与斯诺登会面听证,也不了了之,斯诺登的真实价值看来并不大,这是关键。

  本来也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真要制止美国政府侵犯个人隐私,只能通过美国的国会、法院,即使煽动传媒与民众起来闹事,最终还得由他们出来解决。而恰如美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所称:数年来斯诺登从未向该委员会举报过美国情报系统有违法行为,这就意味着他并不在意制止违法或保护个人隐私,而是刻意窃取国家机密以达到其他个人目的。这项指责合理,因为舍弃更直接、迅捷解决问题的途径而爆料,只能另有所图。

  随即,原本态度最为激昂的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也改口说:除非斯诺登抵达厄瓜多尔大使馆或在厄国内提申请,厄不会考虑庇护。他显然拿斯诺登不可能做到的事将了斯诺登一军。顺便还废掉了厄国驻伦敦大使馆领事纳瓦埃斯开给斯诺登的通行证:“领事也许无法联系上外长,所以就未经授权发放了一张不合法的安全通行证,我们甚至都不知情。”科雷亚接着警告在厄驻英使馆避难的阿桑奇,叫他闭嘴,并说纳瓦埃斯将因此受到“惩戒”。而斯诺登在此前几个小时刚通过英国国家通讯社发表了一封感谢信,盛赞厄方不畏美国强权挺身庇护他,显然表错情了。再接下去敲打键盘至此,又获知厄总统干脆宣布不接受斯诺登避难请求。变化真快!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斯诺登,估计也不会有了。不是这些国家害怕美国,而是权衡利害知道天平的两端太悬殊,没谁傻到为一个没多少真情报的斯诺登去抗衡美国政府。(7.3)

  作者:老文

  
看了“关于斯诺登的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关于时事政治的政治论文2000字

2.2016政治时事论文

3.浅谈2016时事政治论文

4.浅谈巧用课堂即时评价优化思想品德课堂论文

5.时事与政治论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