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05
中学生政治论文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是人生花季的时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中学生政治论文篇一

  中学生诚信研究

  [摘要]目的 对中学生诚信的心理结构进行分析,并从人格角度,探讨责任心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方法 根据诚信的文化含义,提出其结构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索和验证。结果 诚信的构成因子:“诚实”、“守信”,其中“诚实”包括真诚、无欺;“守信”包括信用、信任、责任心对中学生的诚信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学生的诚信心理结构,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诚信;责任心;结构方程模型;中学生

  1 问题提出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从古至今都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在我国传统美德中,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好时机,教育得当与否,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却不容乐观,如为追求较高分数,考试作弊;犯了错误不承认,在调查过程中说谎狡辩;成绩册上的低分改高分;放学后不回家,欺骗家长说被留校等等现象屡屡发生。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的诚信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诚信度,进而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服务。

  “诚,信也”,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信,诚也”,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相符。诚信包含诚实与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没有守信;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也是评判诚实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对中学生诚信研究,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描述,提出相应的道德培养方法,而定量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从心理的角度探讨中学生诚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国外,虽然很早就有了在此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诚信的理解和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只具有借鉴作用,而不能简单的套用。为此本研究拟从诚信的本土化含义人手建立理论架构,并根据已有的有关诚信的定性描述,探讨一个人的责任心,这一人格特质是否会影响其诚信度。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样本 预测时共抽取山东某市中学生220人;正式测试时,分层随机抽取初一至高二的学生共200人,获得有效问卷131份。

  2.2 项目收集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自编了一部分题目。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在初始问卷中吸收了国外有关诚信的部分项目内容。

  2.3 测试

  2.3.1 诚信问卷 通过两轮试测,根据项目的含义、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以及因素分析中的pc法(主成分分析法),对项目进行修改并初步探索因子结构模型,结果得到正式问卷的15个项目,其中“诚实”8个;“守信”7个。此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cfa)对所得因子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

  2.3.2 责任心问卷 本研究对管理人员人格测试中的责任心维度的项目进行了修订,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6个条目。另外选取137个学生为被试样本对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得到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497,说明该问卷的可靠性较高。

  为了降低诚信问卷的表面效度,诚信的项目与责任心的项目交叉在一起试测。

  2.4 工具 使用spss10.0和amos 5。

  3 结果

  3.1 诚信问卷的因素结构探析 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充足度指数等于0.728,bartlett球度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极其显著,说明本研究样本的充足度很好,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分别对“诚实”和“守信”分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诚实”分问卷中,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其总方差解释量达45.312%;“守信”分问卷中,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其总方差解释量达52.473%。其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诚实”分问卷中,第一个因子主要由撒谎、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等因素构成,表示个人不仅倾向于自我欺骗,而且欺骗别人以谋取利益,所以命名为“无欺”;第二个因子主要由诚实、发自内心等因素构成,表示个人喜欢真诚面对他人、不虚假,所以命名为“真诚”。

  “守信”分问卷中,第一个因子主要由重视承诺、遵守诺言、讲信用等因素构成,表示个人遵守信用、有信义,所以命名为“信用”;第二个因子主要由他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对他人的信任等因素构成,表示个人是否信任他人,命名为“信任”。

  3.2 诚信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3.2.1 信度检验 采用a系数(同质性信度,cronbach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结果表明,诚实、守信2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735、0.7045,而其分半信度分别是0.6939、0.7057,说明两份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诚信问卷的总体a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高达0.8061、0.8011,说明了诚实和守信本身含义的重叠性,与已有的定性研究相符合,即“诚,信也”,“信,诚也”。

  3.2.2 效度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效度有多种检验方法。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学生诚信的心理结构,因此,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来检验同卷和模型的结构效度。其拟合指标和路径见图1和图2。

  根据已有的模型评价标准:卡方与自由度之比(x2/df)小于3,表明整体拟合度较好;大于3则不太好;大于5则较差。拟合优度指数(gfi)、矫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和平均拟合指数(nfi),其值均在0~1之间。越接近1,整体拟合度越好。均方根残差(rmr),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0,整体拟合度越好。从表3可以看出,诚实、守信的各项拟合指标都比较理想,表明其整体拟合度较好,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3.3 责任心与诚信 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会影响行为表现,一个人责任心的大小会对其诚信度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责任心与诚信的关系类型,可以为诚信的培养提供借鉴价值。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法来探讨责任心与诚信的关系,具体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责任心与诚实、守信、诚信相关显著(p<0.01)。表明责任心越强的中学生越倾向于诚实守信。

  4 讨论

  4.1 依据我国的文化习惯 我们将诚信区分为独立的“诚实”和“守信”分问卷.其中“诚实”分问卷中的“真诚”和“无欺”分别代表了在道德价值上应该做的道德行为和不应该做的道德警戒行为,虽然两者具有相反的效果,但是在内涵和外延上,更应该作为两个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才更为合理;在“守信”分问卷中,“信用”表示了对个人或团体在较长时问中的重诺和守诺情况的评价,“信任”表示了个人对他人或社会团体的相信并敢于委托的态度,表明主体对他人的可靠、忠实和诚意具有坚定的信念,毫不怀疑。在诚信中,对自己信用的高要求和对他人的信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处处疑心积虑,那么即使他对自己规定了很高的信用标准,也很难表现出高水平的诚信行为。对诚信理论结构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学生诚信的培养和提高,对中学生诚信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4.2 责任心,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总体的诚信度,而且对其分维度诚实、守信也具有显著影响单独的“诚实”重心在“我”,单独的“守信”重心在“人”,因此,责任心越强的人越倾向于不仅关注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而且关注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关心他人因之对自己的态度。由此可见,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应寻找多条途径,多方思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培养,不仅可从诚信本身人手,而且可以通过培养中学生做事情的计划性、条理性、自律性等责任心人格特征进而间接提高中学生的诚信度。

  4.3 全面研究与诚信相关的人格特征来讲,仅仅从责任心角度来分析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进一步从其他人格特征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可以为中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更完善、更有效的指导。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学生政治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篇二

  浅谈中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

  一、引言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世界的一种途径,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除了给人们带来新颖的文化空间之外,也对法律、道德品质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初出茅庐的初、高中学生,互联网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与价值观。

  二、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自从移动设备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普及,中学生们可谓每人一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再加上wifi的无处不在,学生上网就变得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随意。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可知,有一半的中学生每周几乎天天上网,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

  2.学生上网的用途与途径。学生的上网用途比较窄,主要是上网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聊天交友、浏览社会新闻,少数人用来查阅资料或学习有用的应用软件。因此,现在的社会给“文盲”贴上了新标签,不会计算机和智能工具操作的人就是文盲。信息技术也成了学生必学的课程。目前,这门课程成为了学生只为通过学业考评而勉强坚持学习的课程。在全国的学业考评中,信息技术是平均分数最低的学科。但是学科的设置并没有阻碍学生对各类游戏软件的使用。

  三、生活网络化的原因探讨

  1.从家庭的角度探讨。现在的中学生95后的占大部分,其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学习途径,所以他们大都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但是,对于孩子使用电脑的情况却不太关注,对孩子的网络生活缺乏提醒与指道。部分家长本身就缺乏良好的上网习惯,一但上网就是玩游戏、聊天,当然也就不会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导师,所以在孩子上网时,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更要给予可适的提醒与指导。

  2.从学校的角度探讨。高中生学习紧张,所以不经常去学校机房进行计算机的学习,而且学校的计算机使用时间长,设备稍显落后。致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这一门课程丢失了兴趣,或者使得他们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如何完善机房的设备,凸显其中的优越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机房的设备落后之外,我认为教职工对学生的网络生活关注度也是有所欠缺的。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配备手机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网络生活是否会影响到学习。即使是德育老师也极少数能对学生进行有益有用的指导。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

  3.从社会的角度探讨。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技术还不够完善。互联网的平等公开性可以为中学生开创新的生活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他们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可以体验成功的成就感,就是因为约束变少了,法律法规又跟不上步伐,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放纵自己的倾向。

  4.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探讨。除了上述的外在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原因。有些学生过度的放纵自己沉迷网络是因为他们缺乏了理想和信念,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学习的紧张与迫使学生寻找放松的途径,于是他们就扎进了网络,这个虚拟完美的世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他们就只能借助网络来消磨时间,消除寂寞。甚至课上联系网友和早恋的对象,基本失去自制能力。因为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学校里面对着不一样的面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会使得他们毫无头绪,因此他们就只能借助网络的聊天工具和在网络中寻找心理的平衡。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策略

  面对处于青春骚乱期和心理不够成熟的中学生,要规范他们的上网行为,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需要做的是要把法制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并且加强管理。法治规范化管理的形成才是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基础。学校需要建立信息海关,把不健康的信息拦截,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安全性能。教师、家长必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教导学生掌握网络知识,传授网络技术和引导他们正确上网,摒弃网络中消极、错误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由于网络影响而产生的错误生活观,已经使很多家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亲临事件也时常让作为中学生的我,内心沉痛。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系统的的网络观教育。对于家长,应告诉孩子电脑游戏和社交聊天并不是网络的全部,引导其对网络有一个新的认识。有益的游戏的确有着促进大脑训练学生的协调性的能力。但是爱玩是中学生的天性,所以家长需要时常监督学生的网络生活,督促学生学习。中学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格塑造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关注学生心理是否健康,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的心灵上的障碍。

  五、结束语

  综上,中学生在网络这个千千世界里,应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有足够的定力抵制诱惑抵制负面的信息。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够正确对待网络,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看了“中学生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中学生政治论文600字

2.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3.中学生政治论文格式

4.关于初中政治论文精选范文

5.初中政治论文范文大全